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興(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消化科,重慶 400700)
便秘辨證施護體會
王興
(重慶市北碚區(qū)中醫(yī)院消化科,重慶400700)
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們收治便秘116例,實施辨證護理取得較好效果,總結(jié)如下。
病室環(huán)境:保持廁所清潔,明亮,無奇臭異味。應裝置流動水,盡量避免患者受不良廁所環(huán)境等外界因素的影響。
情志護理:保持心情舒暢,減輕患者精神負擔、心理不安及恐懼,避免抑制便意,每日堅持鍛煉膈肌、腹肌和肛提肌力的仰臥起坐運動。
體位與安全:氣血虛弱或年老或虛贏已極的患者,排便最好在床上或采用坐式的大便器為宜。勿使臨廁久蹲,以防止用力努掙而致虛脫之變。廁池旁設扶手,起保護支撐作用,以免暈跌。
清潔護理:保持會陰及肛門清潔,便后用溫水洗凈。尤其是肛周病變而致便秘的患者,更要保持肛周清潔,便后給予溫水坐浴。
排泄護理:①培養(yǎng)定時排便習慣,與患者共同制定按時排便表。即使無便意,也應堅持每日晨間或早餐后蹲廁。因早餐后容易引起胃-結(jié)腸反射,此時訓練排便更容易建立條件反射;②指導患者在下腹部順結(jié)腸走向順時針按摩,時間為20min。
飲食護理:適宜多吃含纖維素豐富及潤腸通便食物,如粗糧、雜豆類、蔬菜、水果。應多喝開水,在燒菜肴時可以多放一些食油。有助于軟化大便,促進腸蠕動。禁忌酒、濃茶、咖啡,少吃葷腥厚味的食物。
給藥護理:對診斷不明的患者,不可以隨意用烈性的瀉下劑,以免發(fā)生意外。首先要找出引起便秘的原因,排除器質(zhì)性便秘,辨寒、熱、虛、實后方可用藥。對老年患者,選潤腸通便藥,服藥期間,應掌握中病即止的原則,免傷正氣。中成藥應在清晨或睡覺前空腹服用。
中醫(yī)特色護理:針灸選取合谷、曲池、腹結(jié)、上巨虛、中脘等穴,用瀉法。推按中脘、天樞、大橫、大腸俞、長強,按、點揉足三里、支溝穴。給臥床多日者用瀉熱通便、和胃止痛的敷臍方(玄明粉40g,小茴香6g共研細末),取一湯匙和入少量蜂蜜調(diào)成糊狀。肚臍用75%酒精棉球消毒,干后放藥糊,然后放上干凈的紗布覆蓋,用膠布固定。敷藥3h后用理氣、活血、通便的中藥灌腸(枳實9g,枳殼9g,檳榔9g,木香9g,赤芍9g,生大黃9g,澤瀉15g,當歸9g,香附9g)?;蛴梅试硭ǚ试磉m量加水制成肥皂水50~100mL)灌腸,或用蜂蜜適量制成蜜栓塞入肛門內(nèi),每日1次。
實熱型:為大便干結(jié),口干口臭,小便短赤,面紅心煩,或腹脹腹痛,舌紅苔黃或黃燥,脈滑數(shù)。藥物選麻子仁丸,以清熱潤腸通便。適宜睡前服用。飲食適宜清淡、容易消化,多食水果和蔬菜,如白菜、油菜、蕨菜、香蕉、梨、藕、甘蔗等,忌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品??捎梅瑸a葉或生大黃6g,水泡代茶飲。
寒凝型:大便艱澀,不容易排除,腹中冷痛,喜熱怕冷,小便清長,四肢不溫,舌苔白膩,脈弦緊。方用大黃附子湯以溫里散熱通便。適宜睡前服用。飲食適宜溫熱,忌食生冷、寒涼、厚膩、硬固食品??捎煤胰?、黑芝麻、松子仁各等份,共研細末,每次10g,蜂蜜水調(diào)服。
氣滯型:大便秘結(jié),欲便不得,或便而不爽,腸鳴矢氣,噯氣頻作,脅腹痞滿,甚則脹痛,納食減少,舌苔薄膩,脈弦。方用六磨湯以順氣導滯。適宜溫服。飲食適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菠菜、柑橘、茄子、蘿卜、白菜、竹筍等,忌辛辣、油膩、生冷等食品。
氣虛型:糞質(zhì)成型并且不干硬,雖有便意但是臨廁努掙,氣短汗出,難于排出,精神不振,倦怠乏力,舌淡嫩苔白,脈象虛弱。方用黃芪湯,以益氣潤腸。適宜文火久煎,飯前服用。飲食適宜清淡,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品。可用核桃仁、芝麻各30g,共搗如泥,開水沖服。
血虛型:大便秘結(jié),頭暈目眩,心悸健忘,面色無華,唇舌淡白,脈細澀。方用潤腸丸或五仁丸以養(yǎng)血潤燥。適宜空腹或睡前服用。飲食適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菠菜、香蕉、桃子、白菜、胡蘿卜、竹筍等,忌硬固、油膩、辛辣、干燥食品。
陰虛型:大便干結(jié),顴紅心煩,眩暈耳鳴,形體消瘦,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方用六味地黃丸或合麻子仁丸以滋陰補腎,適宜飯前溫服。飲食適宜清淡,易于消化,多食菠菜、胡蘿卜、蒲公英、蕨菜、竹筍等,忌硬固、辛辣、油膩食品??捎寐槿侍K子粥。
指導患者保持心情舒暢,戒憂思郁怒。習慣性便秘者,克服對排便的憂慮,生活起居要有規(guī)律,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避免久坐少動。調(diào)攝生活,加強鍛煉,尤其是腹肌的鍛煉,有利于胃腸功能的改善。應告知患者從多方面調(diào)治,不應養(yǎng)成服藥通便的依賴思想。飲食宜清淡,多食粗纖維食物,如蔬菜、瓜果、粗糧等。多飲水、常服蜂蜜、牛奶。勿過食辛辣、厚味、煎炸、醇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指導患者按摩支溝、足三里穴,每日2次,每次100下,有通調(diào)腑氣的作用。腹部按摩,每日3次,每次10min。
便秘以老年人和中年女性居多,近年來青年人便秘發(fā)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一般臨床治療主要是用各種瀉藥,但副作用大,容易產(chǎn)生藥物依賴。對便秘患者在 治療的同時給予辨證施護,可提高治愈率,并能鞏固療效,不易復發(fā)。
[參考文獻]
[1]田德祿.中醫(yī)內(nèi)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26-230.
[2]丁淑貞,白雅君.臨床中醫(yī)護理細節(jié)[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72-176.
神州藥房
[收稿日期]2015-08-05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5)12-1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