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學堂樂歌對中國音樂教育的影響及局限性

2015-03-23 06:25李瑩洋
藝術評鑒 2015年4期
關鍵詞:音樂教育中國

李瑩洋

摘要:西學東漸文化的沖擊和新式教育思想意識的覺醒,促進了學堂樂歌的產生,學堂樂歌改變了國家教育體質,正式將音樂教育帶進學堂,改善受教育者的文化結構。

關鍵詞:學堂樂歌 ?中國 ?音樂教育

一、學堂樂歌對當時學校教育的影響

(一)學堂樂歌對學校音樂教育的影響

在我國古代的舊式私塾中是不存在樂歌這種教育的,然而隨著學堂樂歌的發(fā)展改變了這種狀況,打破了了舊式私塾無歌無樂的慣例,為學校的音樂教育奠定了基礎。1903年,清政府頒布的《重訂學堂章程初級師范學堂課程規(guī)定》,將音樂作為學校必設課程之一;1907年,頒布了《學部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和《學部奏定女子師范學堂章程》,音樂被列為女子師范學堂課程;1912年,中小學正式開設音樂課,并引進了西方的音樂教育。

與此同時,我國一批在日留學的音樂教育家也相繼回國,為我國的學校音樂教育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另外,為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1912年以后,專業(yè)音樂教育也在部分高等師范院校開設,主要學習的也是西方的樂器演奏方法、西方著名的音樂家以及他們的音樂作品等等。

(二)學堂樂歌促進了音樂教材的建設和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

1.音樂教材的建設

學堂樂歌的興起沖出了封閉自守的文化隔絕狀態(tài),積極吸收外來音樂文化,在音樂教材的建設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宗教歌曲成為最早在中國傳播的西方音樂,隨之而來的就是作為樂譜的傳播媒介——五線譜和簡譜記譜法。1904年,沈心工編輯了《學校唱歌集》這一樂歌教材,同年,曾志忞編寫了《樂典教科書》等音樂理論教材。1905年,金匱華振編寫了《小學唱歌教科書初級》。1906年,李叔同編寫了《國學唱歌集》。這些專著都將西方的音樂文化知識在學校以及社會上推廣普及開來。

早在清末年間,西方樂器就已經傳入中國,在清廷的部分軍隊中,西方軍樂器已被使用,但是隨著學堂樂歌的發(fā)展,這些西方樂器的介紹以及演奏技巧的傳播才剛剛開始。受益于此時期五線譜以及簡譜的引進以及印刷出版物的傳播,這些西方樂器的概述和演奏技法都能夠得以廣泛傳播。

2.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

李叔同,原名李岸。他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化,將民族性與現代性相融合,一生中共編創(chuàng)了70 多首歌曲。在日本,李叔同曾創(chuàng)辦《美術雜志》,為向國人介紹西方音樂理論起到不小的作用。1906 年,李叔同創(chuàng)辦了第一期《音樂小雜志》。1910 年,李叔同學成歸國,開始走上講臺從事音樂教學工作。在隨后的七年間,李叔同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中國近代啟蒙音樂教育事業(yè)中來。

沈心工先生原名沈慶鴻,被稱為“學堂音樂之父”。沈心工一生致力于中國的音樂教育事業(yè),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現代學校音樂教育的先河,被當時音樂界稱為“中國音樂界開幕的第一人”。沈心工在編寫歌詞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擺脫了舊式歌詞中晦澀的語言,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被群眾傳唱。當時的學校音樂教育主要是以沈心工先生的作品為教材,成了中國學堂樂歌的代表人物。

(三)學堂樂歌對我國近現代聲樂教育的影響

學堂樂歌的出現,帶動了我國近現代聲樂教育的發(fā)展,是學堂樂歌的出現,引進了西方專業(yè)的發(fā)聲技巧,而在此之前,我國的聲樂教育并沒有對聲樂的歌唱技巧、正確的站姿、正確的發(fā)聲方法等提出過系統(tǒng)而全面的要求,更沒有創(chuàng)作過屬于自己的藝術歌曲??梢哉f,學堂樂歌對我國近現代聲樂教育奠定了基礎。

另外,學堂樂歌還確立了最早的群眾歌詠形式,為我國的群眾歌詠奠定了基礎,使得我國過去沒有出現過的集體歌唱形式逐漸在中國盛行。隨著樂歌的旋律以及歌詞的廣泛傳播以及歌詠形式的逐步發(fā)展,群眾在各種集會儀式上經常采用這種形式,并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

學堂樂歌不僅對學校音樂教育有影響,對近現代社會音樂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使得當時的社會音樂活動如火如荼。如1907年在國內影響較大的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在上海設立,這個機構主要傳授西洋樂器的演奏技巧,講解西方音樂的理論知識,以社會音樂教育的方式為我國的音樂教育培養(yǎng)師資。

二、學堂樂歌內容及創(chuàng)作的局限性

(一)政治目的過重

學堂樂歌的誕生主要是為了滿足資產階級中知識分子的政治要求和改革社會的愿望,因此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它從誕生就意味著政治目的過重,是服務于政治的產物。它的創(chuàng)作在此基礎上,忽略了藝術本身的創(chuàng)造,學堂樂歌被賦予了過多的政治韻味,這樣的直接后果便是閹割了屬于樂歌本身的藝術價值,削減了其自身的魅力,不利于音樂藝術的健康發(fā)展。例如李叔同的《祖國歌》等。

(二)普遍排斥傳統(tǒng)音樂,過度美化西洋音樂

由于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失敗,當時的音樂家普遍排斥傳統(tǒng)音樂,而過度美化西洋音樂。“古樂今樂二者,皆無所取焉”,類似這樣對傳統(tǒng)音樂的排斥在當時已經十分普遍。音樂家們無視傳統(tǒng)曲調,放棄了民族音樂,而是直接采用西方的曲調進行填詞創(chuàng)作。例如《中國男兒》(石更詞)的曲調采用的是日本小山作之助作曲的《宿舍里的舊吊桶》;《送別》(李叔同詞)的曲調采用的是美國奧德威作曲的《夢見家和母親》等等。

三、結語

學堂樂歌的興起開啟了中國近現代音樂教育的新紀元。筆者通過對學堂樂歌的探索研究,對我國當下的學校音樂教育現狀也有一些反思。當今社會大量的流行音樂充斥著整個校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大相徑庭,因此筆者認為作曲家們也應該重視校園歌曲的創(chuàng)作,使得我國的學校音樂教育真正的對學生起到教育感化作用。

此外,當時的音樂家競相采用西方的曲調照搬而成樂歌,這樣的絕對西化在當時的音樂界形成了一股風氣。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是必然的,但在交流的過程中不能拋棄自身的優(yōu)勢更不能采取照搬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這樣的交流方式才能讓我國的音樂文化快速而健康地發(fā)展,才能讓我國的音樂教育走向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馬達.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陳凈野.李叔同學堂樂歌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7.

[3]伍雍誼.中國近現代學校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劉笑竹.“學堂樂歌”的早期形態(tài)及對我國近現代音樂教育的影響[J].青島大學音樂學院,2007,(04).

[5]馮文慈.中外音樂交流史[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6]汪毓和.中國近代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音樂教育中國
淺析音樂教育在基層消防部隊中的作用
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的改革
新時期高職音樂教育的思路初探
我國警衛(wèi)反恐怖斗爭對策研究
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音樂美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教育的幾點啟示
中等職業(yè)學校音樂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探討
淺析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代價問題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