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丁澤民治療慢性便秘臨證經(jīng)驗探析

2015-04-15 23:39丁曙晴金洵丁義江
江蘇中醫(yī)藥 2015年8期
關(guān)鍵詞:潤腸白術(shù)大腸

丁曙晴金 洵丁義江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江蘇南京210001;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南京210029)

丁澤民治療慢性便秘臨證經(jīng)驗探析

丁曙晴1金 洵2丁義江1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江蘇南京210001;2.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江蘇南京210029)

慢性便秘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的肛腸疾病,多屬本虛標實而以虛證多見。對便秘的治療,丁老強調(diào)“究其源”,以虛實為綱,次辨寒熱,再辨臟腑氣血。根據(jù)臟腑氣血的狀態(tài),通補兼施,升降相應,溫清并用。丁老善用益氣養(yǎng)陰潤腸、升降調(diào)理樞機之法治療慢性便秘,佐以行氣活血化痰,不輕易使用峻下之劑。臨證注重辨證與辨病相結(jié)合,既從整體觀認識慢性便秘的一般規(guī)律,亦隨證采用個體化治療方案。

慢性便秘 中醫(yī)病機 中醫(yī)藥療法 名醫(yī)經(jīng)驗

丁澤民(1919—2014),江蘇江都人,丁氏痔科第八代傳人,從事中醫(yī)臨床、科研、教學70余載,為全國第一批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shù)經(jīng)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江蘇省名中醫(yī),被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授予“國醫(yī)楷模”稱號。他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中醫(yī)肛腸學會并任首任會長18年,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全國中醫(yī)肛腸醫(yī)療中心——南京市中醫(yī)院肛腸科。他提出“功能為先”的現(xiàn)代中醫(yī)肛腸疾病重要診療理論,創(chuàng)立了分段齒形結(jié)扎療法、定向分段掛線法、切開掛線縫合曠置術(shù)等術(shù)式,研制了30多種專科制劑,臨床療效顯著。主持或參編多本肛腸病學、中醫(yī)外科學著作,主持開展了衛(wèi)生部及省市級課題數(shù)十項,其中13項成果獲獎。

慢性便秘,中醫(yī)曾使用“大便難”“后不利”“大腸結(jié)”等病名,指糞便在腸內(nèi)滯留過久,秘結(jié)不通,或便質(zhì)干結(jié),排出困難,或臨廁努掙不出的病證[1]。本病在我國平均發(fā)病率較高,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目前治療的主要方法為促動力劑、生物反饋和手術(shù)。長期使用蒽醌類瀉劑會損傷腸道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加重便秘;生物反饋研究起步較晚,國內(nèi)尚缺乏循證醫(yī)學的數(shù)據(jù),在某些方面還存在缺陷;手術(shù)治療切除的腸段無法還原,需謹慎選擇。丁澤民教授通過多年臨證經(jīng)驗總結(jié),認為慢性便秘患者病程日久,必以虛證多見,但本虛標實,病情復雜,需從整體觀認識其病因病機,辨證與辨病相結(jié)合,隨證采用個體化治療方案。

1 “魄門亦為五臟使”辨病位

慢性便秘基本病變雖為大腸傳導失常,但丁老認為其與臟腑經(jīng)絡(luò)、氣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關(guān),正如《素問·五藏別論》所言“魄門亦為五臟使”。張景岳對此解釋為“大腸與肺為表里,肺藏魄而主氣,肛門失守則氣陷而神去,故曰魄門。不獨是也,雖諸腑糟粕固由其瀉,而臟氣升降亦賴以調(diào),故亦為五臟使”。

心藏神,五臟六腑,心為之主,若心神失用,腸失“君命”,魄門啟閉失常,可致便意缺乏或頻頻如廁而不果。肺與大腸相表里,主宣發(fā)和肅降,肺實氣壅或肺虛氣陷,升降失調(diào),則上竅塞而下竅閉。肝主疏泄,疏布水谷精微,泄下糟粕,肝郁脾虛,大腸傳導失職,則大便秘結(jié),欲便不出。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互為表里,脾胃升降失調(diào),脾氣不升,則生滿,濁陰不降,則大便秘結(jié)。腎開竅于二陰,腎藏精而主五液,腎陰不足,則津液虧乏而便結(jié);腎陽不足,下元虛衰,火不暖土而便澀[2]。

丁老認為魄門的“啟閉”依賴“心神清明、肺氣宣肅、肝氣暢達、脾氣運化和升提、腎精充盈和腎陽溫煦”,五臟之間協(xié)調(diào)有序,互助互用,共同調(diào)控魄門的排便功能。而魄門啟閉異常,濁氣糟粕在體內(nèi)蓄積日久,亦會影響臟腑藏瀉功能和氣機升降。因此“魄門亦為五臟使”很好地詮釋了慢性便秘的病因發(fā)展及影響。

在此理論指導下,急先治魄門,緩后調(diào)五臟。大便秘結(jié)直接影響臟腑功能者,應先通便;多臟腑病變引起的便秘,當求其本,辨清臟腑病位,調(diào)理五臟。正如《素問·標本病傳論》所說:“小大不利治其標,小大利治其本。”

丁老亦注重辨病與辨證相結(jié)合。辨病揭示疾病的本質(zhì)和發(fā)展規(guī)律,辨證把握疾病現(xiàn)階段的主要矛盾。對以便秘為主訴的患者,如便中夾有膿血黏液,或伴小腹隱痛、食少消瘦者,除了常規(guī)肛門指檢外,還不能忽視內(nèi)窺鏡等檢查排除結(jié)直腸腫瘤等。對于時有便意努掙頻頻而不出的患者,他也采用排糞造影、肛管直腸測壓等生理學評估方法,動態(tài)了解排便動力、直腸感覺功能及順應性等。

2 “本虛標實”揣病機

丁老認為慢性便秘臨床癥狀復雜多樣,除排便費力、排便時間延長、干硬便等與排便相關(guān)的主要癥狀外,患者也常見腹脹、口干、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納呆、畏寒等兼證,甚至失眠或情志異常等。慢性便秘是多臟腑功能失衡所致,屬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xiàn)。局部屬實,全身屬虛,為本虛標實,臨床常見肝脾不調(diào)、肺脾氣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四證[3-4]。

臟腑本虛,以肺脾腎三臟為主。肺脾氣虛則腸腑推動乏力,升降失常,中氣不足(下陷);脾腎陽虛,命門火衰,不能溫煦脾土,中焦乏運,氣血運行失常,日久則氣血凝滯,痰濕血瘀等標實夾雜,使氣機出入升降失常而致便秘。加之患者多治療日久,峻下寒涼之品常用,脾胃已傷,寒濕痰濁內(nèi)生。肺為貯痰之器,已成之痰壅積太陰,遏阻肺氣,肺氣郁而不得宣肅,臟病及腑,大腸不得順降,糟粕潴留腸腑,形成便秘。因此丁老認為氣滯、痰濕是慢性便秘常見的病理因素。

丁老對慢性便秘的辨證以虛實為綱,掌握主次,再辨寒熱和臟腑氣血。辨證時詳細詢問病史,四診合參,尤其注意舌質(zhì)和苔質(zhì)的變化。慢性便秘患者舌色淡或黯,多為氣血虛弱,寒凝血瘀;舌體胖大或瘦薄,多為脾虛氣弱或肝脾不調(diào);舌苔厚膩或光剝,多為濕滯痰凝或血燥津傷;舌絳苔黃厚而膩者,多為郁(瘀)熱內(nèi)生。

丁老認為慢性便秘有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的特點,治療時應“究其源”,注意顧護正氣,不可輕易使用芒硝、大黃等峻下之劑,否則雖可一時通導,卻易致“虛虛實實”,使慢性便秘成為沉疴痼疾。

3 “益氣潤腸,疏和肝脾,溫陽化痰”療痼疾

3.1 益氣潤腸 丁老認為慢性便秘治療中多“見秘則下”,過用峻下寒涼。因此,此類患者應“塞因塞用”,益氣潤腸。益氣主要是補益肺脾之氣,肺氣足則清氣上升,濁氣自降,脾氣足則能運化水谷,氣血津液生化有源。老年便秘患者多見脾虛氣弱、津枯血虧、腸道失濡,治療時應以益氣為主,同時養(yǎng)陰增液兼以潤腸。丁老喜用黃芪、生白術(shù)、黨參、生地黃、玄參、麥冬、當歸、火麻仁、郁李仁、紫菀等,且喜重用黃芪和生白術(shù)。黃芪為補肺脾之氣要藥;白術(shù)苦而甘溫,可健脾益氣、溫運脾陽;生地黃、玄參、麥冬合用意在滋陰增液;當歸養(yǎng)血潤燥滑腸;火麻仁、郁李仁為潤下之要藥,火麻仁偏走大腸血分,郁李仁偏入大腸氣分,二藥配伍可氣血雙調(diào),增強通便能力;紫菀性溫,味苦辛,為肺經(jīng)潤藥。諸藥合用,補潤為通。

3.2 疏和肝脾 丁老認為飲食運化在脾,便溺疏泄在肝,肝脾不調(diào),樞機不利,影響大腸傳導。肝脾不調(diào)主要指肝郁脾虛,肝木乘脾。憂思抑郁等情緒與肝之疏泄功能密切相關(guān),因此精神心理因素常與便秘的發(fā)病互為因果。臨床表現(xiàn)為大便幾日一行,多先硬后軟,或先干后溏,排便不暢,平素易躁易怒,或思慮過多,常伴排便不盡、肛門墜脹,舌苔膩,脈弦細。治療重點在于疏肝調(diào)理氣機,多遣以柴胡、當歸、白芍、香附、川楝子、枳殼、厚樸、檳榔、白術(shù)、茯苓、山藥等,用柴胡疏肝散加減調(diào)理樞機,從肝論治。柴胡苦平,入肝膽經(jīng),透解邪熱,疏達經(jīng)氣;白術(shù)配白芍,柔肝和脾、健脾潤燥;香附開郁散氣,檳榔辛溫降泄,二者相配行氣中寓降氣;白術(shù)、茯苓、山藥健脾助運;枳殼、厚樸宣肅肺氣,開上竅以通下竅。諸藥合用,疏和肝脾,標本同治。

3.3 溫陽化痰 脾腎陽虛型便秘不僅見于年老體衰者,也常見于久用濫用瀉藥的年輕人?;颊叨嚅L期依賴各種瀉劑仍臨廁努掙不出,便后乏力,面色白,畏寒肢冷,倦怠懶言,食少腹脹,甚至月事稀疏,難眠嗜臥等,舌淡胖、苔白厚膩,脈沉遲。丁老多遣以附子、干姜、肉桂、肉蓯蓉、吳茱萸、薤白等,以溫陽為主,補益為先,配伍半夏、茯苓、石菖蒲等,并佐以山藥、葛根等滋陰之品,以陰中求陽。

此外,丁老認為慢性便秘的治療還應適當佐以活血化瘀,“久病生痰”,“久病入絡(luò)”,瘀血與痰濁一樣,既是便秘形成的病理產(chǎn)物,也是導致便秘發(fā)生的病理因素。因此化痰的同時配伍當歸、桃仁、桂枝等藥,使瘀痰散,氣機暢。

4 驗案舉隅

4.1 益氣潤腸治療便秘

郭某,女,64歲。2005年8月1日初診。

便意稀疏3年。患者缺乏便意,糞如羊屎,欲解不凈,如不服瀉藥則7日一行,食少懶言,舌質(zhì)胖嫩,邊有齒痕,中有裂紋,苔薄,脈緩。診為:便秘,脾虛氣弱型。治擬益氣潤腸,增液行舟。處方:

太子參15g,生白術(shù)20g,炙黃芪20g,生地10g,玄參10g,麥冬10g,火麻仁10g,郁李仁10g,炙甘草3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復診(2005年8月8日):患者服藥后癥情有所緩解,但大便仍干結(jié)。囑其完善各項便秘檢查,包括結(jié)腸運輸試驗、鋇灌腸、排糞造影、肛管壓力測定、乳果糖氫呼氣試驗等。結(jié)腸運輸試驗顯示:結(jié)腸乏力。排糞造影加鋇灌腸提示:直腸黏膜脫垂伴會陰下降。辨證不變,加強益氣潤腸之力。處方:太子參15g,生白術(shù)30g,炙黃芪20g,升麻10g,柴胡10g,生地10g,玄參10g,麥冬10g,白芍10g,茯苓10g,火麻仁10g,郁李仁10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三診(2005年8月15日):用藥后癥情明顯好轉(zhuǎn),大便較前通暢。舌淡紅不干,苔薄白,脈細。藥證相符,繼從原治。處方:太子參15g,生白術(shù)30g,炙黃芪20g,生地10g,玄參10g,麥冬10g,茯苓10g,槐角12g,防風10g,神曲10g,炙甘草3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服藥后臨床癥狀消失。[5]156

按:丁老認為慢性便秘具有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的特點,治療時應“究其源”。本案患者罹患便秘日久,病程漫長,長期服用瀉藥以助排便,然瀉藥多苦寒敗胃,久服不僅效力減弱,更有脾胃耗傷之弊。脾胃耗傷則中焦運化乏源,故見食少懶言、舌質(zhì)胖嫩邊有齒痕、苔薄脈緩等一派中焦虛羸之象。脾虛水谷精微不足以布散周身,充養(yǎng)肺氣,日久肺氣虛弱,肺脾兩傷。治療當標本兼顧,以補虛為要。便秘治療不可急功近利,妄用攻伐之劑,以取速效。屬肺脾氣虛者,當取丁老益氣潤腸之法。初診以補益脾肺、益氣生津之太子參為君藥;生白術(shù)健脾生津,炙黃芪補氣升陽,二藥合用配伍太子參補益之效大增,共奏補脾肺之功。玄參、生地、麥冬三藥為吳鞠通增液湯原方,滋陰潤燥,增水行舟,共為臣藥;火麻仁、郁李仁為潤下之要藥,火麻仁偏走大腸血分,郁李仁偏入大腸氣分,二藥配伍可氣血雙調(diào),增強通便能力,為佐藥;炙甘草補氣生津,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補氣潤腸之功。二診患者服藥后癥情有所緩解,但大便仍干結(jié),說明藥已對證,故生白術(shù)加量至30g以增其健脾生津之力,另增柴胡、升麻升發(fā)脾胃清陽,茯苓降瀉濁陰,氣機調(diào)暢則腸腑推動有力。三診癥情明顯好轉(zhuǎn),大便較前通暢,故去柴胡、升麻防其耗氣傷津之弊,另加槐角以清補益藥所生之郁熱,防風祛風勝濕制約玄參等滋膩之性,神曲健脾消食,終獲殊功。本案中丁老生白術(shù)用量較大,二診和三診都用到30g,蓋因丁老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生白術(shù)治療各種便秘均有良好的療效。白術(shù)不論與涼潤之生地配伍,還是與燥熱之姜附配伍,均可保持其通便作用,能使干燥堅硬之大便變潤變軟,容易排出,并不引起腹瀉。使用白術(shù)作為通便藥時,可根據(jù)辨證適當配合涼潤或辛溫之品,則療效更佳。丁老在臨床治療便秘時多用生白術(shù),健脾止瀉多用炒白術(shù)?,F(xiàn)代藥理研究亦顯示,白術(shù)水煎劑對于慢傳輸型便秘有著良好的療效。

4.2 溫陽散寒治療便秘

金某,男,61歲。2005年8月25日初診。

排便困難4年?;颊弑憬Y(jié)如栗,雖便意頻頻,但臨廁不出,常使用開塞露,但用后腹痛無力。平素四肢不溫,腰膝酸軟,口淡不渴,形瘦面白。舌有紫氣,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厚膩,以中根為甚,脈沉細。診為:便秘,脾腎陽虛型。治擬溫陽散寒,行氣助運。處方:

附子10g(先煎),干姜10g,肉桂6g(后下),薤白10g,厚樸10g,茯苓10g,石菖蒲6g,澤瀉6g,山藥10g,葛根10g,炙甘草3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復診 (2005年9月2日):7劑藥后癥情緩解,大便日行1次,質(zhì)不干,能一次排空。原方有效,繼從原治。原方原量,再進7劑后痊愈。[5]159

按:本案患者年逾花甲,命門火衰,火不暖土,脾陽不振,故見平素四肢不溫、腰膝酸軟、脈沉細;氣血運行失常,故見形瘦面白;日久則氣血凝滯,痰濕血瘀等標實夾雜,故見舌有紫氣、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厚膩以中根為甚;患者治療日久,峻下寒涼之品常用,脾胃已傷,寒濕痰濁內(nèi)生;肺為貯痰之器,已成之痰壅積太陰,遏阻肺氣,肺氣郁而不得宣肅,寒痰內(nèi)生,故見苔白厚膩;臟病及腑,大腸不得順降,糟粕留于腸腑,形成便秘,故見便結(jié)如栗,雖便意頻頻,但臨廁不出。本案虛實夾雜,治療當虛實兼顧,以溫陽為要?;颊呦略搼v為本,寒痰血瘀為標,丁老以溫陽化痰法治之。處方以大辛大熱之附子為君藥,虞摶稱其“稟雄壯之質(zhì),有斬關(guān)奪將之氣,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jīng),以追復散失之元陽……引溫暖藥達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濕”,溫補下元,破陰回陽;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肉桂補火助陽、鼓舞氣血共為臣藥。三藥合用,辛通陽,暖命門,溫坎水,破陰凝。薤白溫陽通滯、化痰散結(jié),厚樸消脹除滿、燥濕化痰,茯苓、澤瀉利濕瀉濁,菖蒲化濕豁痰,共為佐藥。葛根生津止渴,山藥兼補肺脾腎三陰?;颊咭慌珊啵斢铚仃枮橹?,但久病陽損及陰,亦需少佐滋陰潤腸之品,以陰中求陽,故方中同時佐以山藥、葛根,獲效明顯。甘草調(diào)和諸藥,制約附子、菖蒲之毒性,使藥效更為持久緩和,與葛根、山藥共為使藥。

5 結(jié)語

丁老認為便秘病變部位雖在腸腑,但臨證應強調(diào)整體辨證,辨證與辨病相結(jié)合,以整體觀認識便秘的發(fā)生和演變過程。同時遵循“通補兼施,升降相應”的原則,即處理好“通”和“補”的辯證關(guān)系,抓住因久病致正虛邪實的主要矛盾,做到補而不滯,通而不傷正?!巴ā奔戎竿ǜ禎?,也指去除機體氣滯血瘀痰凝的狀態(tài),因此可以靈活采用行氣、活血、化(燥)濕、利水、溫陽、滋陰、潤腸等治法。丁老祖?zhèn)髦嗅t(yī),但從來不排斥現(xiàn)代醫(yī)學,他將慢性便秘的各種動力學和影像學檢査技術(shù)如肛管直腸測壓、盆底肌電圖、乳果糖氫呼氣試驗和結(jié)腸鏡等引入中醫(yī)肛腸學科中,互相補充,提高診斷水平。正是這種與時俱進、繼承創(chuàng)新的精神,使得丁老創(chuàng)立的南京市中醫(yī)院肛腸學科得以傳承和發(fā)展。

[1]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jié)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2013,武漢).胃腸病學,2013,18(10):605

[2] 楊勇,丁曙晴,丁義江.試探“魄門亦為五臟使”與功能性便秘.新中醫(yī),2012,44(7):184

[3] 丁義江.丁氏肛腸病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49

[4] 郭榮,丁義江,張建淮.慢性功能性便秘診斷和中醫(yī)證型的量化研究.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1,29(12):2817

[5] 王業(yè)皇.丁澤民學術(shù)思想與臨證經(jīng)驗研究.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

R256.35

A

1672-397X(2015)08-0001-04

丁曙晴(1973—),女,博士,副主任醫(y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丁義江全國名老中醫(yī)傳承工作室負責人,“丁氏痔科”第十代傳人,研究方向:中醫(yī)治療便秘等肛腸科疾病、失禁等盆底疾病。

丁義江,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njgczx@gmail.com

2015-01-20

編輯:吳 寧

2010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丁澤民全國名老中醫(yī)傳承工作室建設(shè)項目基金資助;2012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丁義江全國名老中醫(yī)傳承工作室建設(shè)項目基金資助

猜你喜歡
潤腸白術(shù)大腸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aren Runchang Pill (麻仁潤腸丸)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onstipation
大腸變懶了
大腸變懶 了
HPLC法同時測定五仁潤腸丸中10種成分
氣虛便秘用白術(shù)萊菔湯
大腸鏡檢陰性慢性腹瀉與末端回腸病變的關(guān)系分析與探討
活血潤腸湯治療肛腸術(shù)后便秘40例
潤腸通便功能試驗中造模劑的選擇
王付教授運用白術(shù)治療便秘經(jīng)驗
白術(shù)的不同炮制法對臨床作用的影響
日照市| 子长县| 迁安市| 麻阳| 湘乡市| 大石桥市| 滦平县| 蓝山县| 辽阳县| 南岸区| 肥乡县| 温州市| 广丰县| 龙门县| 合江县| 丰原市| 界首市| 南通市| 海宁市| 庆元县| 康平县| 长兴县| 虎林市| 策勒县| 芦溪县| 阳高县| 咸丰县| 唐山市| 昭通市| 深泽县| 桓台县| 湟源县| 张家川| 江门市| 定安县| 吉木萨尔县| 延长县| 昭觉县| 陆河县| 阳东县| 辉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