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持有正義還是分配正義?——論諾齊克對于分配正義理論的超越

2015-03-19 14:54:45張淑
關鍵詞:模式化羅爾斯資格

張淑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湖北武漢430062)

持有正義還是分配正義?——論諾齊克對于分配正義理論的超越

張淑

(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湖北武漢430062)

摘要[]諾齊克的資格理論以“持有正義”為核心,他用“持有正義”替換了“分配正義”,認為“持有正義”意味著正義的主體是個人,核心是個人持有的權利,如果所有人對分配在其下的持有都是有權利的,那么這個分配就是公正的?!俺钟姓x”是一種歷史化、非模式化的正義觀,這與功利主義和羅爾斯等人的即時性、模式化的分配原則所導致的強行正義形成強烈的對比。“持有正義”理論對于即時正義和模式化正義無疑具有超越意義,但權利并不是正義的全部,對待諾齊克的“持有正義”觀還是應該保持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

關鍵詞[]持有正義;分配正義;諾齊克 諾齊克在論述持有正義的非模式特征時站在了幾乎所有分配正義原則的對立面,而將其區(qū)別開的就是模式化,他指出,“如果一種分配原則規(guī)定分配隨著某種自然維度、自然維度的權重總合或自然維度的辭典式序列而變化,那么讓我們把這種分配原則成為模式化的”[1] 186,依照模式化原則進行的分配就是模式化的分配。如果在一個社會的全部領域中僅僅存在著幾種分配模式,即使從表面上看這個社會是由幾種分配模式指導著分配,但社會自身的復雜性帶來的所有可能是這幾種分配模式無法滿足的,那么這個社會的分配也是一種模式化的分配。毫無疑問,根據(jù)諾齊克的歸類,羅爾斯的分配理論就是一種模式化的分配理論。那么模式化的分配方式為什么是不正義、不會長久存在的呢?諾齊克作了以下幾點說明:

自古希臘以來,圍繞正義的討論一直是深刻且復雜的,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與《倫理學》開了分配正義理論的先河。時至當下,正義始終是政治哲學的主題,在社會正義中,分配正義乃是一個核心問題,它要求回答:在一個正義的社會中,應當按照什么原則來分配利益與負擔以及權利與義務。諾齊克的正義觀以“持有”為核心,其歷史性和非模式化的特征也為分配領域帶來了些許對自由和權利的向往。

一、諾齊克的持有正義理論

在《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一著中,諾齊克以個人權利作為其理論起點,以持有正義為理論內(nèi)核,針對功利主義和羅爾斯等人的分配正義觀所體現(xiàn)出來的即時性、模式化特征“對個人權利的侵犯”,提出一種以歷史化、非模式化特征作為目標指向的資格理論(entitlement)。這里,他沒有用“rights”來表示權利,而是用了“entitlement”(意為有“資格”、有“權利”)。在他看來,資格與權利是相通的,權利來自資格,資格來自持有是其中暗含之義。諾齊克認為,假定每個人對其所持有的財物擁有資格,那么一種正義的分配就只能是由人們自由交換的分配,而“分配”不是一個中性的詞,它通常被理解為是某種事物或某種機制使用某種原則或標準來分派一些東西。但“任何人或任何群體都沒有資格控制所有的資源,都沒有資格共同決定如何把它們施舍出去”[1] 179,被再分配的資源是一種獨立于每個人的持有之外的一種新的資源,而在一個自由的社會中,新的資源只能來自于人們的自愿交換和自愿行為。他認為“持有”是一個中性詞,用來代替“分配”最合適。只要是在持有正義的原則下進行的財產(chǎn)獲取、轉(zhuǎn)讓和矯正的過程中沒有侵犯個人權利,那么個人對其財產(chǎn)的持有就是正義的,如果每個人都是如此,那么整個社會的財產(chǎn)分配就是正義的。

持有正義理論主要由三個論題組成:第一個是在“世界是無主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獲取原則,簡稱為獲取的正義原則;第二個是通過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自愿行為完成的財產(chǎn)權利的轉(zhuǎn)讓原則,簡稱為轉(zhuǎn)讓的正義原則;第三個是對于不是按照前兩種原則而獲得的財產(chǎn)權利,要實行矯正,這被稱為矯正的正義原則。

獲取的正義原則是諾齊克持有正義理論的第一個正義原則,也是最基礎的原則,指我們通過什么樣的手段或途徑獲得對無主物正當持有的權利。諾齊克的獲取正義原則建立在洛克的勞動獲取理論之上,

并對其進行了改造。勞動獲取理論主要包含兩個問題:第一,如果一個人在一個共有物上施加了勞動,并且使該共有物脫離了自然狀態(tài),那么這個人對該物及其有所增益的部分就擁有了排斥他人共用此物的權利;第二,一個人對某物的占有不能導致其他人無法享有足夠的同樣好的東西。諾齊克對前一個問題雖有所質(zhì)疑,即為什么不是占有有所增益的部分而是占有整個無主物呢?但同時也表示,“任何可行的、連貫的增加價值的所有權方案迄今為止還沒有發(fā)明出來”[1] 209。關于第二個作為限制性條件的問題,諾齊克認為現(xiàn)在明顯已不再適用,因此他提出了較弱的限制性條件——“諾齊克條件”,即一個人對某物的占有不至于使他人的狀況變壞,這種變壞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保持原狀,二是變好。在他看來,這種變壞只能是“使他失去通過任何一種特殊的占有來改善自己處境的機會”[1] 211。在他看來,用“諾齊克條件”代替限制性條件能夠更加完善洛克的勞動獲取理論。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獲取的正義原則獲得財產(chǎn)權的方式已經(jīng)很少,大部分都是通過財產(chǎn)所有者的自愿轉(zhuǎn)讓而獲得。轉(zhuǎn)讓正義原則包含三個必要條件:首先,轉(zhuǎn)讓的財產(chǎn)必須是合法財產(chǎn);其次,轉(zhuǎn)讓行為必須是自愿的;第三,轉(zhuǎn)讓行為也必須同獲取正義原則那樣受到限制性條款的制約,即轉(zhuǎn)讓后的所有權者不得使其他所有人的處境變得更壞。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的轉(zhuǎn)讓行為,才能是正義的。

如果世界本來就是正義的,人們可以通過獲取和轉(zhuǎn)讓的正義原則得到占有一個持有物的資格,但世界并非是正義的,持有物也可能是通過不正義的手段而取得,對這些不正義的持有的矯正就是矯正的正義原則所表達的內(nèi)容。這種持有的不正義往往是歷史的不正義,過去通過不正義的手段獲取持有物的人與今天的持有者可能不是同一個人,不能為了矯正昨日的不正義制造今天的不正義。從道德上來講,不正義沒有法律上的時效問題,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諾齊克認為,由過去的不正義造成的受害對象或持有者,對于那些能夠確定對象的,應當給予矯正,將來自不正義行為的相關收益補償給受害者。但是,由于人們很可能無法具體追溯到歷史的非正義的第一位持有者,但通常在概率上講,當今社會處境最差的人最有可能是非正義持有的受害者,那么矯正的方法不妨就是最大程度地提高最不利者的社會地位。面對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不正義,諾齊克于邏輯上已然回到了自己原先所反對的立場,訴諸社會同情,矯正歷史的不正義,需要通過制度體系對社會的物質(zhì)利益進行調(diào)整,而這恰恰也是一種經(jīng)濟平等的具體實踐。

二、對于功利主義即時性分配正義理論的超越

功利主義者認為平等、資源、應得或自由僅僅在其增加福利的方向上才具有價值,所以,福利特別是財富的分配正義至關重要。在功利主義者看來,所有的分配問題應該僅關注依據(jù)哪種分配方式可以使福利最大化?!耙粋€功利主義者判斷任何兩種分配,是看哪一種分配具有更大的功利總額,如果兩者的總額旗鼓相當,則應用某種固定的平等標準去選擇更平等的分配”[1] 184。諾齊克認為功利主義在分配正義問題中所持的是一種即時原則,即主張“分配正義是由東西如何分配決定的,而其對此的判斷則是由某種正義分配的結構原則做出的”[1] 184。一個功利主義者在判斷哪種分配方式更好時依據(jù)的是對功利總額的計算,如果總額相當,則再次運用某種平等標準進行更平等的分配。當他們對平等和幸福的權衡依賴于某種固定的程序時,他們就是在按照即時原則來判斷分配正義問題。

諾齊克堅決反對正義的即時原則,他指出,在判斷一種分配模式是否正義時,不僅要看它體現(xiàn)出的是怎樣的分配,還要看它是如何發(fā)生的。如果某個人的現(xiàn)狀是由他過去所犯的錯誤造成的,那么如此針對所有人的平均分配此時對其他人而言就是非正義的,而對曾經(jīng)的過錯者進行懲罰,使他得到較低的分配額則對其他人而言是正義的。即時原則只注意到了持有的現(xiàn)狀,關于這種現(xiàn)狀從何而來,怎樣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它并沒有給予重視,自然是不合理的。諾齊克將這種非歷史的分配正義原則,包括即時原則,稱為目的——結果原則,或者最終——狀態(tài)原則。

諾齊克認為,功利主義的分配原則作為一種即時原則是不正義的,正是因為功利主義在對資源的分配過程中,只注重財產(chǎn)權利的分配結果,而不重視其歷史演變過程,這種做法容易造成對分配結構內(nèi)部的個人權利的侵犯。在功利主義的分配原則中,只要最終的結果滿足了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利益,就不會再關注造成這種結果的具體結構下的分配。譬如,你獲得5份和我獲得10份與你獲得10份和我獲得5

份的結果是相同的,那么這兩種分配在結構上是相同的。在這種分配制度下,我們每個人的權利都是容易被侵犯的,因為它不考慮歷史的演變過程,不考慮財產(chǎn)的獲取和轉(zhuǎn)讓過程,只注重總體結果,忽視了個體權利。

而持有正義理論則是注重歷史的,從其歷史觀角度看某個持有或者說分配是否是正義的,不是看結果,而是看該持有的歷史演變過程,即看這個持有在獲取或轉(zhuǎn)讓的過程中是否侵犯了他人的權利。如果某人對某物的最初獲取是正當?shù)模偌由纤數(shù)叵蛄硪粋€人轉(zhuǎn)移了持有,這就構成了正義的唯一條件,不必再考慮其他標準。如果某人由于某次不正義的行為獲取了對某物的持有,即使之后他向另一個人轉(zhuǎn)移了持有,這個過程仍然不是正義的,因為過去的行為對其他人的權利造成了侵害。資格理論的歷史化特征對個人權利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它關心歷史、尊重事實,不會在評價分配是否正義時只注意當前人們擁有什么。追究某個人曾因某件事而受到懲罰對處理分配是有意義的,罪犯理應得到一個很低的份額。持有正義不僅關心接受者,還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給予者那里,它同樣注重轉(zhuǎn)讓的正當性與持有者持有的歷史過程的正當性。“正義的歷史原則主張,過去的狀況和人們的行為能夠產(chǎn)生對事物的不同資格或不同應得”[1] 186。而不正義也可能產(chǎn)生于從一種分配變?yōu)榱硗庖环N有著相同結構分配的過程,雖然外形相同,但也可能由于侵犯人們的資格或應得,而不符合實際的歷史。

三、對于羅爾斯平等主義的模式化分配正義理論的超越

羅爾斯的分配正義理論是從平等出發(fā),以“公平的正義”為原則來確立的社會分配體系,他將公平作為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在論述公平的正義時,提出了“原初狀態(tài)”的概念,在這種狀態(tài)下,每一個人都不知道他的社會地位、出身、具有什么樣的品格、資質(zhì)、體質(zhì),甚至是善的觀念及心理傾向,而正義原則就是在這種無知之幕下才被人們選擇。羅爾斯提出在原初狀態(tài)下的人們會選擇兩個不同的正義原則,一個原則要求在分派基本權利和義務方面的平等,另一個原則則主張當社會和經(jīng)濟產(chǎn)生不平等時,只要給每個人、尤其是社會最不利成員帶來補償利益,那么這種不平等就是正義的。諾齊克針對第二個原則提出了疑問,差別原則的關注點是群體而非個人,人們?yōu)槭裁匆x擇一種關注于群體而非個人的原則,是否會一致贊同最大程度地改善最不利者的地位才是正義的呢?

羅爾斯提出的正義的分配模式是為了使最不利者得到更多份額,諾齊克又從被分配物的角度對此提出了疑問,如果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則任何人也不會擁有更多的要求,在商討如何對它進行分配時,很容易提出一種平等分配的解決方案,并且相信其是合理的。如果被分配的物品是由人們生產(chǎn)出來的,再如此平均分配似乎就是不合理的了。在所謂的無知之幕下,每個人對自己可能具有的資質(zhì)、資格都一無所知,當他們決定應該如何分配時,就會像對待從天而降的餡餅一樣。諾齊克認為羅爾斯的分配正義不可能產(chǎn)生出歷史的和資格的分配正義觀,他所構造的程序產(chǎn)生出的是“最終——狀態(tài)原則”,而羅爾斯設定無知之幕的根本原因就是防止人們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和特殊條件來裁剪或設計分配原則,所以會要求人們拒絕資格觀念。

中圖分類號[]B52-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4799(2015)03-0008-05

收稿日期[]2014-09-10

作者簡介[]張淑(1985-),女,河南信陽人,湖北大學哲學學院2012級博士研究生。

首先,模式化的分配方式一般采取某種固定模式對社會資源進行分配,比如勞動量、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或者是按道德價值、個人價值進行分配,在分配時往往會套用類似的公式,“按照每個人的——給予每個人”[1] 191,似乎將生產(chǎn)與分配剝離,對待被分配的物品就像它們是憑空而來的,好像這些物品自生產(chǎn)出來就已經(jīng)是屬于人們的。然而就持有正義理論而言,生產(chǎn)和分配并不是兩個獨立的問題,無論是誰

做出了這件物品,或者是購買的,或者是通過轉(zhuǎn)讓持有換取的,他對這件物品都是有資格的,因而對這件物品的再分配只能出于持有者的自愿。

其次,模式化的分配正義必然會侵犯個人權利。“模式化需要對個人行為和選擇進行不斷地干預”[1] 199,在模式化的分配制度下,為了達到維護社會正義的目的,它不允許人們越過相關的模式轉(zhuǎn)讓財產(chǎn),不考慮個人的自由選擇和自由意志。模式化分配就是一種再分配,它只看重應該給予某人什么東西,它將待分配的社會資源看作是共有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分配這些資源,而不會考慮它們的歷史來源,那么必然會使某些人的財產(chǎn)被看作共同資源被再次分配,也就侵犯了個人權利。

另外,自由對模式化也有一定的摧毀作用。威爾特·張伯倫的例子是諾齊克論證自由如何打亂模式的經(jīng)典案例,張伯倫在一個賽季中的收入遠高于球員的平均收入,那么他是否有資格獲得這筆收入呢?假如這個社會實行一種平等分配的模式化原則,但有一部分人非常喜歡看張伯倫的比賽,所以贊成在看比賽時,拿出自己的一部分財產(chǎn)付給張伯倫,并從觀看比賽中獲得了快樂。由于人們有自由轉(zhuǎn)讓財產(chǎn)的資格,并擁有自由轉(zhuǎn)讓的意志,且轉(zhuǎn)讓的是合法獲取的財產(chǎn),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的分配模式必然會被打破。如果一個模式能夠被長久地維持,必須得到每個人的自愿維護,每個人都需要清楚哪些行為可以維護這種模式,哪些是會打破這種模式,并且保證能夠糾正那些打破模式的行為。諾齊克認為這些條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會很容易做到,即使是一種非常弱的模式,被很小心地維護著也是不穩(wěn)定的,然而這些情況卻恰恰體現(xiàn)了持有正義的非模式化特征。

諾齊克提倡持有正義的非模式化而反對模式化是有一定道理的。哈耶克說,我們不可能精確地按照每個人的道德功績對他們進行分配,我們無法準確地了解每個人的情況,“我們反對把一種仔細選擇的分配模式強加給社會的所有企圖,不管它是平等的還是不平等的”[2] 87。自由社會的主題離不開利益,在一個自由的資本主義社會里,主要的分配模式就是按照給別人帶來多大利益來進行分配的,但是人們不會長久滿足于一種不正義的分配,人們往往是因為想著可以從別人那里得到什么而使自己受益多少來轉(zhuǎn)讓自己的持有給他人,那么這種由個人自愿交易和轉(zhuǎn)讓的社會整體結構就是可以被理解的。持有正義理論認為生產(chǎn)和分配從來不是分離且獨立的兩個問題,簡單來說,非模式化就是“從愿給者得來,按被選者給去”[1] 192。諾齊克的持有正義觀不存在任何所謂的模式,財產(chǎn)轉(zhuǎn)讓只依賴于人們的自愿行為,自然也就不會侵犯個人權利。社會發(fā)展的方向總是受到每個人向往的美好生活這種意愿的總體走向制約,因此,任何一種只具有平等主義色彩的分配模式都無法長久抗衡個人的自發(fā)行為,模式化也不會長期穩(wěn)定的存在,而是會隨著個人的需求不斷更迭。

四、對諾齊克持有正義理論的評價

不可否認的是,諾齊克的持有正義理論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在這些理論缺陷背后是否也有一些內(nèi)容值得被辯解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在論證獲取的正義原則時,諾齊克稱,一個人對某物的占有,只要滿足“諾齊克條件”就可以具有此物的持有資格,該論證的前提是個人具有自我所有權,在滿足條件下,個人通過自我所有權可以對占有物形成財產(chǎn)所有權,但是人天然就具有權利嗎?諾齊克作為自由主義者,并沒有采取洛克的上帝論證的基礎,而是認為個人擁有權利是不證自明的真理,他并未提出關于個人擁有權利的具體的道德基礎,而其整個理論又是建立于其上,難免給人一種“空中樓閣”的錯覺。批判者認為,諾齊克似乎不看重社會對人的作用和影響,而個人的價值判斷和道德理念并非天然所成,但卻離不開社會的培養(yǎng),權利也是伴隨著義務而存在,而他強調(diào)了個人權利的至上性卻遺忘了義務對權利的限制。在諾齊克的論證中,個人權利來自康德“人是目的而不僅僅是手段”的道德論證,在自由至上的社會里,個人不會被當作工具或資源,而是作為擁有尊嚴和個體權利的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在沒有本人同意的情況下,不得被當作實現(xiàn)某種目的的手段。這種把人當作目的而不是手段的論證其實就是對他人行為的一種限制,是一種否定性的限制,是對人的行為的一種約束,也代表著個人權利的不可侵犯性。

其次,諾齊克在強調(diào)歷史的持有正義觀比其他即時性分配正義能夠更好地維護個人權利時,也承認了確認這些歷史的具體步驟是困難的。持有正義理論認為,在財產(chǎn)的獲取和轉(zhuǎn)讓中,每一個步驟都必須

保證公正才能確保結果的正義,只要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不公正的,就說明當下的持有是不公正的。但是由于歷史追溯的困難性,我們也必須正視諾齊克資格理論的這個缺陷或軟肋,因為即使獲取和轉(zhuǎn)讓的正義原則制定得再嚴密,但在財產(chǎn)轉(zhuǎn)讓的過程中還是無法確認財產(chǎn)的歸屬。

雖然,諾齊克并沒有提出一套更完整的理論來代替羅爾斯的分配正義理論,持有正義的資格理論也只是簡略而非全面的替代理論。但是這些觀點從不同的視角指出了羅爾斯分配理論的缺陷,幫助人們思考還需要些什么,還可以擁有什么?他們關于公平與自由的較量只是更加突出了人們追求和諧與幸福的決心,當國家具有更多的功能,對資源的分配進行干預,對人們的行為施加影響以保障社會和諧時,對公平的需求就會大于自由;當私人自愿轉(zhuǎn)讓資源來幫助他人,資源的利用和配置達到合理、有效狀態(tài)時,國家的諸多功能自然會被淡化,自由變成人類習以為常的態(tài)度和秉性,此時自由就保障著公平。諾齊克本人也承認,“過去的不正義是如此嚴重,以致為了矯正它們,一種更多功能的國家在短期內(nèi)是必要的”[1] 278,這并非是理論上的前后矛盾,更似是一位真誠的學者在處理學術問題時的坦誠。

在分配的正義問題上,諾齊克對私人財產(chǎn)權的尊重和保護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看來,正義就是承認、尊重和保護個人的財產(chǎn)權,利用再分配制造出平等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對某些個體的不平等,況且平等的不一定就是正義的。羅爾斯的正義理論是一種理想正義模式,是一種按照資本主義基本價值觀——自由、平等、博愛所要求的可向往的正義理論,而諾齊克將他的分配理論稱為持有正義的資格理論,它的價值恰恰是揭示了羅爾斯理想的正義觀與現(xiàn)實結合時的尷尬處境。不過,諾齊克權利至上的正義觀似乎從側(cè)面反映出他是站在另一個角度,即處境更好者的一邊去提出平等的要求。

總而言之,權利和資格代替不了正義,人最主要的屬性還是社會性,每個人的獨善也不等于整個社會的共善。因此,持有正義理論并非是處理現(xiàn)實社會中分配不公的最好辦法,而對平等的追求作為社會整體的利益需求,也是解決由人的社會性引發(fā)的若干矛盾的手段之一。對待持有正義的資格理論應持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權利與正義關系密切,但不是正義的全部,正義離不開平等,一個沒有侵犯個人權利行為的社會不一定就是一個正義的社會。如果一個社會充斥著各種不平等,只追究其歷史原因是不夠的,僅僅維護權利,依靠處境更好者的自愿行為,也是無法輕易做到實現(xiàn)社會正義的。平等與自由同樣重要,在現(xiàn)代社會中,最重要的政治價值就是自由和平等,正義的社會制度就應該體現(xiàn)并保障自由和平等的價值要求。由于社會正義主要體現(xiàn)為分配上的正義,因此,實現(xiàn)社會正義就是在分配的過程中,將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內(nèi)含于分配制度中,即對每一個人的合法權益給予充分保護和尊重,并且在做出社會決策時,能夠使每一個人的合理要求都可以被充分考慮,以期能最大程度地滿足每一個人的合理需要。

[參考文獻]

[1]羅伯特·諾齊克.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M].姚大志,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 F·A·哈耶克.自由憲章[M].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60.

[3]約翰·羅爾斯.正義論[M].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4]托馬斯·斯坎倫.羅爾斯的正義理論[J].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律評論,1973,(5).

[責任編輯:朱建堂]

猜你喜歡
模式化羅爾斯資格
2023年,這四類考生擁有保送資格
羅爾斯政治自由主義對非理性者的排斥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5:22
透氣感
論羅爾斯理論中術語“device of representation”的翻譯
哲學評論(2017年2期)2017-04-18 01:15:07
第二道 川菜資格人
瘦企鵝
“模式化”報道背后捉“活魚”——淺析如何從政務活動中挖掘有價值的新聞
新聞傳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資格
小說月刊(2015年9期)2015-04-23 08:48:20
玉米高產(chǎn)模式化栽培技術
成公綏賦作的模式化與創(chuàng)新性
劍南文學(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5
天镇县| 中山市| 新宾| 呼和浩特市| 郑州市| 乌拉特中旗| 辽阳市| 澄迈县| 阿拉善右旗| 望都县| 双辽市| 镇江市| 巨野县| 金沙县| 藁城市| 绥棱县| 烟台市| 胶州市| 会同县| 沈丘县| 甘洛县| 蒲江县| 开远市| 和田市| 景洪市| 新兴县| 庐江县| 敦化市| 彭阳县| 舞钢市| 固原市| 宿迁市| 慈利县| 临汾市| 冷水江市| 和田县| 林西县| 苏尼特左旗| 兴化市| 乌审旗|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