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之思考

2015-03-27 08:31:31衛(wèi)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價值觀核心價值

衛(wèi) 莉

(湖北經濟學院 思政課部,湖北 武漢 430205)

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毋庸置言。然而,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徑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卻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而要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就需要對核心價值觀當前的建構狀況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前的建構狀況

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然是在2012年黨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的,但其中所包含的12個方面的內容卻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社會就一直處于自覺的建構之中。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的價值觀處在一個反思與博弈階段,之后經歷90年代深刻的嬗變,到21世紀進入價值觀重新構建階段。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正朝兩個方向逐漸發(fā)展:一是向多元化、個體化、世俗化和物質化的方向發(fā)展;二是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的新的核心價值一直處在不斷的建構和發(fā)展之中,如自由和平等、民主和法治、富強和文明等。

然而,截至目前,在12個方面的核心價值中,已經完全建構起來的只有富強,即富強既已成為全體人民所追求的核心價值,也已經被改革開放3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理論和制度創(chuàng)新成果所鞏固;而文明、民主、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雖已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的核心價值,并且有些也基本成形,但對這些核心價值的具體理解和建構方式等尚未達成共識,在實踐上也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

(一)民主與法治

“民主”一詞源自希臘文,意即“人民的統(tǒng)治”或“大多數(shù)人的統(tǒng)治”。社會主義民主的核心含義是指“人民當家做主”。民主既是一種國家制度形式,又是一種價值理念。民主與法治(法制)是密切相關的,民主必須以法治(和法制)加以保障,并通過法治(和法制)加以推行。民主和法治是人類所共同追求的核心價值,更是中國社會主義重要的核心價值。

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民主一直是中國共產黨人取得革命和建設勝利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個人崇拜盛行的文革期間,民主和法治(法制)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和踐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民主精神和法治精神作為中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逐漸被確立。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政治民主化進程和法制建設遇到了兩個新情況:一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需要發(fā)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需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二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在法律維權意識增強的同時,民主參與意識卻有所弱化,這主要是由于當今中國社會已由過去的“過度政治化”蛻變?yōu)椤斑^度私人化”和“過度經濟化”。由此導致了相互關聯(lián)的兩個結果:一方面是公共性的隱退,另一方面是公眾開始更加注重個人物質生活的改善,視之為人生最大目標的功利意識開始在社會中蔓延開來。[1](P201)這就出現(xiàn)了一種以單項的利益原則構建秩序的傾向,相應地,公民的民主參與意識較為薄弱??梢钥闯?,當前,民主和法治作為核心價值已深入人心,作為政治制度卻需要進一步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雖然中國社會近年來在民主和法治建設上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所存在的諸如民主和法制制度不健全、公民民主參與意識和能力欠缺等問題依然較為突出,而且“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等與民主和法治背道而馳的現(xiàn)象還普遍存在,這些都嚴重影響著民主和法治等核心價值的建構。

(二)自由與平等

自由和平等是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孜孜以求的價值理想和核心價值。歷史上的思想家關于自由的論著汗牛充棟。馬克思、恩格斯也從哲學自由和社會自由的雙重維度闡述了自由對于人類的重要性,可以說,自由是馬克思、恩格斯論述未來共產主義社會最核心的價值范疇。因此,自由也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目標。而除了自由之外,平等也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一個根本的核心價值,或者說對于社會主義而言,平等是一個比自由具有更高價值的核心價值,因為從根底上決定社會主義本質的就是平等?!捌降龋鳛楣伯a主義的基礎,是共產主義的政治的根據(jù)?!盵2]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并不能僅僅直接論證自由和平等的價值,這是因為自由和平等不僅具有自足的獨立價值,而且也是建立在市場和契約基礎之上的,市場和契約為自由和平等提供了本體性根據(jù)。自由和平等是市場經濟的兩個基本原則,是市場經濟的法律前提。以商品的等價交換為核心價值的市場經濟勢必要求市場主體在自由和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往和交換,這種自由和平等首先是人身自由和人格平等。這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都是各自獨立、自由、平等且追求自身利益的個人,以及通過自愿結合而成的各類契約化組織。市場經濟的一個根本特征就是契約經濟,是以自由和平等為前提的契約經濟。由此可見,市場、契約與自由、平等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

在中國的計劃經濟時期,個人是家庭、單位和集體的一分子,真正意義上的個人沒有獨立出來,沒有自由意志和自由選擇,并且被身份等級所束縛,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也不需要契約化組織和個人,因此可以說,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社會幾乎沒有市場和契約。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發(fā)展,中國人已普遍接受了市場和契約的核心價值,或者更準確地說,中國人都參與了對市場和契約以及建基于其上的自由和平等等核心價值的建構。然而,不容回避的是,直至目前,中國的市場發(fā)展得仍很不成熟,還存在著很多不健康的市場意識,以為市場經濟是不講規(guī)則的,甚至把市場經濟直接等同于“賺錢經濟”,這顯然是對市場經濟的嚴重曲解。由于市場的不成熟及歷史傳統(tǒng)方面的一些原因,中國社會的契約關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即還沒有完全取代家族關系、權力關系和人情關系,相應地,人們的契約意識也沒有完全樹立,以市場和契約為制度前提的核心價值自由和平等的基礎自然就不牢。

(三)其他方面的核心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內容是內在地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的。當前,民主與法治、自由和平等的建構尚未完成,那么公正即公平和正義就難以得到有效保證。公平問題已經凸顯為當今中國的重大社會問題,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社會失范和價值失序。因而,公正作為核心價值的構建也更加任重而道遠。如果一個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得不到保證,那么國家和社會的文明與和諧就只能是一種奢談。完整的中國社會主義文明體系包括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tài)文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包括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倘若離開了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任何一種文明與和諧都無從談起。

由此可見,當今中國,作為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核心價值并沒有完全建構,也因此,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基礎非常脆弱。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2013年發(fā)布的《社會心態(tài)藍皮書》指出,目前我國社會情緒中存在的負面情緒基調不容樂觀。不斷發(fā)生的社會性事件導致社會情緒的耐受性和控制點降低,社會事件的引爆點降低。中國社會總體信任指標在2012年進一步下降,并已經跌破及格線,人際間的不信任進一步擴大。而仇恨、憤怒、怨恨、敵意、不信任等負面情緒則與需求的不滿足、社會階層的分化等有密切關系。可以看出,這些與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背道而馳的負面情緒的根源在于國家和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負面因素,而當前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核心價值的不成熟必然使得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面臨一個艱難的重構過程。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分析

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不是自發(fā)形成的,而必須由國家有意識地構建與推廣。國家往往視情況采取兩種對策:在人民的取向與政府導向一致的領域,國家設法維護和加強這種價值的同一性;在人民的取向與政府導向背離的領域,政府往往通過設計各種機制來改變社會的取向,使之與自己的導向產生共鳴,這是一個濡化的過程。濡化機制的作用是誘使社會成員將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皹涞履缱獭保菩泻途S護核心價值必須依靠一整套持續(xù)不斷的灌輸機制。當然,這里的灌輸不是“大水漫灌”,而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式的灌輸,傾盆暴雨式的宣傳遲早會造成意識形態(tài)的“水土流失”。[3]針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狀況,可以通過以下幾條路徑有效培育核心價值觀。

(一)國家通過合理的社會結構和制度體系創(chuàng)造核心價值觀內化的根本條件

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形態(tài)是由特定的經濟基礎決定的,不同階級的思想觀念都與他們在現(xiàn)實社會中所處的經濟地位和生產關系有關。價值觀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也是由一定的經濟政治狀況決定的。近些年中國社會價值觀領域的“混亂”或“混戰(zhàn)”正是由于改革開放引起的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的。市場經濟滋生了個人主義和金錢至上的觀念,被市場競爭、貧富分化、西方幻境激起的無限物質欲望注定不會全部實現(xiàn),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欲望,很多人不擇手段地攫取財富。于是,唯利是圖、坑蒙拐騙、貪污腐敗等丑惡現(xiàn)象在中國大地泛濫。而對處于社會底層的人來說,他們對權力和財富的羨慕往往會因欲望受阻而轉化為嫉妒、怨恨和對社會的仇視。也就是說,近些年愈演愈烈的價值觀失范現(xiàn)象正是由于改革開放后變化了的社會環(huán)境引起的,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xiàn)象,必須規(guī)范市場經濟和社會秩序,從本源上凈化社會環(huán)境,而這只能由國家來完成。國家作為核心價值觀最重要的建構主體,必須通過合理的社會結構和制度安排,創(chuàng)建大眾認同所必需的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

從社會結構上看,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維系是建立在經濟、政治、社會之間以及國營企業(yè)與民營企業(yè)之間、大中小企業(yè)之間結構相對平衡基礎之上的,反過來說,經濟、政治、社會以及國營企業(yè)與民營企業(yè)的結構失衡是導致一個社會核心價值觀解體的重要原因或結構性因素,因為這種失衡必然導致社會結構的空心化,進而導致核心價值觀凝聚功能的喪失和核心價值觀的解體。[1](P264)誠如有學者就道德問題所言:“政府需要構建一個有利于道德產生和發(fā)展的結構,那就是經濟、社會、政治三者之間的平衡。這三者的相對平衡有助于社會道德的產生和發(fā)展;反之,道德就會面臨解體?!盵4]道德如此,核心價值觀也是如此。

除了構建合理的社會結構外,國家還須建立完備的制度體系,為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提供制度基礎和制度保障。制度是通過規(guī)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以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調整人們之間關系的規(guī)則體系,具有約束、導向和激勵的功能。制度賦予社會成員包括權利在內的各種利益,而利益需要則是大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首要緣由,也是其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認同動因。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尤其“‘價值’這個普遍性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事物的關系中產生的”,霍爾巴赫也曾指出“利益是人們行動的唯一動力”。[5]正是利益的召喚才能使價值主體感受到自覺認同價值規(guī)范的熱情,并真正獲得價值認同的動力。制度不僅通過賦予社會成員利益而起著引導和激勵的作用,又通過規(guī)定社會成員的責任、義務起著規(guī)約和整合的作用。因此,加強制度建設,讓核心價值觀通過制度的中介和實踐的途徑現(xiàn)實化,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選擇。

(二)核心價值觀應有效融入國民教育體系

著名社會學家涂爾干指出:“教育在于使年輕一代系統(tǒng)地社會化”。[6]在世界各國,學校教育都是提高民眾政治忠誠度和形成有凝聚力的核心價值體系的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比較研究揭示,影響各國教育制度演化的首先不是經濟發(fā)展、工業(yè)化、都市化、群眾運動,而是國家形成過程的特性和對維持社會秩序的焦慮。[3]事實上,現(xiàn)代國家和現(xiàn)代國民教育制度的形成在時間上幾乎是同步的。在現(xiàn)代國民教育制度形成之時,許多教育改革者都主張,學校教育的首要目標與其說是治理文化的熏陶,還不如說是拯救正在淪喪的道德。這是因為國民教育在形成有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加強國家權力的正當性、提高民眾政治忠誠度、鞏固主流意識形態(tài)方面能夠扮演獨特的作用。研究比較教育制度的英國學者得出如下結論:“19世紀的教育體系開始擔當起促進國家道德、文化和政治發(fā)展的基本任務。它成了世俗的教堂,其任務在于同化移民文化、改良宗教信條、推廣指定的標準國家語言、打造民族認同感和民族文化、普及常規(guī)理性的思維習慣、鼓勵愛國、灌輸?shù)赖录o律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灌輸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經濟信條。它有助于建立市民的主人翁意識,強化國家對人民的職能以及人民對國家的義務?!盵7]

顯而易見,一個國家的國民教育體系對國家建設和民族性建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延伸和強化了國家對社會、家庭和個人的滲透與規(guī)范,同時在兒童吸取知識的最佳年齡灌輸了由國家制定的知識結構和價值觀。由此,為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在全社會成長起來,就應該從小抓起,從教育入手,其中不僅包括基礎教育,還要深入高等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各個領域,讓學校教育成為價值社會化的主要渠道。

當然,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學校雖然是價值社會化的重要渠道,但其在傳播核心價值觀方面卻并非天然平臺,這是因為學校兼有教學和教育雙重功能,而教學功能可能壓縮教育功能的資源和時間。目前我國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都遭到了市場力量的嚴重侵蝕,一直被人們看做高尚、偉大的教育事業(yè)彌漫著濃厚的商業(yè)氣息,學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從表面上看,大中小學校都在安排思想政治課,而在實際中,教書比育人更重要,可以商品化的知識比品德更重要,各學校評判學生的標尺是成績,教育主管部門評判學校的標尺是升學率和就業(yè)率,其他一切則不過是點綴。在這樣的氛圍下,社會核心價值觀即使編入教材、走進課堂,其教育的成效性也難以得到保證。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關鍵是實效性的問題,相關部門應提供長效的制度保障機制,使核心價值觀教育逐步發(fā)展成為國民教育的基本任務,在教學中受到應有的重視。

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體系還應注意方式方法。價值觀問題的關鍵在于人們心悅誠服,而不是機械灌輸,這就需要根據(jù)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構建德育課程體系和創(chuàng)新教學教育方式方法。尤其對于大學生而言,其是按照自身既有的生活態(tài)度、接受能力以及發(fā)展需求來選擇教育信息的。他們對核心價值觀有一個接受度的問題,接受的程度取決于其對核心價值觀有無濃厚的興趣和執(zhí)著的追求。因此,為了取得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良好效果,教育的實施者必須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依據(jù)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如果無視學生的生活態(tài)度,超出其接受能力,學生就會對核心價值觀毫無興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

在學校教育之外,我們國家還有一個重要的思想教育渠道,那就是黨政部門和企事業(yè)單位定期進行的政治學習。當前,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政治學習正在全社會如火如荼地展開。不可否認,這樣的政治教育對于核心價值觀社會化有著一定的意義。然而,不容回避的是,這其中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實事求是地講,這樣的政治學習多半是在例行公事,主要是做給領導、主管部門看的,難以起到思想教育的真正成效,甚而會引起被教育者的不良情緒。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強調“教育”和“學習”、“政治”和“道德”、“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間的復雜關系。很容易脫離公民自愿學習的有組織教育活動、曾經而且將來也很可能受非道德現(xiàn)象連累的政治行為,以及原則上只涉及人們的一部分思想即只涉及人們的公共角色和社會身份的政治教育,對于改善我國目前的社會價值觀狀況的作用是相當有限的。[8]這里特別強調把“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做適當區(qū)分的必要性,與只涉及人們的公共角色和社會身份的“政治教育”不同,“思想教育”的內容可以是超越政治的精神價值、超越特定公共角色和社會身份的人生意義。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教育中,把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普遍價值和政治價值適當分開,有助于防止恒久的精神價值受多變的政治因素的太大影響,防止因為與政治有關的負面記憶和負面評價而產生對精神價值的不敬與不信。

(三)大眾傳媒應發(fā)揮正面的積極作用

報刊、廣播電視、網(wǎng)絡、手機等大眾媒體的傳播與宣傳是價值社會化的另一個重要渠道。大眾傳媒是制度化的大眾傳播工具,信息通過制度化的渠道傳達給受眾。一直以來,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大眾傳媒的宣傳與傳播功能,但是大眾傳媒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因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媒體既承擔著傳播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責任,也有追逐商業(yè)利潤的動機,市場競爭越激烈,媒體的行為越有可能背離自己宣揚的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媒體最看重的是收視率、點擊率、發(fā)行量,為此,它們可以想方設法從內容到形式迎合讀者、聽眾、觀眾,比如許多美國好萊塢電影一方面宣揚誠實、善良、樂于助人等高尚情操,同時又充斥犯罪、暴力情節(jié)。

中國的媒體也不同程度地遭到了市場經濟的沖擊。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而言,從表面上看,各級各類媒體卯足了勁,相關宣傳鋪天蓋地。而這主要是出于主管部門的壓力,實際上由于宣傳不賺錢,很多媒體往往滿足于照本宣科,局限于固有的口號式教條型傳播路徑,用生硬、單調、刻板的說教去“轟炸”人民,不愿也不會將宣傳寓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當前媒體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主要存在著兩個問題:表達方式的抽象化;傳播路徑的單一化。這已成為大眾對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客觀障礙。雖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頻繁出現(xiàn)在大眾面前,但實際效果并不見佳,大多數(shù)群眾并不知曉其所承載的深刻內涵。核心價值觀這種抽象化、單一化的傳播不僅難以獲得大眾的認可和接受,甚至不同程度地引發(fā)了抵觸情緒。有的媒體為了提高其發(fā)行量、點擊率和收視率,出現(xiàn)了一邊宣傳核心價值觀一邊消解核心價值觀的現(xiàn)象。

價值觀培育屬于長期的國家行為,如果沒有制度性安排來整體布局、梯次推進,所謂“基層首創(chuàng)”、“微觀搞活”必然東鱗西爪,無法達到預定目的。媒體宣傳更是如此。為了使媒體充分發(fā)揮價值觀社會化的正面作用,國家應通過相關激勵和約束制度引導媒體從以下方面積極探索:一是在新聞報道中體現(xiàn)核心價值觀,發(fā)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二是通過推典型、講故事的方式生動化、立體化地弘揚核心價值觀,對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充分挖掘典型身上所體現(xiàn)的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追求和基本理念;三是以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作為核心價值觀的藝術載體,在選擇電視劇作品時以核心價值觀為衡量劇目質量的首要標準;四是積極探索如何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領域傳播核心價值觀。

(四)公共討論和公民互助為核心價值觀的生成奠定堅實的生活基礎

教育和媒體作為價值社會化的途徑是自上而下的,即核心價值觀由國家至社會再至公民個人的構建路徑,這種由國家主導的構建路徑是行之有效的。然而,我們并不能忽視自下而上的構建路徑,即核心價值觀由公民個人至社會再至國家的構建路徑。[1](P268)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并不是官方和精英們?yōu)楣姷闹饔^“立法”,公眾也不是被動地接受某種核心價值,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實踐基礎上自覺創(chuàng)造核心價值,只有通過群眾參與的實踐活動才能把核心價值觀從由上而下的概念化進程轉變?yōu)橛上露系嫩`行和升華進程,從而為核心價值觀的生成奠定堅實的生活基礎。公民在實踐基礎上構建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就是公民的互動,因為任何價值體系都是公民互動的產物。在現(xiàn)代社會,有兩類公民互動深刻地促進著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一是公共討論;二是公民互助。

公共討論是指公民公開地就某一問題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它既是現(xiàn)代民主的主要形式,又是核心價值觀構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途徑。公共討論需要公共空間,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巨大的公共空間,而這個公共空間對公共討論而言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一方面它給予人們表達自我的機會,另一方面參與者由激情而非理性控制的表達往往與公共討論的目的相悖。因此,在關于核心價值觀的公共討論中,應該引導公眾運用交往理性,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對話,讓廣大公民對核心價值觀進行充分的思考,并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意愿,經過充分的公共討論,實現(xiàn)個體表達向公共理性的轉變,最終形成公民共同遵守的核心價值體系。

公民互助是社會得以存續(xù)的重要機制,人類的基本美德和核心價值即源自于此。在傳統(tǒng)社會,社會成員的互動主要局限于熟人圈子,而現(xiàn)代社會的公民互助還體現(xiàn)在陌生人之間或公共生活中,公共生活中的公民互助是形成誠信、友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等核心價值的沃土。近幾年中國社會志愿者人員和活動的激增是公民互助發(fā)展良好的體現(xiàn)。志愿服務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美德與現(xiàn)代文明的結合,志愿者不計得失,不計報酬,從社會最需要解決的事做起,以其自身的示范效應來喚起社會良知,在服務社會、幫助他人的同時弘揚了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社會上的不道德、不文明行為發(fā)起了沖擊和挑戰(zhàn),對于凈化社會環(huán)境,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文明素質,建構與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結語

以上四個方面的培育路徑是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其中,國家通過合理的社會結構和制度安排創(chuàng)建良好的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核心價值觀生長的根本條件。如果沒有規(guī)范而良好的社會秩序,無論采用怎樣科學合理的傳播手段,核心價值觀的生成都是奢談。學校教育和媒體宣傳是核心價值觀社會化必不可少的手段,而這又必須和公民互助、公共討論等公眾實踐結合起來,因為價值觀最終成長的土壤是大眾的生活實踐。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目標是大眾認同并外化為自己的行動,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在構建路徑上實現(xiàn)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有機結合和雙向貫通。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然是一項十分急迫的工作,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道德的形成是長期的、和風細雨式的。我們一方面要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宣傳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傾盆暴雨式的宣傳可能導致的意識形態(tài)“水土流失”。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關鍵是要培育適宜價值觀生長的沃土,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各種力量的參與、各個方面的支持,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身體力行,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只有全社會持之以恒地共同努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在中國的大地上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1]廖小平.價值觀變遷與核心價值體系的解構和建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9.

[3]王紹光.國家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濡化能力[A].王偉光.中國社會價值觀變遷30年(1978-2008)[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80-81.

[4][新加坡]鄭永年.如何重建中國社會道德體系[N].聯(lián)合早報,2011-12-06.

[5]孟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認同的基本動因及障礙[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14,(1):52-56.

[6][法]愛彌爾·涂爾干.道德教育[M].陳光金,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35.

[7][英]安迪·格林.教育與國家形成:英、法、美教育體系起源之比較[M].王春華,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91.

[8]童世駿.當代中國社會價值觀狀況的背景分析[A].王偉光.中國社會價值觀變遷30年(1978-2008)[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45.

猜你喜歡
價值觀核心價值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軍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觀天和核心艙
軍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軍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知名企業(yè)的價值觀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學習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核心價值觀 要害在核心
五峰| 阳城县| 崇义县| 平南县| 潢川县| 仙居县| 汽车| 胶州市| 陈巴尔虎旗| 天峻县| 紫金县| 买车| 扬中市| 宁化县| 华坪县| 大厂| 汉沽区| 额济纳旗| 玉环县| 耒阳市| 本溪| 台南县| 乌审旗| 合肥市| 高台县| 拉孜县| 华宁县| 海林市| 永寿县| 山东省| 西宁市| 上饶市| 民乐县| 邵东县| 轮台县| 临湘市| 馆陶县| 宜兴市| 信丰县| 广昌县|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