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東,鄧 倩
(1.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成都 611130;2.蘭州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中國夢”不僅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做的最高話語闡釋,它的提出也形成了以“中國夢”為主導,包括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正能量”等為主要成果的話語體系。就現(xiàn)實而言,黨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則使“中國夢”以更加具體的目標形式,展示了其“實干興邦”的靈魂和“長風破浪會有時”的豪情,實際上就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兩個偉大歷史階段。當代大學生正值“恰同學少年”之時,他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他們對實現(xiàn)“中國夢”偉大歷史使命的感知和對相應社會責任的認同和踐行,直接關系著“中國夢”的實現(xiàn)進程。正如習總書記在與北師大師生座談會上指出:“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1]?!爸袊鴫簟睂樗麄儗崿F(xiàn)精彩“人生夢”提供空前廣闊的舞臺,而他們的社會責任擔當也將成為偉大“中國夢”實現(xiàn)的堅強后盾和動力支持。
“中國夢話語體系”不僅包括對“中國夢”內涵、本質等的深入闡釋和研究話語,而且應該指向在其主導下,社會各個領域以實現(xiàn)“中國夢”為終極目標導向而構建起的現(xiàn)實話語?!吧鐣熑巍笔恰爸袊鴫簟痹捳Z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本身有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內涵。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明確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在此,他不僅深刻闡釋了人的本質,而且也明確道出了人與社會密不可分的關系。的確,現(xiàn)實的人在生產實踐中形成了生產交往,生產交往又造就了社會,而社會又反過來使人成為社會化的人。也就是說,人作為主體只有面向社會這一客體從事生產和生活,他才能夠成為“真正”的社會人。作為主體的“我”對作為客體的“他”即社會的發(fā)展,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拔摇敝挥忻嫦颉八?,并且有利于“他”,“他”才能實現(xiàn)“我”[3]。所以,大學生社會責任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大學生或大學生群體、組織為了國家、民族、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和自身的全面發(fā)展而應自覺承擔的職責、義務、使命和對時代賦予特殊責任的擔當,是作為主體的“大學生”對作為客體“社會”的根本利益的維護和發(fā)展,其本質具有“利他性”。在“中國夢”話語體系下特指大學生或大學生群體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中國夢”的關鍵歷史時期,為了偉大“中國夢”的實現(xiàn)而立志成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對傳播“正能量”等歷史使命和任務的擔當。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是“中國夢”的核心和內涵,又是其最根本的價值取向和目標導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自中國共產黨開啟“中國夢”的歷史車輪以來,“民族獨立夢”、“人民當家做主夢”、“改革開放夢”等夢想,在一代代仁人志士高度的社會責任擔當和無私的奉獻犧牲中相繼實現(xiàn),面對即將實現(xiàn)的“小康社會夢”,以及矗立于其上的“復興夢”,誰將繼續(xù)接棒前行,勇?lián)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chuàng)造歷史……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保?]所以,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夢”已然和國家夢、民族夢融為一體,他們將成為托起復興夢的中流砥柱,成為勇于擔當責任的時代接棒者,他們的社會責任擔當直接關系到國富民強的復興之旅能否順利實現(xiàn)。然而,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是歷史的、具體的,決不能脫離“中國夢”的話語體系而抽象空談;同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實現(xiàn)也必須建立在廣大大學生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基礎之上,兩者密切相關,相互促進,辯證統(tǒng)一。
“中國夢”為大學生擔當社會責任點亮了燈塔,指明了航向,揚起了風帆。
首先,“中國夢”為大學生點燃了人生夢想之火。它的精神實質構筑起的無比強大的信念磁場,將成為引領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勇?lián)鷼v史使命,創(chuàng)造精彩人生的精神燈塔?!爸袊鴫簟笔敲褡宓膲?、國家的夢,歸根結底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它不僅是民族復興的精神旗幟,而且是人民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精神依托?!爸袊鴫簟彼?guī)劃的復興藍圖和為每個人圓夢的堅定信念,無疑會為處在人生選擇十字路口和深受現(xiàn)實與理想差距困擾的大學生提供豐潤的精神養(yǎng)分,進而堅定他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勇?lián)刎煹臎Q心與信心。
其次,“中國夢”為大學生的人生夢提供了精神的羅盤。它的精神指針指向復興藍圖,將成為大學生擔當社會責任、創(chuàng)造無悔人生、不辱歷史使命的正確航向。處于社會大變革、各種社會思潮縱橫交錯時代的大學生,正值價值觀、人生理想和目標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信仰什么、夢想什么、走什么道路對他們顯得尤為重要,也就是說人生的扣子在這一時期一定要扣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保?]大學生要實現(xiàn)人生夢,首先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即要毫不動搖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就是說,大學生只有以“中國夢”的精神指針為導向,才能在擔當責任的過程中成就自我,實現(xiàn)人生夢。
再次,實現(xiàn)“中國夢”的現(xiàn)實基礎為大學生追求人生夢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和精神保障?!爸袊鴫簟钡奶岢霾⒎桥既?,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歷史必然。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無疑會推動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同時社會大變革也會為大學生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施展才華的平臺??傊?,建立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之上的“中國夢”將為大學生“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4]的航行中揚起時代風帆?!暗闷浯笳呖梢约嫫湫 ?,大學生自身的成才和發(fā)展不能脫離實現(xiàn)“中國夢”的使命單獨進行,只有將自己的學識、勤勞和智慧牢牢地建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xiàn)“中國夢”的奮斗目標之上,社會才能夠不折不扣地成就大學生自身的價值,才能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chuàng)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將“小夢”融入到“大夢”當中,需要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使自己人生出彩的社會責任擔當。
首先,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國人為之努力奮斗。目前,我國正處于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階段目標的重大歷史時期,這個目標的實現(xiàn)狀況直接影響到實現(xiàn)“中國夢”的進程和基礎。就當代大學生而言,他們將和千千萬萬的青年全過程參與“目標”實現(xiàn)過程。也就是說,處于教育信息化、國際化及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大學生,他們不僅即將成為知識層次高、業(yè)務能量強的勞動者,而且將是思想活躍、善于創(chuàng)新、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巨型“航母”迎風破浪的主力軍。民族復興的接力棒已然交到了他們手中,有沒有勇氣接棒前行,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跑好這一關鍵時期的接力賽,直接影響到“中國夢”能否順利實現(xiàn)。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何以不辱使命,唯有勇?lián)熑?
其次,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實現(xiàn)民族復興歸根到底需要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實現(xiàn),而能否激起全體人民的追夢激情,青年勇?lián)熑问顷P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4]所以,青年對民族復興的責任擔當狀況直接影響到“中國夢”在全社會中凝心聚力的程度。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中優(yōu)秀分子的集合體,他們不僅是青年群體堅定理想信念、勇追“中國夢”的領頭羊,更是激發(fā)全社會實現(xiàn)“中國夢”熱情和動力的風向標,青年有夢則國家有夢,青年有擔當,則“中國夢”有希望。
再次,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大興實干之風,急需青年責任擔當。“中國夢”不是無根無源的天方夜譚,而是對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與實現(xiàn)規(guī)律的客觀反映,體現(xiàn)的是歷代中國人民共同的夙愿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以,“中國夢”是源于現(xiàn)實,更需要在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的偉大夢想。當代大學生即將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主力軍,只有注重實干、鄙視空談,才能營造全社會大興實干之風的氛圍。
所以,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和變革中最活躍的要素,是即將投入社會建設的新生力量,時代為他們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要求他們肩負起更加艱巨的、新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研究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問題,必須緊緊圍繞“中國夢”話語體系而展開,在有效地把握大學生社會責任與實現(xiàn)“中國夢”之間的內在關系的同時,以“中國夢”話語體系的主要成果來教育、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責任。
在以“中國夢”為主導的話語體系之下,無論教育領域倡導的尊師重教①、價值觀領域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領域的傳播“正能量”,還是文化領域的振興傳統(tǒng)文化等,都為當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提供了宏大的精神引力和輿論向心力。以“中國夢”話語體系的主要成果為指引,是做好當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的必由之路。
所謂“成才”,是指成為有才能的人,即成為有用之才。“中國夢”話語體系之下,大學生成才特指大學生自覺奮發(fā)學習,努力掌握實現(xiàn)“中國夢”所必需的、先進的專業(yè)知識技能,能夠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xiàn)“中國夢”做貢獻。所以,成才是時代賦予大學生社會責任內容的核心。
首先,成才要靠學習。成才是大學生“讀大學”的基本訴求,而作為學生,“與生俱來”的學習責任則是積極學習,進而成才的關鍵所在。正如列寧指出:“全體青年的任務,……可以用一句話來表達:就是要學習?!保?]成才不僅是大學生學習責任的本質體現(xiàn),而且也是他們踐行社會責任的必然歸宿。所以,大學生必須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要把學習作為一種社會責任而不僅僅是自己或家庭的事。一個德才兼?zhèn)洹I(yè)技術能力過硬的大學生,自然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加高水準、高回報的服務;相反,一個學業(yè)上碌碌無為、專業(yè)技術能力匱乏的大學生,自身沒有能力承擔最主要的社會責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要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4]
其次,成才要靠引導。大學生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成長離不開良師的引導。古語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睂Υ耍暯娇倳浽谂c北師大師生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傳道’是第一位的。一個老師,如果只知道‘授業(yè)’、‘解惑’而不‘傳道’,不能說這個老師是完全稱職的,充其量只能是‘經師’、‘句讀之師’,而非‘人師’了。”[1]所謂“人師”,即教師不僅應成為學生學業(yè)上的導師,更應該成為學生人生的導師,既要注重育才,更要注重育德,要“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1]。
再次,成才要靠磨練。一是,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要勇于到基層和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腳踏實地、真抓實干、艱苦奮斗,用雙手書寫別樣人生,爭做青年榜樣,以扭轉當下大學生眼高手低之風,弘揚社會實干興邦之氣;二是,實踐出真知,實干促創(chuàng)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已到了非常關鍵的時期,建設這項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巨大工程,決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舊,而要敢于攻堅克難、開拓創(chuàng)新,才能“直掛云帆濟滄?!薄.敶髮W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主體,角色的特殊性賦予他們開啟創(chuàng)新之路的歷史使命。實現(xiàn)民族復興需要大學生轉變視角,勇于投身改革大潮,在實干中擔當開拓創(chuàng)新的歷史責任,用平凡的雙手為實現(xiàn)“中國夢”增磚添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社會責任教育在內容、目標、途徑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契合。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目標囊括了大學生社會責任的內容和目標,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直接或間接地凝聚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的本質、任務、內容、目標中,是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的靈魂所在;再者,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社會責任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又是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路徑。
其一,要充分發(fā)揮“兩課”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以課堂為依托,強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質、內涵、內容的理解和認知。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避免以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只注重理論宣講,不具體闡釋,只注重理論高度概括,不聯(lián)系學生日常生活的教育模式,要把“三個倡導”基本內容與“中國夢”、大學生“人生夢”有機結合起來,在講清楚理論內涵的基本前提下,側重于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感悟。
其二,教師要在強化學生理性認知的同時注重學生情感認同。理性上的認知僅僅體現(xiàn)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認同,而主體認同絕不等于行為自覺,只有加上個人情感認同的催化劑,才能使核心價值觀真理的光芒在道德情感的沐浴之下開出絢麗多彩、經久不衰的行為自覺之花。這就要求教師要找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道德情感的契合點,“善于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宣傳最美人物、弘揚最美精神,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用小故事闡發(fā)大道理,做到深入淺出、情理交融”[7]。
其三,高校教師要善于從學生最關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fā)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學生理性和情感上的接受必須和自身實際發(fā)展需要結合起來才能避免“知行脫節(jié)”。要將核心價值觀與學生學習能力、甚至找工作、談戀愛等現(xiàn)實的密切關系講透徹、講清楚,使學生自覺地感悟到核心價值觀對自身學習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大指導作用,使核心價值成為他們“心靈的羅盤”和“情感的寄托”,進而強化他們對核心價值的主體認同。因為社會責任認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具體體現(xiàn),所以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自覺踐行為他們社會責任的認同和踐行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情感導向。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又會深化大學生對時代賦予他們社會責任內涵和內容的理解與認識;另一方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又內在地要求和驅使大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自覺踐行社會責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和偉大“中國夢”的實現(xiàn)離不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巨大提升,同時,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僅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根植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沃壤之中,而且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根”和“魂”,堅持傳承和創(chuàng)新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的文化基礎和厚實底蘊。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師大談教育時就明確指出:“‘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1]而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正是“中國化”的靈魂之所在。
當代大學作為文化和智慧的集散地,不僅是匯聚知識的殿堂和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而且肩負著傳承和創(chuàng)新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神圣使命。正如劉云山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定要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增添文化的內涵、實現(xiàn)文化的關照,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保?]同樣,開展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也必須以傳統(tǒng)文化中博大精深的社會責任內容為根基,以史為參照、為內容,增強理論的說服力。比如傳統(tǒng)儒家思想所倡導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推己及人”的思想,以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因民之利而利之”、“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思想精髓,本身已經超越了單純文本的表現(xiàn)形式,而蘊含著社會責任觀,都為當前我國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理論養(yǎng)分。
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部分院校已經開設專門的傳統(tǒng)文化選修課程,可以以課堂教學為依托,加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中社會責任內容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在全校發(fā)起讀經典、誦經典活動,倡導大學生閱讀《論語》、《孟子》等蘊含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著作,在學習過程中給予適當引導,使學生在提升文化內涵中將“修身”、“克己”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因子內化為自身的品質,進而啟發(fā)對社會責任的認知;還可以鼓勵成立傳統(tǒng)文化社團,讓學生自發(fā)組織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領悟。
社會責任精神環(huán)境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漸進的,傳播“正能量”所構建起的強大“輿論磁場”和“情感引力”,對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和踐行社會責任都有巨大的催化作用,是激發(fā)大學生社會責任主體意識的精神養(yǎng)分?!罢芰俊彪m然有大有小,但總能在人們情感上引起共鳴,更為顯著的是,大多數(shù)釋放、傳播“正能量”的人和集體都無不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相聯(lián)系,他們本身就是“社會責任教育”最好的“教材”。同時,釋放和傳播“正能量”,本身就是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傳播“正能量”需要廣大人民群眾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的“正能量”?!罢芰俊笨赡軙谥卮鬄碾y的救援中彰顯,也可能存在于某個平凡的偉大之中,“它”不是刻意的塑造,而只是自然的演繹。所以,大到省、市,小到單位、社區(qū)、個人,都要積極發(fā)起尋找“正能量”的活動,讓這些潛伏的“能量”釋放出來,以感染更多的人成為“能量”釋放者。倡導大學生去尋找“正能量”,不僅是社會的需要,更是啟發(fā)他們社會責任意識的有效途徑。“尋找”本身就是一個自我社會責任教育的過程,通過“找”可以達到對社會責任的認知,而找到后,“正能量”釋放者的事跡又可以深化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第二,傳播“正能量”,就是要講好中國的故事,講好身邊的故事。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大趨勢》的作者約翰·奈斯比特說過:中國幾乎天天都有精彩的故事。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凝練和挖掘“正能量”背后的價值源泉所在,要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將事件、人物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到更多人面前,以達到觸動情感、動人心弦的目的?!爸v好故事”可以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營造一個超然的情感發(fā)酵池,同時,“講好故事”本身就是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情感的激發(fā)和醞釀。
第三,傳播“正能量”要善于運用“微時代”新型媒介的巨大傳播功能。正如“槍”的作用發(fā)揮的好壞,取決于掌握在誰的手中一樣,互聯(lián)網可以為居心不良者濫用,同樣也可以為我們傳播“正能量”所用。網絡催生的微博、微信、QQ 等應用軟件開啟了人類交流模式的新紀元。我們要充分、高效地利用這些媒介來傳播“正能量”,要引導和鼓勵人們積極將身邊的先進事跡、感人故事通過“微媒介”傳播出去,讓更多人感動、讓能量永存。大學生是新型媒介使用者的主力軍,據(jù)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大學校園微博用戶已逾3000萬,平均年齡為20.84 歲,青年學生群體已成為新媒體應用與發(fā)展的主力軍?!保?]明星的粉絲有好幾百萬,如果可以組織和建立以各個地區(qū)為單位的“社會責任微媒體群”,號召和倡導廣大大學生積極加入,以此為平臺,廣大青年學生能夠無時不刻地分享各種社會責任教育信息,感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正能量”。所以,通過新型媒介傳播“正能量”,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地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提供更為明朗的傳播環(huán)境,能夠讓他們隨時感受到社會責任之魅力所在,從而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育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而且許多真實的故事更能夠以榜樣示范的形式,激發(fā)他們踐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要將積極傳播“正能量”與隨意瞎編、惡意炒作嚴格區(qū)分開來,要以“重事實、講真話”為原則。同時也要求大學生提高辨別力,“轉發(fā)”前要明辨真假,在了解真相后再繼續(xù)傳播,甚至應該主動揭露虛假信息,爭取傳播的主動權。
主體認同完成了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的內化過程,而要實現(xiàn)由“知”到“行”的飛躍,還需啟發(fā)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自覺。
第一,啟發(fā)大學生理性分析,科學判斷。價值評價標準偏移是大學生社會責任問題凸顯的重要內在影響因素,而價值評價標準作為一種主體對待客體態(tài)度的內在衡量“參照物”,總是在自我理性與科學分析中形成的。在“中國夢”話語體系之下,科學的價值評價標準則是一種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要求,與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目標相一致的價值標準。大學生踐行社會責任關鍵要靠他們的社會責任自覺,而大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事物時經過理性分析而樹立的科學價值評價標準,則是他們社會責任自覺形成的關鍵。
首先,大學生需要加深對西方國家“文明”的審視和反思,在理性分析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個自信”。大學生要在借鑒和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和文明成果的同時,注重從社會經濟基礎角度認識資本主義的腐朽本質,進而看到他們隱藏在“文明光環(huán)”背后的劣質文化和虛偽民主,這樣才能增強他們自身抵制西方不良社會思潮侵襲的“免疫力”,從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價值觀自信,進而為社會責任意識的養(yǎng)成提供信念保障。
其次,正如中國古典哲學所涉及的義利之爭或理欲之爭等價值問題一樣,大學生分析問題和衡量事物或事件價值時要堅持工具價值和理性價值的統(tǒng)一。大學生要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在看到事物本身促進經濟發(fā)展方面的價值的同時,也要看到對社會道德、環(huán)境等領域的價值和影響,始終要以是否有利于社會發(fā)展與和諧為出發(fā)點。大學生還要理性地思考自我的終極價值所在,而不是盲目地實現(xiàn)片面的“自我”?!皩崿F(xiàn)自我”僅僅是自我的工具價值,而真正的“自我”絕不可能脫離社會、家庭和他人而實現(xiàn)。實踐證明,正確的自我實現(xiàn)觀必然包含著為社會奉獻、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包含在努力履行好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大學生要認識到,只有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切實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力量時,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最后,科學的價值評價標準的形成也要求大學生在面對現(xiàn)實社會問題的困擾和焦慮時,應逐漸學會運用歷史的眼光進行理性的洞察和分析,而不是情緒化地宣泄憤怒和牢騷,以此來避免對社會責任的情緒化抵觸和錯誤性認識。
第二,啟發(fā)大學生從點滴做起,躬行踐履。俗語曰:“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贝髮W生良好的社會責任品格的養(yǎng)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對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擔當更不是憑一腔熱血或幾句口號就能實現(xiàn)的,必須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正如習近平指出:“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yǎng)大德者方可成大業(yè)。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jié)開始起步。”[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贝髮W生過硬的社會責任踐行能力只有在經歷諸多社會責任實踐中才能逐步形成,而且只有在不斷的社會責任實踐中,大學生對社會責任的理解和認識才能更加深刻?!拔鹨陨菩《粸?,勿以惡小而為之。”社會責任有大有小,但需要踐行社會責任的事卻沒有小事。大學生決不能因為覺得“給老人讓座”是“小事”而不去做,更不能因為“轉發(fā)微博”是“小事”就不辨真?zhèn)坞S意轉發(fā)。大學生提升自我修養(yǎng),注重社會責任自我養(yǎng)成就要能夠嚴于律己,鍛造慎獨的精神品質。慎獨是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即在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也能夠憑借高度的自覺堅持原則做事。慎獨的關鍵在于時刻反思。正如哲學家費希特曾指出:“如果人以單純享受為目的,他就依賴于一種給定的東西,即它的現(xiàn)成存在的沖動對象。所以,它不是自足的,只要人進行反思,就能成為主體。”[9]所以,大學生要注重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時刻反思,以此來防微杜漸,實現(xiàn)社會責任主體自覺。
在“中國夢”話語體系之下,闡釋實現(xiàn)“中國夢”與大學生社會責任之間的內在關系,幫助大學生清晰地認清時代賦予自己的社會責任,是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中國夢”背景下,大學生承擔的社會責任呈現(xiàn)出新的變化,除了一以貫之的成才要求,大學生更應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捍衛(wèi)者和踐行者,是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和創(chuàng)新者,是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這就既要求大學生要抓住發(fā)展機遇、奮發(fā)圖強,爭做時代先鋒,又要求社會各界把握時代脈搏,正確認識時代賦予大學生社會責任內容的新特征、新要求,為做好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工作,培育與實現(xiàn)“中國夢”要求相一致的、極具責任擔當?shù)那嗄暌淮鲐暙I。
注釋:
①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發(fā)表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了全社會要“尊師重教”。
[1]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N].人民日報,2014-09-10(0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80.
[3]熊建生,張振華.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觀及其對中國夢的價值啟示[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2).
[4]習近平.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02).
[5]習近平.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07(01).
[6]列 寧.列寧選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1.
[7]劉云山.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黨建,2014(2):22-23.
[8]大學生微博用戶破3000 萬,成新媒體應用主力軍[EB/OL].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3/08-20/5181728.shtml.
[9]費希特.費希特著作選集:第3 卷[M].梁志學,譯.上海:商務印書館,20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