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魯躍晗
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最高人民法院印發(fā)的《關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都將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立案審查制向立案登記制的改革正式起航。為了更好地使此項改革舉措落地,讓人民群眾享受到該項制度所帶來的訴訟便利,立案法官至少應該把握好以下5個要點。
一是應嚴格遵守法律規(guī)定。首先,必須按照《意見》和《規(guī)定》的要求,對人民法院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不折不扣地實行立案登記制。其次,在判定當事人提出的起訴、自訴能否登記立案時,還應該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有關法律、司法解釋的相關規(guī)定。比如,對于自訴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259條就規(guī)定,“人民法院受理自訴案件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本解釋第一條的規(guī)定;(二)屬于本院管轄;(三)被害人告訴;(四)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jù)?!敝T如此類的規(guī)定,立案法官在立案登記時應當也必須嚴格遵守。
二是要做好立案指導釋明工作。從一般的層面上講,人民群眾的法律專業(yè)知識是比較不足的,對立案登記制的理解有時候也是不全面的,甚至存在誤解的情況??赡懿簧偃罕姇詾椋灰蚍ㄔ禾岢隽?,法院就必須登記立案。立案法官應該耐心地對來法院起訴的當事人進行釋明,甚至要努力通過各種媒介向社會進行宣傳解說,立案登記制并不是不再審查,只是不再進行實質審查,還是要進行形式審查。尤其是要向當事人釋明,起訴或者自訴必須在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下才能予以登記立案,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的前提必須是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此外,《規(guī)定》明確了對于違法訴訟、虛假訴訟的不誠信行為進行懲罰的措施,立案法官也應在接收訴狀之初就將此項規(guī)定進行告知,并對當事人訴訟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釋明,以警示當事人正當?shù)匦惺乖V權。
三是要尊重當事人的處分權?!兑?guī)定》重在著眼于保障當事人的訴權,對司法實踐中一些法院有案不立的情形進行規(guī)制,通過明確的條文規(guī)定了法院在登記立案過程中“應當”履行的義務。比如,對于起訴、自訴,人民法院應當一律接收訴狀,出具書面憑證并注明收到日期;當事人提交的訴狀和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內補正等等。根據(jù)當事人對自己的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具有處分權的法理,為了節(jié)約當事人的時間,同時也為了提高立案工作的效率,節(jié)省司法資源,在出現(xiàn)上述情況時,立案法官可以將相關規(guī)定進行詳細的釋明,在當事人明確表示不需要出具書面材料時,可以不出具書面材料。尤其是在當事人的起訴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或者不屬于人民法院主管時,是否一概出具不予受理的裁定也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當事人能夠接受法官的法律釋明且表示不需要不予受理裁定文書的情況下,立案法官也可以不出具書面的裁定,以盡可能地減少對司法資源的浪費。
四是應堅持回應群眾訴求與引導群眾訴求相結合。在最大限度尊重和保障當事人訴權的同時,要積極引導當事人先行就近、就地選擇非訴訟調解組織解決糾紛。加強對當事人的釋明和說服工作,扭轉當事人立案就能實現(xiàn)訴求的認識,著重培養(yǎng)當事人理性、誠信訴訟的意識。對物業(yè)、勞動爭議、鄰里糾紛等類案件,立案法官要做好必要的訴前化解工作,并引導當事人選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等方式解決自己的矛盾。在接待當事人時,就要將人民調解協(xié)議司法確認的相關制度進行釋明,提示當事人所具備的選擇權,鼓勵當事人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來解決糾紛。
五是要始終堅持大局意識。一方面要明白,按照《意見》和《規(guī)定》的要求將原先的立案審查制改為立案登記制是當下立案法官所應把握的最重要的大局。要堅決改變以往存在的拖延立案、限制立案等情況的發(fā)生,真正使這項改革走進“立案窗口”。每一個立案工作人員都應深刻理解改革的重大意義,牢牢掌握立案登記的新要求,并在具體操作環(huán)節(jié)加以落實,堅決防止因為反應不及時而發(fā)生人民群眾不滿意甚至輿論炒作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對于一些重大的敏感案件,比如可能涉及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國家安全、破壞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破壞國家宗教政策的案件,要仔細甄別,必要的時候認真核查,對存在上述因素的要敢于不予登記立案。除此,仍然要兼顧立案與審判、執(zhí)行的關系,要注重立案工作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tǒng)一的原則,仍然要有以審判為中心的大局意識。比如,對于一些群體性糾紛、可能涉及政治和政策敏感因素的糾紛,如果符合登記立案條件,要在登記立案的同時對相關審判庭室做好風險提示,方便審判及相關部門提前預防,防止因為在初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不當而使矛盾擴大,影響審判執(zhí)行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