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紅斌,汪 華,劉興態(tài),陳 靜
(三峽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湖北葛洲壩中心醫(yī)院輸血科,湖北宜昌 443002)
某院前10個臨床科室及病種用血分析
童紅斌,汪 華,劉興態(tài),陳 靜
(三峽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湖北葛洲壩中心醫(yī)院輸血科,湖北宜昌 443002)
目的分析前10個臨床科室及病種的用血情況,了解臨床醫(yī)生對輸血適應證相關規(guī)定的掌握情況,做到安全、有效、科學、合理用血。方法應用醫(yī)院輸血管理信息系統(tǒng),查閱葛洲壩中心醫(yī)院2010~2013年住院患者輸血申請單及交叉配血登記本,統(tǒng)計各臨床科室及各病種輸血量及成分輸血率。結果血液用量10大科室為感染性疾病病區(qū)(4 800.5 U),放化一、二病區(qū)(3 773.0 U),重癥監(jiān)護病房(3 648.5 U),普外科病區(qū)(3 414.5 U),血液內科病區(qū)(3 188.0 U),泌外科、神經外科病區(qū)(1 939.5 U),骨外科一、二病區(qū)(1 887.0 U),消化內科病區(qū)(1 372.0 U),綜合內科病區(qū)(1 127.0 U),婦產科病區(qū)(979.0 U),共占全院用血總量的90.9%,成分輸血率不低于99.8%;10大病種為肝硬化(4 229.5 U)、消化性潰瘍(2 092.5 U)、播散性血管內凝血(1 756.5 U)、骨折(1 624.0 U)、重型肝炎(1 235.5 U)、白血?。? 082.0 U)、腦外傷(1 059.0 U)、胃癌(1 291.5 U)、再生障礙性貧血(1 038.0 U)、肺癌(997.0 U),占全院用血總量的57.2%,成分輸血率不低于99.9%;10大科室和10大病種紅細胞/血漿比例為0.34~4.98和0.005~6.590。結論2010年后該院成分輸血率明顯提升,亂用全血、浪費等情況得到明顯改善,臨床醫(yī)生對輸血適應證掌握較好,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的輸血現(xiàn)象,需要進一步在各臨床科室普及科學合理的用血知識,提高安全用血意識。
臨床科室; 成分輸血; 病種
輸血作為醫(yī)療救治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拯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伴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臨床對安全與合理輸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血源緊缺的局面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難以消弭,推動科學、合理、安全用血工作成為當前臨床輸血的一項緊迫任務[1]。了解和掌握臨床各科室及各種疾病的用血情況,有助于促進臨床科室合理用血,節(jié)約寶貴的血液資源。筆者對葛洲壩中心醫(yī)院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各科室用血量及各種疾病情況進行了回顧性統(tǒng)計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本院住院患者臨床輸血申請單、交叉配血登記本和醫(yī)院輸血管理信息系統(tǒng)。
1.2 方法 應用醫(yī)院輸血管理信息系統(tǒng),查閱臨床輸血申請單、交叉配血登記本,分別按臨床科室、病種統(tǒng)計輸血患者的用血品種(全血、少白細胞紅細胞、血漿、血小板、冷沉淀)及用血量,并按用血量排序,從而得出臨床科室及各種病種的用血情況。病種按臨床診斷歸類統(tǒng)計,輸血適應證的判斷參照2000年衛(wèi)生部《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單位換算按衛(wèi)生部統(tǒng)計報表規(guī)定的方法計算,全血200 mL為1 U,各類紅細胞(少白細胞紅細胞、洗滌紅細胞)以200 m L全血內的紅細胞為1 U,血漿100 m L為1 U,冷沉淀以200 m L新鮮冰凍血漿(FFP)制備的為1 U,機采血小板為從1個獻血者體內采集1個治療量(約10 U)[2]。成分輸血率=成分用血量/(全血用量+成分用血量)×100%。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進行數據處理。
2.1 2010~2013年前10位臨床科室用血情況 全院用紅細胞10 436.5 U、血漿12 067.5 U、血小板5 180 U、冷沉淀1 035 U、全血19.5 U,共計28 738.5 U,紅細胞/血漿為0.86,全院成分輸血率為99.9%。前10位科室用血量占全院用血總量的90.9%。2010~2013年前10位臨床科室用血情況,見表1。2.2 2011~2013年前10位病種用血情況 10大病種用血量占全院用血總量的57.2%。2011~2013年前10位病種用血情況,見表2。
2.3 2010~2013年用血量前10科室患者數量及用血量情況 見表3。
血液安全已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列為全球衛(wèi)生工作7項重點之一[3]。隨著輸血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節(jié)約用血和安全輸血已成為輸血工作中的一個重要課題[4]。輸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血液和血液制品安全,成本合理,數量上能滿足臨床需要;二是臨床合理應用血液和血液制品[5]。本院用血量排名前10位臨床科室及病種成分輸血率均不低于99.8%(全院成分輸血率為99.9%),說明各科室臨床醫(yī)生成分輸血掌握較好。
調查資料顯示,紅細胞/血漿的臨床成分用血比例小于1.0的科室是感染性疾病病區(qū)、放化一、二病區(qū)、ICU及普外科病區(qū)。感染科因其開展血漿置換工作,而1次血漿置換需血漿約2 000 m L,故其血漿使用量很大;放化一、二病區(qū)仍存在臨床醫(yī)生給患者輸“安慰血”、“人情血”的現(xiàn)象;ICU因主要收治的是各類重癥病患者,輸血適應證較其他科室略有放寬;普外科以肝、膽、胃腸疾病為主,大部分為術中用血,臨床醫(yī)生輸全血的觀念并未完全轉變,“搭配血”的輸注較為普遍,故血漿用量明顯偏大。
紅細胞/血漿的臨床成分用血比例小于1的病種有肝硬化、重型肝炎、DIC、腦外傷、再生障礙性貧血及肺癌。肝硬化、重型肝炎因肝細胞功能受損導致肝源性凝血因子缺乏,且肝硬化患者在失代償期多伴有上消化道靜脈曲張,易在靜脈破裂時引起大出血導致失血性貧血,需通過輸注紅細胞提升血紅蛋白,以及輸注FFP或冷沉淀補充凝血因子,故其紅細胞和血漿的用量(尤其是血漿)較大。此外,重型肝炎患者常需使用血漿置換,紅細胞/血漿比例低至0.005。DIC患者由于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需要補充FFP、冷沉淀、機采血小板。而在腦外傷、再生障礙性貧血、肺癌輸血患者中,使用血漿時除補充凝血因子外,還存在擴容、營養(yǎng)支持及紅細胞與血漿搭配輸注的情況。這與在發(fā)達國家已經很少直接將血漿應用于臨床的現(xiàn)狀相差甚遠[6]。加拿大則把國際標準化比值(INR)2.0作為嚴重肝病患者活動性出血或進行手術及侵入性操作時輸注FFP的閾值[7]。
從各血液成分輸注的合理性來看,血小板、冷沉淀的輸注適應證掌握較好;但紅細胞輸注指征偏寬,術前備血帶有隨意性,出現(xiàn)“不該輸的也輸,該輸的多輸”的情況。調查顯示,全院紅細胞/血漿的臨床成分用血比例為0.86,接近1∶1,說明血漿用量明顯偏大[8]。分析導致血漿濫用的主要原因:(1)臨床醫(yī)生不了解血漿輸注的適應證,多數病例無凝血檢查,無任何循證就輸血漿;(2)全血的輸用觀念仍未轉變,紅細胞搭配血漿輸注;(3)存在濫用血漿補充血容量和營養(yǎng),依賴輸注血漿以補充清蛋白的現(xiàn)象,忽略了血漿輸注的風險,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綜上所述,本院推廣成分輸血效果明顯,臨床醫(yī)生對輸血適應證基本掌握,但是仍然存在不合理輸血現(xiàn)象,尤其是血漿用量明顯偏高,仍需加強對臨床醫(yī)生進行《臨床輸血技術規(guī)范》及科學合理用血知識的培訓,做到安全、有效、科學、合理用血。參考文獻
[1]鄧碩曾,紀宏文.從血液保護到血液管理[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11):921-923.
[2]楊眉,鄧波,安邦權,等.1家三甲醫(yī)院前10個臨床科室及病種用血量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2):162-164.
[3]高峰.輸血安全和臨床輸血概論[J].外科理論與實踐雜志,2004,9(6):12-14.
[4]欒琳,於晶,李群,等.某院臨床輸血情況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8):6914-6915.
[5]王心見,譚春祁.自體輸血在腫瘤外科領域中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04,17(2):135.
[6]譚麗莉,李延年,王海燕,等.患者血小板輸注與供者血小板配合試驗的臨床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06,19(1):47-48.
[7]田兆嵩,何子毅,劉仁強.臨床輸血質量管理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106-116.
[8]陸麗君.1 208例臨床輸血合理性調查分析[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09,20(3):49-51.
10.3969/j.issn.1673-4130.2015.10.054
A
1673-4130(2015)10-1440-03
20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