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慕
(河北大學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河北定縣北莊漢墓題銘的整理
何 慕
(河北大學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河北定縣北莊漢墓的墓石題銘記錄了豐富的地名和人名,對于研究東漢中山國疆域政區(qū)有重要意義。遺憾的是,原發(fā)掘報告只公布了一部分題銘。整理北莊漢墓全部能辨認字跡的題銘,在原發(fā)掘報告和相關研究的基礎上,作出436塊墓石的釋文,比原報告的174條釋文又增加了200多條,以期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幫助。
北莊漢墓;題銘;東漢;中山國
網(wǎng)絡出版時間:2015-07-07 11:03
1959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清理了位于定縣(今定州市)縣城北邊的北莊漢墓,在發(fā)掘報告中公布了墓室中有題銘石塊的釋文和拓片[1]。發(fā)掘報告中提到“此種有銘刻的石塊174塊,為不完全統(tǒng)計數(shù)字……因為墓壁及石墻均未清理到底,估計還有一部分有銘刻的石塊尚未出土”。因此,已經(jīng)公布的174份題銘并不是全部題銘。北莊漢墓發(fā)掘之后的幾十年中,中國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很多兩漢諸侯王墓。其中有一些墓的墓石或墓磚上也有大量銘文,如山東濟寧市肖王莊一號漢墓[2]、山東定陶縣靈圣湖漢墓[3]等。在這種情況下,北莊漢墓全部墓石題銘如能公布,對于研究漢代諸侯王陵制度和物勒工名制度將會有重要意義。目前學界對北莊漢墓有字刻石的研究成果很少①[4]72。最重要的成果是馬孟龍的《定縣北莊漢墓墓石題銘相關問題研究》一文,他指出,題銘中包含的豐富地名信息“對于探討劉焉墓的營建以及東漢中山國疆域沿革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并且利用這些地名復原了東漢前期中山國的政區(qū)[5]。那么,整理出北莊漢墓全部題銘的釋文,也就成了學術(shù)界的迫切需要。
北莊漢墓清理完畢后,有題銘的石塊被運到定州城內(nèi)的石刻館保存。這些石塊被砌筑在院墻內(nèi),大致按照石料來源地排列:來自“望都”的石塊放在圍墻的東部,來自“北平”的石塊放在圍墻的西部,來自“上曲陽”及其他縣的石塊放在圍墻的西北部。因石塊質(zhì)地的問題,部分石塊風化嚴重。發(fā)掘報告中有完整拓片的石塊,很多已經(jīng)風化掉一部分刻字,今天已經(jīng)很難把實物與原拓片一一對應。筆者數(shù)次前往北莊漢墓石刻館考察、拍照,整理了全部能辨認字跡的刻石。圍墻中砌入的石塊共488塊,仍能辨認出字跡的有436塊,其他52塊或風化剝蝕后無字,或原本就無題銘。經(jīng)整理后的釋文列為下表,供學界分享。
表1 北莊漢墓題銘石塊釋文表
北莊漢墓刻石的保存現(xiàn)狀不太理想,很多刻字風化剝落。如果再不加以保護,任由石塊暴露在外風化,這批1 000多年前的文物價值將會大大降低。一些石塊上有明顯的拓印痕跡,說明清理完北莊漢墓后這批有字刻石應當保存有完整拓片。如果文物部門能夠?qū)⑷?00多塊拓片公布,在此基礎上的釋字與釋義會精確很多,綜合研究就能繼續(xù)展開。望有關單位能早日整理發(fā)表造福學林!
注 釋:
① 專門的研究,僅見日本學者尾形勇在《漢代“姓”的特征及其種類》一文中對墓石銘文中出現(xiàn)的工匠姓氏做了一個簡要歸類,還有馬孟龍的文章。
② 原拓片編號為26號?!拔 保屛臑椤拔骸?。同一字形,原拓片160號釋為“巍”。今依160號拓片釋文,統(tǒng)一把此字釋為“巍”,包括本文新編號35、55、116、162號刻石。
③ 該條釋文按先左列、后右列順序。
④ 原拓片編號為88號。“曲”,原釋文為“由”,拓片也顯然為“由”。今依實物改為“曲”。
⑤ “三一一”為從右至左橫寫。
⑥ “平”之下刻字被石塊擋住。
⑦ “城”之下刻字被煤堆擋住。
⑧ 原拓片編號為150號,原釋文作“北平□□建”,馬孟龍補第二個缺字為“我”,今依照實物補第一個缺字為“石”。
[1] 河北文化局文物工作隊.河北定縣北莊漢墓發(fā)掘報告[J].考古學報,1964,(2):127-194.
[2] 濟寧市文物管理局.山東濟寧市肖王莊一號漢墓的發(fā)掘[A].劉慶柱.考古學集刊(12)[C].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41-112.
[3]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澤市文物管理處,定陶縣文管處.山東定陶縣靈圣湖漢墓[J].考古,2012,(7):60-67.
[4] 尾形勇.漢代“姓”的特征及其種類[A].尾行勇.中國古代的“家”與國家[C].張鶴泉,譯.北京:中華書局,2011.72.
[5] 馬孟龍.定縣北莊漢墓墓石題銘相關問題研究[J].考古,2012,(10):71-80.
(責任編輯 薛志清)
Collection and Study of Stone Inscriptions of the Han Tomb inBeizhuangof Dingzhou
HE Mu
(Center for Studies of Song History and College of History,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
The stone inscriptions of theBeizhuangHan Tomb in Dingzhou City of Hebei Province contains many names and place names.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researches on the territorial change of the State of Zhongshan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It is a pity that the original report only published part of the stone inscriptions.The paper collects all of the inscription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so far,and offers 436 pieces of annotation that is much more than the original report,hoping to provide more help for the follow-up study.
Han Tomb inBeizhuang;stone inscriptions;Eastern Han Dynasty;State of Zhongshan
2015-05-06
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指導項目(SZ2011604)
何慕(1980-),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地理學。
K 85
A
2095-462X(2015)04-0037-08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0707.110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