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萍
(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銅陵244000)
大學生在學習和職業(yè)生涯中會面臨各種考試,其中以大學期間的學業(yè)考試居多,即每學期都必須應對的期中、期末考試、學期補考和畢業(yè)補考等,而學業(yè)考試中的作弊現(xiàn)象(以下簡稱“考試作弊”)卻屢禁不止,或多或少的都會出現(xiàn)在各個考場中。對大學生考試作弊的研究也屢見不鮮,在中國期刊網(wǎng)統(tǒng)計的近10年的文獻中,研究大學生作弊的就有9353篇之多。可見,大學生作弊的社會問題早已引起大家的重視,大多學者從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角度去分析,從誠信、道德和社會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大量有價值的對策和建議,本文則從社會認知中印象整飾的視角來分析大學生在學業(yè)考試中的作弊動機與行為。
印象整飾,又叫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現(xiàn),它是一個社會心理概念。指一個人通過某種方式方式影響別人形成對自己的印象的過程。印象整飾的思想最初來源于意大利人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但對這一研究真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則是美國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1956)中詳述了莎士比亞的戲劇論觀點,認為“印象管理就像戲劇”。[1]在人生大舞臺上,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互動就像演員按照社會劇本的需要(即社會期望的需要)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每個人都隱藏別人不欣賞的某些方面,表現(xiàn)出別人欣賞的東西,根據(jù)別人的期望來努力塑造自己的美好形象,以求得到別人肯定的評價。
因此,為了使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互動能夠順利進行,互動的雙方都盡力運用某種技巧對自己的形象進行控制、管理、整飾。例如,少兒節(jié)目的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與少兒觀眾互動,他就必須通過顏色鮮明卡通的服飾、兒童用語和可愛的夸張動作和表情等技巧來給少兒留下良好的印象,讓少兒認可、接納他,從而使互動得以進行。所以,在社會心理學中,印象整飾表現(xiàn)的是社會認知,是認知者與被認知者之間的互動過程。
大學生的印象整飾在學業(yè)考試作弊中分別體現(xiàn)在作弊的心理動機,作弊過程中和作弊后的行為中,我們從作弊動機和作弊行為分類探討。
在對近5年來畢業(yè)的102名畢業(yè)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中,發(fā)現(xiàn)他們大學階段學業(yè)考試作弊的同學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于本身成績就不錯、學習比較努力的同學,他們作弊的動機,是希望能考得更高的分數(shù),可以更有把握的拿到獎學金或者入黨;另一類是對于本身就不愛學習、成績較落后的同學來說,他們作弊的目的就是害怕考不好不及格,還要參加補考。前者是為了明確的目的而在考試中作弊,我們稱之為“功利性作弊”;后者是因為有學期補考和畢業(yè)補考制度的存在,害怕補考過不了拿不到畢業(yè)證而在考試中作弊,我們稱之為“制度性作弊”。還有一類同學,成績尚可,不是為了拿獎學金或者入黨,而是單純地礙于同學、朋友情面幫助同學作弊,即“出于同學義氣幫忙”。[2]這類我們稱之為“關系性作弊”。
通過對這三種作弊類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作弊從本質來說是一種印象整飾,準確地說是一種獲得性印象整飾策略。即運用作弊的“技巧”對自己的大學生形象進行控制和管理,努力樹立和完善在他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以獲得他人的好評和贊許。
對于“功利性作弊”的大學生,作弊能取得更高的成績,更有把握的拿到獎學金或者入黨,給別人樹立一個優(yōu)秀的大學生形象。而在實際中,我們評價一個大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標準也通常傾向于他是否拿過獎學金或者大學期間是否被推薦入黨等。對于“制度性作弊”的大學生,平時對學習沒有興趣,通常60分及格就心滿意足,不希望也不大可能拿到獎學金,只要不參加補考就行,因為參加補考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覺得羞恥的行為。很多同學認為,一般正常的期中期末考試都過不了,補考能過的可能性就更小,一旦補考也沒通過,那就可能意味著“拿不到畢業(yè)生證”了。按照現(xiàn)在的標準來看,很少有人認為拿不到畢業(yè)證的學生是個合格的大學生,這樣的大學生在親朋好友面前也是抬不起頭來。所以,為了顧及這個面子,也是為了能順利的畢業(yè),他們選擇了作弊。在“關系性作弊”中,大學生幫助同學一起作弊都是礙于同學關系,怕萬一不“幫助”同學,就會失去和他的友誼,為了樹立在同學朋友面前“互幫互助”的形象,無奈中選擇了作弊。例如,在訪談4個替別人參加考試的大學生,研究替考的動機時,4個大學生一律都認為“同一宿舍,礙于同學關情面,別央求多次,怕影響同學關系,不好拒絕”。[3]
大學生的印象整飾還體現(xiàn)在整個考試作弊過程中和考試作弊之后,這種印象整飾是一種保護性印象整飾行為。即通過歸因、尋找合理化理由或者道歉等方式,盡可能隱藏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別人消極看待自己而做出的保護性措施。
在學業(yè)考試中,大學生作弊仍以“夾帶”、偷看、交換試卷等傳統(tǒng)手段為主,高科技的手段較少,略先進的就是把答案寫在手機上或者考場上百度搜索答案等??荚囘M行中,為了不被監(jiān)考老師發(fā)現(xiàn),大學生在作弊的時候很小心,通常采取一些遮擋物進行掩蓋,如把答案夾在草稿紙、練習本、餐巾紙之中,或者把紙條、書本坐在屁股下,或者把手機夾在大腿中間等。一方面想考到高分,怕監(jiān)考老師發(fā)現(xiàn),偷偷摸摸地找答案;另一方面,還裝模作樣地撓撓耳朵、叩叩腦門以示正在思考中,以在監(jiān)考老師面前樹立一個認真考試的良好形象,實施保護性印象整飾策略,可謂煞費苦心。
考試結束后,有些作弊的同學,仍在擔心作弊行為可能被監(jiān)考老師發(fā)現(xiàn),或擔心監(jiān)考老師為什么僅給予暗示而沒有點破,因此,在考試結束交卷時,一些同學又實施保護性印象整飾行為。因為他覺得剛才的作弊行為可能會被監(jiān)考老師登記下來,或者上報給相關部門,甚至他可能會面對制裁和懲罰。為了避免這個消極事件對他本人的良好印象造成威脅,進而可能會使他的聲望、形象和自尊等受到損害,該同學就會進行印象整飾,要么跟監(jiān)考老師套近乎,要么嬉皮笑臉地要求監(jiān)考老師別告訴他的班主任,要么抱怨此次試卷難度大,自己因某種原因沒有認真復習等,這種盡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別人消極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也是大學生的一種印象整飾行為。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通過印象整飾以獲得別人的好評與肯定。但是,印象整飾卻存在著表演性和虛飾性,它本身并無好壞之分,關鍵在于運用印象整飾的技巧想要達到什么目的。所以,印象整飾的運用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成功的印象整飾有利于調節(jié)人際關系,使人們之間互動能夠順利地進行下去。也有人運用這一手段虛飾自己的真實水平和真實身份,通過印象利用相應的技巧,對他人印象進行控制,為自己謀取私利。[4]
考試作弊是印象整飾的虛飾性表達,是印象整飾消極作用的體現(xiàn)。大學生以期樹立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形象,卻錯誤地使用作弊的技巧來欺騙自己和他人,反而會破壞了平時留給大家的良好印象。在我們的課堂上就有這樣一名女大學生,她平時學習刻苦,成績優(yōu)秀,被大家評價為努力認真的好學生??墒瞧谀┛荚嚂r,卻被教務處處長發(fā)現(xiàn)她夾帶小紙條作弊,被取消了考試資格。事后,她主動找到老師,解釋說這門課程是班主任帶的,為了給班主任帶的這門課考出更好的成績,所以選擇作弊。這是一個印象整飾的典型案例。很多教師認為,看到平時表現(xiàn)不錯的大學生在考試中有作弊行為時,都感到無比心痛,總覺得這個一個虛飾性的欺騙表現(xiàn)大大影響了之前該同學留給老師的美好印象。
在大學生的學業(yè)考試中,要從大學生想獲得人們良好印象的目的出發(fā),培養(yǎng)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印象整飾認知,發(fā)揮印象整飾的積極功能。針對“功利性作弊”的大學生,需要衡量作弊成本和作弊收益。成績優(yōu)秀的大學生為了多考幾分而去作弊,顛覆了在師生中的好學生形象,是得不償失,成本大于收益。針對“制度性作弊”的大學生,我們做過簡單的調查,過半數(shù)以上認為考不及格不參加補考的話,那么作弊還有什么意義?所以,針對他們要尋找比補考制度效果更好的可行性制度,以減少這種自欺欺人的印象整飾行為。而“關系性作弊”的形成通常根源于我國的“面子”情懷,顧及“臉面”常被認為是中國人獨有的社會心理特征,魯迅先生曾經(jīng)將“面子”稱為“中國精神的領袖”。事實上,“面子”和“臉”還是有區(qū)別的,面子重在爭取,而臉重在守護。[4]不幫助同學作弊是覺得在同學面前沒了面子,但是作弊卻是丟了臉,涉及不道德,嚴重了會違法亂紀。
同時,要探索更積極的印象整飾方式。例如,要樹立一個合格、良好的大學生形象,創(chuàng)造他人眼中的美好印象,那么平時認真學習,考前認真復習,哪怕臨時抱佛腳也是比作弊更加積極有效的方式。
大學生學業(yè)考試作弊是印象整飾產(chǎn)生消極功能的結果,這與大學生本身對印象整飾和考試的認知偏差有關,同時也與大學考試制度等外在機制密切相關。除尋找更有意義的促進自覺學習的機制外,大學生作弊之所以得逞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監(jiān)考過程存在漏洞。它是大學生印象整飾的消極功能產(chǎn)生的機制。如果監(jiān)考老師十分負責,認真監(jiān)考,嚴格檢查,則作弊實現(xiàn)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事實也證明如此。在我們對畢業(yè)生進行的隨機調查中,很多同學認為,考試作弊的原因就是因為監(jiān)考不嚴。實際情況中,如果考場內安裝有攝像頭、屏蔽儀,考場外有巡視人員不斷巡視,那么作弊現(xiàn)象就會大大減少!可見,要改變大學生不恰當?shù)挠∠笳?,抑制其消極功能的發(fā)揮,還需整治其產(chǎn)生的不良機制。
總而言之,大學生踏實學習專業(yè)知識是本職任務,在學業(yè)考試中采取印象整飾策略,不能只顧表面工夫。盲目地作弊行為只是的消極的印象整飾,不僅得不償失,長此以往也會在假象中喪失本來面目,迷失發(fā)展方向,大學階段唯有努力學習、掌握技能才是最終的制勝因素。
[1]GoffmanErving.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New York:Doubleday.1959:91-103.
[2]高輝,楊劬,吳昊,陳斌.大學生考試作弊行為的調查與分析[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3):115.
[3]段鑫星,宋幸麗.大學生為何替考?——關于大學生作弊的質的研究青年研究[J].2004,(6):35.
[4]周曉虹.現(xiàn)代社會心理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81-183,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