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12-15
作者簡介:宮立(1982-),男,山東肥城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2011級博士生,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料研究。
《陳敬容詩文集》(羅佳明、陳俐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是迄今為止陳敬容最為完整的一部作品集,幾乎囊括了詩人一生所寫的詩歌、散文,但仍有遺珠之憾。正如詩文集的編者所言,“當然,由于時間的短促和工作的粗疏,陳敬容先生的詩文肯定還有沉埋,等待著有心人的再發(fā)現(xiàn)。我們相信,在我們身后,還會有熱心的‘覓珠人’將繼續(xù)這項工作,以彌補此書的遺憾?!?[1]筆者并非專門的詩歌研究者,但在查詢資料時,找到了陳敬容散落在民國舊報刊上的三篇文章,不見于《陳敬容詩文集》,當為集外文,寫此小文略作鉤沉。
《陳敬容詩文集》在“集外輯詩”中收錄了陳敬容1936年4月1日發(fā)表在《綠洲月刊》第1卷第1期上的《等待》,筆者又在1936年6月出版的《綠洲月刊》第1卷第3期上找到了《詩一首》,署名陳敬容,照錄如下:
從窗間篩過來
一枕清涼
白的月色
多年病患者
無力的手指
風無影地來去
細細的,草的嘆息
想有人彳亍在
荒郊里,要尋覓
高懸的明鏡中
自己的影子
想哪兒的小茅屋
一曲弦樂完了
望幾顆星子
搖搖,墜落
——沒名的淚
誰呵,一個
流落的老者嗎
一個盲女嗎
陌生人去敲叩
陌生的門
(我的門上有
一聲沉默)
梆梆梆——梆梆
五更的柝聲
在長巷里
呼喚著曉風
《綠洲月刊》1936年4月1日創(chuàng)刊,綠洲月刊社編輯,代表人是杜紋呈(筆者注:即詩人南星),出版地為北平,同年6月1日終刊,共出3期,作者的陣容強大,有王辛笛、朱光潛、梁實秋、卞之琳、馮至、李廣田、曹葆華、金克木、南星、方敬等。創(chuàng)刊號上有一篇具有發(fā)刊詞性質(zhì)的《綠洲編輯室》,其中說及,“關于本刊性質(zhì),正如我們在給幾位執(zhí)筆人信中所說的,‘內(nèi)容不限,但不擬刊載幽默或感傷文字’。我們想把這小刊物做成一個綜合的文藝雜志,譯作兼載,對于現(xiàn)代性與前現(xiàn)代性的東西不愿屏棄任一種而加以選擇,對于文藝部門也不打算有所偏重,我們不把詩歌用更小的字排版,不讓小說占據(jù)了大半的篇幅,多數(shù)雜志因興趣關系不甚重視的文藝理論,也給它留出相當?shù)牡匚??!?[2]盡管編者明確表示“不擬刊載幽默或感傷文字”,但陳敬容的這首詩還是很傷感的。
《讀書雜記》刊于1947年1月15日出版的《讀書與出版》(復刊版)第2年第1期,署名陳敬容,照錄如下:
約翰·克利斯多夫(法國·羅曼羅蘭著,傅雷譯,駱駝書店出版)
晚上九點鐘,看完了《約翰·克利斯多夫》。多輕快又多沉重!我用力嘆了一口氣。這些日子,我背負著書中人物的思想和命運,分享著他們底苦樂。生命——博大,狂熱而深沉的生命,它流過時激起怎樣的聲響!這些雪白的澎湃的浪濤,帶同著泥沙,經(jīng)過多少奔馳而到達一個陽光明媚的海岸;在這兒,死亡微笑著伸出胳膊。
人生是一場無終無盡的搏斗,和社會,和人群,和可見與不可見的敵人,和愛與恨——而尤其是:和自己。
虹(波蘭·瓦希列夫斯卡雅著,曹靖華譯,新知書店版)
這是本寫婦女艱苦卓絕的性情很成功的書。誰說婦女沒有戰(zhàn)斗性?誰說婦女只重情感而沒有理知?說她們重情感是不錯的,說她們沒有理知可不對;她們有的是深厚的情感,成熟的理知,尖銳的戰(zhàn)斗性。說她們沒有這種種美德,不過因為沒有好好地去發(fā)現(xiàn)。但話又得說回來,我說的是新女性,比如蘇聯(lián)婦女(當然其他國家也有)。自然在我們的國家里新女性也漸漸多了,舊時代漸漸在沒落了,但是真正堅強的也還并不能算多,即使在最前進的里面。這全得由生活去改造她們,由好的,有意義的生活。
雖然這是寫戰(zhàn)時淪陷區(qū)婦女工作的佳作,而且雖然戰(zhàn)爭是有史以來就一直存在著的,但我們總希望即在不遠的將來,戰(zhàn)爭能夠完全絕跡,出現(xiàn)在作家筆下的也是人類愉快的思想與生活的記述。
日尼薇
(法國·紀德作,盛澄華譯,文化生活社出版)
燈下讀完紀德的《日尼薇》。這是作者另一中篇《女學》底姐妹篇。這小說我曾在《時與潮文藝》中見過一部分,今得讀全書,非常高興。這書應當還有續(xù)篇,因為無論從情節(jié)或結構上看來,它都像是還沒有結果。但不知續(xù)篇寫了沒有,已有人在從事翻譯沒有。中國譯紀德的,首推卞之琳,其次就是盛澄華了。
紀德小說中的女主角,多多少少總有著我們這時代許多姐妹們的影子,夠得上說熱情,大膽,而又頭腦清新,具備著獨立不羈的人格的。應該使其充分發(fā)展而為理想的新女性的典型。
夜店(高爾基作,師陀、柯靈改編,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黃昏時讀師陀、柯靈改編的《夜店》,一口氣讀完,不禁拍案叫絕。改編外國劇本而能如此鬼斧神工,真不容易,據(jù)說演出也極成功。高爾基的劇作,有些地方和契訶夫很近似,寫舊時代人物的悲慘生活,刻畫入微。
想起一個朋友信中所說的:“寫來寫去還不是那么回事”,頗有同感。真的,讀了別人的好作品,才更發(fā)現(xiàn)自己的空虛。
如果環(huán)境許可,倒真想閉門讀上幾年書,然后跑出去流浪幾年,多多地體驗生活,再來從事寫作。
《讀書與出版》1936年5月創(chuàng)刊,1937年6月停刊,1946年4月復刊,1948年9月終刊,復刊后共出版29期,讀書與出版社編輯,上海生活書店發(fā)行。“讀書與出版的一個責任是介紹書籍”,柏元曾回憶,《讀書與出版》復刊版“第一年的書評和關于新書的消息,創(chuàng)立了一種獨特風格,每篇書評僅約千字,一文只評一書,或合評同類的幾種書,很少書評‘八股’,大都抓住書中創(chuàng)見發(fā)揮一番,有時也抓住書中某些錯誤論點加以善意的批評。介紹好書決不吹捧,平淡無奇,讀完卻使人要找原書去親自品嘗一番。批評錯誤時也不謾罵,不打棍子,以理服人,有時還講究策略” [3]。陳敬容選擇了“合評同類的幾種書”,僅用了不到一千字就把傅雷翻譯的《約翰·克利斯多夫》、曹靖華翻譯的《虹》、盛澄華翻譯的《日尼薇》以及柯靈、師陀改編的《夜店》四種書作了推介,尤以對《夜店》的改編最為經(jīng)典。索非、巴金、唐弢、李健吾、鄭振鐸、許廣平、夏衍、張駿祥、端木蕻良等作家當時對柯靈、師陀改編的《夜店》的改編和演出都有評論,陳敬容這則小書評的發(fā)現(xiàn)對于《夜店》的接受史研究不無意義。姜德明在一篇關于《讀書與出版》的書話中也提到過這篇《讀書雜記》,他引了陳敬容評《夜店》的文字后,說“我以為這類篇幅短小的讀書雜記,也是書話的一體。借著談一本書,能夠傳達出作家的某種內(nèi)心感情,讀者也會接受的” [4]。程千帆評劉永濟,“先生的著述,篇幅都不大,要言不煩,取其足以達意為止” [5],也適用于這篇不足千字的微書話。另外,關于《約翰·克利斯多夫》,陳敬容在1946年9月10日還寫過一首詩《渡河者——讀約翰·克利斯多夫》。
陳敬容1946年曾寫文章,回憶了她童年時偷讀《聊齋志異》時的驚奇、狂喜以及駭怕,也提到了她中學時“開始接觸魯迅,冰心,俞平伯,朱自清等人的作品”,同時“也接觸到外國作家如歌德,左拉,拜倫,珂羅連珂等人的作品” [6]。陳敬容不單從事創(chuàng)作,還是一位卓越的翻譯家,她翻譯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普里什文的《太陽的寶庫》、伏契克的《絞刑架下的報告》、波列伏依的小說集《一把土》、安徒生的童話集《丑小鴨》《天鵝》以及里爾克、波德萊爾的詩等。作家的創(chuàng)作與翻譯是一體的,我期待《陳敬容譯文集》也能早日問世。《陳敬容詩文集》和《陳敬容譯文集》的面世,才能給予我們一個完整的陳敬容。
《簡略的印象》刊于1949年2月《文藝生活》海外版第10、11期合刊,署名陳敬容,照錄如下:
平日雖然讀書不多,但是有好的文藝作品,無論小說、詩歌,戲劇,即使買不起,借也得借來看看。離開上海的時候,僅有的一點書也沒有帶。這時要回憶一下那些作品是在一九四八年出版的,一時竟弄不大清楚。只好憑記憶所及,簡略一說。
先說小說吧。印象最深的是駱賓基的長篇《混沌》。這是作者計劃中的三部曲之一,不過當然可以獨立起來自成一部的。書中雖然只寫了主人公的童年,但是東北的風物人情和少年主人公獨立的個性,都活躍紙上。筆觸是粗獷中帶細膩,但并不瑣碎,洶涌著一股生活的熱力。像這樣的作品是近年少見的。——但是這部書也許是一九四七年出版的。
詩歌方面,這一年里諷刺性作品更多起來。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壓迫愈大,自然諷刺性的作品也愈多。北方想來有大量的歌頌新生活的詩作產(chǎn)生,可惜我們能夠看到的究竟有限。大部分詩作都散見于報章雜志,出版的詩集不多。
舞臺劇在這一年里似乎絕少,劇作家們大都改寫電影劇本去了。這方面有一個顯著的成就,就是能夠用比較新的手法多方面地反映現(xiàn)實。最好的我以為要算《松花江上》,《乘龍快婿》和《萬家燈火》?!镀G陽天》雖然有太濃重的理想主義色彩,但,還不乏激勵人的作品,而且結構嚴密,人物凸出,首尾一氣呵成,仍不失為一部好影片。
一九四八年文藝創(chuàng)作的收獲不能算豐富。面臨反動政治的崩潰前夕,作家們掙扎在越來越殘酷的生存線上,或則貧病交迫,或則轉徙流亡,創(chuàng)作怎能不受影響。希望新的一九四九年能有更多更好的收獲。
這一期有個專輯“文壇一年間:從一九四九年回顧一九四八年的中國文壇”,前有編者的一段話,“一九四八年歲末,我們給在港的作家們,發(fā)了一封征稿信,提出下列五個問題,請求大家答復,那五個問題是:(一)你覺得一九四八年,在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有什么成就?哪一個作家成就最大,哪一部作品成就最好? (二)你覺得一九四八年,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有什么成就?哪一部作品成就最大,哪一部作品最好? (三)你覺得一九四八年,在戲劇電影方面有什么成就,哪一部作品成就最大? (四)你以為一九四八年的文藝運動,有一些什么特點?一些什么偏向,以后該如何發(fā)揮和克服? (五)一九四九年的文藝活動中心,應該放在哪兒?蒙大家寄了不少寶貴意見給我們。這一期‘文生’雖因年關和春節(jié)關系,不能按時出版,好在大家所發(fā)表的意見,很少有時間性的限制。至于大家的意見是否一致,有無商榷的地方,我們且不表示什么,卻希望本刊讀者如果有意見的話,也可以寫給我們。我們是樂意于給大家發(fā)表的?!眳⒓庸P談的依次是胡仲持、林默涵、樓適夷、端木蕻良、陳敬容、林林、林煥平、蔣天佐、顧仲彝、杜埃。陳敬容列名第五。
《陳敬容生平及創(chuàng)作年表》記載,“1948年秋,蔣天佐奉調(diào)北方解放區(qū),敬容與之同行。輾轉到達香港時,航路已經(jīng)不通,便在九龍的荔枝角村暫住幾個月。其間,曾到達德學院參加文藝座談會,到淺水灣憑吊蕭紅墓”,“1949年3月到達北京” [7]。陳敬容的這個答卷應是她接到《文藝生活》的征稿信所作的回復。10位作家,對“文壇一年間:從一九四九年回顧一九四八年的中國文壇”提出的這五個問題的答復不可能是相同的,不過陳敬容提到的《松花江上》《萬家燈火》,樓適夷、端木蕻良都提到《萬家燈火》,林默涵都有提到,他說“它們都不賣弄署名噱頭,也沒有膩人的感嘆,而是以真實的生活和斗爭來打動人,看了不是使人消沉,而是使人奮發(fā)?!端苫ń稀肥堑谝徊繉懥瞬菀靶∶竦纳畛恋膼叟c仇、憤怒和抗爭的影片”。胡仲持也評論說“其中我最佩服的是陽翰笙先生編劇由沈浮先生導演的《萬家燈火》。就結構的謹嚴和表現(xiàn)的深刻來說,這是使國產(chǎn)電影的藝術推進一步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10位作家中惟有陳敬容關注到曹禺的電影《艷陽天》。查《曹禺年譜》知,“1947年夏,曹禺經(jīng)黃佐臨介紹,任上海文化影業(yè)公司編導,秋,《艷陽天》完稿,由文化公司開拍。是為曹禺自編自導的唯一影片?!?[8]1948年5月26日出版的《大公報》(上海)刊載了葉圣陶、許廣平、鄭振鐸、熊佛西、陳望道、巴金、臧克家、唐弢、靳以等作家對《艷陽天》或長或短的點評。
另外,陳敬容在1947年12月出版的《詩創(chuàng)造》第6輯上還寫有《和唐祈談詩》,署名成輝,《陳敬容詩文集》失收,收入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的由王圣思編的《海上百家文庫.116,杭約赫、陳敬容、唐祈、唐湜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