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
子宮平滑肌瘤的病理分析
高鵬
目的 對子宮平滑肌瘤病理特點進行分析。方法 回顧分析48例子宮平滑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患者的病理特點。結果 子宮平滑肌瘤的臨床表現(xiàn)為存在腹部包塊、腹痛、陰道出血不規(guī)則。瘤細胞類似于正常的子宮平滑肌細胞,呈漩渦狀、束狀與梭形排列,細胞核兩端鈍圓,呈長桿狀,胞漿紅染,核分裂較為少見,不具備特異性,正常組織與腫瘤之間邊界清晰。結論 作為子宮體多發(fā)的良性腫瘤,子宮平滑肌瘤發(fā)生機制與雌激素的分泌有關,對于普通類型病例,子宮平滑肌瘤的臨床診斷無難度,而對于特殊類型的病例應注意加強鑒別診斷。
子宮平滑肌瘤;病理診斷
子宮平滑肌瘤可在子宮的任意位置出現(xiàn),一般位于漿膜下、肌壁間與黏膜下,大小懸殊,可單發(fā)也可多發(fā)。據(jù)報道,30歲以上女性發(fā)生子宮平滑肌瘤的幾率高達70%,20歲以下的病例較為罕見。奚政君[1]在研究中指出,雌激素有利于腫瘤生長,女性絕經(jīng)后腫瘤會逐漸萎縮,說明子宮平滑肌瘤發(fā)生機制與雌激素的分泌直接相關。本研究通過回顧分析收集的48例子宮平滑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主要探討其組織形態(tài)、病理特點與鑒別診斷,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病理科收集的48例子宮平滑肌瘤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0.57±3.44)歲。其中,20~30歲3例,30~40歲12例,40~50歲20例,50~60歲9例,60歲以上4例。臨床表現(xiàn):經(jīng)期延長、下腹疼痛、血量增多、有壓迫癥狀與繼發(fā)性貧血。8例患者無自覺癥狀,在健康體檢中發(fā)現(xiàn)。根據(jù)B超提示與臨床癥狀,合理選擇手術方案。手術范圍:37例全子宮切除術,11例子宮肌瘤剔除術。隨訪1~2年,未見復發(fā)病例。
1.2 方法 以10%的甲醛妥善固定標本,給予石蠟包埋,進行4μm切片后HE染色,部分病例實施VG、PAS、脂肪染色,以對瘤組織變性類型與組織來源有效鑒別,光鏡下細致觀察標本的組織學特點。參照WHO推薦的子宮平滑肌瘤臨床診斷標準正確分類,主要分為惡性潛能未定型子宮平滑肌腫瘤、平滑肌肉瘤以及平滑肌瘤。惡性潛能未定型子宮平滑肌腫瘤又分為奇異型、非典型性、細胞型、血管型、上皮樣、核分裂活躍型[2]。
病理檢查發(fā)現(xiàn),34例(70.83%)患者腫瘤生長在肌壁間,6例(12.50%)生長在黏膜下,8例(16.67%)生長在漿膜下。多發(fā)性平滑肌瘤33例(68.75%),組織學分型中,LM 44例(91.67%)。腫瘤可單發(fā)也可多發(fā),多者數(shù)量在10個以上,大小不等,大者直徑在30cm以上,小者體積如米粒,多數(shù)腫瘤大小中等。腫瘤的主要構成為平滑肌細胞,有不同的排列方向,多呈漩渦狀與柵欄狀排列。腫瘤與正常組織之間邊界清晰,腫瘤切面組織呈漩渦狀或者編織狀。部分腫瘤出現(xiàn)鈣化或者均勻分布的透明粘液。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腫瘤細胞主要呈卵圓形或者梭形,細胞核兩端鈍圓,呈長桿狀,胞漿紅染,分化較好,和正常的子宮平滑肌細胞類似。
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多發(fā)的婦科疾病,40~50歲的女性為子宮平滑肌瘤的高發(fā)人群。相關文獻表明,90.9%的子宮平滑肌瘤屬于良性腫瘤,特殊類型的平滑肌瘤所占比例約為8.3%,此種腫瘤介于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間,而子宮平滑肌肉瘤發(fā)病率僅為0.34%,和支愛華等[3]報道相符。近年來,子宮平滑肌瘤的發(fā)病年齡有提前趨勢,此類腫瘤是致使女性不得不切除子宮的主要原因,對其身心健康與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中應予以高度重視。子宮平滑肌瘤的發(fā)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臨床和病理提示主要與雌激素分泌及生長因子有關[4-5]。本研究中,40~50歲的女性發(fā)病率為41.67%,而50歲以上女性的發(fā)病率則為27.08%,婦女絕經(jīng)后發(fā)生子宮平滑肌瘤的幾率降低明顯。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隨著女性不同的月經(jīng)周期變化,肌瘤也會相應的發(fā)生改變。由此說明,雌激素能夠促進或者誘發(fā)子宮平滑肌瘤出現(xiàn)與生長,其發(fā)生與雌激素水平的不斷升高聯(lián)系密切。據(jù)報道,在美國,女性切除子宮的主要原因為子宮平滑肌瘤,育齡期女性發(fā)生子宮平滑肌瘤的幾率高達25%,嚴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子宮平滑肌瘤主要生長在子宮黏膜下、肌壁間與漿膜下,本研究中,發(fā)生在肌壁間的腫瘤34例(70.83%),黏膜下6例(12.50%),漿膜下8例(16.67%)。
子宮平滑肌瘤能夠合并多種病變,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透明變性,此種病變最為常見,分布多呈灶性、散在;(2)水樣變性:由于腫瘤缺乏充足供血,致使基質(zhì)發(fā)生液化;(3)鈣化:存在鈣鹽沉著;(4)壞死:通常由于繼發(fā)感染導致;(5)紅色變性:妊娠婦女多見,由于腫瘤內(nèi)部血液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所致;(6)間質(zhì)脂肪化生:一般為散在的脂肪組織[6-7]。除了普通型外,子宮平滑肌瘤還包括特殊亞型:(1)富細胞平滑肌瘤。此種腫瘤大體上和普通類型的平滑肌瘤無明顯差別,瘤細胞形態(tài)、大小基本一致,排列緊密,但有個別細胞存在異型性,一般核分裂相在4個/10HPF以下。(2)上皮樣平滑肌瘤。此種肌瘤細胞通常呈多邊形與圓形,核分裂相若在5個/10個高倍光鏡視野(×400)以上需要高度警惕是否發(fā)生惡變。(3)奇異性平滑肌瘤。鏡下特征主要為出現(xiàn)單核或者多核的巨細胞,核形深染而且奇異,胞質(zhì)豐富,核分裂相在4個/ 10HPF以下。(4)神經(jīng)纖維瘤樣平滑肌瘤。腫瘤細胞排列方向多為柵欄狀,并且存在黏液樣的變性。(5)血管平滑肌瘤。血管被平滑肌隔開,內(nèi)皮細胞雖然不明顯,但是能夠聚集成堆,未見惡性形態(tài)。(6)子宮脂肪瘤。脂肪細胞能夠在子宮平滑肌瘤中存在,兩種細胞相互混合,可見明顯血管[8]。
若子宮平滑肌瘤屬于普通類型,病理診斷并無難度,但若子宮平滑肌瘤屬于特殊類型,臨床中應當注意和平滑肌肉瘤的鑒別。平滑肌肉瘤的惡性程度非常高,一般患者的病變部位、臨床癥狀、年齡和特殊類型的子宮平滑肌瘤并無明顯差異,因此,平滑肌肉瘤的診斷主要依靠病理檢查。多數(shù)平滑肌肉瘤不如平滑肌瘤那般堅韌,整體呈魚肉狀或均勻一片,容易出現(xiàn)壞死與出血。鏡下未見編織結構,而且細胞的大小不等,有明顯的核異型,染色質(zhì)分布不均,多深染,核分裂相相對較多,通常在5個/100HPF以上。通過病理檢查得出,要想明確鑒別子宮平滑肌瘤與平滑肌肉瘤,必須借助顯微鏡才能有效區(qū)分。由此可見,病理診斷為子宮平滑肌瘤的確診提供了重要依據(jù),病理醫(yī)生應在工作中高度重視并且認真對待子宮平滑肌瘤,利用病理分析為臨床診斷提供可信證據(jù),從而為臨床治療的展開指明方向。
[1] 奚政君,成宇帆,張文竹.絨毛葉狀分割性子宮平滑肌瘤1例及文獻復習[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1,29(4):153-154.
[2] 馬紹康,張宏圖,吳令英,等.復發(fā)性子宮交界性平滑肌瘤25例臨床分析[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學,2010,12(7):195-196.
[3] 支愛華,戴汝平,蔣世良,等.子宮平滑肌瘤病經(jīng)靜脈延伸至右側心腔的影像學診斷[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0,36(9):196-197.
[4] 張寶華,左萍,劉偉生.妊娠子宮平滑肌瘤的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6):104-105.
[5] 王乃峰.132例子宮平滑肌瘤的病理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8):104-105.
[6] 柳麗陽.各年齡段特殊類型子宮平滑肌瘤196例臨床分析[D].吉林大學,2013.
[7] 劉景城.P16、Bcl-2、P53、Ki-67、ER、PR抗體在子宮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中的表達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3.
[8] 阮航,秦翠杰,李玉華,等.50例子宮平滑肌瘤的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26):79-8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9.015
河南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病理科 (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