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書,郭彥林
(吉林省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院,吉林 長春 130022)
蒙古櫟(學名:Quercusmongolica?Fisch.exLedeb)屬殼斗科、櫟屬,落葉喬木,高達30m,樹皮灰褐色,深縱裂。蒙古櫟為櫟中抗逆性較強的一個種,主要分布于我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qū),是東北夏綠闊葉林的重要建群種。地球上天然森林面積日趨減少,木材和林副產品供應也日益緊張,人類生存環(huán)境面臨嚴重威脅。因此對蒙古櫟等天然生態(tài)系統生物量和生產力研究意義重大。
(1)研究地自然概況。蛟河市地處吉林省中東部長白山西麓,位于長吉圖開發(fā)開放先導區(qū)腹地和中心節(jié)點,東與敦化市相鄰,西隔松花湖與吉林市、永吉縣相望,南與樺甸市接壤,北與舒蘭市、黑龍江省五常市毗連。地處松遼平原向長白山過渡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26°44'~128°00',北緯43°12'~44°09'之間,林區(qū)的林木種類繁多,森林資源豐富,蘊藏有豐富的林產品資源,是吉林省較大的林業(yè)資源寶庫之一。研究地位于蛟河市天南林場26林班1小班,樣地內平均坡度為26°,土壤質地為暗棕壤,樣地中心點地理坐標為東經126°96'、北緯43°82'。
(2)樣地設置。2004年在蛟河市境內天南林場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天然蒙古櫟中齡林作為研究對象,被選對象為53年大小的天然蒙古櫟純林,設置樣地的面積為0.06hm2,24.49m×24.49m,實測其對角線1/2長為17.32m,對角線指向正東(西)和正南(北)的正方形。并用墨汁對樣地內樣木胸徑≥5cm的蒙古櫟進行編號,編號順序是由北向南順時針編號,中心點埋入礦泉水瓶,同時記錄樣地中心點的GPS值,最后根據垂直投影,對樣地內每株檢尺樣木在正方形記錄紙上按照墨汁編號依次點點位,并依次標注,作為后期樣地復位樣地之用。樣地內樣木年齡采用生長錐法測定,根據樣地內蒙古櫟胸徑平均值在樣地外選擇5株大小相近的蒙古櫟作為標準木,用生長錐測定標準木年齡,取五株標準木年齡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樣地平均年齡,從而確定樣地內林木齡組。
(3)數據采集。根據設置樣地的樣木號,對胸徑≥5cm的樣木進行每木檢尺,檢尺精度采用真值檢尺,記錄數據保留1位小數。2009年和2014年分別對樣地內樣木根據前期樣木圖點位分布和GPS值對樣地進行復位,對樣地內三期都在檢尺范圍和十年內都成活的樣木胸徑做統計分析,進一步對蒙古櫟純林十年間的生物生長量、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對樣地內新進樣木、更新樣木、枯死樣木、氣象條件等相關信息做詳細記錄,從而為該地區(qū)蒙古櫟相關研究、利用奠定基礎。
(4)研究方法。由于該樣地內蒙古櫟林分郁閉度較高,所以林木密度較大,樣地內樣木較多,本研究對2004年、2009年、2014年三期樣地內每木胸徑數據以5cm一個區(qū)分段進行分段,分成5~10cm、10~15cm、15~20cm、20~25cm、25~30cm五個區(qū)分段,根據分段結果對樣木胸徑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探索該地區(qū)蒙古櫟純林林木生長分布規(guī)律。對后期復位樣地林木生長量采用每0.1cm一個區(qū)分段,并根據分段結果對樣木進行統計分析,進而對該地區(qū)蒙古櫟生長、發(fā)育等規(guī)律進行初步研究,對兩期觀測結果對比分析,進而確定該地區(qū)生物量變化情況。
(5)數據處理與分析。數據統計分析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圖采用Sigmaplot10.0完成。
蒙古櫟屬于東北三大硬闊之一,蛟河地區(qū)氣溫較低,植物年生長周期較短,由于該研究地區(qū)地形陡峭、土壤貧瘠,且該林分處于中齡林階段,種群內部對陽光、水分等環(huán)境因子的競爭較為激烈,同時蒙古櫟自身的生物學特性和其生長環(huán)境因素共同決定了該地區(qū)蒙古櫟生長緩慢、年生物生長量較小。調查結果表明,蒙古櫟林在十年間變化情況:通過自然稀疏后,活立木株數由原來的138株變成現在的126株,即種內競爭自然枯損株數為12株。數據統計結果表明,該地區(qū)蒙古櫟中齡林十年間單株年平均生長量約為0.059cm,2004~2009年單株年平均生長量約為0.65cm,2009~2014年單株年平均生長量約為0.054cm,生物量積累較為緩慢。
由圖1可以看出蛟河市林業(yè)區(qū)天南林場的蒙古櫟純林胸徑大部分分布在5~25cm范圍內,胸徑大于25cm的樣木三期共計8株,其中2004年兩株、2009年三株、2014年三株,約占總數的2%。5~10cm蒙古櫟樣木共計90株,約占樣木總數的24%,10~15cm蒙古櫟樣木共計170株,約占樣木總數的45%,15~20cm樣木共計91株,約占樣木總數的24%。20~25cm樣木共計19株,約占樣木總數的5%,總體呈10~15cm為峰值的正態(tài)分布。
圖1 樣木胸徑分段分布圖
圖2 樣木胸徑生長量分布圖
由圖2可以看出樣地內樣木5年共計生長量分布在0.0~1.4cm區(qū)間內,主要集中分布在0.2~0.8cm區(qū)間內,占總數的72%以上,總體服從正態(tài)分布,和以往研究結果一致。
[1]李文英,顧萬春,周世良.蒙古櫟天然群體遺傳多樣性的AFLP 分析[J].林業(yè)科學,2003,39(5):29-37.
[2]耿郁,劉富裕.蛟河市城區(qū)水資源狀況淺析[J].吉林水利,2010,341(10):11-14.
[3]王磊,李長浩,楊軍元,等.和龍林業(yè)局人工落葉松林十年間生物量變化情況研究[J].綠色科技,2003,(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