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文獻(主要是碩士論文和期刊)。了解體育對青少年的心理效應的影響,總結出體育鍛煉對青少年心理效應影響優(yōu)點和不足,對于今后在體育鍛煉和心理效應方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理論參考價值。
關鍵詞 體育 中學生 心理效應
一、前言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人類生活方式的變化,隨著人們健康的意識不斷增強,人們逐漸意識到心理健康在人的整體健康中的重要性。作為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身體活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有關身體活動的心理健康效應的研究也就成為健康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重點課題心理健康是現(xiàn)代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各國學者多層次、多角度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第三屆國際衛(wèi)生大會(1946年)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及情感上與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nèi),將個人心境發(fā)展成最佳狀態(tài)。
體育從其本質(zhì)功能是強身健心,通過體育活動直接作用于人的生理結構改善其機能, 但由于心理是生理的功能表現(xiàn),所以對生理的改造必然導致心理的發(fā)展,因為無論是在運動中還是在運動后,體內(nèi)都會發(fā)生一系列生化方面的變化, 影響著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活動,而心理是腦的功能。
然而,青少年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身體和心理正處在一個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其心理和身體健康越來越受到各國專家和教育家的重視,如何更好地讓青少年健康成長,已慢慢成為各國研究的重點和突破的課題。
二、結果與分析
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應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五方面:1.體育鍛煉對焦慮、抑郁的影響。研究表明:以有氧代謝為標準的中距離和長距離慢速跑、變速跑,能夠松弛緊張的情緒、消除過度的精神緊張和疏導被壓抑的精神負擔;集體項目,如各種球類活動,通過培養(yǎng)人們良好的協(xié)作精神和團隊意識來抑制焦慮;健美操、有氧韻律操等對焦慮有明顯的作用;舉重訓練也可以降低焦慮的水平;2.體育鍛煉對應激的影響。通過體育鍛煉有意識的訓練還可以調(diào)節(jié)應激的水平,使人們的應激水平提高或降低,以適應社會應激的要求;3.體育鍛煉對認知能力的影響。經(jīng)常進行體育鍛煉有利于挖掘大腦右半球的智力, 發(fā)展人的智力;4.體育鍛煉對意志品質(zhì)的影響。長期的體育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人不畏艱苦,不怕困難,果斷機智,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zhì),促進良好個性的形成;5.體育鍛煉對人格的影響。參加體育鍛煉,既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又能達到實現(xiàn)自我的心理滿足,這種心態(tài)可以增強人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自我概念。經(jīng)常參加體育活動者更容易與他人形成親密的關系,人際關系更和諧,更有助于產(chǎn)生親近感,消除孤獨、恐懼的心理等。
青少年運動員處在運動成績的最佳上升期,也是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練員不僅加強其身體訓練,還要充分了解青少年運動員的心理發(fā)展,注重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是必不可少的。青少年運動員還正處于體質(zhì)和思想發(fā)展的突變期,對他們進行全面的身體素質(zhì)訓練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養(yǎng)其頑強拼搏的體育作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選擇是人的特有的生存方式,人活著就要進行各式各樣的選擇,而道德選擇是人生選擇中最基本的選擇。在體育情境中,從道德判斷到道德意向再到道德行為要形成高度自動化,因為在激烈的體育情境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考慮行為結果的對與錯。
主觀幸福感作為積極心理學極其關注的中心之一,它是衡量個人生活質(zhì)量的綜合心里指標,反應主體的社會功能與適應狀態(tài)。主觀幸福感是指個體依據(jù)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zhì)量的評價。主觀幸福感包括情感成分與認知成分,前者是指個體在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包括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后者是指個體對生活質(zhì)量的總體的認知評價,即個體對總體生活質(zhì)量的滿意程度。主觀幸福感具有三個特點:1.主觀性,是以評價者自定的標準而不是他人的標準來評估,每個人可能有同等程度的幸福,但他們評價的標準是不一樣的;2.穩(wěn)定性,是以測量長期而非短期情感反應和生活滿意度,他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值;3.整體性,包括對情感反應的評估和認知判斷,反應的是個體整體的主觀生活質(zhì)量,是一種綜合性的心理指標。
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過渡時期,有其自身的心理特征,如自我意識的迅速發(fā)展、情感豐富卻易沖動等。對于青少年體育鍛煉心理效應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體育鍛煉與自我意識;體育鍛煉與幸福感;體育鍛煉與壓力應激;體育鍛煉與心境。
總之,體育鍛煉對青少年在自我意識、幸福感、應激、心理等方面都有著積極影響。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意義。
三、建議
學校要加強體育課程開發(fā),增大體育鍛煉的時間與質(zhì)量。政策上要給予支持。作為體育教師要積極參與新課程的開發(fā)與實驗,同時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地補充自己,也可以發(fā)揮大腦潛能創(chuàng)作一些適合學生練習的游戲或體育活動。作為學生則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體育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是體育在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過程中起到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玉晨,安雅然.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2002.20(3).
[2] 宋亨國.論體育鍛煉的心理效應[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17(4).
[3] 高虹.身體活動與心理健康效應研究進展評述[J].體育學刊.2005.12(6).
[4]馬行風,江宇.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應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19(6).
[5]楊云.不同體育鍛煉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