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鈞
洗澡,說文雅些,稱沐浴,包括頭、身、手、腳的洗浴。古人分得很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云:沐,濯發(fā)也;浴,灑身也;洗,灑足也;澡,灑手也。把許慎對“沐”、“浴”、“洗”、“澡”的解釋合起來,才是完全意義上的現(xiàn)代洗澡。
洗澡,能清除汗垢油污,消除疲勞,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膚的新陳代謝功能和抗病力,而且通過溫水浸泡,能夠治療某些疾病。
古人比今人的想象中要衛(wèi)生得多。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人們用淘米水洗澡,據(jù)說不僅可以去污,而且保健功能奇佳,在當時是廉價而普遍的沐浴液。秦漢時的公務(wù)員,已形成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xí)慣,官府每五天給一天假,稱為“休沐”?!逗d浰槭隆こ悸殹す倭拧酚涊d:“汗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因此,到唐朝,“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楊貴妃,今天也可以理解。
當年,蘇軾喜好公共浴堂沐浴。有一回沐浴后,他身心暢快,詩興大發(fā),專門寫了二首《如夢令》詞記述感受,寫得非常詼諧。其一:水垢何曾相愛,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其二:自凈方能凈彼,我自汗流呵氣。寄語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戲。但洗,但洗,俯為人間一切。
從揩背服務(wù)可以看出,宋代開啟了史學(xué)家認為的“近代生活習(xí)俗的先河”。自宋至今,公共浴室澡堂都有專門為顧客而設(shè)的揩背(擦背)手藝和服務(wù)。
對那些慵懶腌臜、不喜歡沐浴的公務(wù)員(士大夫),人們嗤之以鼻。竇元賓很有才干,又是個官二代(出身宰相之家),但因他不講衛(wèi)生,世人嫌他臭,叫他“竇臭”,成為不光彩的“綽號”,而且后世亦把他當作不干凈的典型加以嘲諷。
洗卻污垢,歡快愉悅,歌之詠之的,是當代臺灣“音樂小魔女”范曉萱。她的兒童歌曲《我愛洗澡》,專唱給2至7歲的娃娃聽,稚氣可掬,童趣十足。如果千年穿越,也給“竇臭”們聽聽,該是十分有趣。
世界上,把洗澡搞得驚天動地的,當屬印度。恒河沐浴,是印度一大風(fēng)俗。他們尊恒河為母親,印度教把恒河奉為圣河,佛教也將恒河水視作福水。印度教神話傳說,恒河是天上女神的化身,她應(yīng)人間國王的請求,下凡沖洗國王祖先的罪孽。濕婆在喜馬拉雅山用頭承受洶涌的河水,使之分七路流向大地,大水凈化了國王祖先的靈魂,同時灌溉農(nóng)田,造福人類。據(jù)說,到恒河沐浴,可以洗掉一生的罪過,可以延年益壽。每天都有數(shù)萬印度教徒到恒河沐浴和舉行宗教儀禮。每隔12年,恒河兩岸都會舉行盛大的宗教節(jié)日。節(jié)日期間,數(shù)百萬印度教徒趕來恒河沐浴,祈求靈魂超度。
個人衛(wèi)生活動洗澡,進入文學(xué)作品,要首推楊絳的《洗澡》。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先生,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外國文學(xué)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今年102歲了。十年前,人民出版社出了她的18萬字的長篇小說《洗澡》,今年初再版。應(yīng)當說,楊絳筆下的洗澡,已經(jīng)是意識形態(tài)的借代。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反映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長篇小說。它借政治運動“三反”作背景,“上樓,洗澡,脫褲子,割尾巴”,描寫那個時期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他們的確需要改造,然而,改造的效果又如何呢?小說被施蟄存譽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半部《紅樓夢》加半部《儒林外史》”。
解放后知識分子第一次經(jīng)受的思想改造:《洗澡》第一部寫新中國不拘一格收羅人才,人物一一出場;第二部寫這些人確實需要“洗澡”;第三部寫運動中這群人各自不同的表現(xiàn)?!跋丛琛睕]有得到預(yù)期的效果,原因是誰都沒有自覺自愿。楊絳認為,人是有靈性、有良知的動物。人的一生,認識自己,洗煉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類于禽獸。但這又談何容易?這部小說里,只有一兩人自覺自愿地試圖超拔自己。讀者出于喜愛,把他們看作主角。
用洗澡來比喻思想、作風(fēng)和行為的整飭和凈化,是修辭譬況的一大創(chuàng)造??箲?zhàn)勝利前夕,毛澤東就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有類似的說法:“房子是應(yīng)該經(jīng)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yīng)該經(jīng)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yīng)該打掃和洗滌。
”之后的用語,不同階段,不斷演繹,淋漓盡致,人們耳熟能詳。
“十八大”以后,要求全黨“洗洗澡”,為期一年,更是把解決思想和作風(fēng)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時限量化了??倳浟?xí)近平反復(fù)告誡: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聚焦到作風(fēng)建設(shè)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fēng)這“四風(fēng)”問題;著眼于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傳達、貫徹、討論,漢語魅力無窮。中央把“洗澡”完整為四個詞組,地方更補充出紅紅臉、出出汗、亮亮丑、排排毒……鮮活生動、“帶有泥土氣息”,讓人聽起來生動形象,心里充滿期待。
四大危險當前,黨心急切,民意擔憂:大張旗鼓的會議、決心、表態(tài)、走訪之后,會不會又是“認認真真走程序,熱熱鬧鬧走過場”?洗澡誰該洗?不少動員報告,多是要求下級如何如何,少見自己如何如何;病該怎么治?一些實施舉措,多是常例公事,少見刮骨療毒;衣冠怎么正?許多官員做派,多是權(quán)貴依然,少見人民公仆……
洗澡等等,針對黨風(fēng)之弊。要整肅的,尤其是百姓勾畫諷刺的官:一身官氣,二目無人,三餐飽食,四處鉆營,五官不正,六親騰達,七竅不通,八面玲瓏,九九盤算,十(實)為己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他們忽悠中央和老百姓的拿手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