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梅+陳漫+陳曉瑜+陳忠
【摘 要】目的:了解某高校商學院大學生對艾滋病知識認知、態(tài)度、行為狀況,為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預防和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參考。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該校商學院586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被調查大學生對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識總知曉率為82.8%,各知識點知曉率在34.3-97.6%之間。來自城鎮(zhèn)學生的總知曉率(83.4%)比來自農村學生(81.6%)高(χ2=5.270,P=0.022),33.8%的學生反對婚前性行為,83.4%學生在發(fā)生性行為時會堅持使用安全套。結論:應結合大學生對艾滋病的認識情況及其行為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AIDS健康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乙肝;知識;態(tài)度;調查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傳染病,是最具毀滅性的疾病之一,呈全球性的蔓延與流行[1],我國目前艾滋病正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期,在我國20歲到39歲的人群已占艾滋病感染者總數的70%[2]。2005年7月,衛(wèi)生部正式將高校大學生列入艾滋病高危人群[3]。為了了解某校商學院大學生對艾滋病的認知、態(tài)度、行為意向現(xiàn)狀,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預防AIDS的健康教育,2012年3月,對該高校商學院部分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某大學620名1~4年級在校本科學生為對象發(fā)放問卷,獲得有效問卷586份,有效回收率94.5%。其中男生239名(40.8%);女生347名(59.2%)。家庭居住城鎮(zhèn)為182名,居住農村的404名。
1.2 方法
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自行編制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艾滋病知識掌握情況、態(tài)度和行為調查和艾滋病知識獲得途徑等內容,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情況、艾滋病的基本知識、對艾滋病患者的態(tài)度和行為。艾滋病知識共20道題,每題1分,總分20分,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要求被調查者獨立完成,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收回。
1.3 統(tǒng)計分析
對問卷答題卡和問卷進行編號后,用excel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錄入,全部數據輸入完畢后,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檢驗水準為α=0.05。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總知曉率
總的艾滋病知識知曉率簡稱總知曉率,總的艾滋病知識知曉率=Σ(答對題數×答對的人數)/(總題數×總人數)×100%[4]本次調查總知曉率為82.1%,女生總知曉率(82.3%)與男生(81.9%)相比,兩者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31,P=0.512)。來自城鎮(zhèn)學生的總知曉率(83.2%)比來自農村學生總知曉率(82.4%)高,兩者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24,P=0.032),見表1。
2.2 各知識點知曉率
調查結果表明各知識點知曉率在34.3~97.6%之間,平均分為16.44(總分20分),其中對艾滋病的三條主要傳播途徑知曉率較高,包括“艾滋病是一種性傳播疾病”(95.9%)、“感染艾滋病的母親懷孕、哺乳時會傳染給胎兒“(94.0)%,“與愛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會得艾滋病”(94.8%)。而對于非傳播途徑的知曉率偏低,77.6%、79.2%、74.2%、66.4%的同學認為與艾滋病病人一起游泳、咳嗽或打噴嚏、與艾滋病病人共用坐式馬桶、蚊蟲叮咬不會傳播AIDS。
2.3 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態(tài)度行為調查
在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態(tài)度調查中,對“是否應允許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繼續(xù)工作和學習”,327(55.8%)學生選擇“允許”,245(41.8%)學生回答“視情況而定”,只有13(2.2%)學生回答“不允許”,女生的同意率(33.4%)比男生(22.4%)高,兩者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920,P=0.000);對“是否愿意與得了艾滋病的朋友或親戚繼續(xù)來往”,335(57.2%)的學生回答“愿意”,206(35.2%)學生回答“視情況而定”,只有29(4.9%)學生回答“不愿意”,這說明大學生主觀上對待艾滋病群體是以寬容、理解為主,并體現(xiàn)出他們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和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在思考和對待艾滋病問題上的理性化和責任感。對于婚前性行為的態(tài)度,有135(23.0%)的學生選擇“贊同”,有198(33.8%)的學生選擇“反對”,有253(43.2%)的學生選擇無所謂,男生贊同率(94人,39.3%)比女生(41人,11.8%)高,男女生之間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430,P=0.000)。對于“如果發(fā)生婚前性行為,是否會堅持使用安全套”,有489(83.4%)學生選擇“會”,27(4.6%)學生選擇“不會”,69(11.8%)學生選擇“不知道”,其中堅持使用安全套的男生(186人,77.8%)比女生(305人,87.9%)少,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569,P=0.001)。對于“如果發(fā)生婚前性行為,是否會堅持使用安全套”,選擇堅持使用的農村生源地學生數(329人,81.4%)比城市生源地(162人,89.0%)學生低,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χ2=5.301,P=0.021)。
2.4 艾滋病知識來源
被調查對象關于艾滋病知識的來源途徑順序為電視(75.5%)、報刊雜志(72.2%)、朋友或同學(65.3%)、網絡(64.6%)、廣播(41.2%)、講座(1.3%)。95.6%學生表示有必要通過學校教育進一步系統(tǒng)地獲得艾滋病相關知識。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
3.1 艾滋病知識結構不夠全面
該校商學院學生對艾滋病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艾滋病知識總的知曉率為82.2%,但各個知識點知曉率差異大,知曉率在34.3~97.6%之間,其中大部分傳播途徑知識知曉率較高,而對艾滋病非傳播途徑知識知曉率較低。說明學生艾滋病知識結構不夠全面。學校AIDS健康教育應把非傳播途徑做為重點內容來宣傳,宣傳中需要保證普遍性、通俗性與易懂性。95.6%學生表示通過學校教育獲得艾滋病知識很重要,學校應利用校內各種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AIDS的宣傳活動,使學生獲得有效的健康知識。
3.2 對艾滋病病人或患者的態(tài)度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關于艾滋病的態(tài)度認知存在較高的一致性,女生正確態(tài)度持有率比男生高,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大學生對艾滋病群體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出了寬容、理解以及理性的一面,傳達出了大學生的責任感。
3.3 對艾滋病相關危險因素的態(tài)度
對于婚前性行為的態(tài)度,只有33.8%的學生選擇“反對”,23.2%的學生表示贊同,43.2%的學生表示無所謂,說明該商學院大學生的性觀念還是比較開放的,大部分不是非常理智,但是有83.4%學生在發(fā)生性行為時會堅持使用安全套,說明該學院大學生大都具有預防由性行為而得艾滋病的安全防范意識,但是仍有小部分大學生將可能成為艾滋病傳播的高危人群。艾滋病預防和控制的關鍵及難點就是改變人們不健康的行為,因此學校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和內容。
【參考文獻】
[1]李立明.流行病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341-346.
[2]孫秀梅,王寶蘭,于德河,等.通州區(qū)大中學生艾滋病知識態(tài)度行為調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28(8):216-218.
[3]漆光紫,黃高明.HIV 感染高發(fā)區(qū)醫(yī)學生艾滋病認知、態(tài)度調查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7,34(19):3736-3739.
[4]楊德香,胡代玉,汪洋,等.重慶市高校新生結核病防治相關知識調查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1,40(7):680-682.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