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

2015-04-16 14:08吳傳清等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 2015年2期
關鍵詞:城市群城市化效率

吳傳清等

摘要

本文根據2003-2011年中國22個城市群城市化“投入”與“產出”數(shù)據,利用SBM方向性距離函數(shù)和Luenberger生產率指數(shù)模型,測度各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和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利用Tobit回歸模型對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檢驗。研究結果顯示:忽略污染排放的城市化效率測度往往會高估城市化的真實效率水平;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總體偏低,主要成因是要素資源投入冗余和污染排放過量;22個城市群在城市化效率水平、效率損失來源及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中國城市群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長主要是由于技術進步而非效率改善的推動;產業(yè)結構和技術進步對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具有顯著影響。要進一步提升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必須堅持生態(tài)城市化理念,充分考量資源約束和環(huán)境消耗,走集約型城市化道路;不斷優(yōu)化城市群產業(yè)結構和空間布局,促進勞動地域合理分工和產業(yè)轉型升級;重視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培育,提高城市群創(chuàng)新能力;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采取差異化的城市化效率提升措施。

關鍵詞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2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04(2015)02-0066-09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5.02.009

中國城市化進程在擴大內需、激發(fā)經濟活力的同時,受資源環(huán)境約束也引發(fā)了諸多問題。城市化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效率偏低[1]。相對于單個大城市“攤大餅”式平面擴張的城市化模式,以城市群為城市化推進的主體空間形態(tài)理應更具效率。但城市群高密度聚集所產生的高強度相互作用,在推動城市群城市化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造成了高風險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威脅[2]。根據現(xiàn)有研究成果[2-4],若綜合權衡城市群城市化的投入、期望和非期望產出(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退化),中國城市群人口、經濟、社會、空間景觀城市化效率均不盡如人意。如何應對未來人口、產業(yè)向高密度城市群大規(guī)模集聚所面臨的資源環(huán)境挑戰(zhàn)?如何保障城市群城市化持續(xù)健康推進?破解這些難題的關鍵在于提高城市化效率,即以較少的勞動力、資金、土地、能源、環(huán)境等投入,獲得最大化的經濟、社會、生態(tài)效益。

國外學術界關于城市化效率研究成果多側重不同城市化模式的效率差異比較分析[5-6],較少關注具體的城市化效率問題。伴隨中國日趨嚴峻的資源環(huán)境約束和快速城市化進程,城市化效率問題日漸成為國內學術熱點,在城市化效率的內涵[7]、影響因素[8]、評價方法[9]、區(qū)域差異[10-11]及其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12-13]等論題上,形成了一些開創(chuàng)性探索成果。但總體而言仍處于起步階段,在研究內容上,較少關注城市化效率的影響機制、演進規(guī)律和發(fā)展趨勢;在研究尺度上,大多聚焦省域、城市,對城市群的研究尚屬空白;在研究方法上,不少研究文獻提出的評價指標體系呈現(xiàn)出較大的隨意性,存在將投入指標與產出指標混淆互用、市轄區(qū)指標與市域指標不加區(qū)分等問題,偏好選擇徑向和角度的DEA方法計算方向性距離函數(shù),未充分考慮投入產出的松弛性問題,直接影響了測度結果的準確性。為此,本文以城市群為城市化效率研究的空間尺度,運用非徑向、非角度的DEA模型測度資源環(huán)境約束下中國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采用Tobit回歸模型對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檢驗。

1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與數(shù)據來源

1.1研究對象

根據《2010中國城市群發(fā)展報告》(科學出版社,2011)和《2013中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報告—中國城市群的崛起與協(xié)調發(fā)展》(人民出版社,2013)提出的中國城市群劃分方案,考慮到數(shù)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取22個城市群作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SBM方向性距離函數(shù)

由于傳統(tǒng)的DEA模型是基于徑向和角度測度效率,未考慮投入產出的松弛性問題,測度結果往往不準確或有偏[14]。為彌補這一缺陷,Tone提出了基于松弛的(Slackbased measure,SBM)效率測度模型[15],它是一種非徑向、非角度的DEA模型,能有效避免傳統(tǒng)DEA模型固有的松弛問題和角度選擇,提高計算結果的精準性,且能解決非期望產出存在條件下的效率評價問題。根據Fukuyaman & Webe以及王兵的思想[16-17],定義SBM方向性距離函數(shù)如下:

基于城市化進程的“投入—產出”過程,遵循DEA效率評價指標數(shù)量宜少原則,考慮數(shù)據指標的代表性和可獲得性,選取勞動力、資本、土地、水資源和能源作為城市化的投入,以綜合城市化水平作為城市化的期望產出,以污染排放為非期望產出,構建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當LTFP、LPEC、LPTP、LSEC和LTPSC大于零時,分別表示生產率增長、純技術效率改善、技術進步、規(guī)模效率提高和技術偏離不變規(guī)模報酬(CRS);反之則反。

1.3數(shù)據來源

本文研究時段為2003-2011年,分析數(shù)據整理自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04-2012年出版的《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國城市統(tǒng)計年鑒》、《中國區(qū)域經濟統(tǒng)計年鑒》、《中國縣(市)社會經濟統(tǒng)計年鑒》和相關?。ㄖ陛犑小⒆灾螀^(qū))統(tǒng)計

年鑒以及中國計劃出版社2004-2012年出版的《中國城市建設統(tǒng)計年鑒》。

2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時空格局分析

2.1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空間格局

2.1.1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空間分異

測算結果顯示,不變規(guī)模報酬(CRS)和可變規(guī)模報酬(VRS)條件下的城市化效率值迥異。根據經驗,當兩種技術條件下的計算結果不同時,應采納VRS條件下的測算結果[19]。根據經典的SBM模型和公式(1),分別測算2003-2011年22個城市群的傳統(tǒng)城市化效率和生態(tài)城市化效率(見表2)。前者是指不考慮“壞”產出(即污染排放),利用經典SBM模型計算的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后者是指考慮到污染排放,采用包含“壞”產出的SBM模型計算的城市群城市化效率。

從22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平均值來看,珠三角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酒嘉玉城市群的傳統(tǒng)城市化效率與生態(tài)城市化效率均為1;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生態(tài)城市化效率略高于傳統(tǒng)城市化效率;其余城市群生態(tài)城市化效率均低于傳統(tǒng)城市化效率。這表明忽略污染排放的城

市化效率測度結果往往會高估城市化的真實效率水平。

從整體測度結果來看,22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平均值為0.431,表明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總體偏低,要素資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不高,普遍存在投入冗余、污染排放過量和文明成果不足等問題。從經濟地帶來看,東部地區(qū)城市群的生態(tài)城市化效率高于中部地區(qū)城市群和西部地區(qū)城市群。

從單個城市群來看,僅珠三角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酒嘉玉城市群的要素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達到最優(yōu),城市化完全有效率;其余城市群因在資源要素配置與利用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損失。其中,遼中南城市群、太原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損失相對較小。

2.1.2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損失及其分解

為揭示城市群城市化過程中要素資源配置與利用效率損失的來源,本文根據前述公式,測度了五種要素投入和污染排放的冗余水平以及城市化的文明成果不足程度(見表3)。

通過對存在效率損失的19個城市群的效率損失進行分解和計算,發(fā)現(xiàn)19個城市群的平均效率損失為0.675,其中,勞動力、資本、土地、水資源和能源五種投入冗余造成的效率損失所占比重分別為15.55%、13.23%、12.14%、12.04%和11.43%,污染排放過程造成的效率損失占31.32%,文明成果不足的影響僅占4.29%。這說明絕大多數(shù)城市群的城市化仍是一種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粗放型“投入—產出”過程,普遍存在資源配置不合理、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導致城市群城市化效率損失的主要原因并非城市化的文明成果不足,而是要素資源投入冗余和污染排放過量。

從經濟地帶來看,各地區(qū)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損失的原因有所差異,但污染排放過量均是各城市群城市化效率損失的最主要原因。東部地區(qū)城市群城市化效率損失并不存在期望產出不足的癥結,其主要影響因素依次為污染排放過量、資本投入冗余和勞動力投入冗余。中部、西部

地區(qū)城市群城市化效率損失均存在期望產出不足方面的原因,但二者的主要影響因素略有差異。從單個城市群來看,各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損失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污染排放過量、勞動力投入冗余是兩大主因。

2.2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動態(tài)演化

2.2.1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變化趨勢

表4顯示,22個城市群城市化的效率的平均值由2003年的0.513下降至2011年0.400,下降近22%。從城市化效率變化的空間格局來看,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下降幅度呈現(xiàn)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東部的總體格局。從單個城市群來看,珠三角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酒嘉玉城市群的資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水平始終保持最優(yōu);長三角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環(huán)長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總體上均呈上升態(tài)勢;其余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總體上呈下降態(tài)勢,寧夏沿黃城市群下降幅度(85.43%)最大,北部灣城市群(80.77%)次之,鄱陽湖城市群、關中—天水城市群、蘭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的下降幅度超過50%。

總之,2003-2011年時期中國城市群城市化過程中的資源配置與利用水平總體較低,且呈逐步惡化態(tài)勢;但就個體而論,不同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變化趨勢有顯著差異。從空間差異的變動來看,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總體上呈先增加后減少的倒“U”型變化趨勢。具體表現(xiàn)為:22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變異系數(shù)由2003年的0.703增加

表5顯示出兩個時期22個城市群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及其成分的變動水平。22個城市群在2003-2007年和2007-2011年兩個研究時段的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shù)平均值均為正值,表明中國城市群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在兩個研究時段均呈不斷增長態(tài)勢。這主要是由于純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技術進步以生產技術和污染處理技術的改進,直接或間接地降低單位產出的要素資源使用量和污染排放量,最終提高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對比發(fā)現(xiàn),2007-2011年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增長0.034,低于2003-2007年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0.086的增長水平。究其原因則是技術規(guī)模發(fā)生了較大變化,技術邊界進一步向不變規(guī)模報酬(CRS)技術移動。另外,兩個考察時段的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shù)為負數(shù)但后期的下降速度相對前期略有減緩,這意味著中國城市群城市化過程中的要素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不斷降低,但效率惡化程度有所好轉。

由于純技術進步,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在兩個考察時段的城市群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shù)平均值均為

正值。從空間分異特征來看,中國城市群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指數(shù)呈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東部的梯度格局,前者主要是由于中部地區(qū)城市群的規(guī)模效率急劇下降以及技術邊界大幅向不變規(guī)模報酬技術移動,而后者則是由于東部地區(qū)城市群的技術進步不如中部地區(qū)顯著。分階段來看,三大經濟地帶的城市群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水平均出現(xiàn)下降,同樣是由于技術邊界進一步向不變規(guī)模報酬技術移動。

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城市群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各成分的變化具有顯著差異。東部地區(qū)城市群在兩個考察時段的城市化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shù)和技術規(guī)模變化指數(shù)均為負值,且絕對值出現(xiàn)較大幅度增長,表明東部地區(qū)城市群在城市化過程中的要素資源配置和利用水平降低且降幅增大、技術邊界向不變規(guī)模報酬技術加速移動;純技術進步指數(shù)為正值,且有較大幅度增長,表明東部地區(qū)城市群城市化的技術進步加速;規(guī)模效率變化指數(shù)由負轉正,表明東部地區(qū)城市群城市化的規(guī)模效率呈U型變化趨勢,先惡化后改善。中部地區(qū)城市群在兩個考察時段的城市化純技術進步指數(shù)均為正值、技術規(guī)模變化指數(shù)均為負值,且絕對值均有較大幅度增長;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shù)由正變負,規(guī)模效率變化指數(shù)由負轉正,表明中部地區(qū)城市群城市化技術加速進步而技術邊界卻向不變規(guī)模報酬技術加速移動,純技術效率先改善后惡化,規(guī)模效率則先惡化后改善。西部地區(qū)城市群在兩個考察時段的城市化純技術進步指數(shù)和規(guī)模效率變化指數(shù)均為正值,但絕對水平均有較大幅度下降,表明西部地區(qū)城市群城市化技術進步、規(guī)模效率改善,但技術進步速度有所放緩、規(guī)模效率改善程度略有降低;純技術效率變化指數(shù)由-0.227增加至0.008,表明西部地區(qū)城市群的要素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在2003-2007年間不斷惡化,而在2007-2011年期間純技術效率惡化趨勢有所改變;技術規(guī)模變化指數(shù)均為負值,且絕對值有大幅增長,表明西部地區(qū)城市群城市化的技術邊界向不變規(guī)模報酬技術加速移動。

從單個城市群來看,2003-2007年,除珠三角城市群、寧夏沿黃城市群和酒嘉玉城市群外,其余城市群的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呈正增長態(tài)勢,增長較大的有北部灣城市群(0.452)、滇中城市群(0.388)、呼包鄂城市群(0.341);北部灣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的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主要由規(guī)模效率變化和純技術進步推動,呼包鄂城市群的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則由純技術效率變化和技術規(guī)模變化推動。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出現(xiàn)負增長,主要是由于城市化技術偏離不變規(guī)模報酬的幅度小于規(guī)模效率下降的程度,寧夏沿黃城市群則是由于純技術效率急劇惡化導致全要素生產率負增長。2007-2011年,

除酒嘉玉城市群外的21個城市群的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均為正增長,但由于受技術規(guī)模逼近不變規(guī)模報酬技術的影響,增長程度相對較小。其中,寧夏沿黃城市群的全要素生產率增加量最大,達0.386,遠高于其他城市群,主要是由于前期全要素生產率出現(xiàn)負增長,導致本期基期水平較低。

3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為了檢驗城市群城市化效率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運用Tobit模型,對面板數(shù)據進行回歸分析。影響因素包括城市群規(guī)模、人口質量、產業(yè)結構、技術進步、信息化水平、基礎設施和市場力量,分別用城市群GDP、每萬人大學生人數(shù)、第二三產業(yè)增加值比重、科學支出、人均郵電業(yè)務量、人均鋪裝道路面積、非單位從業(yè)人員比重表示。因變量取不變規(guī)模報酬(CRS)條件下計算的城市化效率值。為了使數(shù)據更加平滑,對各自變量進行取對數(shù)處理,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

從表6可見,城市群規(guī)模、人口質量、產業(yè)結構和技術進步等因素對各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具有顯著影響,其中,產業(yè)結構、技術進步對城市化效率的影響是正向的,而城市群規(guī)模、人口質量對城市化效率的影響是負向的。

產業(yè)結構的高級化對城市化效率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第二、三產業(yè)比重每上升1個百分點,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將提高1.229個百分點。

技術進步對城市化效率也具有積極影響??茖W支出每增加1個百分點,城市群城市化綜合效率將提高0.016個百分點。但技術進步對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影響程度較為微弱,遠不及產業(yè)結構對城市化效率的影響。

城市群規(guī)模對城市化效率具有顯著的消極影響。這主要是由于中國城市群規(guī)模與最佳規(guī)模存在較大偏差,有的城市群規(guī)?!捌蟆保嬖谝?guī)模不經濟;而有的城市群規(guī)模“偏小”,尚不具備集聚效應和規(guī)模效應。

與理論預期相反,人口質量對城市群城市化效率也具有消極影響,但并不十分顯著??赡茉蚴乾F(xiàn)階段我國人口質量的提升并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正外部性,每萬人大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并不意味著勞動生產率的必然提升,文化水平的提高也并不一定導致節(jié)約意識的增強。因此,特定城市群的城市化效率并不是隨人口質量的改善而不斷提高。

信息化水平、基礎設施、市場力量對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的影響并不顯著,可能是由于絕大多數(shù)城市群的信息化和市場化進程以及城際間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相對滯后,對城市群城市化效率改善并未產生實質影響。

4研究結論與政策啟示

(1)忽略污染排放的城市化效率測度往往會高估城市化的真實效率水平,要素資源投入冗余和污染排放過量是導致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總體偏低的主因。要進一步提升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必須充分考量城市化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huán)境約束,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置于突出地位,遵循生態(tài)城市化理念,走集約型城市化道路,提高城市群城市化的集聚效應、規(guī)模效應和生態(tài)效應。

(2)產業(yè)結構和技術進步對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具有顯著影響,中國城市群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長主要源于技術進步推動。要進一步提升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必須堅持不懈地踐行經濟轉型升級發(fā)展戰(zhàn)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一方面,不斷優(yōu)化城市群產業(yè)結構和空間布局,促進城市群勞動地域合理分工和產業(yè)轉型升級,構筑結構優(yōu)化、技術先進、資源節(jié)約與環(huán)境友好的現(xiàn)代產業(yè)體系以及科學合理、協(xié)調互動、協(xié)同發(fā)展的勞動地域分工格局;另一方面,高度重視創(chuàng)新環(huán)境培育,不斷夯實城市群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的基礎,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推動城市群發(fā)展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創(chuàng)新驅動轉變,提高城市群資源要素配置效率,促進城市群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3)22個城市群在城市化效率、效率損失來源、城市化全要素生產率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要進一步提升中國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必須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采取差異化的路徑措施。具體而言,需充分考慮城市群的資源稟賦、資源環(huán)境承載力、發(fā)展階段特征和發(fā)展?jié)摿?,深入研判影響各城市群城市化效率損失的具體原因和影響機理,制定更具針對性的城市化效率提升方案。

(編輯:尹建中)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吳敬璉.城市化的效率問題和政策選擇[J].中國經濟報告,2013(2):50-54.[ Wu Jinglian.The Urbanization Efficiency and Policy Options[J].China Economic Report,2013(2):50-54.]

[2]方創(chuàng)琳,關興良.中國城市群投入產出效率的綜合測度與空間分異[J].地理學報,2011,66(8):1011-1022.[ Fang Chuanglin,Guan Xingliang.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and Spatial Distinction of Inputoutput Efficiency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China[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1,66(8):1011-1022.]

[3]楊青山,張郁,李雅軍.基于DEA的東北地區(qū)城市群環(huán)境效率評價[J].經濟地理,2012,32(9):51-55.[Yang Qingshan,ZhangYu,Li Yajun.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n Northeast China Based on DEA Model[J].Economic Geography,2012,32(9):51-55.]

[4]付麗娜,陳曉紅,冷智花.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城市群生態(tài)效率研究:以長株潭“3+5”城市群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3,23(4):169-175.[ Fu Lina,Chen Xiaohong,Leng Zhihua.Urban Agglomerations Ecoefficiency Analysis Based on Superefficiency DEA Model: Case Study of ChangZhuTan ‘3+5 Urban Agglomeration[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3,23(4):169-175.]

[5]Cervero R.Efficient Urbanisation: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hape of the Metropolis[J].Urban Studies,2001,38(10):1651-1671.

[6]Quaas M F,Smulders S.Brown Growth, Green Growth, and the Efficiency of Urbanization[R].CESifo Working Pap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

[7]靳相木.土地集體制度與中國城鎮(zhèn)化效率[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78-81.[ Jin Xiangmu.Collective Land System and Urbaniz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J].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05,(1):78-81.]

[8]戴永安.中國城市化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基于隨機前沿生產函數(shù)的分析[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12):103-117.[Dai Yongan.Chinas Urbanization Efficiency and Affecting Factors: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J].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2010,(12):103-117.]

[9]劉曉峰,陳通,柳錦銘,等.城市化相對效率評價指標選擇及評價方法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7,24(3):82-86.[Liu Xiaofeng,Chen Tong,Liu Jinming,et al.Study on the Index Choosing and Method of Urbanization Evaluation Based on ANP and DEA[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Urban Science Edition,2007,24(3):82-86.]

[10]張曉瑞,王振波.基于PPDEA模型的區(qū)域城鎮(zhèn)化發(fā)展差異的綜合評價[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2,22(2):130-135.[Zhang Xiaorui,Wang Zhenbo.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Regional Urbanization Differences Based on PPDEA Model[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22(2):130-135.]

[11]張明斗,周亮,楊霞.城市化效率的時空測度與省際差異研究[J].經濟地理,2012,32(10):42-48.[ Zhang Mingdou,Zhou Liang,Yang Xia.The Timespace Measurement of Urbanization Efficiency and Provincial Differences[J].Economic Geography,2012,32(10):42-48.]

[12]孫東琪,張京祥,張明斗,等.長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的耦合關系[J].地理科學進展,2013,32(7):1060-1071.[Sun Dongqi,Zhang Jingxiang,Zhang Mingdou,et al.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J].Progress in Geography,2013,32(7):1060-1071.]

[13]肖文,王平.我國城市經濟增長效率與城市化效率比較分析[J].城市問題,2011(2):12-16.[ Xiao Wen,Wang Ping.Comparative Analysis to the Efficiency between Urba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J].Urban Problems,2011(2):12-16.]

[14]Tone K.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0(3):498-509.

[15]Tone K.Dealing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 in DEA:A Slacksbased Measure(SBM) Approach[R].GRIPS Research Report Series Ⅰ,2003,005.

[16]Fukuyama H,Weber W L.A Directional Slacksbased Measure of Technical Inefficiency[J].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9,43(4):274-287.

[17]王兵,吳延瑞,顏鵬飛.中國區(qū)域環(huán)境效率與環(huán)境全要素生產率增長[J].經濟研究,2010(5):95-109.[Wang Bing,Wu Yanrui,Yan Pengfei.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as Regional Economies[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10(5):95-109.]

[18]Cooper W W,Seiford L M,Tone K.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 Comprehensive Text with Models, Applications, References and DEASolver Software[M].Springer,2007.

[19]Zheng J,Liu X, Bigsten A.Ownership Structure and Determinant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o Chinese Enterprises (1986-1990)[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8,26(3):465-484.

猜你喜歡
城市群城市化效率
“慢”過程 “高”效率
選用合適的方法,提升解答選擇題的效率
《城市化過程與特點》教學設計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fā)展規(guī)劃》獲批發(fā)布
聚焦立體幾何命題 提高高考備考效率
19城市群規(guī)劃2017年將完成
中國將形成5個超級城市群
跟蹤導練(一)2
中國城市群崛起
雕塑的城市化
长岛县| 错那县| 凉城县| 会昌县| 肇州县| 宽城| 潞西市| 大埔县| 安阳市| 三都| 林甸县| 平远县| 宝鸡市| 瑞昌市| 达尔| 诸暨市| 浦县| 长武县| 永清县| 洪洞县| 交城县| 天祝| 白沙| 吴旗县| 泾川县| 镇原县| 灵山县| 上栗县| 连江县| 沭阳县| 德庆县| 壶关县| 黔西县| 莒南县| 陕西省| 陵川县| 海阳市| 治县。| 柳州市| 申扎县| 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