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緒東++閆麗娜
中圖分類號:G89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文化體育的需求不斷提高,橋牌為廣大的群眾所喜愛,橋牌運動逐漸地走進了大學校園,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對這項高雅的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開始學習探索,橋牌對開發(fā)人腦智力,培養(yǎng)高尚情操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要以橋牌為載體和工具,來培養(yǎng)我們大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智力,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
關鍵詞 高校 橋牌運動 問題 對策
橋牌是從惠斯特演化出來的,由四人分成兩對同伴進行的一種牌戲。橋牌與三種牌戲有關聯(lián),惠斯特橋牌、競叫橋牌和定約橋牌。這幾種牌戲在它們各自盛行的時代都簡稱為橋牌,但當“惠斯特橋牌”在其盛行時期(1894-1904),并不叫這個名稱,是后來為了將它與從它演化出來的牌戲加以區(qū)別,才加上這個名稱。橋牌運動是當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三大智力游戲之一,素有“大腦健美操”之稱。二十世紀20年代隨著西方文化的引進,橋牌開始進入我國,但真正有組織地開展橋牌運動是在二十世紀80年代,并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有人說:橋牌是“上層體育”運動,我國有諸多上層人士橋牌愛好者,有前任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現(xiàn)任的諸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特別是鄧小平主席。與此同時,橋牌更為廣大群眾所喜愛,是因為它是一種高雅、文明、競技性很強的智力游戲,以它特有的魅力而稱雄于各類游戲。特別適合當代大學生學習與社交,但我國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高校開展了橋牌課程,本文對我國高校橋牌課程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研究。
一、高校橋牌開展中存在問題
(一)開課課程不足
橋牌作為一項在高校非常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但很少有正式的選修課程。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主因是,人們過于看重體育的“煉身”效用,而對“育心、養(yǎng)性”則看得較輕。橋牌運動在“育心、養(yǎng)性”方面有獨到的鍛煉培養(yǎng)功能,但在“煉身”方面,尤其是在強健體魄方面明顯不足,正因為這,使其在納入常規(guī)選課序列上受到一定的影響。這說明人們對開展橋牌運動的意義的認識嚴重不足,有待宣傳加以提高。
(二)師資力量相對匱乏
橋牌作為2004年剛被吸進奧委會的一項體育比賽項目,至今未形成有效的師資培養(yǎng)機制,國家體委沒有對高校的橋牌師資進行有系統(tǒng)的培訓,而是僅靠學生自學、自發(fā)地開些講座或以老帶新,因而沒有穩(wěn)定的規(guī)范的師資隊伍,任課教師缺乏相應的經(jīng)驗與水平,因此高校橋牌運動的開展勢必受到桎梏,影響了高校橋牌運動的發(fā)展。
(三)組織者管理不善
高校橋牌協(xié)會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一個相對流動的群體,其組織者自身的學校、對橋牌的喜愛、責任心、組織管理能力及自身的不穩(wěn)定因素等均對橋牌運動的正常開展構成影響。當組織者傾注的熱情比較高時,學校各種類型的橋牌比賽及其講座紅紅火火,當組織者的興趣轉移時,橋牌運動又門庭冷落。高校橋牌運動的這種波動性,不可持續(xù)性正是由于高校橋牌的組織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性質特點決定的。
(四)缺乏相應的競賽形式
目前全國的橋牌比賽在校大學生參加的比較少,因此對橋牌在高校的發(fā)展會受到阻礙作用,學生學習橋牌的積極性降低。普及與提高、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是體育的共性,人們很難想象沒有比賽的體育運動對學生有多大的魅力和吸引力。因此橋牌的交流是通過競賽的形式而不是簡單的語音交流,只有真正的投入到競技比賽中才能體會到橋牌的魅力,校際之間的交流不是隨全國橋牌運動水平的提高而遞增,而是自己對橋牌的理解與探索,通過競賽的形式而提高。
二、高校橋牌開展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與建議
(一)不拘形式開設橋牌普修課
如果高校想讓橋牌運動蓬勃發(fā)展,開設普修課,有穩(wěn)定的課堂教學是必須具備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源源不斷的制造出新鮮血液。當然開設橋牌普修課要明確兩點,一要修正體育教學中以單一競技體育為主的育人理念,二要正確的認識橋牌運動在增強體質方面的局限性。因此既要充分發(fā)揮橋牌運動在人文內涵、操行準則、道德品質等方面的育人作用,又要彌補育身方面的不足,做到育身與育心相結合。具體的做法可用增加課外身體練習的方法或安排課外達標內容等形式解決育身部分,或者是硬性搭配選擇,即選修橋牌課的學生,須同時選修一門競技體育課程,分別計算學分,但橋牌課學分須是在另一門競技體育課合格的基礎上才能生效。這樣既利于學生身體健康,更利于橋牌運動的健康發(fā)展。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橋牌運動欲登高校大雅之堂,造就和培養(yǎng)一支高水平的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是當務之急。橋牌運動管理中心應盡快通過上級主管部門,會同國家教育部聯(lián)合舉辦針對高校系統(tǒng)的師資培訓班,分級培養(yǎng),逐步提高,系統(tǒng)的學習當今流行的叫牌體系、組織競賽方法、訓練方法、規(guī)則、裁判方法等。并以此為契機建立自身的師資網(wǎng)絡,及時地將最新信息傳遞給教師,用以豐富和完善教學。此舉可謂是對高校開展橋牌運動筑基。
(三)成立校際橋牌俱樂部
學校橋牌俱樂部是對應于橋牌運動管理中心下屬職業(yè)俱樂部的一種基層組織形式,較之于以往的協(xié)會在會員活動上更具實質意義。俱樂部應有相應的章程與會員手冊、固定的活動場所、適當?shù)慕?jīng)費支持等。這樣既利于學校集中管理,也便于參照職業(yè)俱樂部的某些做法籌劃自身的活動,更重要的是一旦將來學校體育場館設施走向社會,俱樂部的潛能將得到充分釋放。俱樂部平時可以在學校組織一些活動,加大對宣傳橋牌,吸引那些喜歡玩撲克牌的學生,這些學生對橋牌的接受能力應該很快,還有平時舉行一些講座,普及大家對橋牌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吸引橋牌人才。促進橋牌在高校的開展。
(四)完善競賽制度
體育運動的魅力與活力來自于競賽,它能激發(fā)人的潛能,增加榮譽感和成就感。時下盡管全國性的橋牌競賽形式很多,但屬于大學生自己的比賽卻很少,受學校外出參賽的條框限制,非對口性比賽難以逾越。橋牌應借鑒大學生“應氏杯”圍棋賽的經(jīng)驗,設立自身的固定的全國性比賽,利用假期二、三年舉辦一次,或組織專門的通訊賽,以此完善高校的橋牌運動。必須說明和提醒的是:橋牌運動對人的益處不乏筆樹,但畢竟學生的主旨是文化課學習,教師時刻要對“玩物喪志”加以警覺。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擔負橋牌教學組織管理的教師,要對所有參加橋牌的各項活動的學生適當把握,對學生文化課學習有適度要求,一旦發(fā)現(xiàn)有學習差的或因沉溺橋牌活動引發(fā)成績下降的應立即勸其退出,取消會員資格。只有善加扶持,橋牌運動才能健康持續(xù)地發(fā)展。endprint
(五)相關領導重視
橋牌在高校發(fā)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相關領導不夠重視,因為橋牌是一個不像其他體育項目觀賞性和娛樂性高的項目,知道和了解的人并不多,因此高校領導認為橋牌的競技性不強,只是相對運用腦力,數(shù)學邏輯和推理能力而不需要耗費很多體力,不算是一個正規(guī)的體育項目,所以重視程度不高。這大大阻礙了橋牌的發(fā)展。高校開設橋牌課程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等作用,因此高校大力開展橋牌課程很有必要。
三、總結
在剛剛過去的在中國海南三亞舉行的2014年世界橋牌錦標賽,中國取得了不斐的成績,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橋牌這個大好的形勢下,又處在這么好的大好時機之中,我們要借構建和諧社會之力,大力發(fā)展高校的橋牌事業(yè)。以此為載體和工具,來培養(yǎng)我么大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其中存在的難點和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在于:一是觀念跟不上,沒有和我們現(xiàn)今要構建和諧社會的大框架聯(lián)系起來,支持力不夠。二是包括領導、教師、學生在內都要提高認識度,分析比較國外先進國家和我國在教育理念上的差異,要從培養(yǎng)下一代的高度來理解開展橋牌運動的意義。三是要認識到橋牌運動是遵循文明、高尚的風尚進行的,作為現(xiàn)代的體育項目,對牌手的比賽作風和運動道德有高度嚴格的要求,不要誤解為打橋牌就是玩撲克牌賭博,打好橋牌是可以陶冶情操和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禮貌,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是十分有益的。四是需要有專門的組織機構和專業(yè)的教師來從事教學,組織比賽與交流五是媒體實況轉播操作上的技術難度問題沒有解決,影響到廣告收益和經(jīng)濟效益。
四、結束語
我們在大學開展橋牌運動和研究此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全面開發(fā)大學生的智力,使他們在運動中得到鍛煉,在運動中得到自信與樂趣;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他們全方面、高層次地發(fā)展;鍛煉他們的社交能力。學會一種社會交流與交際的手段;培養(yǎng)大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這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內涵,也是中華民族精神所需。
參考文獻:
[1] 姚小珠.在大學開展橋牌運動的分析與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9.
[2] 孔德勝.橋牌讓校園充滿智慧與樂趣[J].甘肅橋牌.2008(5).
[3] 肖旭.學校開設橋牌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1(10).
[4] 龔啟英.橋牌初級課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 周屹高.關于開展橋牌選修課的建議與設想[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