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壯
我六歲開始圍著鍋臺轉,長大后燒菜的手藝在朋友圈中每每令人“拍案稱奇”,卻被干媽的一碗土豆白菜炒肉片徹底擊敗了——那是我第一次吃干媽做的飯菜。僅用一把鹽,如何能把菜燒得色香味俱佳,令人欲罷不能?用東北土話說,真是“太斃”了。
我不服氣,私下里決心要和干媽斗個高低。精簡一下自家的調味抽屜,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學習中外雜糅的烹飪技術,了解并選擇更多樣的食材,補習了一些營養(yǎng)學知識,嘗試自制多種調味料和食物,連鍋碗瓢盆都認真研究一遍……原來真是天大地大,庖廚之事,無遠弗屆。
二十年后,干媽七十大壽。我自覺廚藝精進,獻上一道“砂鍋雪芹鯽魚”,主材料是半老豆腐一大塊、洛杉磯超市里的小鮮鯽魚2條、鵪鶉蛋12個。
魚先去鱗及腸肚,里外抹上點鹽,煮好的鵪鶉蛋去皮、塞進魚肚子里,老豆腐立起來用刀從脊背處切成四大片,幾根芹菜洗凈。鐵鍋熱油,花椒、香蔥、蒜片爆鍋,把魚兩面煎了。另取一砂鍋,底鋪豆腐,加一點鹽,加水沒過。將鐵鍋內的鯽魚連同熗鍋料一并放在豆腐上,最后撒上幾根芹菜。砂鍋上蓋,大火轉小火燜,十分鐘后水見少,加一點釀造生抽,輕輕翻一下底……
連砂鍋一起上,魚幾乎是被蒸汽熏出來的,筷子一翻,不管是鯽魚還是豆腐,雪白的嫩肉就翻了起來,白雪飄渺間能聞到一絲芹菜的清香——據說這道菜原本出自曹雪芹的創(chuàng)意。干媽一筷子下去先驚后喜,隨口而出:“咦?這魚蛋還留著呢!”話音未落就自己先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