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平
某天,區(qū)級骨干盧老師找我備課,她要上一節(jié)公開課,主講經(jīng)典課文《草地夜行》。這篇課文收錄在小學課本中已有52年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離學生相當久遠,面對今天的學生,我們到底要把教學的落腳點放在哪兒呢?我把這個問題拋給了盧教師。
她沉吟片刻,說道:“這是一篇感人的故事,教學的重點應(yīng)落在了解紅軍長征過草地時的艱險歷程,體會紅軍戰(zhàn)士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無所畏懼、永往直前的崇高精神。從而讓學生對紅軍戰(zhàn)士產(chǎn)生敬佩之情?!?/p>
經(jīng)過細致地討論,我們把教學的方案定了下來。
隨著輕快悅耳的上課鈴聲,我們步入了課堂。
因為教學目標清晰,所以教學似行云流水,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著、收獲著。
學生讀通課文理清行文線索后,盧老師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時,學生的發(fā)言不盡人意。一位學生大約用了200字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盧老師不急不躁,循循善誘。“你們能不能用幾十個字,按照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干什么、結(jié)果如何加以概括,自己練練,再和同桌交流?!?/p>
熱烈的討論之后,學生爭先恐后地匯報。
“紅軍長征過草地時,一位老紅軍為了幫助一個掉隊的小紅軍追趕隊伍陷入泥潭犧牲了?!?/p>
“意思不變,還有其他的表述嗎?”
“紅軍長征過草地時,‘我’掉隊了,一位老紅軍因為幫助‘我’追趕部隊,陷進泥潭,不幸犧牲?!?/p>
緊接著,盧老師又讓學生動筆用自己的話把主要事件寫在課文的空白處。說與寫相輔相成,夯實了概括主要內(nèi)容這一教學目標。
“誰來說說如何概括一件事情的主要內(nèi)容?”
“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取主舍次?!?/p>
“抓時間、地點、主要人物、干什么、結(jié)果怎樣進行概括,還要把語句說通順、說連貫?!?/p>
“大家掌握了概括事件梗概的方法,老紅軍給你又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請大家默讀批注,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北R老師拋出第二個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
學生們靜靜地讀著、批注著,10幾分鐘后,不同的想法開始相互碰撞。
“我認為老紅軍脾氣暴。開始遇見小紅軍就沖小紅軍大聲嚷,讓小紅軍特別生氣;當太陽快落山時,小紅軍又落下一大段路時,他要背小紅軍,小紅軍說什么也不同意時,老紅軍又火了,不容分說背起小紅軍就走,真是有點兒一意孤行?!?/p>
“我持不同觀點。從字面看是老紅軍脾氣暴,但聯(lián)系上下文,他的暴,是為了革命,為了他人。我認為老紅軍是個舍己為人、一心為革命的人。當太陽快落山時,他摘下小紅軍身上的槍支,不顧自己勞累和虛弱背起小紅軍追趕部隊。當他們倆同時陷入泥潭時,老紅軍不顧自己安危,用力把小紅軍甩出來。老紅軍令人敬佩!”
“你能建立起上下文之間的聯(lián)系,讀出字面背后的深層含義,老師很佩服你!”
“我感覺老紅軍特別會溝通。開始他小看人,把小紅軍氣壞了。后來和小紅軍邊走邊問起他老家在哪兒,特別是提到金寨大暴動,讓小紅軍沒想到賣帽子的人竟是這位老紅軍,一下子拉近了倆人的距離?!?/p>
“在故事發(fā)展中插入別的事,這樣的敘述叫插敘,讓我們從中知道老紅軍的革命經(jīng)歷,對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請大家接著談自己的看法。”
“老紅軍就像小紅軍的父親。小紅軍走不動了,老紅軍背他走;天黑了,又下起大雨,老紅軍仍然背著小紅軍一步一滑向前走;掉進泥潭時老紅軍使出渾身力氣把小軍往外頂,甩出來。老紅軍把生的希望留給小紅軍,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就像汶川地震時,一位母親為了救自己襁褓中的嬰兒,用自己的身體托住壓下的水泥板,留出縫隙,把生的希望給孩子一樣。”
“你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和生活實際談理由,很不簡單。是呀,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紅軍戰(zhàn)士們親如一家人,為了共同的目標,他們無所畏懼。我們深深地記住了那位——性格鮮明、忠于革命、舍己為人的老紅軍!帶著我們的理解再來大聲朗讀這篇課文?!?/p>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簡約而不簡單的語文課。一節(jié)課落實兩個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扎扎實實。教師在學生困惑處、茫然處點撥,及時總結(jié)、提煉學習方法;學生收獲的是如何概括一件事的主要內(nèi)容,如何有理有據(jù)評價人物。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再遇到此類的問題定會觸類旁通。
編輯 ?王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