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同伴教育研究評述

2015-04-08 22:57羅玲彭少峰
社會工作 2015年1期
關鍵詞:戒毒教育者艾滋病

羅玲 彭少峰

羅玲,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彭少峰,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上海 200237)。

同伴教育研究評述

羅玲 彭少峰

羅玲,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彭少峰,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上海 200237)。

近年來,同伴教育方法逐漸成為國內學術界和實務界關注的熱點,并逐漸將社會工作與同伴教育相結合應用于藥物濫用、艾滋病預防等領域。筆者從同伴教育理論、實踐操作及效果評估三個方面對國內外同伴教育研究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在同伴教育的內涵界定、實施形式、理論依據(jù)、實踐模式以及實施效果等方面已經(jīng)進行了有益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后學術界應加強本土同伴教育的實證研究、縱深研究以及理論文化研究,拓展和深化同伴教育的研究領域。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模式 研究述評

同伴教育作為一種同伴互助的方法,最早出現(xiàn)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貝爾(Andrew Bell)和傳教士蘭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采用的“導生制”教學——教師們在學生中選擇一些學生,并將其培訓成可以督導其他學生的“班長”,被學者們認為是最早的有系統(tǒng)有組織的同伴教育。此后,同伴教育迅速在全球的社會發(fā)展領域發(fā)展起來。在日內瓦召開的第12屆世界艾滋病大會上,澳大利亞、美國、瑞士、荷蘭、印度等國向全世界介紹了同伴教育在預防艾滋病領域的研究經(jīng)驗。同伴教育在我國真正發(fā)展起來也是源于此次世界艾滋病大會,中國紅十字會為預防艾滋病而推廣的艾滋病同伴教育項目,引發(fā)了一大批學者開始同伴教育的系列研究,并將這種方法應用于大學生、中學生、婦女、青少年、吸毒人員、流動人口等群體的艾滋病預防教育。隨著研究地的深入,同伴教育方法逐漸被教師、社會工作者、研究者應用到禁毒、心理健康等多個領域。因而,對同伴教育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進行梳理,深入了解同伴教育理論與操作方法實屬必要。

一、同伴教育理論研究

(一)同伴教育概念界定

同伴教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方法,許多學者更注重它的操作性,希望通過同伴教育來解決

特殊問題,轉變人的認知行為,以達到助人良性成長的目的。蘇斯曼(Sussman,1973)認為,同伴教育是指由受過半專業(yè)訓練和督導的學生,運用言語或非言語的交流方式,對需要幫助的朋輩提供傾聽、支持或咨詢服務。瓦倫斯特(Varenhorst,1984)認為,同伴教育是由受過訓練且接受督導的學生來執(zhí)行助人工作之歷程,其服務對象只限于年齡相近的求助者及他人轉介的當事人。邦德(Bond K&Wolfc,1998)等認為同伴教育是具有相似年齡、背景或生理、經(jīng)歷、體會、社會經(jīng)濟地位及相同性別等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同伴教育者易喚起身邊同伴的心靈共鳴,以實現(xiàn)教育目標。艾米(Amy Medley,2009)等學者認為同伴教育干預措施是指在小組中或同伴一對一的形式下與目標人群分享人口的、風險行為的艾滋病毒或艾滋病信息。費梅蘋(2011)認為同伴教育是利用同伴之間的共性和相似性,通過榜樣的示范帶頭作用,使同伴更好地接受信息,對同伴施加影響,同伴教育是促使行為改變的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

同伴教育的實施環(huán)境是同伴教育是否成功的關鍵之一,也有學者將實施環(huán)境加入到同伴教育的定義當中。弗洛拉(Flora Cornish,2009)等認為同伴教育是一種基于社區(qū)的干預措施,它涉及目標社區(qū)里的特殊成員,如:性工作者、吸毒者或年輕人等,利用他們的同伴對他們進行培訓,使他們得到與健康相關的信息和交往技能,促進健康行為的發(fā)生,如:安全的性行為等。

由于同伴教育的產(chǎn)生是在教育學領域,因此,目前廣泛運用的定義都呈現(xiàn)教育視角。例如:蔣曉(1986)認為同伴教學是指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通過培訓,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與相同或相似年級水平的學生的同伴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效果。同伴教育亦稱為同伴教學、朋輩咨詢、同輩輔導或者朋輩輔導(朱小曼,2005)。呂姿之和高源(1999)認為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齡、性別、生活環(huán)境和經(jīng)歷、文化和社會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的教育形式。

雖然目前同伴教育定義并不清晰,但是同伴教育的特點是明顯的。邁克(Michael Shiner,1999)認為,同伴教育應側重同伴干預以體現(xiàn)其作用所在,并應該包括以下三個特征:由同伴組成、干預的目標和方法是工作所預期的、干預中的同伴關聯(lián)種類(同伴關聯(lián)用來描述同伴教育者角色的定義)。特納(Tuner G.,1999)等學者同樣認為同伴教育的基本原理并不清晰,但是以下十點可以用于定義同伴教育:(1)同伴教育比其他方法成本效益更好。(2)同伴是可靠的信息源。(3)同伴教育會為參與者增能。(4)同伴教育利用已有的分享信息和建議的方法。(5)同伴比專家更能夠傳遞信息,因為人們通常與他們的同伴一起辨認信息。(6)同伴教育者通常擔任積極的模范角色。(7)同伴教育讓提供同伴教育者受益。(8)同伴提供的教育是可接受的而其他的教育則不可以。(9)同伴教育能夠被用于教育那些傳統(tǒng)方法難以接觸的人群。(10)同伴們通過持續(xù)的交往、接觸加強學習。

通過對以上同伴教育定義及特點的分析,筆者認為無論是側重行為轉變還是外在環(huán)境亦或是知識教授,同伴教育的概念內涵都離不開同伴教育主導者與接受者,而且在一定時間、情境下,兩者往往相互影響,相互角色轉化。因此,筆者認為同伴教育是一種由擁有相似經(jīng)歷、遇到相同問題等具有共性特征的兩人以上的相互影響參與者,在知識儲備、認知行為、思想觀念、心理情緒等方面進行正向影響的活動。

(二)同伴教育形式

目前同伴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同伴教育者自助式,另外一種是外力主導、同伴參與式。前者被廣泛應用于實踐項目和實證研究當中。同伴教育者自助式是指活動組織者在服務對象中選擇一定數(shù)量的人,經(jīng)培訓成為同伴教育者,形成自助教育隊伍和平臺,然后再由訓練后的同

伴教育者對目標人群進行教育。麗薩(Lisa M Williamson,2001)等學者通過男同性戀酒吧對男同性戀性健康行為教育實施同伴教育效果的評估,認為通過選派同伴教育者,從男同性戀的性健康需求出發(fā),并給予同伴教育者該項目的工作組人員身份——健康外展工作者來普及性健康知識和預防疫苗接種知識,可以增加性健康服務的知曉度和使用率。國內學者中,章昉(2008)認為在吸毒人群中開展同伴教育,首先要對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吸毒人員(同伴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培訓,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巧,然后再由他們向周圍的吸毒人員傳播知識和技能,甚至向更泛的范圍傳播,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外力主導、同伴參與的形式是指由活動組織者或社會工作者策劃、安排同伴教育活動,具有共同經(jīng)歷、共同需求、共同愛好的人一起參與,用團體互動的方式達到教育目的。維克托(Victoria Persky)等學者研究了社區(qū)同伴教育形式(Community-Based Peer Education)在社區(qū)開展兒童哮喘預防教育的可行性。據(jù)了解,觸發(fā)兒童哮喘的敏感源來自家中的寄生蟲、蟑螂、老鼠等,通過在社區(qū)開展預防哮喘的同伴教育,鄰里間相互提醒和關注環(huán)境衛(wèi)生,有助于預防兒童哮喘的發(fā)生。道格拉斯(Douglas W.Woods,2002)研究了“視頻同伴教育”形式(Video-Based Peer Education)在提高成人圖瑞特綜合癥的社會可接受性方面的成效及影響。他選擇112名大學生隨機分成四組,兩組觀看圖瑞特綜合癥的教育視頻,另外兩組不看。在接下來的與圖瑞特綜合癥患者親近測試中發(fā)現(xiàn)觀看視頻的大學生較之沒有觀看視頻的大學生對待圖瑞特綜合癥患者更親切、態(tài)度更積極。這種形式與小組社會工作不同,它涉及的人數(shù)較多,對工作者要求較低,不深入服務對象的內心活動,一般用于短期實證研究、現(xiàn)象研究和知識普及。

(三)理論基礎

目前,應用于同伴教育的理論主要有社會學習理論、亞文化理論和革新溝通理論等三種。社會學習理論認為示范是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主體通過親身觀察模范的行為后,就會效仿;主體一旦有機會去實踐這種行為,且得到正強化,就能成功地效仿。亞文化理論認為亞文化是與主流文化背道而馳的,特定的群體必定會擁有自己特殊的亞文化。一些促進健康的項目便可以在某些亞文化圈內開展,應用于亞文化內獨特的人際網(wǎng)絡和信息傳播途徑。革新溝通理論認為團體革新的關鍵力量是團體觀點的主導者。團體的革新需要通過他們與團體中一般成員的交流與溝通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這些主導者一方面與團體一般成員有相似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擁有獨有特征,比如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接受過較好的教育、性格寬宏大量、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更具競爭力、影響力和可信度,能使一般成員承認他們并接受他們的影響(趙婧,2009)。

特納(Tuner G.,1999)等認為除了社會學習理論、亞文化理論和革新溝通理論等三種理論外,同伴教育的應用理論還包括了社會預防理論、角色理論和差別交往理論。社會預防理論強調采取非健康行為的社會壓力,它認為受同伴的壓力和其他影響的年輕人缺乏溝通交談技巧來抵制非健康行為,而一系列的技巧可以幫助年輕人預防、抵御這類壓力。角色理論是以社會角色和角色期待為基礎的,薩賓(Sarbin,1976)認為同伴教育者與輔導者的角色期待相一致,并采取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此外,通過接受一種角色,同伴教育的參與者們可以加深理解并為之履行承諾。差別交往理論最初由薩瑟蘭德(Sutherland)和克雷西(Cressy)應用于犯罪研究(Sutherland&Cressy,1960)。薩瑟蘭德(Sutherland)認為犯罪與其說是身心失調的產(chǎn)物不如說是一種習得行為。犯罪人員在社會環(huán)境中向與之相聯(lián)系的人學習犯罪需要的技巧。他的觀點說明了同伴的負面影響。年輕人可以從能夠教他們的同伴那學習偷盜、吸煙、吸毒等不好的習慣。同伴教育的健康教育者們將差別交往理論轉化得盡量簡單以告知年輕人哪些好習慣能夠促進健康發(fā)展。

二、同伴教育的實踐與模式

(一)同伴教育實施步驟及成功條件

匿名戒酒會(Alcoholics Anonymous,簡稱AA)是運用同伴教育改變酗酒行為較為成功的組織?!笆€步驟”是匿名戒酒會實施同伴教育促進個人戒酒方案的核心。這些步驟是從實踐中反復嘗試后得出的,具體包括:第一步,我們承認,在對付酒精上,我們自己已經(jīng)無能無力。我們的生活已經(jīng)搞得不可收拾。第二步,要相信,有一個比我們自身更強大的力量,這力量能夠使我們恢復神智清醒和健康。第三步,作出一個決定,把我們的意志和我們的生活,托付給我們所認識的“上蒼”。第四步,作一次徹底的和無懼的自我品德上的檢討。第五步,向“上蒼”,向自己,向他人承認自己錯誤的本質。第六步,要完全準備好,讓“上蒼”除去自己一切人格上的缺點。第七步,謙遜地乞求“上蒼”,除去我們的缺點。第八步,列出一份所有我們所傷害過的人的名單,并使自己甘愿對這些人作出補償。第九步,在不傷害他們的前提下,盡可能直接向曾經(jīng)受到我們傷害的人士當面認錯。第十步,繼續(xù)經(jīng)常自我檢討,若有錯失,要迅速承認。第十一步,透過“祈禱”與默想,增進與我們所認識的“上蒼”有自覺性的接觸?!捌矶\”中只求認識對我們的旨意并祈求有力量去奉行旨意。第十二步,實行這些步驟的結果是我們擁有一種精神上的覺醒。我們設法把這信息帶給別的酒徒,并在我們的一切日常事務中實踐這些原則。這十二個步驟通過實踐證明是積極有效的并被逐漸引入到藥物濫用等成癮行為的相關領域。

以上是同伴個人成長的同伴教育實施步驟,上海市自強社會服務總社的葉雄、張艷(2009)等還從操作、實施層面來討論同伴教育的步驟。他們認為在社區(qū)開展吸毒人員的同伴教育,首先需要建立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第一層次的同伴輔導員(同伴教育者),然后需要依托第一層次的同伴輔導員(同伴教育者)培訓第二層次的同伴輔導員(同伴教育者),以便對更多的吸毒人員同伴進行禁毒知識、康復知識、技能的傳播和相互鼓勵支持。

在踐行同伴教育實施步驟時,弗洛拉(Flora Cornish,2009)認為有效的同伴教育應該具備以下兩點社會條件:第一,有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支持性的社會、物質和政治環(huán)境;第二,社區(qū)發(fā)展理念是為性工作者的參與、自主和賦權提供重要的資源而不是采用生物醫(yī)學的視角將其邊緣化然后進行關注。

(二)同伴教育模式

同伴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艾滋病預防領域,尤其是在該領域開展同伴教育有效性、可行性的評估研究,關于同伴教育的實踐經(jīng)驗研究較少,且主要集中在藥物濫用領域。因此,筆者將著重介紹藥物濫用領域的同伴教育模式。藥物濫用領域的同伴教育模式主要有三類:一是藥物濫用者自發(fā)實施同伴教育;二是政府強制執(zhí)行同伴教育;三是社會機構組織實施同伴教育。三種模式各有利弊,筆者將結合案例加以說明。

美國“鳳凰村”的創(chuàng)建是同伴教育應用于戒毒康復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968年,12名曾有過吸毒行為的人自發(fā)在紐約城租賃了一幢建筑物的頂樓居住下來,居住成員通過相互鼓勵與關心,依靠集體的力量來修復他們因長期濫用毒品而變異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恢復正常的社會功能,這種方式逐漸演變?yōu)楹髞砺劽谑赖慕涠究祻椭委熂w—鳳凰村(唐斌,2008)。而由吸毒人員相互支持相互鼓勵,來幫助戒毒的同伴教育成為鳳凰村主要的解決手段。創(chuàng)建于2003年3月的貴州“愛心屋”與美國“鳳凰村”創(chuàng)建過程相似,都是由吸毒人員自發(fā)建立的團體,并依靠團體的力量即

各種內容的同伴教育獲得新生(貴陽市愛心屋自愿戒毒義務幫扶中心,2014)。

這種藥物濫用者自發(fā)實施同伴教育的模式首先要有能使同伴信服的核心人物;其次這類人需要有堅毅和寬厚的性格和助人意愿;此外,他們需要有一定的經(jīng)濟實力以及管理能力,積攢資金的能力與渠道??偟膩碚f,這個模式由于核心人物的稀缺,操作性、持續(xù)性與可復制性的可能較小,難以廣泛發(fā)展。

第二種政府強制執(zhí)行同伴教育模式的代表案例是北京致遠康復社區(qū)。這個社區(qū)的前身是戒毒中心心理康復小組。2008年《禁毒法》規(guī)定實施社區(qū)戒毒、社區(qū)康復后,更名為致遠康復社區(qū)。同伴教育的宗旨是挽救在毒海中掙扎的靈魂,理念是把握人生新航向。北京致遠康復社區(qū)下設:舒揚致遠文化傳媒公司、致遠創(chuàng)作小組、致遠志愿者小組、致遠心理康復小組。此外,致遠康復社區(qū)有明確的禁令:嚴禁社區(qū)成員之間共同吸食毒品,違者開除出組;嚴禁社區(qū)成員之間有毒品交易,違者開除出組;未達到管帶級別前嚴禁社區(qū)成員之間在社區(qū)活動之外有任何聯(lián)系,違者警告或開除;嚴禁大量酗酒,造成不良影響(致遠社區(qū),2012)。

這種模式管理嚴格,實施同伴教育更為規(guī)范、有序,在資金上有保障,對于違禁行為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置。但是內部問題難以公開,吸毒人員在接受同伴教育時容易被規(guī)訓,主體性容易被忽視。

最后一種社會機構組織實施同伴教育模式主要見于云南戴托普治療社區(qū)和上海市自強社會服務總社。云南戴托普治療社區(qū)創(chuàng)建于1998年,是中美合作的產(chǎn)物。該社區(qū)充分發(fā)揮居住成員集體和戒毒互助小組的力量,借助早會、對質、宣泄、藝術情感和職能工作等形式,來實現(xiàn)戒毒人員生理脫毒后的心理預防、行為矯正、能力培養(yǎng)和人格重塑(唐斌,2008)。上海市自強社會服務總社的社區(qū)禁毒康復同伴教育輔導項目開始于2010年,但前期同伴教育的準備期和探索期則始于2005年。2005年在上海市禁毒辦的指導下,自強總社開始招募和物色合適的同伴教育者。2007年,自強總社開始培訓同伴輔導員,依托由曾經(jīng)吸毒人員主持的戒毒熱線平臺,采用同伴輔導、同伴支持小組等方法,嘗試將同伴教育方法運用在戒毒康復領域,在上海戒毒康復人員群體中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為擴大前期影響、提升前期效果,2010年自強總社便以項目形式在全市開展了社區(qū)戒毒康復的同伴教育輔導項目(上海市自強社會服務總社,2012)。兩個社會機構都采用了同伴教育進行戒毒訓練與康復。不同的是前者有戒毒社區(qū)專業(yè)工作人員對戒毒人員實施同伴教育即外力主導,共同參與式;而后者是將戒毒人員自助式同伴教育與外力指導、共同參與式同伴教育結合起來實施。

三、同伴教育的效果評估與風險問題

(一)效果評估

同伴教育的興起,一方面促進了人們對各類知識的了解和對流行疾病的預防;另一方面人們對同伴教育是否真正產(chǎn)生效果存在疑問。因此,大量的研究者利用問卷法、實驗法、訪談法等定量、定性研究方法對同伴教育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進行了評估。在國外,詹妮弗(Jennifer Ward,1997)等學者1995年4月-1996年6月期間在英國某社區(qū)開展年輕人毒品預防和教育的同伴教育,結果發(fā)現(xiàn)在社區(qū)的廣大目標人群,傳播毒品預防信息和知識的同伴教育干預十分成功,其中也包括無法獲取信息的目標人群家長們和老師們。同伴干預項目影響和評估結果表明同伴教育是優(yōu)于其他方式的毒品教育與預防方法。特里(Terry Allen,2004)對65~94歲的老人開展名為“積極防摔行動”項目預防老人跌倒的同伴教育活動,10名老人被訓練為同伴教育者向他們的同伴大約

1100名老人教授、傳遞預防跌倒的知識,消除迷茫,提升繼續(xù)獨立和重獲獨立的積極信息,并在此基礎上來測試同伴教育是否很好地傳遞預防老人跌倒的知識。通過項目的檢驗,發(fā)現(xiàn)同伴教育加深了受教育者對預防跌倒知識的了解,許多老人在學習后改變了以前危險的習慣,有些老人還重新修繕了自己的房屋。

在國內,季和平等(2011)學者在高碑店地區(qū)建筑工地抽取520人,調查這批流動人口對艾滋病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并對其開展了為期一年的預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一年后進行調查,比較同伴教育前后的知曉情況以檢驗在流動人口中實施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結果表明:實施同伴教育后,流動工人的艾滋病預防知識得到較為顯著的提高。劉寶花等(2007)研究者采用類實驗研究方法,按照先對同伴教育者進行培訓,再由他們對其他大學生實施同伴教育的步驟,對北京市13所高校的2173名在校本科學生實施同伴教育。結果表明實施同伴教育后,應試者對艾滋病、性病的預防知識水平有所提高、對艾滋病、性病患者的態(tài)度也有所改變。曹紅梅和徐曉陽(2013)將同伴教育運用到農(nóng)村留守兒童性安全教育中并在同伴教育對象確定、課程設計、同伴教育者的培訓和教育方法選擇方面做了探索性工作,通過問卷調查、主題板報評比和演講賽三個方面分析得知:同伴教育是農(nóng)村兒童性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

這些研究表明,同伴教育適用于兒童、年輕人、老人、流動人口等人群,同時可以應用于預防毒品、預防跌倒、預防艾滋病等領域,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同伴教育的風險問題

通過對同伴教育的評估發(fā)現(xiàn)在同伴教育展示獨特的優(yōu)勢的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同伴教育人群自身的問題和同伴教育項目設計實施的問題。魏小慶等(2006)研究者分析了社區(qū)靜脈吸毒人群(IDUs)相關行為特點及目前此類同伴教育的開展情況。他們發(fā)現(xiàn),同伴教育的基礎是IDUs“圈子”和“核心人物”的存在,同時也受到“圈子”和“核心人物”特點的限制。但核心人物一般是搞錢首領、有毒品、賣毒品、社交中心、“圈子”成員的保護者等。從根本上講,核心人物的利益需求與防制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標是相悖的。因此,在由核心人物開展同伴教育時存在毒品隱蔽交易、毒癮再次復發(fā)、戒毒者被控等風險。

薩利(Sali Ann Walker,1999)等在分析一個長達14年的同伴教育項目的同伴引導工作、項目設計、實施和評估12個年輕人正式和非正式環(huán)境的同伴教育項目的基礎上討論和分析出同伴教育常見的失敗原因:(1)項目缺乏清晰的目標和目的;(2)項目的設計與決定項目設計的外部環(huán)境不一致;(3)同伴教育缺少投資;(4)缺乏對同伴教育的了解,不知道同伴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管理過程,需要高技能的人才;(5)對同伴教育者的培訓和支持不充分;(6)缺乏清晰的邊界;(7)不能得到其他多機構的支持。他們等希望項目實施者們了解以上容易導致同伴教育失效的原因并在實施項目時減少犯常見錯誤的危險。喬納森(Jonathan Elford,2001)等通過對倫敦男同性戀的艾滋病風險行為控制的同伴教育項目分析發(fā)現(xiàn)同伴教育對這類行為控制效果不大。因為,在實施該項目時同伴教育者的招募和保留難度大于預期;其次,同伴教育者的回饋表明,與完全陌生的人談論性以及和健身館會員交談出現(xiàn)困難;其三,一些同伴教育者感覺5個月的介入期不足以建立親密關系;最后,一些同伴教育者感覺健康提升的美國同伴教育模式并不能輕易轉變,適用于倫敦的人群。可見,這些以項目形式實施的同伴教育,一方面要承擔項目設計不完善、項目評估偏差等項目自身風險,另一方面項目推行后,同伴教育的實施形式、步驟以及教育對象的選擇也成為同伴教育實施的風險和限制。

四、評價與展望

目前,在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印度、南非、中國、西班牙等國家,同伴教育被大力推廣,在美國甚至設立了同伴教育員制度體系;應用的領域從最初的艾滋病預防教育擴展到:安全性行為和性病預防教育、同性戀反歧視、社會交往、家庭生活、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實施的側重點從預防性教育到干預性、治療性教育;關注的重心從人基本生存的領域發(fā)展到關注人更高級需求的領域,如:卡洛琳(Caroline Sanders,2006)等人進行的實現(xiàn)情感和歸屬需求的“促進臨終關懷計劃”的同伴教育項目等。但是縱觀現(xiàn)存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同伴教育多用于預防性教育,干預性的治療較少;艾滋病預防傳統(tǒng)領域同伴教育研究較多,其他領域的同伴研究較少;關于同伴教育在各領域的有效評估較多,經(jīng)驗性介紹和經(jīng)驗研究較少;關于同伴教育優(yōu)勢介紹的較多,負面效益的探索較少;關于同伴教育實驗操作類的較多,研究同伴教育理論的較少;單一領域同伴教育的研究較多,多領域的結合性的同伴教育研究較少;對各年齡階段人群的艾滋病預防同伴教育的系統(tǒng)性研究較多,其他領域的研究較少;目前對同伴教育的研究以定量研究為主,開展定性研究的較少。此外,評估同伴教育成本的研究尚待進行。

因此,為了推動同伴教育研究的深入,今后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加強同伴教育的實證研究。目前學術界關于同伴教育的實證研究多存在于艾滋病防治領域且集中在學校,雖然具有一定代表性,但是要真正解析同伴教育實施中的問題,就應擴大到社會各個領域。

二是加強同伴教育的縱深研究。一方面教育自身的效果滯后性要求對同伴教育進行長期地跟蹤似研究,另一方面目前同伴教育的縱深研究較少且集中在單一領域,應增加各領域的縱深研究,促進同伴教育深層機制的研究發(fā)現(xiàn)。

三是加強同伴教育的理論文化研究。同伴教育思想在國外早已存在,但現(xiàn)存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國外引進的概念內涵和理論,缺乏對本土同伴教育思想文化的研究,要使同伴教育不斷成熟運用于國內就應不斷加強本土文化研究和同伴教育理論研究。

[1]曹紅梅、徐曉陽,2013,《同伴教育:農(nóng)村留守兒童性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學術前沿》第2期。

[2]費梅蘋,2011,《意義建構:戒毒社會工作服務的實踐研究》,《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第2期。

[3]貴陽市愛心屋自愿戒毒義務幫扶中心,2014,《貴陽市三江愛心屋及簡介》,http://www.aixinwu.com/se.asp· nowmenuid=500005。

[4]季和平、徐會利、李書明、周慶逸,2011,《流動人口中實施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研究》,《中國全科醫(yī)學》,第23期。

[5]蔣曉,1986,《同伴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教育評論》第2期。

[6]劉寶花、王培玉、呂姿之、張桂芝、張華明、鈕文異、高源,2007,《北京市大學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評價》,《中國學校衛(wèi)生》第1期。

[7]呂姿之、高源,1999,《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為同伴教育項目評價設計》,《中國健康教育雜志》第11期。

[8]上海市自強社會服務總社,2012,《從戒毒康復者到禁毒志愿者》,《中國社會工作》第12期(上)。

[9]唐斌,2008,《社會工作專業(yè)干預下的同伴教育——以上海市P鎮(zhèn)“女性戒毒沙龍”為例》,《青少年犯罪問題》第6期。

[10]魏小慶、劉祥、楊洋、張菊英、董利民、周敏、許寒、李群、馬驍,2006,《對城市社區(qū)靜脈吸毒人群AIDS相關行為及同伴教育的分析性研究》,《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第33期。

[11]葉雄、張艷,2009,《同伴教育在社區(qū)戒毒康復中的應用》,《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第18期。

[12]章昉,2008,《同伴教育在美沙酮門診的應用》,《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第5期。

[13]趙婧,2009,《同伴教育在社區(qū)戒毒中的應用模式探析》,復旦大學,碩士論文。

[14]致遠社區(qū),2012,《致遠社區(qū)簡介》,http://www.china626.org/448/2012-06-21/51791.htm。

[15]朱小曼,2005,《關懷德育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6]Amy Medley,Caitlin Kennedy,Kevin O’Reilly,Michael Sweat,2009,Effectiveness of Peer Education interventions for HIV Preven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AID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21(3),181–206.

[17]Bond K,Wolf c.,1998,Social Network and Peer Promotion Program:Method Logical Advances.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Conference,No.2,PP.56-58.

[18]Caroline Sanders,Jane Seymour,Amanda Clarke,Merryn Gott,Maddie Welton,2006,Development of a peer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advance end-of-life care plan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lliativeNursing,l12(5):214-223.

[19]Douglas W.Woods,2002,The Effect of Video-Based Peer Education on the Social Acceptability of Adults With Tourette’s Syndrome,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Physical Disabilities14(1):51-61.

[20]Flora Cornish,Catherine Campbell,2009,The Social Conditions for Successful Peer Education:A Comparison of Two HIV Prevention Programs Run by Sex Workers in India and South Africa.Am J Community Psychol, 44:123–135.

[21]Jennifer Ward,Gillian Hunter,Robert Power,1997,Peer education as a means of drug prevention and education among young people:an evaluation,Health Education Journal,56:251-263.

[22]Jonathan Elford,Graham Bolding,Lorraine Sherr,2001,Peer education has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HIV risk behaviours among gay men in London,AIDS,15(4):536-538.

[23]Lisa M Williamson,Graham J Hart,Paul Flowers,Jamie S Frankis,GeoVJ Der,2001,The Gay Men’s Task Force:the impact of peer education on the sexual health behaviour of homosexual men in Glasgow,Sex Transm Inf,77:427-432.

[24]Michael Shiner,1999,Defining Peer Education.Journal of Adolescence,22,555-566. Sali Ann Walker,Melane Avis,1999,Common reasons why peer education fails,Journal of Adolescence,22,573-577.

[25]Sarbin,T.R.,1976,Cross-age tutoring and social identity.In Allen,A.L.(ed.),Children as Teachers:Theory and Research on Tutoring.Academic Press,New York,pp.27–40.

[26]Sussman MB.,1973,The development and effects of a model for training peer group counselors in a multi-ethnic junior high school.Dissert Abst Int,34:626.

[27]Sutherland,E.H.and Cressy,D.R.,1960,Principles of Criminology.Lippincott,Philadelphia.

[28]Terry Allen,2004,Preventing falls in older people:evaluating a peer education approach,British Journal od Community Nursing,9(5):195-200.

[29]Tuner G,Shepherd J.1999,A method in search of a theory:Peer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14(2):235-247.

[30]Varenhost BB.,1984,Peer counseling:Past promises,current status,and future directions.//LENT RW,Eds. Handbook of Counselling Psychology.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31]Victoria Persky,Lenore Coover,Eva Hernandez,Alicia Contreras,Julie Slezak,Julie Piorkowski,Luke Curtis, Mary Turyk,Viswanathan Ramakrishnan,Peter Scheff,Chicago Community-Based Asthma Intervention Trial: Feasibility of Delivering Peer Education in an Inner-City Population,http://journal.publications.chestnet.org/article. aspx?articleid=1078475

編輯/程激清

C916

A

1672-4828(2015)01-0116-08

10.3969/j.issn.1672-4828.2015.01.012

猜你喜歡
戒毒教育者艾滋病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 世界艾滋病日》
戒毒人員外出探視管理及戒毒人員意見調查分析
艾滋病能治愈嗎
預防艾滋病
淺談戒毒康復愛心基金在戒毒康復工作中的應用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道德教育者專長性的失落與重構
從“白粉妹”到“戒毒明星”
關于艾滋病
滦平县| 泸定县| 阜康市| 合阳县| 内乡县| 温泉县| 建湖县| 商南县| 黔东| 嘉善县| 鹿邑县| 乐昌市| 得荣县| 惠州市| 长沙县| 湘乡市| 德州市| 厦门市| 黑龙江省| 读书| 嘉峪关市| 九龙坡区| 招远市| 积石山| 西昌市| 襄城县| 大宁县| 同心县| 于田县| 敦化市| 黑水县| 敖汉旗| 广德县| 商河县| 岳阳县| 开阳县| 佛冈县| 商水县| 凤城市| 阜平县| 新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