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潔吳擁軍蔣中秋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江蘇南京210029;2.江蘇省中醫(yī)院,江蘇南京210029)
經(jīng)方治療耳鳴耳聾驗案4則
沈 潔1吳擁軍1蔣中秋2
(1.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江蘇南京210029;2.江蘇省中醫(yī)院,江蘇南京210029)
耳鳴 耳聾 烏梅丸 小柴胡湯 黃連阿膠湯 金匱腎氣丸 醫(yī)案
耳鳴耳聾是指以耳內(nèi)鳴響、聽力障礙為臨床表現(xiàn)的耳病,臨床上耳鳴耳聾常同時或先后出現(xiàn),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見疾病,也是疑難疾病之一。張仲景所著《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方劑稱為經(jīng)方,其理論豐富,辨證精當,用藥精煉,被廣泛運用于內(nèi)、外、婦、兒及雜病的診療中。我們運用中醫(yī)辨證思維,結(jié)合經(jīng)方理論與臨床實際,對耳聾耳鳴進行詳細的辨證,選取符合經(jīng)方證型的案例進行治療,效果良好,現(xiàn)介紹4則如下。
呂某,女,51歲。2015年2月4日初診。
患者左耳耳鳴反復(fù)發(fā)作20日,耳鳴呈“嗡嗡”樣,每于情緒急躁時加重,偶有頭暈及耳內(nèi)堵悶感,自覺左耳聽力下降,無視物模糊,平素怕冷,易心煩急躁,夜間難以入眠,舌淡紅、苔薄膩,脈細弦。辨證為脾腎虧虛、心肝火旺證。予烏梅丸加減。處方:
烏梅15g,黃連6g,黃柏6g,干姜6g,細辛3g,椒目6g,肉桂5g(后下),制附子6g,炒當歸10g,生曬參10g,法半夏20g,茯苓10g,白豆蔻5g(后下),厚樸10g。日1劑,水煎服。
服藥5日后,患者訴左耳耳鳴明顯減輕,耳內(nèi)堵悶感消失,聽力提高,頭暈不明顯,但夜間仍然難以入睡。原方繼服7日,患者訴耳鳴未作,聽力明顯提高,無頭暈等。
按語:烏梅丸是治療厥陰病蛔厥及下利的經(jīng)方,本案取其可治療中焦脾胃虛寒、肝熱犯脾之寒熱錯雜證。本例患者為中老年女性,平素起居飲食失當,脾腎不足,清揚不升,無以溫養(yǎng)四肢及耳竅,故見怕冷、耳鳴、耳聾、頭暈等;患者平素心煩,對外界噪音噪聲抵觸,夜寐難安,乃肝腎不足,心肝之火上炎之證,此為本虛標實,寒熱錯雜。故以酸味之烏梅收斂肝陰,配合苦寒的黃連、黃柏降泄上逆之火,佐以細辛、干姜、附子、肉桂溫中散寒,人參、當歸培補中焦。全方寒熱并用,補泄兼施,陰陽調(diào)和,以達疏肝瀉火、補氣通竅之功效。
陳某,女,44歲。2015年3月12日初診。
患者1周前左耳聽力突然下降,伴耳鳴不休,呈電流聲,偶有頭暈頭痛,無耳內(nèi)脹悶感,無眩暈及視物模糊,發(fā)病時值月經(jīng)來潮,色紅夾有血塊,乳房及小腹脹痛。舌紅、苔薄,脈細弦。電測聽示:左耳平均聽閾55dB,右耳正常。辨證為肝郁血虛證。予小柴胡湯加減。處方:
柴胡10g,太子參10g,黃芩10g,法半夏10g,干姜5g,炙甘草6g,大棗10g,葛根10g,補骨脂10g,梔子10g,山楂10g,川芎10g。日1劑,水煎服。
治療5日后,患者訴左耳聽力稍有提高,時有耳鳴,頭暈頭痛緩解,原方繼服5劑,復(fù)測聽力:左耳平均聽閾45dB,右耳正常。
按語:小柴胡湯為和解少陽半表半里方。本案患者勞累體虛,恰逢月經(jīng)來潮,血虛難以濡養(yǎng)清竅,外邪乘虛,與正氣相爭于半表半里,故少陽肝氣不利,郁而化熱,使耳竅失去“清能感音,空可納音”的功能,而致耳聾耳鳴;舌脈均為肝郁血虛之證。以柴胡疏解透達少陽之邪熱,與黃芩相配,共解半表半里之邪;因患者經(jīng)期發(fā)病,故加補骨脂、葛根、川芎、山楂補腎活血,理氣通竅。全方共奏疏肝理氣、補血活血通竅之功效。
余某,男,28歲。2014年10月24日初診。
患者3天前左耳聽力突然下降,伴“轟轟”樣耳鳴,無耳內(nèi)堵悶感,無惡寒發(fā)熱,平素心中煩悶不寧,顏面潮紅,口干,夜間入睡困難,舌紅、苔薄膩微黃,脈細數(shù)。電測聽示:左耳平均聽閾88dB,右耳正常。診斷為突發(fā)性耳聾。辨證屬陰虛火旺證。予黃連阿膠湯加減。處方:
黃連5g,黃芩10g,白芍20g,阿膠10g,炒山梔10g,淡豆豉 10g,郁金 10g,合歡皮 10g,炒枳殼10g,熟地10g,補骨脂10g,炒麥芽10g。日1劑,水煎服。
連服10日,患者訴左耳聽力稍有提高,耳鳴減輕,心煩、口干等稍緩,睡眠稍有改善。復(fù)查聽力:左耳低頻下降,平均聽閾40dB,右耳正常。
按語:黃連阿膠湯主證“心中煩,不得臥”。本案患者勞累失養(yǎng),房勞不當,腎精虧損,無法制約心火,心腎不交,故心煩不寧、顏面潮紅、口舌干燥、夜寐不安、舌紅、苔薄膩微黃、脈細數(shù),均為腎水不足、心火偏亢的陰虛火旺證之象。以黃連、黃芩、梔子、淡豆豉瀉火除煩,芍藥、阿膠、熟地滋腎填精,加郁金、合歡皮疏肝解郁,故心煩失眠得解,口干亦有所改善。運用黃連阿膠湯治療突聾臨床不多見,患者聽力提高明顯,當因辨證精當,清心火、滋腎精以充養(yǎng)耳竅,雙耳得以通利且滋養(yǎng),故聽力恢復(fù)顯著。
湯某,男,36歲。2015年3月10日初診。
患者10個月來反復(fù)右耳聽力下降,每次予以地塞米松沖擊治療后聽力恢復(fù)正常。2天前患者再次出現(xiàn)右耳聽力突然下降,伴耳鳴、耳內(nèi)堵悶感,平素怕冷,易疲勞,納谷不香,舌淡紅、苔薄,脈細。電測聽示:低頻下降型神經(jīng)性耳聾。診斷為免疫性耳聾。辨證為腎精不足,耳失所養(yǎng)證。選用金匱腎氣丸加減。處方:
山藥10g,山萸肉6g,丹皮6g,茯苓10g,澤瀉10g,桂枝6g,附子10g,熟地10g,女貞子10g,紫河車10g,炒谷芽10g,炒麥芽10g。日1劑,水煎服。
連服7日,患者復(fù)查聽力正常,耳鳴減輕。原方繼服1月,患者訴聽力下降未再發(fā)作,囑其注意休息,定期復(fù)查。
按語:患者聽力下降反復(fù)發(fā)作,為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所致。耳為腎之竅,腎氣不足,無以充養(yǎng)耳竅,則聽力下降、耳鳴不休;腎為先天之本,腎氣虧虛,命門火衰,則肢冷、乏力;腎虛及脾,運化不足,則食欲不振等。以熟地、山萸肉、女貞子填補腎精;山藥、茯苓補脾益腎;桂枝、附子溫腎助陽,取其陰中求陽、少火生氣之意,起溫腎氣助開竅之功;并加血肉有情之紫河車,補氣養(yǎng)血、益精填髓。全方配伍,補益腎氣、強壯精髓,不僅有滋養(yǎng)耳竅提高聽力的作用,堅持服藥更發(fā)揮改善機體免疫功能狀態(tài),預(yù)防疾病復(fù)發(fā)的效果。
編輯:吳 寧
R276.144
A
1672-397X(2015)08-0056-02
沈潔(1990—),女,碩士研究生,耳鼻咽喉科專業(yè)。agnes.wayne@163.com
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