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地方家族與朱子學的發(fā)展流傳
——以江西為例

2015-04-14 04:18:38周茶仙
江西社會科學 2015年6期
關鍵詞:朱子學流傳士人

■周茶仙

地方家族與朱子學的發(fā)展流傳
——以江西為例

■周茶仙

家族作為傳統(tǒng)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與社會各個層面保持著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在朱子學發(fā)展流傳的過程中,無論是在時間上的縱向傳承還是在空間上的橫向傳播,地方家族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梢哉f,地方家族是朱子學在各地各時期發(fā)展流傳的土壤與媒介,因此,南宋朱子學的發(fā)展流傳必須從地方家族的視域中去考量。

地方家族;朱子學;傳統(tǒng)社會

周茶仙,上饒師范學院朱子學研究所副教授。(江西上饒 334001)

以往討論朱子學的發(fā)展流傳,學界更多關注的是門人弟子、信奉者及其后學群體的思想與傳播實踐。不可否認,朱子學能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得到推廣,并永續(xù)流傳,彌久不衰,與這些人物的努力和推動分不開,可以說朱子學的發(fā)展流傳凝結(jié)了他們的心血和智慧。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們之所以接受并介入甚至積極傳承朱子學,往往還與其所處的地域社會的文化傳統(tǒng)和所在家族組織的家學傳統(tǒng)密切相關,其中家族的作用是極為關鍵的,因此,日本學者小島毅才會說:“如果缺少家族強有力的支持,他們的學術傳授將很難展開。換言之,家族背景實在是研究朱子學流傳過程中所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1](P87)

一、地方家族與地域性朱子學學派的形成

近年來,地方家族與學術文化發(fā)展的關系日漸受到重視,學術界的研究也開始由單個學人拓展到他們的家族乃至區(qū)域性學派,特別是地方家族與學術文化發(fā)展的聯(lián)系,且取得了較豐碩的研究成果,如鄒重華、粟品孝主編的《宋代四川家族與學術論集》、黃寬重的《宋代的家族與社會》、呂妙芬對陽明學士人社群的研究和張藝曦對明中晚期吉安、安福兩縣陽明學士人的研究以及日本學者小島毅的 《福建南部的名族與朱子學的普及》等,都是從家族與學術文化發(fā)展關系的角度展開研究。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學者小島毅的研究,他考察了福建南部的家族與朱子學普及的聯(lián)系,不僅為研究的展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視角和切入點,而且給本文的研究以許多有益的借鑒和啟示。黃寬重也說:“不論是地方史研究或家族史研究的經(jīng)驗都顯示,地方家族往往在地方的文化、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對學術的支持,地方家族的角色不能被略而不理?!保?](P96)

在朱子學形成、發(fā)展及流傳的過程中,地方家族都是重要的影響因子。若單就朱熹理學思想的來源而言,除了師承方面的因素外,便主要是其生活地域及家學淵源關系,這是大家共知的。朱子學被稱為閩學,事實上就是與其生活地域有關。據(jù)清人蔣垣說:

濂、洛、關、閩皆以周、程、張、朱四大儒所局而稱。然朱子徽州人,屬吳郡,乃獨以閩稱何也?蓋朱子生于閩之尤溪,受學于李延平及崇安胡籍溪、劉屏山、劉白水數(shù)先生。學以成功,故特稱閩,蓋不忘道統(tǒng)所自。[3](P543)

與此同時,家族組織的文化傳統(tǒng)對朱熹學術思想的形成也深有影響。朱氏家族“以儒名家”,朱熹父親朱松不僅是宋代名臣,而且是道學中人,他學宗孔孟,服膺二程,深入探究儒家的道德學問,被譽為“通儒”。朱熹的理學思想就啟蒙于父親朱松,也就是說,朱松的道學思想是朱子學得以形成發(fā)展的源頭活水。很明顯,這種家學傳承在朱子學的形成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倘若從朱子學發(fā)展流傳的角度看,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士人之所以接受并傳播朱子學,是因為家族組織在其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為朱子學在特定地域內(nèi)的扎根成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比如介軒學派,其傳承的重要途徑便是家學授受,朱子學在江西德興的傳承主要得益于當?shù)氐亩?、程姓和余姓等家族的真誠付出,圍繞這些家族形成一個廣闊的學術交游圈,從而為朱子學在當?shù)氐陌l(fā)展流傳營造了很好的學術環(huán)境與氛圍。[4]還比如,江西余干的朱子學傳播,首先是得益于以趙汝愚為首的趙氏家族的積極倡導,而后又得益于其他家族的介入與支持。趙氏家族有著良好的家學傳統(tǒng),在與朱熹交往后,趙汝愚不論是在政治還是在學術上都是朱熹堅定的盟友,他曾刻印過朱熹的許多著作,為朱子學尤其是朱子“四書”學的傳播做出過突出貢獻。朱子學在余干發(fā)展的每一階段由不同家族主導,呈現(xiàn)出一種此起彼伏的狀態(tài)。從江西朱子學發(fā)展傳播的總體情況來看,接受朱子學的家族,往往會通過族人的努力,使朱子學成為家族中的一代甚至幾代人的思想信仰。這樣,朱子學不僅更多地表現(xiàn)出其家族性的一面,而且也會因此在時間的縱向上得到傳承。與此同時,朱子學還會經(jīng)由這些接受朱子學的家族的共同努力,成為這些家族之外其他士人及家族的信仰,由此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得到扎根成長,進而在空間的橫向上得到傳播。

江西是朱熹講學論辯、任官施教的地方,朱子學在江西廣泛傳播,歷宋元明而不衰,所以江西是宋元明時代理學發(fā)展的核心區(qū)域。在朱子學流傳的過程中,江西出現(xiàn)了朱子學的地域性學派,這些地域性學派并非一個封閉的群體,因為地緣關系、婚姻網(wǎng)絡關系、歷史文化傳統(tǒng)關系等,彼此間存在著或強或弱、或深或淺的聯(lián)系,并常常通過書信、會晤、論辯等方式進行學術探討,從而形成一個更加廣闊的學術交流圈,共同推動了朱子學的發(fā)展。例如,江西安仁湯氏作為當?shù)氐拿T望族、科舉世家和書香盈庭,家學素有淵源,且薪火相傳。其中南宋末湯千(存齋先生)、湯巾(晦靜先生)、湯中(息庵先生)三兄弟皆以理學名天下,并創(chuàng)立存齋晦靜息庵學派,故又被尊為“理學之家”。又如創(chuàng)立草廬學派的吳澄,十六歲時隨祖父去撫州,第一次接觸到程朱學說,便開始系統(tǒng)閱讀理學家的著述,為朱子學在江西的傳播立下汗馬功勞,為學界稱頌。另外,這些地域性學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都同屬于朱子學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作為朱子學在某一區(qū)域的一個特定環(huán)節(jié),這些地域性學派是支撐朱子學發(fā)展流傳的基點。

雖然朱子學在各地的流傳并不均衡,以致不同學派的學術地位和影響也不同,但不論其成就如何,都是在一定的地域和家族力量操縱的歷史環(huán)境中誕生的。因此,要想全面了解朱子學的發(fā)展流傳就必須重視地方家族問題,須將研究的視線從過去那種只關注少數(shù)關鍵人物的思想和傳播實踐,下移至地方士人及其家族上,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在很好把握局部的基礎上更準確地認識整體。

二、朱子學發(fā)展流傳的家族性

中國傳統(tǒng)社會以家族為中心,按血緣的遠近區(qū)分出嫡庶親疏,如費孝通所說:“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zhì)……在我們鄉(xiāng)土社會里,不但親屬關系如此,地緣關系也是如此?!保?](P23-24)在這種社會結(jié)構(gòu)下,人們的家族觀念很強,而且由家族觀念延伸而成的家族文化也非常濃厚,有著強大的張力,對地方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是影響中國傳統(tǒng)學術發(fā)展的重要因子。所以,我們在研究朱子學發(fā)展流傳時不僅要關注個人因素,更要關注地方家族因素,可以說,地方士人學術思想的形成、發(fā)展和成熟以及對學術文化的認同、追求都與家族緊密相關,家族血脈不僅代表著士人的生命具體,而且承載著他們的學術傳承,因此,地方家族成為我們研究朱子學的發(fā)展流傳不可回避的話題。

對此,史甄陶有較深入的研究。他在《家學、經(jīng)學和朱子學——以元代徽州學者胡一桂、胡炳文和陳櫟為中心》一書中就曾指出:“徽州的社會結(jié)構(gòu)主要是以宗族為主,而這三位學者(胡一桂、胡炳文和陳櫟)的成學條件都與其家族有關,所以家學成為觀察他們傳衍朱子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6](P3)在這里,作者明確說明這些地方士人依附的家族是朱子學得以流傳的社會基礎。假如學術思想的發(fā)展流傳缺少了家族的強有力支持,很明顯不僅不能順利展開,而且難以在地方得到傳播推廣,地方家族可謂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思想發(fā)展流傳的土壤,正如陳寅恪在《崔浩與寇謙之》一文中所言:“中原經(jīng)五胡之亂,而學術文化尚能保持不墜者,固有地方大族之力,而漢族學術文化變?yōu)榈胤交c家族化矣。故論學術,只有家學可言,而學術文化與大族盛門常不可分離也?!保?](P131)

誠然,朱子學的發(fā)展流傳離不開其門人、弟子及信奉者的推動,畢竟他們都曾受過朱子學的啟迪、熏陶,也都為闡釋和傳播朱子學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朱子學之所以能代代相繼,歷久不衰,除了士人的努力與付出外,還與他們的家族大有關系。例如宋代德興地區(qū)不僅科舉鼎盛、文化繁榮,而且家族組織發(fā)達,家族的發(fā)展對朱子學傳播具有的重要作用在該地區(q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該地有董、程、余三族學宗朱子,流傳不絕,匯而成為“介軒學派”。因此,如果說該地域空間內(nèi)的士人是接受并傳播朱子學的主體,那么,家族組織則為朱子學在江西特定地域內(nèi)的生根發(fā)芽提供了最初的社會養(yǎng)分。[8]事實上,正是由于地方家族、地方士人的加入并積極運作,才使朱子學得以發(fā)展和延續(xù)。為此,思想、學術并不是脫離社會而存在,只要我們轉(zhuǎn)換觀察的視角,或許就能看到另一幅與先前不同、思想與社會交錯接榫的歷史圖像。[9](P25)

當然,誰都不能抹殺思想本身的感召力量,只是我們?nèi)绻軌蛞砸环N更貼近地方士人的視角來觀察他們對思想本身的策略性體認,或許能更加精準地認知與把握朱子學的發(fā)展流傳。由于家族對于士人學術思想的孵化作用有目共睹,所以,地方士人及其家族與朱子學發(fā)展流傳研究,不論是從地方史研究還是家族史研究或者是宋明理學研究來講,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地方家族境遇與朱子學的發(fā)展流傳

一般來說,因為家族境遇的不同,人們選擇的學術思想也不同,換言之,并非所有的家族都會接受朱子學,他們也有可能接受其他學說。而且,即便接受朱子學的家族,在其境遇變化時也會影響朱子學的發(fā)展流傳。假如我們將地方士人及家族對朱子學的選擇看作一種對未來出路的思考,或許我們能夠獲得更準確的認知與詮釋。但無論怎樣,他們之所以選擇朱子學,恐怕都是出于某種現(xiàn)實或功利的需求,可以肯定的是,這種選擇無論是對其自身的發(fā)展還是對其家族的發(fā)展都是最為有利的,而這種選擇往往又影響了朱子學的發(fā)展流傳。

從江西地方家族境遇的角度看,他們選擇朱子學的大致有五種情況。

一是重視舉業(yè)的家族,視朱子學為家學。這類家族往往家學不絕,對朱子學的傳播較有功績,但同時可能因為過于重視舉業(yè),而使朱子學的流傳日見黯淡。比如余干趙氏家族,視朱子學為家學,不僅余干朱子學的流傳導源于趙氏,而且使朱子學流傳幾世不墜。但由于趙氏采取以仕宦為重的策略,舉業(yè)的成敗決定著家族的盛衰,過于看重舉業(yè),最終為其所累,除趙汝愚建東山書院傳播朱子學外,其他人等并無傳播之功。所以自趙汝愚之后趙氏便湮沒無聞,與朱子學之關系亦就此斷絕。

二是致力于本地朱子學傳播的家族。這類家族往往將目光和關注點集中投向本地,教授朱子學于書院,使朱子學代有傳人。如余干柴氏家族,雖都參加舉業(yè),但自柴元裕與趙崇憲同受朱子學始,便致力于本地朱子學的傳播,柴中行雖曾仕宦在外,但最終仍“告老歸里”,講學于南溪書院,培養(yǎng)了一批弟子。這些弟子包括湯漢、饒魯?shù)热?,特別是饒魯成為推動朱子學傳播的關鍵性人物。而且,柴氏后世族人一直熱心于朱子學的傳播,對于南溪書院這一余干朱子學傳播的重要基地在其先輩歿后,仍倡率捐建書院,促進了朱子學的傳播。[10]

三是雖有心卻無力傳承朱子學的家族。這類家族最大的特點是最初都非常熱衷朱子學,甚至有的還曾是朱子的門人、弟子,但因為家族變故,經(jīng)濟日促,境遇窘迫,而無力再從事傳播朱子學的活動。如江西都昌曹氏家族,在朱熹知南康軍時曹氏曹興宗及其子曹彥約、曹彥純受業(yè)其門,他們雖得朱子之傳,卻由于家族的衰弱,故在現(xiàn)有的記錄中,除曹一夔曾與女婿彭蠡于梅坡筑室講學外,不見有其他講學活動,更無書院建設,而書院對朱子學的傳播實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11]他們雖然無力擔負起傳承理學的重任,但卻展現(xiàn)出對朱子學追求的熱誠。

四是有著廣泛人脈關系的地方名門望族。這類家族往往通過婚姻網(wǎng)絡相互間的交集,形成極為廣泛的學術交游圈,從而順利地將朱子學經(jīng)由家族的人際網(wǎng)絡傳播于當?shù)厣踔镣獾夭煌易宓某蓡T之中,實大有利于朱子學在當?shù)丶捌渌貐^(qū)的傳播。例如江西德興董氏、程氏、余氏等均為當?shù)孛T望族,他們或負笈求學或延居講授,得朱子之傳,此后競相營建書院,力行廣布,使朱子學流傳不絕。家族中人相互師從,并將周邊地區(qū)的學人也吸入該學術交游圈,于是由弟子門人進而擴大匯成一個朱子學后學流派——“介軒學派”,使學術傳遞覆蓋的范圍不斷擴展,從而成功地將朱子學民間化。

五是處于朱子學學術交游圈之外的家族。這類家族即便是名門望族,但如果不與學宗朱子的家族聯(lián)姻、交往,也往往會與朱子學擦肩而過,如德興的張氏家族就是如此。張氏家族的張潛及張燾等曾大力并用心創(chuàng)造交游環(huán)境,對德興乃至整個饒州的學術營建頗有功勞。但由于其婚姻網(wǎng)絡以遠地為主,很少與同邑人士通婚,尤其是沒有與本地如董氏、程氏、余氏等接受并大力傳播朱子學的家族通婚,不僅使張氏家族逐漸淡出了德興的學術交游圈,而且還影響了朱子學在張氏家族中的流傳。[2](P189-210)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地方士人及家族對朱子學的接受與傳播并非同一模式,常常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呈現(xiàn)不同的場景,也就是說,地方士人及家族接受朱子學的方式和途徑是多樣的,并非單一的面向。而接受朱子學的家族,其家族境遇的變化是影響朱子學流傳的重要因素。

四、余論

傳統(tǒng)的中國思想學術史研究主要關注的是精英思想家的思想及活動實踐,對普通人物的關注較少,這就使研究的結(jié)論與實際存在的情況存在一定距離,對此,葛兆光說道:“如果思想史只是寫那些思想的精英和經(jīng)典,思想史就是一個懸浮在思想表層的歷史”,“倒是那種實際存在于普遍生活中的知識與思想?yún)s在緩緩地接續(xù)和演進著,讓人看清它的理路”。[12](P3)在這里,他明確指出了在研究思想學術史時,既要關注那些精英,更要關注那些普通人,研究視線要從上往下移。這種由下而上觀察思想與社會的視角,是傳統(tǒng)中國思想史與社會史研究的富有意趣且頗具意義的嘗試。

因此,倘若朱子學研究視線也能下移的話,我們就能將千差萬別的地域環(huán)境、地方士人及家族等多種因素納入視野,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入地認識朱子學發(fā)展流傳復雜多樣的面相,從而全面準確地表達和闡釋真實的朱子學。

[1](日)小島毅.福建南部の名族と朱子學の普及[A].日本宋史研究會.宋代の知識人──思想、制度、地域社會[C].東京:汲古書院,1993.

[2]黃寬重.宋代的家族與社會[M].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

[3]高令印,陳其芳.福建朱子學[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

[4]胡榮明.家族、學術交游圈與朱子學的流傳:以宋元德興朱子學為中心[J].朱子學刊,2008,(1).

[5]費孝通.鄉(xiāng)土社會[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6]史甄陶.家學、經(jīng)學和朱子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7]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8]周茶仙.試論宋元明初江西朱子學發(fā)展的若干特性[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2,(2).

[9]ElmanBenjamin.Classicism,Politicsand Kinship:the Chang-chouSchoolofNewTextConfucianisminLateImperial China.Ber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0.

[10]李才棟.南宋饒州柴氏及其門人后學與書院[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90,(3).

[11]何晉勛.宋代鄱陽湖周邊士族的居、葬地與婚姻網(wǎng)絡[J].臺大歷史學報,1999,(24).

[12]葛兆光.中國思想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趙 偉】

B244

A

1004-518X(2015)06-0024-05

江西省社科“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宋代江西理學家族傳承研究”(13LS15)

猜你喜歡
朱子學流傳士人
羽翼與轉(zhuǎn)化:朱子學在關中地區(qū)的接受和傳播
全球視域下的朱子學
新閱讀(2021年8期)2021-08-23 02:00:28
經(jīng)典“詠”流傳
幼兒園(2021年9期)2021-08-23 01:08:16
魏晉士人的“身名俱泰”論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10
革命先烈精神永遠流傳
少先隊活動(2020年6期)2020-07-27 01:35:10
央視《經(jīng)典詠流傳》回文詩辯正
中華詩詞(2019年6期)2019-11-25 01:45:58
蹴鞠有達人,一“踢”永流傳
論陶淵明對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隱之間的矛盾與彷徨
論“何謂朱子學”?
——一種可能的闡發(fā)途徑
社會觀察(2017年6期)2017-11-21 09:55:33
竹林七賢:中國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學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湖南省| 盘锦市| 六盘水市| 霍城县| 井研县| 南通市| 丰都县| 平度市| 白朗县| 长治市| 双牌县| 昂仁县| 报价| 长春市| 宁陵县| 黎平县| 永平县| 翁牛特旗| 漠河县| 大连市| 喀喇| 鄯善县| 合水县| 眉山市| 都昌县| 襄汾县| 江孜县| 林口县| 肥乡县| 云浮市| 竹北市| 万安县| 浦县| 安多县| 永清县| 瓦房店市| 吉安县| 黄梅县| 利津县| 公主岭市|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