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軍糧城醫(yī)院內(nèi)科,天津 300301)
目前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飲食習(xí)慣的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造成肥胖人群的不斷增加,使得發(fā)展中國家的糖尿患者數(shù)逐年上升,糖尿患者群中以2 型糖尿病最為好發(fā)。我國醫(yī)院面對眾多的糖尿患者群,一級預(yù)防顯得尤為重要。糖尿病中非藥物治療以飲食作為治療的第一位[1]。本次研究希望探討飲食護理干預(yù)對2 型糖尿病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選取在2010 年4 月~2014 年3 月我院內(nèi)分泌住院部治療的2 型糖尿病患者,分為護理組65 例與對照組65例。護理組男30 例,女35 例,平均年齡(52.1±8.9)歲。對照組男33 例,女32 例,平均年齡(53.8±7.9)歲。兩組人員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護理組入院后接受飲食護理。護理方法:計算患者每日總熱量,參照食譜進行飲食控制,掌握配餐原則、制定膳食卡??ㄉ献⒚髦魇?、總熱量、葷菜、蔬菜、奶制品和豆、食用油的量,患者在住院期間除規(guī)定飲食,不得隨意服用其他食物。對照組不接受飲食護理干預(yù)。
1.3 實驗項目:患者入院后第2 天,采集所有研究對象5 ml 靜脈血,抽血時間在凌晨6 點。血樣抗凝,放入離心機內(nèi),3 000轉(zhuǎn)/min,離心10 min,去除上清液,取下層血漿,置-15℃冷凍冰箱保存,集中使用日本日立生化分析儀分析測定空腹血糖、HBa1c。
1.4 評價方法:分別在入院時、出院時對護理組和對照組的空腹血糖、HBa1c 進行比較。
1.5 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將所有研究對象的資料記錄入SPSS 18.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biāo)準(zhǔn)差描述,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采用t 檢驗。以P <0.05 作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入院時與出院時護理組和對照組的空腹血糖、HbA1 比較:入院時護理組和對照組的空腹血糖、HbA1 分別為(7.5±3.5、6.8±1.2)、(7.7±3.4、6.9±1.8),兩組空腹血糖、HbA1 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0.05),出院護理組和對照組的空腹血糖、HbA1 分別為(5.7±0.8、5.4±0.6)、(6.1±1.5、6.3±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0.05)。
糖尿病目前已經(jīng)位于心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的第三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極大的威脅了人類健康,影響公共衛(wèi)生的重大問題。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3 年報告,全球已經(jīng)診斷糖尿患者群約2 億,到2025 年將突破3.33 億。有一項研究顯示在以后的20 年中發(fā)展中國家,成人糖尿病將占全球新發(fā)糖尿病患者的69%。糖尿病目前是位于心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的第三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糖尿病發(fā)病緩慢,呈慢性加重。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為多食、多飲、多尿、體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糖尿病可以累及人體的多個臟器,造成嚴(yán)重并發(fā)癥,如足部壞疽、截肢、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模糊不清、失明、腦卒中、冠心?。?]。
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入院時護理組和對照組的空腹血糖、HbA1分別為(7.5±3.5、6.8±1.2)、(7.7±3.4、6.9±1.8),兩組空腹血糖、HbA1 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0.05),出院護理組和對照組的空腹血糖、HbA1 分別為(5.7±0.8、5.4±0.6)、(6.1±1.5、6.3±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 <0.05)。即良好有效的飲食護理配合藥物降糖,不僅能降低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還能降低HBa1c 水平。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2]也建議個體化的糖尿病飲食治療,來減少急、慢性并發(fā)癥的危險,而且飲食治療后,不僅可以控制糖化血紅蛋白A1,還能減少服用糖尿病藥物的量及種類,減少藥物對人體器官代來的不良反應(yīng)。
[1] King H,Aubret RE,Herman WH.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1995-2025:prevence,numerical estimates and projections[J].Diabetes Care,2014,21:1414.
[2] Montes Delgado R,Guerrero Riscos MA,Garcia-Luna pp,et al.Treatment with low protein diet and caloric supplemengt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failure in predialysis Comparative study[J].RevClin Esp,2000,2013,9(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