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臺灣客家義民信仰的民俗性質(zhì)與功能變遷

2015-04-14 04:41:12鐘俊昆劉英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客家人信仰

鐘俊昆,劉英

(贛南師范學院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論臺灣客家義民信仰的民俗性質(zhì)與功能變遷

鐘俊昆,劉英

(贛南師范學院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義民信仰是臺灣客家人獨特的信仰,六堆義民得到清朝政府的褒獎,結(jié)合客家人的孝義精神,建起褒忠亭與義民廟,并通過分靈分香方式在臺灣傳播,強化了客家族群的認同意識;圍繞義民廟進行的祭典活動不斷儀式化,具有濃郁的世俗化色彩,呈現(xiàn)出義民信仰文化的多義性。

臺灣客家;義民信仰;祭典儀式

義民信仰是臺灣客家民眾獨特的信仰,有關(guān)義民信仰的研究多從史學、民族學、宗教學入手,探討其義民的性質(zhì)與歷史定位[1],研究義民信仰中義民神格的變遷[2],從族群關(guān)系互動上探討它與客家族群認同的關(guān)系[3],本文從民俗文化視角關(guān)注臺灣義民信仰的民俗色彩及其文化功能。

一、官賜民孝:義民信仰的淵源傳承

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貴事件之際,六堆客家人為了自身利益,自覺地團結(jié)起來,成立以李直山為大總理,侯觀德為軍師的民兵自衛(wèi)組織?!翱颓f當時組織起來的首要任務(wù),是防御造反武裝的侵擾,也就是說,保衛(wèi)家園是第一位的,擁護朝廷,幫助官軍是第二位的,甚至可以說,打著擁戴朝廷支持官府的旗號,也是自保的一種策略?!保?]六堆客家人的自衛(wèi)組織在下淡水溪平原擊敗南下入侵的朱一貴抗清部隊,使六堆客家居民免受朱一貴的滋擾,客觀上又加速了朱的潰敗,并由此得到清朝官府的褒獎。朱一貴事件之后,客家人在屏東縣竹田鄉(xiāng)西勢村建“忠義亭”(也有的稱為“忠義祠”),用于安葬參戰(zhàn)義民勇士,后來不斷地增加附祭功能,最后忠義祠成為安葬“明粵東開臺開基創(chuàng)業(yè)之義民先烈、清康熙末年六堆民眾衛(wèi)鄉(xiāng)平亂之忠勇義烈、清光緒乙未臺民救臺抗日、六堆參戰(zhàn)之忠勇義烈”(見忠義祠碑刻所敘)之地,將開發(fā)六堆的先祖及屢次義舉義勇的犧牲者供奉于一起,以儒家恩孝精神加以祭奠,成為當?shù)乜图胰藘r值觀念的象征與忠勇尚義的文化符號。

新竹的新埔枋寮義民廟則建于清代乾隆53年 (1788年), 這是一座為祭祀林爽文事件(1786—1788)中犧牲的義民而建的廟宇。林爽文之亂時,由新竹紳士林先坤、王廷昌、陳資云、劉朝珍等號召當?shù)乜图伊x民軍保鄉(xiāng)衛(wèi)土、保境安民,協(xié)助清朝官府軍隊取得勝利,但也有200多名客家子弟壯烈犧牲。傳說,當?shù)卮迕褚耘\嚀焓傲x民尸體安葬時,到了新埔枋寮牛車不再前行,認為此地風水好,于是就地建塚歸葬。后來府衙上奏朝廷,乾隆皇帝親自賜予“褒忠”題額,嘉獎客家人義勇無私、忠誠勇敢的精神。同治元年彰化戴潮春之亂(1862年),粵籍客家人再征義士參與平亂,遇難者百余人,骸骨安葬于義民廟烈士墓側(cè),成為“附塚”,因此義民廟墓碑上刻有 “粵東褒忠義民總?!保蔀榕_灣少有的集廟宇與墓冢于一體的代表性信仰空間。

新埔枋寮義民廟幾經(jīng)興毀,建于清代乾隆五十

三年(1788),光緒二十一年(1895)毀于日軍炮火,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建,1964年8月再次興工修繕。前有朱瓦白柱牌樓,旁塑青龍、白虎兩將,入樓建有喜雨亭,兩側(cè)筑有鐘鼓二樓,后辟建花園和桔園,點綴亭臺樓榭,現(xiàn)在的義民廟就是按此格局不斷修建的,1987年義民廟列為臺灣三級古跡。新埔枋寮義民廟是臺灣許多義民廟的祖廟,為臺灣義民廟中香火最旺、信徒最多的廟宇,主體建筑褒忠亭內(nèi)主祀義民爺,配奉三山國王、神農(nóng)、觀音、福德正神等,體現(xiàn)了客家民間信仰的包容性。每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日的義民節(jié)活動,當?shù)厥宕笄f輪值爐主祭祀,百年以來成為新竹客家人重大祭典與信仰中心,褒忠義民爺是臺灣客家人的信仰中心,客家人的精神堡壘。褒忠義民廟春秋兩祭,祈求義民爺保佑臺灣風調(diào)雨順,并以此強化客家人的團結(jié),傳承客家精神。

從以上可以看出,義民信仰是在閩籍人作亂情況下,客家人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避免自身利益受到侵害,而與閩南人之間的沖突,從客觀上來說,朝廷征剿作亂者,客家人協(xié)力而行,又為朝廷所用,于私于公而言客家人都是卷入了三方之間的利益旋渦中,平息亂象后朝廷認可客家人的行為,褒獎客家人,對客家人所作的貢獻作出了價值判斷,在處于弱勢的情況下客家人也進一步地張揚了這種價值觀,因而稱死去的客家子弟為義民,后世尊稱其為“義民爺”,義民信仰也可稱之為義民爺信仰。目前臺灣民間以義民爺為主神的廟宇約有30多座,“義民廟中供奉的一般是牌位,只有極少數(shù)供奉著神像”[5],經(jīng)過分香后,忠義亭、褒忠亭、義民廟等分布于臺灣各地,1988年新竹義民廟創(chuàng)建200周年時,全臺灣25個主神為義民爺?shù)牧x民廟齊集于此,形成了類似宗教團體的廟宇聯(lián)盟,不畏強權(quán)、保鄉(xiāng)衛(wèi)土的義民信仰也就自然成為客家民眾的價值觀,義民廟成為這種價值觀念與宗教信仰的物質(zhì)載體與世俗表征,最終成為客家人的信仰符號與祭祀中心。

二、祭典儀式:義民信仰的民俗色彩

(一)行禮黑令旗。因參與作戰(zhàn)的義民大多是單身男子,戰(zhàn)死后沒有后代和親人,大多集體安葬在義民塚,到了初一、十五祭祀的日子,只好由當?shù)乜图胰颂糁诩依镒龊玫木剖硜砑婪?。所挑的酒食包括米飯、菜肴、雞酒等,用碗碟盛放好,擺在墳前或忠義亭里;然后向義民廟或忠義亭里的黑令旗行禮,因為傳說當年討伐林爽文的義民是以黑色旗幟為標志和暗號,所以黑色令旗成為義民爺?shù)南笳?,也是義民忠勇精神的體現(xiàn),類似于客家人祭拜祖先時所用的祖圖,只不過祖圖是祖先神像,而作為義民集體的象征并沒有用神像,而是以其作戰(zhàn)時的令旗(遺物)為標志,所以才有后來祭祀時向黑色令旗行禮的約定。

有的客家人為了祭祀方便,也為了使義民爺更好地護佑家庭家族,將義民信仰移奉到祠堂里,從而使義民信仰泛化,“桃竹苗乃至北部客家的遷居地,常見各家宅、宗祠奉祀。黑旗須往義民廟‘過爐’增添靈氣,若家長身故或搬家則要更換?!保?]從這樣的情形可以看出,義民信仰在臺灣客家地區(qū)已非常普遍,而且不局限于義民廟中祭拜,已泛到家庭中,儼然看出客家信仰的豐富性與遍及性。

(二)挑擔奉飯食。挑著酒食去祭祀義民的儀式也稱為“奉飯”或“挑擔奉飯”。這個儀式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一是客家人在仙逝后頭七之前特別是死后三天,屬于尚未“除靈”階段,在家宅中尚未撤除供桌,每天都要以飯菜酒食“供應(yīng)”以示祭奠,經(jīng)過“滿七”即七七(49天)后(有些地方要“撿骨”,行二次葬之禮),可將神主牌與祖先神位“合火”,供奉在神桌上,“享受”與祖先一樣的供奉、祭祀“待遇”。所以這個階段稱為“擔飯”或“奉飯”。另一說法是義民們出征時,當?shù)厝税堰@些親人送上戰(zhàn)場,以酒食為他們送行,后來戰(zhàn)死后,則以酒食為他們“招魂”“安魂”。相沿成習,便有了“挑擔奉飯”的習俗,之后為祭祀方便,桃竹苗客家地區(qū)以單一客家莊或聯(lián)莊方式,每天或初一、十五日輪流給義民爺奉飯,而到了中元節(jié)期間,先祭祖,再在農(nóng)歷七月二十日舉辦隆重的義民爺祭典,在這一天還舉辦賽神豬神羊、唱戲等活動,成為客家人重要的民俗節(jié)日;再擴大一點,客家人在其他廟會節(jié)日里,每當神明繞境時,也會“挑擔奉飯”,只不過這種情境下是給參加神明繞境活動的神執(zhí)人員和觀眾免費提供午飯,而不是作為祭禮的奉飯,現(xiàn)在俗稱為“打中午”,但卻有共同的內(nèi)涵,即客家人的

包容與奉獻精神。

(三)賽神豬神羊。義民節(jié)上客家人賽神豬也是很有特色的客家民俗。賽神豬是義民信仰活動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義民信仰習俗在祭祀時間點上的向前與向后延伸,使義民信仰較長時間都在客家莊體現(xiàn)出來。

養(yǎng)神豬的目的是為了在賽神豬時取得好的名次,在養(yǎng)育神豬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客家人心目中留存著的義民信仰,養(yǎng)育好后祭獻給義民爺,以便得到義民爺?shù)母嘧o佑。養(yǎng)神豬的過程是艱辛的,從時間上看通常要養(yǎng)育一年,甚至更長時間;豬舍的要求與標準都很高,干燥、潔凈、通風;為了讓豬長得更好,甚至有的養(yǎng)殖戶給豬舍安裝空調(diào)、電風扇,還精心地配備飼料,搭配使用奶粉、蔬菜、野菜等,以合理營養(yǎng)使豬長得健壯。

養(yǎng)殖戶在獻豬前還要舉行儀式,一是清洗豬身,讓豬潔凈;二是經(jīng)過精心養(yǎng)殖后,主人與豬之間有一定的情感,要獻出去參加比賽后就要被宰殺,通過儀式來表達不舍情感。

神豬比賽有較嚴格的規(guī)則,參加比賽的神豬少則百頭,多則上千頭,要一一經(jīng)過公正人士組成的評審,在考評過程中為防止出現(xiàn)偏差,要使用指定的豬籠和磅秤,同時還評議豬的健康情況等。

經(jīng)過評量而得獎的神豬會放置在豬架上展示,豬架是經(jīng)過裝飾的,顯得五顏六色,這一方面表示要將最好的神豬隆重地祭獻給義民爺,另一方面也使獻豬者有榮譽、有福分。

神豬祭祀代表了中國古代祭禮意義,傳統(tǒng)祭禮要使用豬牛羊三牲,以神豬祭祀代表了客家人對義民爺?shù)男欧钆c敬重,也是客家人保存?zhèn)鹘y(tǒng)祭奠禮俗的體現(xiàn)。經(jīng)過評選得獎的神豬大多是在義民活動正式舉辦的七月二十日清晨被宰殺,神豬除去內(nèi)臟,清洗干凈,然后抹上朱紅,制作成祭品,在當天午間抬往義民廟上供祭享。

三、文化功能:義民信仰的傳播變遷

(一)義民信仰強化了客家族群認同

文化的認同是對文化的價值作肯定性的判斷,文化群體或文化成員承認群內(nèi)新文化或群外異文化因素的價值效用符合傳統(tǒng)文化價值標準的認可態(tài)度與方式,經(jīng)過認同后的新文化或異文化因素將被接受、傳播。[7]臺灣客家人來臺拓墾,歷盡苦難,急需得到精神的撫慰與肯定,前者以三山國王、媽祖、觀音、土地伯公等神明信仰為主,后者則以官方所賜的“褒忠”為主,前者護佑自身,后者肯定自身,形成一種精神上、觀念上、文化上的自我認同,以此作為聯(lián)系的紐帶,以文化認同為基礎(chǔ)形成客家群體認同。新埔枋寮義民廟非常明顯地承載了這一功能。

新埔枋寮義民廟的廟聯(lián):“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耕田讀書。”楹聯(lián)對仗工整,彰顯盡忠盡孝、耕讀傳家的客家優(yōu)良傳統(tǒng)和高尚情操,高度概括了客家人的精神內(nèi)核;里面還有對聯(lián)“本是負耒荷鋤已得嘉名榮一字,即此忠肝義膽方能血食耀千秋”,也懸掛有“義烈長昭”“義魄千秋”等匾額,正是形象地體現(xiàn)了客家人千辛萬苦來臺墾荒,耕種謀求發(fā)展的經(jīng)歷,也書寫了客家人來臺后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而保境安民、勇于奉獻的精神品格,客家人自身就有著中原文化中的儒家孝義精神,視維護自身利益而犧牲的先民為義民,并加以祭祀,這是孝義文化的傳承與認同。

義民廟在后來近代抗日救亡活動中繼續(xù)發(fā)揮作用,以義民精神抵御外侮,團結(jié)進步力量,增強抗日信心,以正義的價值觀引領(lǐng)民眾,匯聚民心,為最終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chǔ)。義民廟在“義”的旗幟下團結(jié)了大批民眾,日本軍國主義者為此試圖分化民眾的抵抗力量。據(jù)楊國鑫先生的調(diào)查,“又聽說日本時代,義民廟非常靈,使得日本人難以管治附近的居民,而派了許多風水師在破除義民廟的風水,結(jié)果那些風水師都遭到災(zāi)難,可見義民爺是很靈驗的?!保?]33日本竊據(jù)臺灣后,除了政治壓制、經(jīng)濟掠奪外,還實行殘酷的文化統(tǒng)治,推行日本語言文化、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同時還從民間文化角度實行大眾文化的侵略,消除中華民族文化,以推廣日本神社信仰、破壞風水等多種方式來清除義民信仰,企圖達到文化統(tǒng)治,但其作用與影響有限,此后日本人改變其分化策略,從中也可看出義民信仰在外來侵略力量下的反制與共聚作用。韓國學者文智成教授比較了臺灣枋寮褒忠亭與韓國錦山“七百義?!焙笳J為:“國難之際,民間自發(fā)組織武裝隊伍與官軍聯(lián)戰(zhàn)而平亂,為其犧牲

者修墳建祠紀念。這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共同點,由此可見兩地文化的相似之處。”[9]這可以說,“義”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而言,它的內(nèi)涵都是相通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和平共處的準則,“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是“義行”的通則,現(xiàn)在兩岸學者對這段歷史中的客家人的行為是否屬“義”有不同的理解,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不同時代對“義”的理解也有所偏差,這個問題比較復雜,“義民廟和昭忠祠在性質(zhì)上也是一樣的,二者都是統(tǒng)治者用以表彰為官府利益而犧牲的人們的……但是沒有必要按照清朝統(tǒng)治者的看法為義民恢復名譽,把他們看成是維護社會正義的反破壞力量?!保?0]對于某些借客家人聯(lián)合過官府打擊不同族群的起事者而否定其“義”者,或借時過事遷否定客家人之“義”的觀點,如果以“義”的核心內(nèi)涵即“保家衛(wèi)民”去厘定的話,很容易就被推翻了;放在歷史語境與現(xiàn)實情懷里去理解,參與自衛(wèi)而犧牲的客家人毫無疑問是“義民”。

對客家義民的理解同時也應(yīng)放在歷史背景下去理解。1721年,藍鼎元(1680-1733)作為其族兄、南澳鎮(zhèn)總兵藍廷珍的幕僚來臺鎮(zhèn)壓朱一貴起義,針對當時對漳泉粵等籍居民的矛盾與爭奪情形,便寫有《諭閩粵民人》:

“鄭章毆死賴君奏、賴以槐,按問抵償……況賴君奏等建立大清旗號以拒朱一貴諸賊,乃朝廷義民,非聚眾為盜者比,鄭章擅殺義民,律以國法,罪在不赦。汝等漳泉百姓但知漳泉是親,客莊居民又但知客民是親;自本鎮(zhèn)道府視之,則均是臺灣百姓,均是治下子民,有善必賞,有惡必誅,未嘗有輕重厚薄之異。即在汝等客民,與漳泉各處之人,同自內(nèi)地出來,同屬天涯海外、離鄉(xiāng)背井之客,為貧所驅(qū),彼此同痛。幸得同居一郡,正宜相愛相親,何苦無故妄生嫌隙,以致相仇相怨,互相戕賊?本鎮(zhèn)每念及此,輒為汝等寒心。今與汝民約!從前之事,盡付逝流,一概勿論。以后不許再分黨羽,再尋仇釁,各釋前怨,共敦新好,為盛世之良民。 ”[11]

文中肯定了殺人償命的判決,也肯定了被殺者并不是聚眾為盜者,并非鬧事者,而是反破壞力量的義民,并苦口婆心地勸解化除閩粵人之間的矛盾,認為兩者都是來自于內(nèi)地,都是背井離鄉(xiāng)討生活的貧民,何苦相怨相殺,更應(yīng)釋其前怨,作盛世良民。所以在當時情境下,從官府大員的價值取向看并不是挑起或利用族群矛盾,而是視閩粵民人“均是臺灣百姓,均是治下子民,有善必賞,有惡必誅,未嘗有輕重厚薄之異”,秉持著公正的態(tài)度與立場來處理此事的,這善惡之分就是義的核心價值標準。

正因為古今中外對義的理解還有普遍的、核心的觀念,所以抗戰(zhàn)勝利后,臺灣當局曾于1955年重修忠義祠,并確定每年七月二十日為 “義民節(jié)”;三年后重修好忠義祠并舉行隆重的祭典,此后每年春秋兩季都會舉辦祭祀活動。

新埔枋寮義民廟最隆重的祭祀活動在于每年的農(nóng)歷七月二十日,附近十五個客家大莊會輪流舉辦“義民爺”廟會祭典,這成為客家人的“狂歡節(jié)”,來自全臺灣特別是北客人士會全身心地投入到祭祀活動中來,義民祭拜也使客家人更好地團結(jié)凝聚在一起,強化了族群認同。“每年七月二十日,于義民亭致祭孤魂。設(shè)值年爐主,辦理祭品,搬演雜?。桓患覡庍x牛、豕重大者為犧牲(祭品——引者注)。是日,四方聚觀,人山人海;其爐主預備白米數(shù)十石,炊飯以供游客。各款費用,由義民會積項分租支給。倘逢氣候不順,皆盛陳金鼓、旗幟,恭迎義民爺繞境鎮(zhèn)壓,每日以三餐祀之,其酷信有如此。(鄭鵬程《新竹縣志初稿》)其實,這絕不只是酷信而已,無數(shù)世代以來,每個客家子民,都已把義民爺視作與自己最親密、最貼切的長者,不只有問題、疑惑要求助義民,就是家中有喜事,總也會說給義民爺分享,這是多么親近的情感?。》路鹁拖袷羌抑袕R堂奉祀的先祖呢!”[12]從中可以看出,每年義民廟舉辦的中元普渡祭祀都會得到地方人士的大力支持,客家子弟和民眾也踴躍參與,客家人有難事時求義民爺、有喜事時報恩義民爺,義民信仰如同自家祖宗信仰一般,特別是義民爺繞境巡游,察視各祭祀客莊,起著保境安民的作用。忠義祠與義民廟不僅是客家人的信仰中心,也是當?shù)厣鐓^(qū)有影響的政治、文教活動中心,這對撫慰客家人的心靈、聯(lián)絡(luò)客家人的情感、凝聚客家力量、增進族群團結(jié)、促進地方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成為凝聚客家人心人氣的重要場所

和心靈歸依地,義民信仰也成為臺灣獨特的客家民俗。

(二)義民信仰在臺灣分靈分香傳播

義民信仰祭典活動不斷地儀式化,信仰功能得到一定的規(guī)范,其凝聚人心的作用也就越來越突顯。儀式就是重要的文化展演活動,并激發(fā)出某種共同的感情。英國功能主義人類學派德拉克利夫·布朗認為:“人類當中的一種有秩序的生活,是依賴于一種社會成員們精神中的某種感情,這種感情控制了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所以儀式就顯示出了具有一種特殊的社會作用。儀式可以調(diào)整、維持一代又一代地遺傳這種感情,社會的章法就是依賴于這種感情?!保?3]義民信仰中的儀式也如此,先要舉辦全體信眾參與的公祭活動,接下來是要準備大神豬、神羊、果品等祭品,舉行最為隆重的“三獻禮”完整儀式,之后由法師誦經(jīng)禮懺,在緬懷義民爺中喚起、感念義民爺?shù)闹矣戮?,凝聚客家人團結(jié)進取的力量。

正是義民信仰的這種功能得到認可,義民爺信仰在臺灣也就出現(xiàn)了再次傳播的現(xiàn)象,即通過分靈分香的方式傳播,分靈指新建廟宇帶著神像或塑像到祖廟朝拜后再帶回廟宇中供奉,分香指把祖廟中的神符或拈取香灰的灰袋帶到廟宇中供奉,這樣就把同樣性質(zhì)的神明信仰傳播出去,建立起新的祭祀圈、信仰圈。隨著客家人的開發(fā)足跡,義民信仰也分靈分香到臺灣各地,比如新竹頭份鎮(zhèn)、獅潭鄉(xiāng)的義民廟,就是從枋寮義民廟分香去的;之后又隨著客家人去臺灣東部的蘇花澳等地開發(fā),分香到了開發(fā)最晚的東部地區(qū)。這樣新埔枋寮義民廟則成為義民信仰的祖廟,屏東六堆等縣市的忠義亭、褒忠亭、義民廟成為分靈分香出去的分廟,共同構(gòu)成臺灣本士特有的義民信仰。

新竹頭份褒忠義民廟分香于新埔枋寮義民廟,每年舉辦春秋祭大典。春祭時間為每年農(nóng)歷四月初九日,準備好神豬、神羊、五牲、鮮花素果等,于上午9點進行春祭科儀,禮生帶領(lǐng)主祭者與陪祭者向義民爺爺行三獻禮及三跪九叩大禮,祈求義民爺?shù)谋佑印?/p>

義民廟也成為當?shù)乜图胰思漓牒妥h事的重要場所,比如拓墾戶主、工商業(yè)者、地方士紳、平常百姓等遇事都來祭拜,本著一個以義為首的價值觀,義民廟也是他們?yōu)橹媸聵I(yè)如建橋修路、興學辦學、社會救助等事宜進行協(xié)商決策的最好場地。

(三)義民信仰變遷中的文化多義性特征

義民信仰在全臺灣客家人中都有一定的影響力?!芭_灣各地大大小小的義民廟合計有三十個左右,其中以新竹縣新埔的義民廟,香火最盛,建筑也最宏偉,是桃、竹、苗地區(qū)客屬人士的信仰中心,而其所涵蓋的祭祀圈也最廣。”[8]31老一輩客家人非常虔信義民,信奉義民精神,每到中元節(jié)普渡時會來祭祀,到七月二十日義民廟會時,輪值的社區(qū)、人家會養(yǎng)好大豬,屆時殺大豬祭祀義民,同時請族、戚、友歡聚一堂,使義民信仰成為客家人團結(jié)、互助,傳承義民精神,增強客家人凝聚力的重要方式。靈驗的義民廟得到當?shù)厝说男欧?,植入當?shù)乜图胰说木裆钌钐?,義民信仰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且深入人心,臺灣的義民信仰與義民廟祭典活動在當代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體現(xiàn)出義民信仰文化的多義性。

1.信民眾多,規(guī)模宏大,祭祀與游樂結(jié)合。兩百多年來,新竹褒忠義民廟的祭祀范圍不斷擴大,每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日的中元祭典,輪值地區(qū)遍及臺灣北部桃園、臺北、新竹等縣市。從道光年間起的四大莊輪祭,后來發(fā)展至十二莊,由十二莊而至十四莊,直到今天的十五大莊,涵括整個新竹縣、市,桃園縣中壢市、觀音鄉(xiāng)、新屋鄉(xiāng)、楊梅鎮(zhèn)、龍?zhí)多l(xiāng)等十九個鄉(xiāng)鎮(zhèn)市,參與的信徒達數(shù)十萬之多。客家人以義民廟為中心,憑較為共同的語言、信仰、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組成較大的聚落組織,也可說是較大型的文化單元,“義民廟是客家族群信仰核心的一環(huán),舉凡安身立命、婚喪喜慶等事宜均常向義民爺祝禱。對客家人而言,義民爺除了具有客家精神共通的意義召喚外,也是傳統(tǒng)客家文化與血脈的具體表征?!保?4]客家人在對內(nèi)婚姻交往、對外利益同盟等方面有較強的價值認同與文化歸依,忠義廟也成為當?shù)乜图胰说男叛鲋行摹5F(xiàn)在年輕人來此的目的,一方面是來祭祀義民,弘揚義民忠勇精神,另一方面熱衷于義民廟旁邊被旅游開發(fā)出的著名的游樂區(qū)、燒烤區(qū),很多人來義民廟的另一個目的是品嘗美食,休閑意味得到強化,這

使義民信仰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2.義民爺普渡與客家民俗活動結(jié)合,成為祭典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舉辦活動的時間是在中元節(jié)期間,與佛教超渡祀鬼、民間敬祖宗等內(nèi)涵結(jié)合,舉辦大型的普渡活動。義民廟祭典的民俗活動也在不斷發(fā)展中,例如臺北地區(qū)約有40多萬客家人,大多數(shù)熱衷于客家文化活動,義民爺信仰因記錄著客家人的歷史情懷,又具有忠義英勇的精神內(nèi)涵,深受客家人推崇,在臺北地區(qū)的表現(xiàn)也是一樣的,能引起客家民眾的積極參與。因臺北沒有義民廟,便去新竹枋寮義民廟迎接義民爺來臺北巡游,在活動期間便在臺北市民廣場搭建祭壇,派代表在新竹迎取義民爺后北上安置義民爺神位,舉辦完三天的活動后再把義民爺神像送回新竹。2012年10月13日,臺北客家義民嘉年華以藏頭詩的形式包含“客家”二字的“客如云集,家有喜事”為主題,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辦,全臺25間義民廟共同對義民爺進行通過傳統(tǒng)迎神繞境、挑擔奉飯以及主祭大典等活動,追思祭祀、傳承義民精神,傳達客家人守護義民爺?shù)木?,展現(xiàn)仁愛忠義的思想。同時,匯聚各地客家鄉(xiāng)親,使客家文化精髓得到傳承。

3.祭典功能的復合性質(zhì)。義民廟祭典儀式既是隆重的民間信仰祈?;顒樱虬讼?、祭天拜天公,還要行普渡儀式安慰神靈,同時還有祈求風調(diào)雨順、保境安民等目的;同時還與賽神豬、唱戲等民俗文化結(jié)合在一起,成為客家人宗教與民俗相結(jié)合的慶典活動,也成為客家人的聯(lián)會聯(lián)誼活動的重要載體。如今許多非客家人,特別是政治人物為著選舉的需要,為了吸納客家人的力量,不同程度、不同頻次地會來客家義民廟祭拜“掃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客家人的力量不容小覷。

4.義民廟與社區(qū)互動積極回饋社會。新埔枋寮義民廟,平時香火鼎盛,并積累了豐盛的廟產(chǎn),義民廟也不斷地回饋社會,一是為臺灣客家人提供了慰藉心靈的場所,民眾來此感恩、祈福,感激義民的義勇與獻身精神,求得家庭平安、事業(yè)順利,特別是要去從軍當兵的青年,行前一般會來此祈告平安;二是發(fā)展觀光旅游業(yè),吸引普通民眾來此憑悼,來后花園踏青賞景;三是以廟產(chǎn)回報社會,如以廟產(chǎn)資助貧困子弟入學,后來于1945年在中壢(1954年后遷竹北)創(chuàng)設(shè)義民中學,迄今畢業(yè)學子已達數(shù)萬人;還以廟產(chǎn)資助社會公益事業(yè),如修建道路橋梁,舉辦公益培訓等。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義民信仰源于清代朱一貴、林爽文事件,六堆義民得到清朝政府的褒獎,結(jié)合客家人的孝義精神,后來不斷建起褒忠亭與義民廟,并使祭典活動不斷儀式化,發(fā)展成臺灣客家人獨特的信仰,通過義民信仰又強化了客家族群的認同,義民廟成為臺灣客家人的信仰中心,隨著客家人不斷在島內(nèi)開發(fā)特別是在臺灣東部開發(fā),通過分靈分香方式在臺灣得到廣泛地傳播。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義民信仰也逐漸具有濃郁的世俗化色彩,信民將信仰與游樂結(jié)合,義民廟也融入社區(qū)發(fā)展,義民信仰文化在變遷中呈現(xiàn)出多義性特征。

[1]蔡彩秀.以順稱義:論客家族群在清代臺灣成為義民的歷史進程[J].臺灣史研究,2004(1):1—41.

[2]林本炫.臺灣客家民間信仰的特色——以苗栗縣義民爺信仰為例[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1):20—27.

[3]賴澤涵,傅寶義.義民爺信仰與客家社會[M].臺北:南天書局,2006.

[4]謝重光.清代臺灣客家六堆義民的評價問題[J].閩臺客家文化,2013(3):5—11.

[5]陳小沖.臺灣民間信仰中的義民爺與義民廟[J].嶺南文史,1993(2):92.

[6]邱彥貴,吳中杰.客家地圖[M].臺北:貓頭鷹出版, 2001:99.

[7]馮天瑜.中華文化辭典[M].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1:20.

[8]楊國鑫.臺灣客家[M].臺北:唐山出版社,1993.

[9]文智成.臺灣義民廟與韓國義冢的文化意義比較[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1):13—18.

[10]孔立.清代臺灣的義民問題[J].臺灣研究集刊,1990 (4):92—100.

[11]藍鼎元.諭閩粵民人[M].臺灣文獻叢刊,第37種.臺北:臺灣銀行經(jīng)濟研究室編,1958:274—276.

[12]劉還月.臺灣客家鄉(xiāng)土志[M].臺北:常民文化有限公司,2009:252.

[13][英]布林·莫利斯.宗教人類學[M].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2009:171.

[14]張淑圓,肖百義.七0年代義民廟之表征空間建構(gòu)初探[C].上海: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建筑遺產(chǎn)——第四屆中國建筑史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7-06-15.

責任編輯:羅 義

K890

:A

1008-3537(2015)04-0027-06DOI:10.13844/j.cnki.jxddxb.2015.04.004

2015-08-23

國家社科規(guī)劃項目(12BMZ029);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研究項目(JD1050)

鐘俊昆(1965-),男,江西上猶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客家民俗。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211.G4.20151209.1123.008.html

猜你喜歡
客家人信仰
客家人
寶藏(2021年7期)2021-08-28 08:17:34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闖蕩牙買加的客家人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鐵的信仰
不滅的信仰
中國三峽(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行酒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06-13 10:18:44
寧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轉(zhuǎn)站
福建人(2015年11期)2015-02-27 10:23:59
海宁市| 常宁市| 大理市| 五台县| 澎湖县| 宾阳县| 德安县| 繁峙县| 都江堰市| 郧西县| 白水县| 伊金霍洛旗| 仪陇县| 易门县| 武功县| 镇沅| 光泽县| 岳阳市| 郑州市| 台州市| 平山县| 华池县| 融水| 周至县| 贵州省| 方山县| 灯塔市| 恭城| 社旗县| 黎城县| 饶阳县| 敦煌市| 德清县| 安岳县| 平定县| 恩施市| 玉田县| 安达市| 太和县| 泽州县| 呈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