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慧心百年素韻流芳
——寫在著名畫家潘素誕辰百年

2015-03-20 20:06任美霖
文存閱刊 2015年6期
關鍵詞:張伯駒

□任美霖

慧心百年素韻流芳
——寫在著名畫家潘素誕辰百年

□任美霖

潘素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著黑色旗袍那幅照片,以壓倒眾生的曼妙,成為古典和現(xiàn)代轉折節(jié)點上的一個唯美標志,令人過目難忘。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我見到她時早已是一頭短發(fā),一件淺色藍灰褂子,一條合體的褲子,簡潔從容地裹住了雙腿,唯一的點綴是一條款款挽在脖子上的絲巾,參差的兩個巾角隨徐徐來風飄動。最令我難忘的是她那笑得瞇成縫的一雙眼睛和清水般的眼神。我從認識她那一刻起,就覺得她身上有種迷人的東西在流溢著,是眼神、微笑、細軟的吳音儂語……都不盡然。

光陰似水,時間過去三十多年了。在潘素誕辰百年之際,我每每想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獲交于先生的十載歲月,不禁感慨良多。

我與潘素交往的初始,還是工作之余的聊天或電話信函;稍后,她助力我搜集他們夫婦傳記素材;繼續(xù)交往下去,她便給予我一份特殊的信任與厚待。我赴京拜訪,她和女兒張傳綵挽我宿其家中。我觀賞她揮毫作畫,她擠出時間與我促膝而坐,數(shù)次深談,每每至夜半。我們共進餐,常相對,接席談笑,一住即十日有余;至今仍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先生攜女兒引我進入了不允外人進入的臥室,親自打開臥室中柜子,將其深鎖珍藏了一生的日記、手稿、照片等資料取出,無介意、也無保留地供我查閱、抄寫或復印。這幕往事歷歷猶如昨日。獲取資料之人,數(shù)十年公務纏身,無暇顧及,又淺陋無知,尚未咀嚼消化,實難載荷。如今退休,宅在家里,翻著發(fā)黃的資料,看著字跡模糊的采訪記錄,心里沉甸甸的。我雖不才但義不容辭。潘素一生的傳奇經(jīng)歷、驕人成就和潛藏在華麗與蒼涼背后的諸多細節(jié),斯人不作,何以告慰先人、當世和來者!

一、徜徉青山綠水

潘素為我國著名青綠山水畫家,吉林藝術學院教授,張伯駒(1898-1982)先生的夫人。原名潘白琴,字慧素。祖籍江蘇蘇州,1915年出生于上海,1992年逝世于北京。潘素自幼聰慧,擅音律,彈得一手精妙的琵琶和古琴,且酷愛繪畫。自拜師學畫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歷經(jīng)半個世紀,這位古稀之年女畫家的繪畫創(chuàng)作抵達生命高峰。

晚年的潘素精品杰作不斷,藝事活動頗為繁盛。諸如辦畫展,出畫冊,海峽兩岸媒體競相刊登作品和評介。其作品一次次以國禮相贈于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美國總統(tǒng)老布什和日本天皇裕仁等。尤以與隔海相望的張大千補筆傳馨、被譽為“雙絕”的兩幅名畫為媒介,而聲名遠播、聞名遐邇。這是當可載入我國繪畫史冊而流傳后世的一段佳話。

“神韻高古,直逼唐人,謂為楊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項背?!边@是以畫名天下的張大千先生于1981年對潘素《云峰春江》一作所作的題詞。大千先生用“神韻高古”和“直逼唐人”精準地概括了潘素青綠山水藝術風格的特色,并將她比為盛唐時期深得張僧繇真?zhèn)鞯闹剿嫾覘钌?,可謂備極贊譽。楊升法南朝梁畫家張僧繇,善作沒骨山水,論者為:“深得王者氣度?!比毡井嫿缫卜Q潘素畫為“唐畫”、“宋畫”。潘素在幾十年的探索和實踐中繼承了唐代繪畫瑰麗璀璨的時代特色和宋代繪畫趣諧情真的特點,并融進自己對山水的種種體驗,形成了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

1980年著名美術史家和評論家常任俠教授著文稱潘素的作品:“功力既深,培基復厚,遠紹祖國唐宋傳統(tǒng),下與明清名家并馳”。宋振庭教授則稱之為:“采擷傳統(tǒng)精華,加以自己的長期實踐、探索,自成一家畫風?!?/p>

藝術作品的審美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屢獲同行權威人士首肯好評則殊為不易。

潘素和張大千海峽兩岸補筆合作源起于1981年。早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張伯駒和張大千即是一對契友。垂暮之年的張伯駒思念遠在臺北的老友心切,難相見便生合作之念。當時正值中山書畫社在京舉辦鄭成功紀念畫展,就由潘素繪就兩幅芭蕉圖,伯駒修書,托一位香港友人轉給大千先生,請他任擇其一加以補繪。大千先生見之大喜,不料時值病中,不能作畫。轉過年來大千先生又取出悉心保存的這兩幅畫,分別作了補繪。其中一幅,在潑墨芭蕉的左下側補以雙目異色、毛色黑白相間的匍匐的波斯貓,并題詞曰:“壬戌之夏,潘素大家遙寄大作,命為補筆,時方大病初恙,更兼目翳,有負雅望矣,八十四叟,爰。摩耶精舍?!绷硪环笄壬鷦t補繪了背立的素裝仕女圖,題曰:“壬戌夏四月即望,潘素大家遙寄妙筆,命予補寫團扇仕女,落筆惶恐。八十四叟,爰。摩耶精舍。”分處海峽兩岸的兩位畫家在改革開放之初,即共筆墨于尺素之間,不僅開創(chuàng)了海峽兩岸畫家攜手合作的先河,也留下了傳世佳作。由這些題詞中,不難看出大千先生的謙遜美德和對潘素先生的推崇。

當人們交口稱贊潘素晚年繪畫成就時,尚少為人知或不為人知的是,潘素的繪畫生涯及種種內情,如同其人生經(jīng)歷一樣有著傳奇般的故事和異彩。

我們還是要聽潘素從頭說起:“我幼年喜愛國畫,二十一歲開始正式拜師學畫,初從朱德甫老畫家學花卉。”此時的潘素已和張伯駒結婚,循常理,貴為人婦的她畫畫花鳥魚蟲就很有味道了,怎么就畫起了大幅的青綠山水來了?!跋娜驶⒗舷壬涛彝ㄨb古文。有一次夏老先生說,歷來女子只能畫花卉,仕女圖,寫詩詞,從來沒有能畫出山水畫的。我聽后很不服氣,從此立志,一定學好山水畫。”這是潘素講述的真實故事。由此不難看出,潘素的心氣、志向素來與世迥異,她的人生哲學、骨子里的東西連同興趣愛好與嗜書畫詩詞如性命的丈夫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潘素學畫生涯可謂路漫漫、苦求索,歷歷數(shù)十載,所付艱辛無數(shù)。

據(jù)所能查閱到的資料和閱讀其作品,潘素近五十年繪畫的經(jīng)歷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臨摹期,即起步階段(1936年至四十年代初期);初創(chuàng)期,即獨立創(chuàng)作的初期(四十年代中后期);成熟期,即已形成自己的面貌和創(chuàng)作風格(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高峰期,即抵達生命創(chuàng)作的高峰(七十年代中后期和整個八十年代)。

凡習繪事者一般要數(shù)年或數(shù)十年方有些許聲名,潘素則不然。大概是她正式學畫的第四年即1939年,北平天津畫壇出現(xiàn)一件人們熱議的奇聞,潘素因臨摹一幅古畫而一舉成名,譽滿平津文化圈。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張伯駒的藏友味云太史家中不幸遭遇水災,其珍愛的一幅清初大畫師吳歷(號墨井道人)山水畫卷《雪山圖》毀壞,無比痛惜。伯駒得知,將殘畫借來,征詢夫人意見,可否臨???潘素將自己關在畫室里,面對這幅殘畫,足足看了兩日,第三日方動筆臨摹。臨摹期間,廢寢忘食、身不離案、手不離筆,數(shù)日后,兩幅《雪山圖》展放在畫案上。伯駒將一幅連同殘畫送還與味云太史,味云破涕為笑。另一幅裝裱后自家珍存。時有名人、雅士聞訊陸續(xù)前來欣賞并于畫上題字。沈尹默題字:“墨井精靈造化工,黛螺著粉雪山同。蘭閨亦有吳生筆,點染才分詠絮功?!鄙蚶腺澴u初出茅廬的女畫家具有清初六畫家之一、《雪山圖》原創(chuàng)吳歷之筆觸,張大千題詞又把潘素譽為“管仲姬”;西山逸士溥儒的題詞為:“衡門無遇客,蕭瑟對寒林。巖際懸飛瀑,能清冰雪心?!标愑观蓬}道:“墨井安能獨擅名,纖纖女手畫描成。漫勞重立門前雪,云水光中老眼明。”高一涵看畫后題寫“忽忘歸”,夏敬觀題道:“妙似冰蟾筆,能追墨井蹤。為諳松柏性,寫出歲寒容?!贝水嬣Z動一時,先后于畫上題詞者有清末探花、翰林、進士,有現(xiàn)代名畫家黃賓虹、陳半丁、于非闇,書法家章士釗、葉遐庵、潘伯鷹及孔門后裔孔德成等,竟達五十余人。那一行行或遒勁、或瀟灑、或挺拔、或雋永的題字躍然畫上,和層巒起伏、錯落有致的雪山融為一體,成為中國畫壇上一幅罕見的作品。

這位女畫家早年繪事,就是從臨仿這幅吳歷《雪山圖》為歷史坐標而享譽聲名的。

人們很難相信,一個人要成就一件事尤其繪事怎么會如此輕而易舉!潘素的青綠山水創(chuàng)作果真如此輕松?

臨摹作品成名之后,潘素的創(chuàng)作進入“瓶頸”階段。

兩年后,張伯駒在一則日記中寫到:

慧素作畫十日未成一幅,是知其尚不能離師也,徒有虛名耳。午朝海伉儷約餐,敬亭伉儷陪,飯后回仍作畫。晚去敬亭家晚飯。飯后回,慧素畫至夜深,仍未成,愈畫愈劣,可知平素功夫淺,只伏師改終不成也。

張伯駒就是這么一個人,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無一例外。這則日記極為珍貴,是研究潘素早期繪畫不可替代的資料,它原生態(tài)地記載了潘素繪畫創(chuàng)作起步階段的真實狀況和所付艱辛。其實,繪畫中的臨摹與創(chuàng)作之間還是有段距離的,凡繪者均需跨越這段距離,需要完成從技能技巧到心性的升華??炻齽t因人而異。

張伯駒對夫人“徒有虛名耳”的現(xiàn)狀不滿足,并指出“只伏師改終不成也”,期許她盡快進入獨立創(chuàng)作。潘素極聰慧、天賦高。但她自幼文化積累貧乏,“大字認不了幾個”(孫耀東語),存量不足,初期“臨摹功夫了得”已實屬不易,跨越到獨立創(chuàng)作,并非易事。

張伯駒在這則日記前的數(shù)日還有一則日記,中有賦《浪淘沙》一首,題慧素《春到江南圖》:

《春到江南圖》也是臨摹作品,是臨邵僧彌《青綠江南春景正好》。由此更證實,潘素繪畫初始是靠臨摹打底、起步的。

脈絡與事實同樣清晰,潘素的繪畫與名氣一開始就與張伯駒有關。張伯駒家里常常是賢朋滿堂,琴棋書畫、詩酒酬唱。諸多的題詞者或因與張伯駒過從甚密而對其夫人作品多有美譽,但潘素臨摹作品達不到一定水準,那般聲名顯赫的大牌人物誰會去題詞,又怎會有那般高的贊譽!

潘素繪畫進入第二個階段即初創(chuàng)階段是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中后期。此期間在繼續(xù)臨摹的同時,進入創(chuàng)作階段,但多半是與人合作。

潘素的繪畫生涯的確異于常人。她剛剛進入創(chuàng)作,便運行在大格局之中,與其合作者和題詞者皆為畫壇如雷貫耳的大家,頗多看點。

目前能查到的潘素初創(chuàng)期代表性作品有幾件,最早的一件是1943年,潘素與張孟嘉等合作的《山水圖》卷,引來眾多大家好評。潘素早期創(chuàng)作擅寫松柏,她于此畫畫面中間繪寫三松,張孟嘉評:“深得新羅神韻。”新羅山人為清代杰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代表人物之一。傅增湘題:“溪山獨往意沉冥,入耳松風夢后醒?!备翟罈奔戎郛媰扔旨骖櫘嬐夤Ψ?,題道:“萬里行游意自奇,悠然落筆寫虬枝?!标愖谵}到:“簪花妙筆管夫人,幻作虬髯亦有神?!惫芊蛉思蹿w孟頫夫人管道升,為元代著名女書法家、畫家,擅畫墨竹,筆意清絕。這是繼張大千后又一稱譽潘素為“管夫人”的題詞。

第二幅為1946年夏,潘素創(chuàng)作了一幅《華清宮圖》,這是目前能查到的潘素最早的一幅獨立創(chuàng)作的山水畫卷。此畫不僅具標志性,且頗有趣味。這是她和丈夫早年合作的一幅杰作。張伯駒調寄一首風流子詞,以行楷相間書于卷上,潘素出手不凡,據(jù)詞補上此幅畫作。我讀這幅畫,每每都有一種愜意,其構圖、設色、筆墨、韻律及意境,蘊藉著一種唯美的東西,久看不厭。那才真叫珠聯(lián)璧合,詞、書、畫相得益彰,堪稱絕妙。隱藏在背后的故事請看張伯駒的題記:“癸未居秦,偕慧素游華清池也,步元人風流子詞,慧素補圖。時新得南宮墨跡,并請雪齋居士書歟,以記雅興?!睍r間為丙戌之秋,也就是1943年張伯駒攜夫人游華清池三年后夫婦的合作。溥雪齋所題前兩句為:“嵯峨宮殿倚晴空,吊古偏來夕照中?!编囈哉芩}后兩句為:“多君淡赭輕陰意,貌得瓊姿分外明?!苯匀‘嬕庖再澴u潘素之作。

當光陰流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后期,潘素繪畫之功力和氣魄已非昔日,就在此時,她開始了和張大千的合作。那是1947年,在承澤園(慶親王府)的家中,數(shù)位大家駐足案前,有人請潘素開筆,潘素波瀾不驚,微笑著提起筆,在四尺宣紙的右下角落筆,有序地勾線、點染著墨,坡坨、秋林出現(xiàn)了。接著張大千在秋林后補一脈山屏,山屏下寫一蘆汀,又在坡坨旁添一葉扁舟,于非闇在坡坨左側蓋起了一所水亭,大千又補上了相向而坐的兩個人物。最后張伯駒提一只狼毫小楷,于湖中補幾筆水草,并題句道:“丁亥冬至日,叢碧寫小草,大千居士寫疊嶂、蘆汀、扁舟,非闇補水榭,潘素寫秋林、坡坨,伯駒題記。”也是這一年,潘素還與張大千合作了一幅《臨喬仲常赤壁后游圖》。

《峨眉春?!?、《潭柘寺松亭》、《湘漓分界》等作品均是獨立創(chuàng)作初期的作品。四十年代末期,應北平燕京大學校長陸志韋之請,潘素山水畫作品與張氏家藏名貴書畫于燕京大學貝公樓展出,獲得好評。

新中國成立,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為潘素繪畫生涯的成熟期,其標志為完全進入獨立創(chuàng)作階段。此期間雖格局一直保持傳統(tǒng)畫法,但筆墨、風格、面貌皆有別于初期。其作品意境清朗、深邃、飽滿。建國初期,潘素振奮畫筆,頗為活躍。她曾與何香凝合作創(chuàng)作,并三次為抗美援朝義賣作畫。1952年與陳半丁、吳鏡汀、胡佩銜等人合作畫冊一本,為祝賀毛澤東主席生日。毛主席于1953年春節(jié)特派秘書專送火腿、糕點、果、酒四色禮品答謝。此后,又曾作《日升松茂》等三幅畫,祝賀毛主席生日。

1955年,曾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理事的潘素,被全國美協(xié)邀請同胡佩銜、惠孝同等畫家赴桂林寫生?;鼐┖?,潘素的青綠山水作品《漓江春晴》參加了當年的第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這幅作品色墨線面巧妙結合,倍增如畫江山的靈秀氣韻。閉幕日,周恩來總理前往參觀,駐足于《漓江春晴》前觀看,贊評曰:“此畫頗有新氣象。”

“頗有新氣象”成為這段時間潘素作品的鮮明特色。這期間,她尤其注重堅持深入生活、融入生活,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作品。潘素來吉林藝術??茖W校任教的最初幾年,一面精心教學,一面傾力創(chuàng)作。1961年,據(jù)吉林省委宣傳部安排,潘素與王慶淮、孫天牧、卜孝懷等參加了吉林省舉辦的“八人畫展”,她的一幅現(xiàn)實題材作品《門頭溝食堂》,畫面明朗開闊,充滿生氣,頗受時人關注。

潘素在吉林期間赴長白山寫生,回來創(chuàng)作了一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潘素寫延邊秋色)。畫面上,遠近青山錯落,山間白云繚繞,一排排茅舍和潺潺溪水相映成趣,生動有致。而入眼最突出的則是漫山遍野的秋楓紅葉,頗有“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意境。畫家以紅色為主色,青色、銀色、白色有層次的運用,淡赭點綴其中,線條清晰,筆墨洗練,將蔚為壯觀的長白山層林盡染的深秋景色刻畫得淋漓盡致、生趣盎然。

潘素在長春期間還創(chuàng)作了一幅《征服希夏邦馬峰》,后被多家媒體刊載。她在這幅畫里將張伯駒《高陽臺·中國登山隊登上希夏邦馬峰絕頂》詞中的“堆雪成川,凝冰作塹,從無鳥道人蹤。地裂風號,終年四季皆冬。窮荒絕境開奇績,氣昂藏,真?zhèn)€英雄?!钡囊饩潮憩F(xiàn)得惟妙惟肖,將“紅旗直插云霄際,引明露映日,彩霧騰空?!钡漠嬅婵坍嫷眉氈氯胛?,詞與畫皆氣勢不凡,頗有震撼力量。

如開頭所述,潘素繪畫創(chuàng)作進入高峰是她生命最后的十幾年時間。此期間她的作品數(shù)量多、精品多,深得海內外專家學者的青睞和贊譽。

1980年2月,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北京分會在北海公園畫舫齋主辦了《張伯駒潘素夫婦書畫聯(lián)展》。展品中一部分是劫后幸存,一部分是新作。在展出《江樓夜泊》(淡彩)、《峒關蒲雪》(沒骨青綠)、《衡山圖》(丈二匹淺絳)、《萬里江山》(丈二匹金碧)、《海思圖》(墨青)等共五十六幅。1980年,于香港大學等學府任教的著名學者馬玉琪持潘素的《晴嵐秋光》和《夏山欲雨》兩幅作品請九十七歲的沈裕君先生題字。沈老頗有興致地為他講述張潘這次聯(lián)展的盛況,“參觀人數(shù)之多,贊譽之熱烈,是前所未有的。”宋振庭撰文發(fā)表在《北京日報》,常任俠撰文發(fā)表在香港《大公報》,包立民撰文發(fā)表在香港《文匯報》,王澤慶撰文發(fā)表在香港《美術家》雜志。潘絜茲撰文《經(jīng)霜葉更紅》中評介潘素:“解放后她到各地旅行寫生,探索山水畫的推陳出新,創(chuàng)作了許多重彩山水,描繪祖國的多嬌江山,其作品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p>

1983年,美國圣荷西市藝術博物館,洛杉磯市北橋大學藝術館邀請中山書畫社的作品去美展覽,潘素展出《峒關蒲雪》、《云峰秋林》和《臺灣風光》均受到好評。

1983年春節(jié)期間,潘素為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臨摹完成了中國傳世最古的一幅山水畫——隋朝展子虔《游春圖》。在一面大幅絹帛上出現(xiàn)了春日的青山碧水、樹石屋宇、游騎畫舫,以及漫步的雅士和婷婷淑女,臨摹得惟妙惟肖,完全保持了原作的神韻和風采,顯示出畫家在藝術上日益精湛的造詣。

潘素晚年作品呈現(xiàn)出“神韻高古、明麗清朗、意境幽深”的藝術特色。數(shù)十年來,潘素筆底臨摹有一般人不易見到的真跡,實地寫生更有世人所未到之奇境,積累沉淀至晚年,全部傾瀉于筆端。她作畫講究韻律,在飽滿而富于變化的畫面里具有優(yōu)美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源于其擅音律且功夫深厚。這正是藝術上觸類旁通普遍規(guī)律的體現(xiàn)。她的作品無論是神韻氣勢、構圖章法,還是對各個局部隱顯、藏露、虛實、強弱關系的處理都呈現(xiàn)出一種整體的美感,具有于雄渾之中見清秀、于富麗之中見典雅的特色。她尤長金碧青綠及雪景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則兼南北宋之長。金碧青綠是以“青綠為質,金碧為紋”,如《江山無盡》、《晴嵐秋光》等,而這種遠峰頂上嘉木蔥蘢的繪畫,又異于李思訓以界畫為主,山水為輔的形式,頗具新的意境。

潘素經(jīng)過長期實踐和探索,在具體繪法上,她總結出:“畫青綠山水先以淡赭石或淡草綠打底,再一層一層地敷石綠或石青,須濃淡得宜,過濃則宜匠氣,不干凈,過淡則不厚重。然后勾勒用深草綠或花青,要用硬筆直下,取其勁拔。點苔用草綠、或用墨,然后再加石綠。金碧青綠畫成后,于線上勾金,宜細。沒骨青綠則不勾線,可以本色稍加皴擦,小青綠則以墨筆畫成后以淡石綠敷色?!庇捎谒弧熬心嘤诠拧保栽隈?、點、染等技法上都有自己的見地。

潘素的創(chuàng)作活動持續(xù)了半個世紀,作品近千幅。晚年的潘素除任吉林藝術學院教授外,還兼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美協(xié)會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理事、北京工筆重彩畫會顧問、中山書畫社副社長等職。繪事和社會活動甚為繁重,但其堅持作畫,案牘勞形,日不間斷。

我每每想起潘素置于偌大的紅色畫案前作畫的情景,心中不免蕩起一種莫名的感慨。這位古稀之年的女畫家,一下筆就畫六尺、八尺、一丈或丈二匹山水,很少見其畫小品。她畫的氣魄神韻如同她本人的氣象格局和內心獨白。不染纖巧習氣,不見刻板匠氣,清雅空靈、和諧優(yōu)美、氣度恢弘、韻味高妙。我常想,人生若不見多識廣,不歷風霜雨雪,不經(jīng)大起大落,怎會有這般超逸脫俗的胸襟和筆墨。她的畫活脫脫即她自己的寫照。

二、一代名士傾情

舉凡世間之事皆機緣,尤其婚姻。似乎冥冥之中有一雙巨手,它從茫茫人海中將你和妳挑選出來揉捏在一起,相愛相伴,然后進入如煙如霧般的幸與不幸之中。潘素是幸運的,潘素一生最幸運之事,莫過于遇上了一代名士張伯駒。

張伯駒一生極富傳奇色彩,早年曾與張學良、袁寒云、溥侗并稱民國“四大公子”,被譽為“中國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于詩詞、書法、繪畫、文物鑒藏、戲曲色色俱精,尤以詞之成就最高,甚被論評為,在“中國詞學史上當以李后主為首,而以先生為殿——在他之后,恐怕不易再產(chǎn)生這種真正的詞人之詞了?!睆埐x集諸藝于一身,且臻于峰巔之境,如斯國學修養(yǎng)淵深之人,實世間罕有;張伯駒身為貴胄門第,為免于國寶流失國外,曾不惜傾家蕩產(chǎn)甚至典質借貸搶收了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書法墨跡西晉陸機《平復帖》、現(xiàn)存最早的山水畫墨跡隋朝展子虔《游春圖》等價值連城的文物珍寶,無償捐公,實現(xiàn)其“還珠于民,乃終吾夙愿?!倍趪要剟畹亩f元人民幣分文不取。隨后被打成“右派”,“牛鬼蛇神”等,他對此漠然一笑,淡然處之。張伯駒雖貴為富豪之家,卻一生坎壈多艱,苦樂兼?zhèn)涠喽嘤跇?,但其性情與心懷坦蕩超逸、博雅通脫、慷慨率真,不因時世遷移,不因境遇更改,本性一生、本色一生,成為一代高流名士。這樣在文化領地,藝術苑圃和精神境界俱臻高峰之人,已漸次在國人記憶中走遠,亦無人再關注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和現(xiàn)代社會交替時期這一“士”的標本意義,惜哉!悲哉!

潘素是張伯駒的第四個夫人。其父潘智合,其母沈桂香。潘家為名門望族,其祖上潘世恩中過前清狀元,官至英武殿大學士加太傅銜,潘世恩其孫潘祖蔭在光緒年間官至工部尚書,通經(jīng)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蘇州百花行是潘氏大家族的住地。潘智合遷往上海后,家道始衰落。父親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幼小的白琴常??匆娔赣H以淚洗面。七歲時,母親為其延師,教其工女紅,習音律、學繪畫。白琴天資聰穎,很快便初通音律并能揮筆成畫。然不幸過早降臨,在白琴十三歲上,母親撒手人寰,去了另一個世界。古稀之年的潘素,娓娓道來,平靜如水:“父親不成材,有好幾個老婆,那個王姨娘就是班子里的,父親胡搞,母親活活氣死了?!蔽覀兗摇霸谏虾5目佃F路住,后繼母也是亂搞,大繼母姓王,是班子里管事的,比班子還高一些”?!拔依^母不懷好心,可‘喜歡’我了,她有她的打算。我對她早有戒備。”戒備歸戒備,父親不成器,繼母將幼小的她藏匿起來,外祖父多次找尋不到,身患急疾一病不起,不久與世長辭。她未能逃脫繼母魔掌,還是淪落風塵,于上海西藏路、汕頭路路口“張幟迎客”。時人稱:“潘妃白琴,天生麗質,談吐不俗”,彈得一手好琵琶,也能揮筆成畫,尤其是骨子里透出的一種孤傲和貴氣,一時間,使她在偌大的上海灘,大紅大紫,頗有盛名。

張伯駒時任鹽業(yè)銀行總稽核,每年兩赴上海分行查賬。張伯駒始訪潘素于“青樓”,第一次相見聽潘妃彈奏,即驚為天人,立即提筆揮就:“潘步掌中輕,十步香塵生羅襪;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睂⑷说拿智度肼?lián)中,揮筆即成,歷來是張伯駒的拿手好戲。遇此“仙女”,他更是深情地將“潘妃”兩字嵌入,且譽她的彈奏似漢朝王昭君的“塞上曲”,將其身韻、步態(tài)和優(yōu)美的琴聲入詩入畫,惟妙惟肖,聞者無不擊掌歡呼。“我們的上代人孫老(孫履安)先生”出面搭設鵲橋,便一拍即合。我當時“看他土氣”,但“很有才華,會畫花卉,文化也好,我同他結婚時二十歲”,潘素回憶當初,依然是平靜如水,其實未必如此簡單。張伯駒已是家有三房,見了潘素則非娶不可,潘素也是“名花”有主,與當時國民黨中將臧卓都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但張潘皆沖破阻力,走到一起。

中國古代的高等藝妓,為彼時女性中有知識、有情趣一族,又有社交的自由,書生自然趨之若鶩。西方則不同,他們最具學問和通達藝術的女人為貴婦。貴婦也以招附眾多詩人和藝術家為榮。故西方“書生”上攀貴婦沙龍,而中國書生則下接青樓歡場。各自形成了有趣的文學生態(tài)圈。中國古來的文人書生、高官名士與名妓交接酬唱亦屬風流韻事。然也有個例。被稱為明末清初“三大詩人”之一的陳子龍,雖為名士,仍難以接納風塵女子柳如是為“女弟子”,致使柳大為氣憤,大傷自尊。后柳嫁了名氣超過陳子龍的錢謙益。三百年后世間又現(xiàn)張伯駒,他于潘素則是:“風塵之中辨物色”,堪為天下真名士。

“我們是在蘇州結婚的”,是在蘇州花園飯店結婚,孫履安老先生是主婚人,銀行界的律師前來祝賀?!巴昊楹笤谔K州租了一處房子住下了。小住了一段時間。結完婚后回上海,住在金安四路,在上海租了一處房子,主要是作畫?!迸怂貞洰敵?,真確明了、有板有眼。

“青樓”女子嫁給了張伯駒,近乎潘素的一次涅槃重生,她的人生之路,從此步入正途并寬闊和亮麗起來。

潘素最重要的受益是一步就跨進了張伯駒的“文化藝術圈”。大凡文學藝術大家,其一生必定與許多名人大家產(chǎn)生交集,而常在一起相互接觸相互切磋,便形成了“圈”,即人際圈、文化圈、藝術圈。

“四大公子”之一的張伯駒早年的交友即皆鴻儒無白丁,他的這個圈,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是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除金融業(yè)外,他廣涉鑒賞收藏、詩詞歌賦、繪畫書法、戲曲音樂等諸多領域,所交之友張大千、溥心畬、余叔巖、傅增湘、沈裕君等皆為一時之國手。張伯駒本身的才氣、性情、品格、貢獻以及與友人交往的種種軼聞趣事,被有識之士視為近現(xiàn)代文化史上一個頗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所以張伯駒自身輻射出的力量和氣息,不僅讓潘素有了依靠和安慰,時時的濡染和熏陶更是天下無雙。

筆者從尚“藏在深閨”不為人知的張伯駒早年日記看到,他們婚后多居上海,常往返于北京、南京,間或去蘇州、杭州、海寧、德州、昆山等地。此期間除常與友人聚餐外,還觀話劇、看電影、賞京劇等,幾乎日日泡在其間;海寧觀潮、泛舟西湖、觀賞古跡等亦頻繁密集,常于山水名勝間流連忘返,怡情養(yǎng)性。

我們不妨抄錄日記中的些許文字,真實地再現(xiàn)其彼時的生活情景:

某日

天陰,八時起。院內獨步,梅花已放七八朵。去壽之家,彼夫婦已起,就置書案,為慧素畫梅一支。早點后同慧素、壽之伉儷去博物館參觀。十一時回。孫養(yǎng)儂來,閑談馀去。晚十時同慧素去車站,(乘)平滬車去平,車上遇徐項辰、濮少堪。

某日

天晴,晨到南京,渡江進早點。九時到滁州,午到蚌埠。于車上教慧素讀《千家詩》。五時許到滁州。

“院內獨步”,“梅花已放七八朵”。我們似乎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介儒者張伯駒的情趣和氣息!張伯駒多情,多情通向審美。他愛潘素的天生麗質,但他不把她當作“花瓶”,當作擺設,他看好了潘素是一塊未經(jīng)琢磨的璞玉,一經(jīng)琢磨,就要顯露出炫目的光彩?!盀榛鬯禺嬅芬恢А?,“同慧素去博物館”,“于車上教慧素讀《千家詩》”等,真可謂用心良苦??!他與潘素同進同出,同行同往,終日奔波,席不暇暖,樂在其中,愛在其中,陶冶、熏染和期待盡在其中。

是他,為潘素延請名流,傳授法繪,也是他,為潘素提供了常人無法企及的習畫條件和環(huán)境。且聽潘素自述,我先是:“以家收藏歷代名貴書畫真跡,潛心觀摩學習,進而臨摹隋、唐、宋、元、明、清,專攻國畫山水?!?/p>

張伯駒自1927年收藏了康熙皇帝御筆“叢碧山房”橫幅后,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接著又在天津收藏了溥儀被逐出皇宮后,變賣的那批書畫,如五代吳仝《秋山平原圖》、宋公麟《五馬圖》、黃庭堅《諸上座貼》、米友仁《姚山秋霽圖》、文征明《三友圖》等。

更令人炫目的是他搶收了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一帖”的《平復帖》,這是現(xiàn)今傳世墨跡中的“開山鼻祖”。比《蘭亭序》的書寫時間還早七十九年,確系無與倫比的珍品。

接著,又忍痛賣掉了一處房產(chǎn)和院落,以重金收藏了我國現(xiàn)存?zhèn)魇雷钤绲囊环鶉嫞幢环Q為“天下第一藏”的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先后陸續(xù)收藏了唐李白《上陽臺帖》卷,唐杜牧《張好好詩》卷,宋范仲淹《道服贊》卷、蔡襄《自書詩卷》、黃庭堅《草書卷》等,其重要收藏著錄于《叢碧書畫錄》中,共一百一十七件。他捐獻故宮博物院二十二件,“幾乎件件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捐獻吉林省博物館六十余件,件件為精品。張伯駒的收藏向來求精品、求頂級,而不求數(shù)量,難怪啟功稱其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

張伯駒并不滿足于潘素只是面對一幅幅家藏珍品,又攜她出入京滬藏友家中,遍賞名跡。還是引用張伯駒日記,再現(xiàn)當時情境:

某日同慧素去漢卿家看書畫,最佳者為董文敏冊、王圓照冊。

某日同慧素去顧公碩家看王麓晨戴醇士冊子。

某日許漢卿、楊子安來訪,觀石谷周服卿卷,同慧素等去兆豐公園一游,晚齊云青約餐,有王仰賢、劉菊村、王孟鐘等友,出示書畫,多邵甫家物,贗者居多,問其多景樓米帖尚存否,則已入內地矣。又有顏魯公冊,彼視為最可寶者,乃贗品中之下乘者也。

某日同慧素去許漢卿家,沈石田設色荷花,王圓照短幅設色山水,均精品也。

某日同慧素、敬亭伉儷去梁園,士侒約餐,飯后回。納涼圖卷子,姚虞琴君送來到滬,只收此一卷書畫。

某日同慧素等去兆豐公園一游,去顧公碩家觀趙松雪、鮮于伯機、俞紫芝字。趙書為金丹四百字,缺元明人跋,伯機書佳,毫無疑問。晚同慧素去,盧小嘉約餐,飯后去敬亭家,十時余,又去漢卿家,楊子安在座,觀其新得米札卷,即溥心五札,所余之二札確系真跡,但非精巨之品,是以余未收于前也,但價已在數(shù)年前三倍矣。

這只是張伯駒在某年某月兩周之內的記載。且看,張伯駒偕夫人或設宴聚飲、或茶敘小聚、或公園一游,或觀電影話劇等,而多以相約賞畫、切磋品鑒為主。時從過密者多為同道、同好。顧公碩為著名收藏家、過云樓第四代主人,能書善畫,尤擅鑒賞古字畫,藏品頗豐。與其頻繁走動且年長于張伯駒二十五歲的冒鶴亭為如皋大族,書香門第,冒辟疆是他的祖輩。他曾列名“公車上書”,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學者。

我們還可以從中國二十世紀有定評的六大收藏家之一的張聰玉日記中窺見張伯駒與當時文人雅士的交往和友情。1939年11月14日張聰玉記載:“張伯駒自平來,治饌款之,邀大千、之深、靖侯、建川、和庵、祖萊、秋君兄妹、集才、雁齋看畫……余暢談至午夜始散。”

剛過花季之齡的窈窕淑女潘素,日日與丈夫相伴。她熱情溫婉、典雅大方,一副清秀俏麗的面龐、扮著精致的妝容、穿著入時得體的服飾、邁動著款款的步伐,在張伯駒的朋友圈里歷歷而過,舉手投足之間散發(fā)著優(yōu)雅迷人的風韻?!笆缗畼返门渚印惫乓延兄怂剡x擇了張伯駒之后,其怡然和欣慰可想而知。

高品質的精神生活一直是潘素生命前端最耀眼的部分。

張伯駒不愧為才學高、識見廣,早年他就曾講授過《怎樣畫中國山水畫》。他懂得一個山水畫家,讀萬卷畫不可或缺,行萬里路更勢在必行。他還把潘素帶到了山川自然之間,夫婦聯(lián)袂,時而登高山之巔,時而臨大海之濱,時而漫步在湖畔江邊,時而跋涉在銀裝素裹的塞北雪原,飽游飫看,實地寫生。據(jù)潘素記載,解放前,她游黃山、峨眉山、莫干山、天臺山、華山、衡山、泰山諸岳創(chuàng)作的作品曾展出于北京西安等地。

探幽鑿險太白山,尤具趣味和奇彩。自古以來,太白山的雄險、奇麗和神秘,游者甚少,記游者更少。1932年秋邵力子隨于右任登游之后寫下感想:“想寫一點文字,藉作紀念”,“自懼文筆拙劣,未能形容以萬一,故不用游記體載,只寫感想。”十三年后,即1945年夏,張伯駒偕夫人潘素、友人等往游太白山并寫下一篇綺麗曼妙的美文《太白山紀游》。張一行雇驢十余頭,小車之乘,載行李、背干糧、山居七日?!笆胰艘圆『笾?,女兒以十二之齡,亦偕登絕頂?!睆埐x筆下的蹬開山至楊爺關,一路澗流曲折,頗似杭州九溪十八澗;一里至六臺,大似黃岳始信峰;放羊寺至平安寺,最為幽奇,如黃岳始信峰,天臺雙闕,每處皆是;西太白高峰倏如朱砂、倏如紫寶石、倏如黃金。遠巒近峰或藍、或墨、或赭、或綠、或螺青、或翠黛,光明燦爛不可以顏色名狀,誠為奇觀?!坝嗨褂嗡?,以太白之奇奇于黃岳,險險于太華,雄雄于五臺,峻峻于峨眉。其林木之美,草卉之艷,兼有他山之有;積雪靈池,更有他山之無?!?/p>

潘素游弋于歷史古畫和山川自然之間。她一面晤對傳世經(jīng)典,細細研讀,琢磨其中的一招一式,悟出那些不可言傳的畫理;一面在山川天地間,放眼量,細觀察,聚膽識。上下求索,勤學苦練,終使她的積累化為氣象萬千的大美境界。潘素的青綠山水創(chuàng)作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后期筆墨深灝流轉,亦得江山之助。張伯駒在潘素登太白山之后的一幅山水畫卷上揮筆題詩云:“云飛山欲舞,風怒壑齊鳴?!?/p>

潘素的名章和閑章說來不僅饒有趣味,更演繹著丈夫對她的“情感寓言”。潘素常用圖章是兩枚,石質為壽山田黃石,一枚白文刻“潘素”二字,用于題款名下;另一枚為朱文“女河陽”三字,是橢圓形的,一般用于題款的引首。張伯駒晚年賦《瑞鷓鴣》:“姑蘇開遍碧桃時,邂逅河陽女畫師,紅豆江南留夢影,白蘋風末唱秋詞。除非宿草難為友,那更名花愿作姬,只笑三郎年已老,華清池水恨流脂。”此詞不僅是“女河陽”印章的注腳,也是他們情定三生的美好追憶。

潘素另一名章為舊刻“慧素”二字,也是田黃石,此章對外很少用。據(jù)張伯駒日記載:某年農歷九月二十九日,在蘇州與履老(孫履安)等“去拜印光法師,余與白琴同皈依之,余法名為慧超,白琴為慧素,講訓甚久?!敝敝镣贽r歷十一月十四日,即耶穌誕辰這一日,日記中正式將“白琴”名改為“慧素”,此后日記未再出現(xiàn)“白琴”二字。“慧素”名多在夫妻間使用。

另外,還有兩方閑章,一方為舊刻“京兆”白文印,為葫蘆形。據(jù)潘素講,結婚時,伯駒刻了兩枚“京兆”葫蘆印,送她一枚,自用一枚,伯駒的那枚為朱文印,略大些,后來常常鈐于藏品上?!熬┱住比∽杂跐h宣帝時京兆尹張敞與夫人感情甚篤,常以為其畫眉為樂事的典故。張伯駒數(shù)首詞引“京兆”,寓意與夫人情深。

“繪事后素”為另一枚閑章,亦為舊刻。據(jù)潘素自述,她早些時候,接連創(chuàng)作精品,伯駒甚為高興,為其鐫刻了這枚閑章,一直保存在伯駒那里。待丈夫逝世,她整理遺物時,才自珍起來?!袄L事后素”為孔子提出,《考工記》:“繪畫之事后素功,謂先以粉地為質而后施五采。”后比喻有良好的質地方能施以錦上添花的加工。于文學而言,“繪事后素”突出的是對質樸、純真及情感的強調,于繪畫而言,“素”功是在基本功夫的基礎上,更強調源自內心的一種原始創(chuàng)作沖動。張伯駒為潘素鐫刻“繪事后素”,或是對潘素捕捉大自然天賦敏感以及繪畫能力的一種褒獎,或是對潘素未來創(chuàng)作的更高期許,又遇其名字中的“素”字,恰是在張伯駒身后把這方閑章留給夫人。頗為巧妙并值得深味。

張伯駒一廂對潘素薰香拔擢,悉力栽培,又用最美妙的方式表達情感,他不斷地賦詞于她,靜默的情愛和深沉的力量一以貫之。

張伯駒的情詞的確不同于表兄袁寒云的艷情之詞是寫給無數(shù)歡場女子,張伯駒極具情癡一往的天性,他的情詞只寫給夫人。《張伯駒詞集》中除三首是寫給前夫人的,其余七十余首皆為潘素所作,感情真摯,分外動人。

潘素對此是怎樣一種感受今人已無從知曉,作為一個女人,潘素如此“富有”恐鮮有其匹。

這對“神仙眷侶”相伴相依了近五十個春秋,在他們之間似乎一直流淌著一種心動不已,相知相印的神韻和氣息。張伯駒將此化為詞章,贈與夫人,也留予世人。

張伯駒偕潘素游歷名山大川有詞:“相攜翠袖,萬里看山來。”(《六州歌頭》)“攜翠袖,歷吳楚,過江淮。”(《水調歌頭》)“闌桿落盡梨花雪,春歸剩有雙飛蝶?!保ā镀兴_蠻》)

同潘素訪友步月歸家有詞:“玉街踏去疑空水,雙影似雙魚。冰壺澄澈,纖塵俱凈,萬象清虛?!保ā度嗽聢A》)

詞本身有著一種非常微妙的作用,何時填,填什么,要待心中溢出。1941年,張伯駒與潘素在重慶大佛寺除夕守歲,二十年后還要再追憶此事,填《鷓鴣天》一首,后半闋如脫口而出:“家萬里,夜三更,香煙層疊佛燈明。匆匆二十余年事,知是前生是此生?”連秋夜同慧素宿叢碧山房,不寐也吟誦一首《秋思》,張伯駒對潘素之情,堪為情深一往,九曲回腸。

每每潘素生日,更是以詞記之:“當時事,浮云去,尚依然。年少一雙璧玉,人望若神仙。經(jīng)慣桑田滄海,踏遍千山萬水,壯采入毫端。白眼看人世,粱孟日隨肩。”(《水調歌頭》)張伯駒眼光不俗,對美更是情有獨鐘,二十年前,他娶了“一雙碧玉,人望若神仙”的潘素,二十年后,他與她的恩愛相敬宛如“梁鴻與孟光”,“舉案齊眉”,還要“日隨肩”。

1970年春節(jié),他們去西安女兒張傳綵家度歲,轉過年來元宵節(jié),張伯駒竟為潘素生日連填兩詞,第一首為《鷓鴣天》:

白首齊眉幾上元,金吾不禁有晴天。打燈無雪銀街靜,撲席多風玉斗寒。驚浪里,駭波間。鴛鴦蓮葉戲田田。年年長愿如今夜,明月隨人一樣圓。

第二首為《人月圓》:

這兩首詞的背景是他們遭遇最為悲慘的那段時日??嚯y中的相助、感知,遠比歡樂中的體味更為刻骨銘心。不難看出,多災多難中的張伯駒依然感受著“齊眉對月,交杯換盞,猶似當年”的恩愛和歡娛。真真切切的是“喜逢花甲、黃醉華筵、神仙眷屬、人間天上,歲歲雙圓?!?/p>

筆者認為,最能見證張伯駒獨鐘情于潘素的是1941年他接連寫給潘素的四首詞,其背后是那段驚險恐怖的故事。那是1941年春夏之交,張伯駒突遭綁架,潘素只身上海,多方營救,一連數(shù)日,毫無轉機。四十五年之后,潘素講來依然動情:“有一天,他做一惡夢,夢見我死了,門口有口棺材。他不吃飯,也不喝水,別人喂他,灌他,他也一口不進。他說,愛人沒有了,我也不活了。”后來安排我去看他,但不讓見面,讓我寫個條給他,伯駒見字后恢復正常。據(jù)潘素講述和筆者研讀,1941年秋冬之際的四首詞即寫在被綁架期間。

《虞美人》十一月下旬、雪、接慧素信,詞以寄之。

野梅做蕊殘冬近,歸去無音信。北風搖夢客思家,又見雪花飄落似楊花。鄉(xiāng)書昨日傳魚素,多少傷心語。枕頭斜倚到天明,一夜燭灰成淚淚成冰。

1941年七夕寫給慧素,“露零羅扇濕,疑是雙星泣。不忍望銀河,人間淚更多?!保ā镀兴_蠻》)

這一年的中秋節(jié)又寄慧素:“怕聽說是團圓節(jié),良宵可奈人離別?!保ā镀兴_蠻》)更有自度曲《夢還家》,難中臥病,見桂花一枝,始知深秋,感賦寄慧素?!皼鱿魻T瑤窗,記與伊人對話。而今只影漂流,念故國,在何處?想他兩地兩心同。比斷雁離鴛,哀鳴淺渚?!?/p>

在任何生命境遇中,詞都是張伯駒心曲的最直接折射,是走近其內心的最佳途徑。八個月的難中煎熬,孤獨臥病,絕食及生死未卜,張伯駒惟賦詞不誤,且只寫給潘素一個人。她是他心里永遠的牽掛。風吹雨打,百轉千回,仿佛古往今來愛情長河中最動人最經(jīng)典的那些故事都遜色于他們之間的愛。

七十余首詞隱藏著張伯駒的情愛密碼,真切、質樸而有趣。對燈閱讀,仿佛是用線串起了一盤珍珠,光華足炫人目。

潘素這一生相伴張伯駒,享盡了詩酒書畫之雅福,或二人切磋、或數(shù)人雅集、或百人盛會、或千里壯游,其趣味之多、見聞之廣可想而知,惜她不能筆墨記之俱化云煙。

三、世有蕙質蘭心

我們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潘素只是幸運,才有了近乎完美的婚姻、事業(yè)和家庭,只是選對了男人,生命才綻放出了精彩和絢麗。

當然,不能不令人遺憾的是,潘素一生付出了遠超尋常女子的努力和艱辛,卻鮮為人知。她的情懷、品格似乎在張伯駒盛譽掩蓋下很少有人去挖掘和描述。

我們將潘素放到人們耳熟能詳?shù)默F(xiàn)代傳奇女性當中,她也屬鳳毛麟角。這些傳奇女性中,有的是艷麗,但缺堅毅;有的是忠誠,但缺浪漫;有的是溫柔,但缺大氣。潘素幾近集大成者,她是美貌與氣質有之,堅毅與浪漫有之,忠誠與大氣有之。尤其是她以自己獨特的聰慧成全了丈夫,成就了事業(yè)。是她,或者只能是她,保全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真名士的真性情。同時,她的生命也以人們無比欽羨和贊嘆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

張伯駒和潘素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灘上的那段婚戀傳奇不免令后人津津樂道。的確,潘素的一生,最傳奇的在開頭,最為壯麗和感人的則是在和張伯駒婚后的漫長歲月。

以收藏大家名世的張伯駒,一雙慧眼且足具傾家蕩產(chǎn)甚至典紙借貸的豪放氣魄。問題在于這個傾家蕩產(chǎn)用巨資換“故紙片子”的過繼長子,家人何意,支持乎?反對乎?張伯駒收《平復帖》、《游春圖》等頂級藏品皆是與潘素婚后,也是在父親張鎮(zhèn)芳1933年過世之后。多有記載除潘素以外的家人無一不反對,無一不指責他是“敗家子”。相形之下,潘素的懂他、支持他、幫助他更是遠超人們所知所料。

據(jù)知情者透露,潘素與張伯駒結婚時自帶嫁妝豐厚,可觀的程度尚不為世人所知。林林總總的珠寶等細軟首飾價值連城,甚至說不亞于杜十娘的百寶箱也不為過。潘素這筆數(shù)目偌大的財務竟也蕩然無存,去向何處?

請看由嬸母崔氏、王冷齋、陶心如為見證人,由張伯駒于1950年10月親筆寫下的家庭財產(chǎn)公證:

為我保存國家文物購買書畫大部分都是潘素未嫁我以前的財務。例如,我為保存展子虔《游春圖》免落投機商人手中販賣國外,也是潘素賣出首飾貼補,始得了我心愿。

張伯駒還將潘素所賣出的若干財務明細附后,共計十筆,其中有兩筆明確為購買書畫:

民三十七年賣出藍寶石鉆戒一只,翠鑲鉆戒一只合價黃金三十一兩,補助伯駒買字畫用;

民三十七年賣出大鉆石五克拉半一只,價合黃金四十五兩,補助伯駒買書畫用。

張伯駒的財產(chǎn)公證中還有:

依法,財產(chǎn)應當夫婦共有,但是她未嫁我以前她的財務已經(jīng)損失,所以我把我的書畫《名稱列后》給予潘素,補還她自己的財務損失。其余我還有書畫若干件,房產(chǎn)一處及欠外的債務,她仍有共有共負權力與義務。

此話后敘。

在他們婚后的第七個年頭,張伯駒突遭綁匪綁架。潘素自述:“鹽業(yè)銀行有事,讓他去上海,是我和伯駒同去,是坐飛機同去,住在上海亞爾培路胡同里。第二天坐吉普車出去,不一會司機跑回來,說在胡同拐彎處,伯駒被綁架了。綁架這一天,婆婆也到上海,開始我沒告訴她,后來知道了,我一面勸她,一面自己跑,到處張羅,搭救伯駒?!?/p>

后人說來輕松,時年二十七歲的潘素所承擔的巨大壓力以及面對的環(huán)境之復雜、艱難與苦楚,四十五年后回憶起來依然神情凝重,令人唏噓。丈夫命在懸口,她終日憂慮,提心吊膽,每至夜深惡夢連連。一位年紀輕輕的少婦披掛上陣,探聽消息,打通關節(jié),籌措款項,多方營救,且營救過程一波三折,持續(xù)了八個月。她還要悉心照料年邁多病的婆母,精心珍藏保護伯駒視若性命的書畫珍品,還要應對卑劣之徒的趁人之危和不良居心等。壓力、奔波已致她精疲力竭。

待張伯駒平安歸來時,難怪朋友們都交口稱贊潘素夫人俠肝義膽、忠貞賢良!老畫家陶心如為此潑墨作畫,贊譽潘素。古人云:“從行赴難有賢妻”。張伯駒在九年后言之鑿鑿地寫到:

自潘素,字‘慧素’嫁我以后,我未曾給她一文錢,盧溝橋事變,我的家境已經(jīng)中落。到民三十年,我又突然遭到汪精衛(wèi)偽軍的綁架,這時奉養(yǎng)我的生母,營救我都是潘素一人,任其勞,借款賣物把我救回。

張伯駒還具體列出:

民三十年賣出馬鞍翠戒指一對。價合柒十兩黃金,為伯駒被難營救所用項以及家用。

民三十一年賣出翡翠大戒指一只,價合黃金肆拾兩。為營救伯駒還牛敬亭及銀行欠款,賣于孫耀東太太。

給予潘素的書畫共列出陸機平復帖卷、展子虔游春圖卷、李白上陽臺貼卷、杜牧之張好好詩卷、黃庭堅臨懷素帖卷等共十八件。張伯駒最后寫到:

右書畫共十八件給與潘素所有,潘素執(zhí)之。她不把上項文物輕易賣出作為她個人的享受(重要者研究終了捐于國家,次要者只能賣給國家),也不考慮作為遺產(chǎn)以至后人不識,使有歷史藝術價值珍品散失。她仍要成全我保存文物的宗旨。將來個人研究終了,國家安定,將此項文物歸于國家,她在服務于國家,國家自然會照顧她的生活。我對她這種精神表示感謝!

這段文字如明月瀉地,晶瑩閃光。張伯駒的心靈宛如水晶般的清澈,他對夫人的情義、關照、安排甚為感人,對珍存國家文物的夙愿一以貫之,如日月同輝。

透過紙面的文字,我們亦不難讀出一個世人頗有興致并著意尋覓的問題,即這對幸福伴侶的愛情密碼:“興趣相投、志向相同”八個字當是最為精當?shù)母爬?。夫婦二人常常留連于金石書畫之中,可謂琴瑟和諧;二人心目中皆有“祖”,對老祖宗留下的歷史藝術、民族文化及國家的責任感、使命感常常令人心動不已。

歷史是人類的共同記憶。張伯駒躋身大收藏家之列,歷史底稿上當有一筆——夫人潘素的傾心與竭力。

張伯駒作為富豪之家的大公子,千金散盡不足惜,潘素一介小女子賣掉自帶價值幾百兩黃金的首飾,購畫救夫貼補家用,慷慨大方,頗具丈夫氣。

潘素善良、大氣,她在這個大家庭里扮演的角色極為特殊。和丈夫、三位姐姐比,潘素年齡要小得多,他們雖少有時間湊在一起,畢竟多有牽纏。今人已無法像錄像一樣復原其當時情境,還是傾聽當事者的回憶:“我曾勸伯駒要關心幾個大夫人的生活,我自己也曾拿錢補貼他們幾位。”“我想,我們都是女人,(她們)婚姻不幸,不能看人家不起?!薄拔覀兝洗蟮拇舱l都不讓坐,唯獨讓我進去,彼此談心。我結婚三年后,她染病身亡。死之前,還說想我。我去看她,她拉著我的手,嘴里叨咕著什么?!?/p>

張伯駒大潘素十七歲,1935年結婚時張伯駒三十七歲,潘素還是二十歲的妙齡美女。世俗社會的老少配、老于少、男于女,往往像一朵鮮嫩的花樣捧愛、嬌愛、寵愛,張潘則不然。他們在二人情感世界里,張伯駒不過是需要人理解、包容和愛護的大男孩,自結婚始,潘素便要付出極大的溫柔與耐心。

“因細故與白琴生氣,余發(fā)脾氣時向不講理,終由白琴向余敷衍了事。”張伯駒得意地寫下這段日記的時間是結婚翌年農歷九月初九。已屆不惑之年的一個大男人,愣是“揣著明白裝糊涂”,明知因細小而不值得計較的事情生氣,更明知自己“向不講理”,還明知就是“敷衍”而已,也得照例“玩耍”不誤。瞧瞧,張伯駒在芳齡二十一的夫人面前,活脫脫一個任性、頑皮的孩子。我們無法想象,他若感受不到夫人深愛于他,還會是這般樣子?

從張伯駒日記中還可以看出,他們在上海期間,第二位夫人鄧氏,第三位夫人王氏間或來上海。他們三人或四人同在上海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靈密碼,各自的眼角眉梢,起承轉合,其中種種微妙已不得而知。日記則是最私密的記錄,從日記中可以讀到,張伯駒對鄧、王是禮數(shù),偶爾也請他們參加聚餐等活動,往往是一請再請也不到。潘素是晨昏相伴、朝朝暮暮、不離左右。張伯駒與她們之間發(fā)生矛盾時,日記中用詞是“齷齪”、“怒”,此時潘素的角色很特殊,張伯駒日記中用語“白琴勸余”。潘素不僅與人友善、溫柔,還秉賦著雅量和智慧。

潘素從不看重金錢,卻頗重道義和友情。他們夫婦從舒蘭回京后,生活陷入極度困境,連柴米油鹽的錢都要求借。潘素講述到:“一個老人要收我的畫,一個月現(xiàn)金五百,一個月存一千元,一年幾張畫不重樣,畫什么都可以,他國外有朋友要收。我雖然很困難,但怎么說也未同意?!闭劶按耸?,潘素臉上露出幾許愜懷和從容?!?979年,我的一幅金碧青綠山水《錦繡江山》在北海民族文化館展出時,國內外友人流連忘返。國外有人要買,出價六萬,未賣,我要獻給國家?!迸怂氐某嗾\愛國和胸襟氣度同丈夫毫無二致。

被世人稱為書童或秘書、跟隨張伯駒十年之久的馮統(tǒng)一曾經(jīng)深沉地回憶過潘素的故事:“1981年10月10日,我結婚那天,伯老潘素都去了。之前我去告訴他們,我要結婚了,她說我們還沒見到,你們就結婚了,讓她來看看我們。后來我們就去了,潘素從屋里拿出了一個非常華麗、金線手工繡的一個紅色被面,繡的是龍鳳呈祥,現(xiàn)在還有呢,我始終沒用過。我覺得這個太珍貴了,手工繡的。潘老是個非常大度的人,然后就說一點薄禮一點薄禮。我說,這都可以掛墻上了,怎么能蓋身上呢!后來就沒有用,一個大緞子的,很厚的,在那時候是值點錢的?!薄敖Y婚當天早上起來,我弄個車接他們出來吃飯,我到那一看,伯老已經(jīng)穿了一身新衣服,戴個帽子坐在那,我一進去潘素就跟我說,早早就穿了這身新衣服等了?!薄拔疫M來之前在門口先碰到郵遞員,郵遞員就遞給我一張匯款單,潘素的匯款單,我拿進去了,給潘素了,我都沒有看上面多少錢數(shù)啊,我說有您一個匯款單,潘素是連看都不看,就說,今天是你的好日子,這是你的?!迸怂貙Υ笥芽犊蠓街郧榛蠲撁撥S然紙上。

張伯駒晚年同荀慧生友好相知。張伯駒逝世,荀夫人張偉君攜女兒令萊親往吊唁,又令女兒送去五百元賻儀,潘素謝道:“荀夫人盛情心領,銘感無既,因伯駒后事全由文史館和民革、民盟負責了,家中生活也過得去,鼎惠懇辭。況荀夫人經(jīng)濟情況也不是非常寬裕,厚賜絕不敬領?!迸怂貫槿撕竦?、慈善和通脫由此可見一斑。

張伯駒一生沉浮,先后歷經(jīng)突遭綁架、反右和文革三大劫難,潘素形影相隨,尤坎壈中更見真情與本色。

張伯駒潘素夫婦于1956年7月向國家捐獻了《平復帖》等價值連城的珍寶,獲得文化部頒發(fā)的褒獎狀,海峽兩岸友人無不贊佩張潘的愛國壯舉。一年后,因張伯駒主張演出舊戲被戴上一頂右派帽子。張伯駒被取消了北京市民盟委員資格。叢碧山房由昔日的門庭若市驟然間變得冷冷清清。張伯駒的兼職工作無人再來找他,也無人再敢前來吟詩聯(lián)句,連親戚朋友也甚少來往。他需要避嫌,也不再涉足朋友家說天說地。

“野草閑花半夕陽,舊時人散郁金堂,如今只剩燕雙雙?!保ā朵较场罚┻@是張伯駒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十六年前的那次被綁架,夫人潘素營救時年僅二十六歲,此時夫人已過不惑之年,他們的婚姻經(jīng)歷了第二次考驗。

“如今只剩燕雙雙”。丈夫遭遇坎壈,行動已不能隨便,夫人不離不棄,恩愛如初。潘素一方面悉心照顧他的生活,還要遵伯駒囑,去受到張伯駒連累的各家一一探望慰問。

在兩人世界里,繼續(xù)著共同的志趣和愛好,寫寫畫畫,郊游踏青,觀景賞花,伉儷情深。張伯駒的超然和通脫大概是天賦?!靶赜谐缟骄X,耳無急管繁弦。俯仰悲歡皆趣韻,寒暖陰晴隨自然,老年追少年?!保ā镀脐囎印罚┑?961年,吉林邀請潘素來任教,潘素道:“我很高興去,但丈夫年邁體弱,需要我的照顧,我不能自己去。”潘素的時時掛念是因為他們心靈上的天然契合?!昂髞砦野l(fā)現(xiàn),伯駒什么壞毛病都沒有,是一個文人,好酒喝一點,人很正直(潘素)?!迸怂囟煞?,懂丈夫的價值,愿與丈夫攜手共時艱,以沫行漫漫。

時代演繹出一場凄涼奇景!文革中的張伯駒遭遇了人生中最殘忍、最無奈、最無助的災難。

說起文革,先說潘素的故事。吉林藝術學院教授英若識曾繪聲繪色地為我講述了那段往事。文革一開始,學校有人貼潘素的大字報,為其羅織罪名,其中“江南第一美人”也列為一罪狀。潘素去看大字報,面對一堆罪名,了無懼色。她一改往日的低調謙和,第二天也貼出一張署名大字報,題目為“江南第一美人是何罪名?”文中列舉了自己為毛主席生辰作畫,為抗美援朝義賣作畫,捐獻價值連城的文物珍寶等諸般事項。大字報一貼出,便引來一撥一撥師生駐足,大家邊看邊交頭接耳,之后事煙消云散。此事鮮活地再現(xiàn)了潘素個性堅毅和不屈不從的性格質地。

張伯駒先是被定位為牛鬼蛇神,接著在長春體育館跪著陪斗;被抄家;又因一首《金縷曲》被打成“現(xiàn)行反革命”,學習八個月后作了“敵我矛盾按人民內部矛盾處理”的結論,被強令退職,遣送舒蘭農村插隊落戶。人生至幽暗處令人不可琢磨。當?shù)卣J為這里既不是張、潘原籍,又無親友可投靠,不予落戶。二老在一個寒風刺骨、飛雪漫天的早晨乘車返回。

北京居地派出所也不給二老落戶。張伯駒和潘素成了“無戶口、無工作、無收入”的“三無”黑戶、黑人。昔日富比陶朱的張伯駒,過著王公貴族一樣的豪奢生活,如今落難,一粒糧沒有,一文錢不進。人總要活下去,柴米油鹽如何維系,總不能餐風飲露,辟谷修仙吧。

張潘的這一幕人生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張伯駒可以不聞不問,但潘素不可以不管。且看這一幕奇景中的女主人是如何撐起這個“無米無炊”的家,如何打理一文不入的日子,如何照顧年邁多病的丈夫。

這位蘇州名門閨秀原本也是錦衣玉食,嫁入豪門貴族,二人一直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即使遭遇磨難也是衣食無憂。而潘素要用這雙撥弄琴弦、揮動畫筆的纖纖玉手,自己去買煤、買劈柴,自己動手打煤餅子、劈劈柴,自己燃爐子、買菜、燒飯等輕活重力一應俱全,還要三天兩頭去跑住地派出所,一再申請落戶事宜。

勞累于她還撐得住,最犯難的是求借。第一次去朋友家告借,抵達后駐足樓下,徘徊躊躇遲遲不進。進見后,多次欲言又止,最終搪塞幾句便借故離開。三十年過去了,每當想起潘素在八十年代與我講述她向人借貸時的眼神,無奈和窘迫時心里總會涌起一陣陣酸楚。潘素東挪西借,替丈夫抵擋著凄風苦雨,承受著生存重荷。

張潘婚姻之潭雖又一次倒映出千古不變的佳偶定律,即男才女貌,才子佳人,般配愛偶,但深入進去,一種被稱為“賢惠”的品格作用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1970年,春節(jié)剛過,張伯駒身患重感冒,臥于病榻,數(shù)日高燒不退,茶飯不思。困境之下的潘素請醫(yī)生、抓藥、煎藥,細心呵護,湯湯水水,精心調理,日夜守護至痊愈。昔日“人望若神仙”的夫人如今變成了家庭“煮婦”,變成了丈夫的“護工”。

晚年的潘素于張伯駒已不能用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優(yōu)良“婦德”來概括,用“相知”一詞形容,仍略顯不足。恰當?shù)慕忉?,應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互為詮釋。

累中偷閑,苦中作樂,潘素依然是夫唱婦隨。任憑怎樣的忙碌勞累,她都能擠出時間與丈夫一起進入無邊的樂趣之中。疾病貧窮慘狀不忍睹,夫妻倆竟然拾掇起繪畫之事。張伯駒素來篤信“人生最是隨緣好,半醉全醒各任時?!保ā耳p鴣天》)一貫堅信“蟲入蟄,雁歸群。北風大地凍黃塵。綈袍賴有冬暄贈,不信一寒是棄人?!保ā耳p鴣天》)此期間夫妻合畫《夢華圖》,二人筆下的紅梅、臘梅、白梅、綠萼梅、素心蘭、山茶、玉蘭、牡丹、白蓮、菊花等含苞綻放,姿色各異,張伯駒一氣填詞《小秦王》二十余首。這段時間,張伯駒尤喜歡賦詞于花卉,除《夢華圖》外,戊戌又填春花詞。心中隱喻似可曉知。在潘素繪制的一幅白牡丹上題:“花縣河陽女畫師,拈將黛筆掃峨眉。無情不為金嬌寵,憐取端端入洛時?!薄鞍最^猶覺似青春,共進交杯酒一巡?!保ā缎∏赝酢罚?/p>

任憑境況幽暗、生活艱難,但二老的精神生活依然高雅、充沛。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上,夫婦情趣相投、志同道合、共同致力于書畫藝術的也不乏其人,如張伯駒潘素,以五十載的琴瑟和諧和相濡以沫、尤為耀眼。

在中國歷史上,《史記》、《世說新語》的時代早已遠去了,魏晉風度更是成了遙遠的絕響。但數(shù)千年“士”文化的遺緒頑強而固執(zhí)地傳了下來。生于清末、長于民國、在新中國生活了數(shù)十載的張伯駒就像新舊歷史轉折點上的一尊縮影,承載遺韻,到老也不改貴公子的風流氣度,行事也迥異俗流。晚年坎壈,阮囊屢空,但仍不知稼穡艱難。某年除夕當天,他去了一家花店,見有各種名葩嘉卉,包括寒梅綻香,水仙佇素……他喜甚,于是傾囊“買斷”盆花,囑店家用車送至后海南沿家中。

張伯駒是坐對佳花而守歲,夫人潘素則啼笑皆非——她用什么去置辦“年貨”!即使年好過,一個月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怎么過!

如親人和知情者說,潘素偶爾也吵幾句,張伯駒逗著呢,你不吵還耍大少爺脾氣呢,動不動就我不吃了,說躺就躺地上了,不論春夏秋冬,雙目閉合,仿佛睡大覺一般,任憑何人勸說都無濟于事,只有潘素出面,哄啊、勸啊,依從于他方肯罷休。夫婦倆小小摩擦的周圍,滿簇著相濡以沫的愛情。潘素說起這些事,依然是眼睛笑得瞇成一條縫:“公子哥出身,任性?!?/p>

蕙質蘭心的潘素,我讀久了,方感悟到她身上流溢著的那種迷人東西是什么,是力透紙背、深掩內蓄的華貴,是盡嘗甘苦之后沉淀出的豐神和氣息。

慧心百年、素韻流芳。潘素以青綠山水畫家名世,終將以包容、成全了張伯駒的一身名士氣而流芳千古。

猜你喜歡
張伯駒
張伯駒研究的現(xiàn)狀及其思考
張伯駒老照片一組
張伯駒的詞風及其“豪放詞”的意義
張伯駒寧愿被“撕票”也不肯賣字畫
張伯駒知恩圖報
張伯駒知恩圖報
張伯駒知恩圖報
壹鏡中容易換年華
一生半在春游中紀念張伯駒
卷首語
湖南省| 常熟市| 溧阳市| 调兵山市| 轮台县| 浦北县| 饶阳县| 诸城市| 湾仔区| 寿宁县| 桂林市| 旺苍县| 扎兰屯市| 个旧市| 渭源县| 体育| 手游| 大埔区| 曲松县| 贡觉县| 临高县| 广昌县| 额尔古纳市| 闸北区| 积石山| 马山县| 松江区| 九龙县| 永清县| 延津县| 琼中| 鲁山县| 扶风县| 辽中县| 新兴县| 富蕴县| 莱州市| 文登市| 应城市| 林甸县| 平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