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克思關于新聞規(guī)律的思考

2015-03-28 15:14:33張冰清,芮必峰
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馬克思

?

馬克思關于新聞規(guī)律的思考

張冰清1,2,芮必峰1

(1.安徽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廣播影視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1)

[摘要]在長期的新聞工作中,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新聞傳播思想,相關論述散布于馬克思各個時期的不同著作中。而其中論及最多的,是新聞規(guī)律。馬克思主要論述了新聞活動的“報刊的有機運動”規(guī)律,新聞實踐活動必須遵守的真實性規(guī)律以及描述客觀性原則的“一般的公正”規(guī)律等。

[關鍵詞]馬克思;新聞傳播思想;新聞規(guī)律

馬克思未曾系統(tǒng)、完整地研究過新聞傳播,也沒有總結自己新聞傳播思想的專著。但馬克思本人幾乎一生從事新聞工作,他23歲時開始為《萊茵報》撰稿、剛過24歲就擔任《萊茵報》主編,此后無論環(huán)境如何變化,馬克思始終保有撰稿人的身份為各種報刊撰稿,也自己辦報。他曾經(jīng)作為通訊員為《紐約論壇報》工作十余年,也曾作為編輯辦過《新萊茵報》等十余份報刊。在長期的新聞工作中,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新聞傳播思想,與新聞傳播相關的論述散布于馬克思各個時期的不同著作之中。其中論述最多的,是新聞規(guī)律。

馬克思所生活的時代主要的大眾傳播媒介是報刊,他并沒有親見廣播、電視以及各種基于數(shù)字通信技術的新媒體的興起,馬克思的新聞實踐幾乎完全是基于報刊。但馬克思并不是僅僅從微觀的、具體的新聞實踐出發(fā)來談新聞傳播。新聞傳播思想是馬克思整個思想體系的一部分,是站在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高度,以消除異化、實現(xiàn)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為目的論述的。以馬克思提出的社會形態(tài)分期來說,當今的世界仍然停留在第二個階段,即交往的物的依賴階段。包括新聞傳播在內(nèi)的各種交往活動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進行。從這個角度出發(fā),馬克思的相關論述中蘊含的思想適用于更廣泛的時空,適用于當下。因此,與其用“報刊規(guī)律”來概括馬克思對于相關的論述,不如在更一般的意義上將其概括為“新聞規(guī)律”,盡管馬克思的具體論述的確是對報刊而言的。

馬克思敏銳地意識到新聞活動有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并在自己的新聞實踐中尊重這些規(guī)律。馬克思在不同的著作中論及多種新聞規(guī)律,也常談到尊重新聞規(guī)律的必要性。具體來說,馬克思主要論述了總結新聞活動的“報刊的有機運動”規(guī)律,新聞實踐活動必須遵守的真實性規(guī)律以及描述客觀性原則的“一般的公正”規(guī)律等等。

一、新聞實踐活動有其“內(nèi)在規(guī)律”

馬克思對新聞規(guī)律的論述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時期。1842年12月28日普魯士政府下令在全境查禁同屬德意志聯(lián)邦的薩克森王國出版的報紙《萊比錫總匯報》。大學畢業(yè)不到一年、初任《萊茵報》主編的青年馬克思在1843年1月1日發(fā)表社論《〈萊比錫總匯報〉在普魯士邦境內(nèi)的查禁》,隨后的半個月(至1843年16日)間又陸續(xù)發(fā)表六篇相關通訊,與保守報刊展開辯論。在這一組共七篇通訊文章中,馬克思首次提出報刊的“內(nèi)在規(guī)律”,并有多處論述體現(xiàn)了他提出的“報刊的有機運動”的思想。

在《〈萊比錫總匯報〉的查禁和〈科隆日報〉》一文的結尾部分,馬克思提出:“要使報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須不從外部為它規(guī)定任何使命,必須承認它具有連植物也具有的那種通常為人們所承認的東西,即承認它具有自己的內(nèi)在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是它所不應該而且也不可能被擺脫的?!盵1]397這是七篇通訊的第二篇,原文中“內(nèi)在規(guī)律”這一表述加了著重符號,而且“規(guī)律”一詞是復數(shù)形式?!皟?nèi)在規(guī)律”強調(diào)的是一種不以環(huán)境為轉移的客觀性,而復數(shù)形式則指明了馬克思認為新聞傳播活動存在著一系列的“內(nèi)在規(guī)律”。此外,“使命”一詞來自于德國新教,陳力丹曾援引馬克思韋伯的論述,說明這一詞匯帶有“上帝安排的任務”的含義。馬克思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他在使用“使命”一詞時并沒有宗教含義,僅是一種比擬。但可以由此看出在馬克思眼中報刊內(nèi)在規(guī)律問題具有必須得到尊重的嚴肅性和神圣性[2]。

馬克思并沒有進一步闡釋報刊究竟有哪些內(nèi)在規(guī)律,但他在這里提出報刊的“內(nèi)在規(guī)律”,并且用著重符號和特殊用詞來進行強調(diào),充分說明了馬克思兩方面的認識:其一,新聞實踐活動客觀上存在若干“內(nèi)在規(guī)律”;其二,新聞實踐活動必須尊重這些規(guī)律。

二、 “報刊的有機運動”

盡管馬克思沒有明確指出“報刊的有機運動”屬于他這里說的報刊的“內(nèi)在規(guī)律”,但他在由普魯士政府查禁《萊比錫報》引出的同一系列通訊中,以及同一時期的其他文章(如《摩澤爾記者的辯護》,寫于1842年12月底到1843年1月中,1月15、17、18、19、20載于《萊茵報》),都論及了“報刊的有機運動”。馬克思實際上以“報刊的有機運動”的論述總結了報刊報道新聞時在總體過程上的規(guī)律。

馬克思首先認為,“報刊的有機運動”是針對特定事件的新聞報道從片面走向全面的動態(tài)過程和規(guī)律。

報刊在具體的新聞報道中出現(xiàn)些許的偏差是難免的,只要具備基本的新聞自由環(huán)境,就可以在有機運動中通過整體報道的相互印證與補充最終將事實報道出來。對此,馬克思認為,只要在報刊的有機運動下,全部事實就會被揭示出來:

雖然事情的整體最初只是以有時有意、有時無意地同時分別強調(diào)各種單個觀點的形式顯現(xiàn)出來的,但是歸根到底,報刊的這種工作本身還是為它的工作人員準備了材料,讓他把材料組成一個整體。這樣,報刊就通過分工一步一步地掌握全部的事實,這里所采用的方式不是讓某一個人去做全部的工作,而是由許多人分頭去做一小部分工作[1]358。

馬克思在《摩澤爾記者的辯護》一文中的這段論述實際上談論了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媒體的新聞報道出現(xiàn)不夠全面、甚至有失公允的情況是在所難免的,尤其是在事件發(fā)生之初。這和新聞實踐活動自身的特點有關。新聞必須追求時效性,在現(xiàn)實中,往往是在新聞事件發(fā)生后的第一時間就把目前掌握得情況報道出來,隨著對事件的進一步了解再不斷追蹤報道,而不是等到對新聞事件有全方位的了解后一次性全部報道出來。其二,在不同的媒體、不同的記者對同一新聞事件不斷地追蹤報道的過程中,新聞事件的全貌會自然地被呈現(xiàn)出來。

除此之外,報刊的有機運動也保證報刊具有自我糾正的能力。早期報道中出現(xiàn)的疏漏和錯誤,會在后期跟進的報道中得到修正。而從總體來看,就會得到更為貼近事實的報道。對此馬克思在《〈萊比錫總匯報〉在普魯士邦境內(nèi)的查禁》一文中這樣談道:“如同生活本身一樣,報刊總是常變常新,永遠也不會老成持重……它把它在希望與憂患之中傾聽來的東西公開地報道出來……今天它所報道的事實或所發(fā)表的見解中的錯誤之處,明天它自己就會推翻?!盵1]352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馬克思認為報刊可以罔顧新聞真實性。偏離了真實性的報道,客觀上是一種缺陷、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馬克思用“毒素”來比喻出現(xiàn)偏差的報道。但從報刊的有機運動的規(guī)律出發(fā),馬克思認為:“這種毒素會在報刊的永不停息的滾滾激流中變成真理和強身健體的藥劑?!盵1]353

報刊的有機運動還內(nèi)在地蘊含著另一層規(guī)律,那就是報刊的有機分工。在媒介的層面上看,不同媒介有自己的偏好、立場、專業(yè)定位,對同一事件的報道也就自然會選取不同的視角而各有側重。在《〈萊比錫總匯報〉的查禁和〈科隆日報〉》一文中、談論“報刊的內(nèi)在規(guī)律”之前,馬克思這樣論述報刊的有機分工:“一家報紙如果主要關心政治學,另一家則主要關心政治實踐,一家如果主要關心新思想,另一家則主要關心新事實。”[1]397正是通過媒介之間的這種有機分工,不同媒體的新聞報道形成不同的側重,而集合在一起,又反映了整體世界的全貌。而在《摩澤爾記者的辯護》一文中、論述“報刊的有機運動”的之前,馬克思也曾在個體的新聞從業(yè)者角度論述報刊的有機分工:“一個報紙記者也只能把他自己視為一個復雜機體的一個小小的器官,他在這個機體里可以自由地為自己挑選一種職能?!盵1]358從個體層面,新聞從業(yè)者總是在媒體組織中從事特定的工作,承擔特定的“職能”。而媒介的“機體”正是由這些有特定分工的個體有機組成的。

三、新聞真實:新聞傳播活動的內(nèi)在要求

需要說明的是,“有機的報紙運動”絕并不是罔顧新聞真實性的借口,相反,這是從整體上實現(xiàn)新聞真實的方式。由于新聞工作追求時效的特殊性,以及新聞工作者和新聞機構的“有機分工”,單個新聞報道的不全面和可能產(chǎn)生的錯漏是難以避免的。要真實反映事件的全貌,乃至反映外在世界的整體情況,唯有通過“報刊的有機運動”,在各種媒體多角度、持續(xù)的報道和不斷地自我修正中,才能夠真正接近新聞報道的整體真實。

事實上,新聞傳播的內(nèi)在規(guī)律首先是要求新聞真實。新聞作為主體反映客體的產(chǎn)物,其本源是現(xiàn)實世界,實事求是地認識和反映現(xiàn)實世界是馬克思對待新聞工作的基本出發(fā)點[3]127-128。而“根據(jù)事實來描寫事實”則一直是馬克思所堅持的新聞報道原則[4]139。馬克思也談到報刊“制造社會輿論”、“指導輿論”的功能,但那首先建立在如實反映社會輿論的基礎上。所謂“制造”、“引導”并不是憑空想象、隨意捏造,而是將原來影響力相對較小的輿論擴散為更為廣大范圍的、一般的輿論[3]135 -138。

是否堅持真實性原則,是馬克思評判一個刊物的重要標準。馬克思在《選舉中的舞弊》一文中曾稱贊倫敦的《經(jīng)濟學家》周刊“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最穩(wěn)健、最理智、最溫和的刊物”,正是因為其作為資產(chǎn)階級喉舌,卻能真實地報道資產(chǎn)階級在1852年議會下院選舉中的舞弊情況[5]433。在《好報刊和壞報刊》一文中,馬克思同時列舉了《埃爾伯費爾德日報》稱柏林對《萊比錫總匯報》被封禁“整個來說沒有什么反應”的不實報道和《杜塞爾多夫日報》描述了封禁一事在柏林引起轟動、柏林人喜愛《萊比錫總匯報》的事實,兩相對比后,馬克思寫道:“請看,究竟哪一種報刊,‘好’報刊還是‘壞’報刊,才是‘真正的’報刊!哪一種報刊說的是事實,哪一種報刊說的是希望出現(xiàn)的事實!哪一種報刊代表著社會輿論,哪一種報刊在歪曲社會輿論!那么,哪一種報刊應該受到國家的信任呢?”[1]398在這里,馬克思實際上提出了衡量報刊“好”、“壞”的標準:首先,“好”報刊要報道事實,而不能因自己持有的立場、觀點就罔顧事實;其次,“好”報刊要通過對事實的報道,真實地反映社會輿論,而不能扭曲社會輿論。同時,馬克思認為,唯有“好”報刊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報刊。原文中“真正的”三個字加了著重符號,可見在馬克思那里,報道事實、忠實反映社會輿論是媒介成其為媒介的根本,實現(xiàn)新聞真實是新聞傳播活動必須遵守的內(nèi)在規(guī)律。

四、客觀性原則:“一般的公正”

馬克思評論當時報刊的標準之一就是其報道是否客觀、公正,而不論所謂的黨派或階級的。所謂“一般的公正”,也就是媒體無分立場與偏好都必須遵守的公正原則,從總體上來說要以公平的態(tài)度報道事實的各個方面,從具體報道上來說要以陳述事實而非直接表達傾向的方式進行報道[4]137。

1859年7月,馬克思就揭露卡·福格特的匿名傳單是否為卡爾·布林德所寫,與布林德于奧格斯堡《總匯報》展開辯論。由于《總匯報》在刊登雙方言論的過程中嚴重偏頗,馬克思撰文批評《總匯報》,在1860年2月21日寫《總匯報》編輯部的信中首次提及“一般的公正”:“我所期待的是,在這種特殊事件中至少有一般的公正,即任何一家英國報紙(無論它的色彩如何)都不敢違背的公正?!盵6]495其中“無論它的色彩如何”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4卷中譯作“無論它的派系如何”,第二版的翻譯淡化了政治意味,突出了“一般的公正”原則超越媒介的各種個體偏好和立場而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特點。媒介當然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和角度,但是表達觀點時不宜超越“一般的公正”,否則便會走向偏頗。此處“至少”一詞則表明了馬克思認為“一般的公正”不僅是新聞實踐活動應該遵循的原則,而且是一個基本的原則。馬克思至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一般的公正”的基本要求:其一,媒體應當報道事件各方的情況以及各方當事人的言論。馬克思批評《總匯報》:“我的第一個聲明沒有被刊載,而是登載了布林德的無恥聲明連同用陰謀手段弄得的兩份偽證。”[6]496原文中“沒有”二字打了著重符號,重點批評《總匯報》在論戰(zhàn)初始階段只發(fā)表事件一方的言論的行為。其二,對事情各方的報道應該保持平衡,無論是報道內(nèi)容的量上還是在發(fā)表報道的具體渠道上。馬克思常年從事新聞工作,深知呈現(xiàn)的具體渠道不同,影響力也會不同的道理。唯有在同樣的渠道呈現(xiàn)事件不同方面的聲音,才能保證“一般的公正”。其三,在時間上,均衡地跟進事情各個方面的新情況、新言論。馬克思批評《總匯報》“刊登了布林德的第二個聲明……該報以此宣布此事已了結,從而剝奪我答復的機會”,而“2月6日我把最近一個聲明連同用英文寫的通告信一并寄給奧格斯堡《總匯報》。非??删吹木庉嫴繉ξ业穆暶髦弥焕?,但卻刊登了布林德的聲明……最后,在該報確信《科隆日報》、《人民報》等等早已刊載了我的聲明以后,它才決定予以刊載”[6]496。對于事情的一方及時跟進,第一時間發(fā)表有關言論,而對另一方則拖延許久,即使報道內(nèi)容在量上做到了平衡,由于時間先后的不均衡,也會造成不公正。

馬克思在自己的新聞實踐中,始終貫徹著“一般的公正”的原則。當?shù)聡軐W家奧·弗·格魯培撰寫小冊子《布魯諾·鮑威爾和大學的教學自由》抨擊福音史料的批判者布魯諾·鮑威爾時,馬克思投書青年黑格爾派的雜志《德國科學和藝術年鑒》對格魯培的小冊子進行反駁。就在這篇名為《再談談奧·弗·格魯培博士的小冊子〈布魯諾·鮑威爾和學院的教學自由〉1842年柏林版》文章中,馬克思還特意多處援引格魯培抨擊鮑威爾的文字,因為“……把對鮑威爾的論敵的評價公之于眾,讀者定會認為這是公正的吧”[1]301。在如此一篇立場鮮明的文章中,馬克思依然踐行著“一般的公正”的原則,同時援引事件雙方的言論,可見其對“一般的公正”的原則的重視。

五、結語

馬克思以獨特、深邃的眼光認識到新聞實踐活動有內(nèi)在于自身的規(guī)律,并且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論及新聞規(guī)律,如“報刊的有機運動”規(guī)律、新聞真實性規(guī)律和“一般的公正”規(guī)律。

“報刊的有機運動”規(guī)律從整體上描述了新聞報道通過、并且只能通過動態(tài)的、有分工的各種單個報道的組合建構出新聞事件全貌。而在這個建構過程中,必須遵循新聞真實性規(guī)律和“一般的公正”規(guī)律。在報道中真實地報道事件,真實地反映輿論,實現(xiàn)新聞真實,是新聞媒介成其為本身的根本要求,也是新聞實踐活動必須遵守的規(guī)律。“一般的公正”規(guī)律則是新聞實踐活動的基本準則,超越媒介的偏好、觀點而存在?!耙话愕墓币?guī)律要求給予新聞事件的不同方面公平的表達機會,無論在表達內(nèi)容的量和發(fā)表內(nèi)容的及時性上都應保證公平,如此才能防止報道走向偏頗。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新聞規(guī)律馬克思也有論及,例如新聞必須具有時效性、新聞應根據(jù)傳播介質(zhì)和受眾的特點而在具體形式上有所區(qū)別以求獲得最佳傳播效果,等等。但從重要性上來說,馬克思對新聞實踐規(guī)律的論述中,最重要的還是“報刊的有機運動”規(guī)律、新聞真實性規(guī)律和“一般的公正”規(guī)律。因為它們是決定新聞媒介能否安身立命的基本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陳力丹.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新聞”的認識[J].東南傳播.2013,(9).

[3]童兵.馬克思主義新聞經(jīng)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4]陳力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思想體系[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何旺生)

An analysison Karl Marx’s Thoughts about Journalism

ZHANG Bingqing1,2,RUI Bifeng1

(1.School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Anhui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2. Anhui Broadcasting Movie and Television College, Hefei 230011, China)

Abstract:As journalist and news editor in many years, Karl Marx formed his own thought on th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Journalism-related statements can be found in his article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among which the topic frequently discussed is the law of journalism. Specifically, Karl Marx mainly discusses three different laws, that is, the “organic movement of newspaper” theory, the law of news truth, and the “common fairness” law.

Key words:Karl Marx; th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ideas; law of journalism

[中圖分類號]G21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73(2015)02-0123-04

[作者簡介]張冰清(1985- ),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安徽廣播影視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芮必峰(1957-),男,安徽馬鞍山人,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收稿日期]2015-01-03

猜你喜歡
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論馬克思哲學的“形式指引”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在馬克思故鄉(xiāng)探討環(huán)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習近平: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當代陜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0
廣元有條馬克思街
多伦县| 泌阳县| 天长市| 东阳市| 集安市| 水富县| 佛冈县| 黄石市| 繁峙县| 齐河县| 广安市| 伊宁县| 永宁县| 尤溪县| 屏南县| 兖州市| 中山市| 岗巴县| 清镇市| 马山县| 上饶市| 闵行区| 汾西县| 荃湾区| 西充县| 乌拉特前旗| 亳州市| 平山县| 通山县| 富蕴县| 云浮市| 和硕县| 兴业县| 思茅市| 沙雅县| 福鼎市| 登封市| 聊城市| 莒南县| 慈溪市|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