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璘
在世界主義的理想模式下,人類走向政治融合、地緣融合、經濟融合和文化融合。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微信的朋友圈中發(fā)現(xiàn)了《安倍政治經濟學》一書,出于對日本問題和世界主義理論的興趣,本人仔細研讀了該書。該書作者以世界主義為背景、站在非意識形態(tài)的高度,以全新的視角和歷史觀分析解讀日本首相安倍的政治經濟學。作者試圖從回望日本近代政治、經濟、社會的變遷中告訴人們,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未來在哪里?此書給出的答案是,在世界主義的理想模式下,人類走向政治融合、地緣融合、經濟融合和文化融合。
誠如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先生為該書所作序言中所言,安倍的經濟學和政治學是首尾相接、相輔相成的?;赝麣v史,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是該國特有的經濟社會政治體制的產物。本書作者以日本“明治維新”開始的社會變遷演進為時間軸,深刻觀察日本社會、經濟和政治體制絲絲相扣的運行機制。向讀者展現(xiàn)了日本經濟在世界舞臺上形成、崛起和衰弱的全景畫卷??陀^地說,日本是一個具有大國抱負的民族,為此“國家至上”的大和精神和個人服從集體的價值觀深植日本民眾之中。也正是基于這種民族文化的基因,日本的政治可以極大地影響其經濟的發(fā)展進程。換言之,日本的政治體制可以有效地對經濟活動進行微觀管理,對此日本政府在各個歷史時期制定的產業(yè)政策就是佐證。正是由于存在這種日本式的社會運行機制,促使安倍政府出臺“安倍經濟學”和與之配套的“安倍政治學”。
該書的上篇圍繞著“安倍經濟學”的出臺背景、核心政策從產業(yè)國際化、貨幣國際化、金融國際化和人口政策剖析安倍經濟學“三只箭”的成敗得失。我們注意到,《安倍政治經濟學》一書出版發(fā)行后,日本國內發(fā)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例如,安倍在實施其經濟學政策兩年多以后第三次當選日本首相;其次日本政府推出新一輪的3.5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和與之共同作用的日元持續(xù)貶值政策。這些看似獨立的事件背后無不反映出當前日本政策的走向和民意邏輯。誠然安倍政府為使其低迷的經濟走出困境已經和將會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更重要和緊迫的是安倍政府和民眾需要對兩百多年來形成的僵化政治體制和企業(yè)文化做出大膽的改革。而結構改革是重中之重,要使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真正命中日本經濟的靶心,因為唯有如此才能觸及日本經濟模式的調整和升級換代。否則,如該書作者的判斷,安倍經濟學只能停留于“一時湊效,長遠無益”。
相對于《安倍政治經濟學》一書的上篇圍繞安倍經濟學的探討剖析,該書的下篇則以世界主義理論為背景,圍繞安倍政治學和日本政治體制下的社會形態(tài)充分討論了國家治理、世界治理的路徑和愿景。這樣的討論無疑是建立在作者對歷史精湛的研究和思考基礎之上的。對于廣大讀者而言,本書的下篇更加具有可讀性,因為它回答了當下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諸如歷史的傳承和發(fā)展、大同與包容、和平和發(fā)展、全球治理乃至中國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
誠如本文已經提及的,該書作者站在非意識形態(tài)的高度探討世界主義理論、普世價值觀乃至當下的中日關系等。在目前的中國宣傳輿論中,世界主義和普世價值觀并不在主流之列,而中日關系更帶有民族主義的烙印。而本書作者能夠嚴肅地站在非意識形態(tài)的角度探討安倍政治學、中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全球共同理想。這些具有探討性、學術性的論述讓人具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安倍政治經濟學》一書的收尾部分,作者以飽滿的熱情、頗具理想主義色彩地探討了中國未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改革的可能性和路徑。這也可以權作是本書的落腳點。真可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具有學術型、智庫性質的探討內容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和社會學領域綜合且深厚的修養(yǎng)和造詣,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