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我小時候,問題很多。生活在貧困、閉塞的山溝溝里的父親整天忙于生計,無暇搭理我,問急了,就胡編一些故事唬我,哄我閉嘴。飽受喪夫、喪女之痛,被苦難浸泡透了的外婆除了嘮叨她艱辛的經(jīng)歷,就只會講熊外婆的故事。
上小學了,捧著帶墨香的課本,我愛不釋手。從此,茫茫蒼蒼的世界開始進入我的視野。第一次接觸到的課外讀物是一本殘缺的小人書《七把叉》,雖然很多文字都不認識,但從此我就被這種小人書迷住了。在我成長過程中,父親從沒給過我一分零花錢。為了在同學那兒借到小人書,我常常殷勤地幫同學打豬草、寫作業(yè)、打掃衛(wèi)生、當替罪羊……
九歲那年,大姑媽從新疆回來探親,偷偷塞給我一元錢(被父親知道了,要被沒收的),我悄悄跑到街上書店里買回了9本《三國演義》的連載小人書,那是我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書,真是幸福死了!我用這9本書交換了好多小人書看!
我愛聽故事。有一次在學校勞動完回家的路上,我邊走邊聽高年級的學生講故事,鋤頭丟了都渾然不覺。四年級時,換了張老師、鐘老師夫婦教我們語文、算術(shù)。張老師學識淵博,但據(jù)說被劃為“三家村”,曾遭過紅衛(wèi)兵的批斗,他天天上完兩節(jié)語文課就躲在家里寫回憶錄或給中央領(lǐng)導(dǎo)寫“申冤”信;鐘老師教算術(shù),多出來的時間就給我們讀《故事會》。我天天惦記著那些故事,寢食難安。有一天,我終于鼓起勇氣敲開了老師的家門,要求借閱他們的故事書。哈哈,沒想到兩位老師很慷慨地答應(yīng)了。張老師說,他們家有很多書,只要我上課認真聽講,課外能將他考我的生字組成詞、造成句,就隨便讓我去借閱。那兩年啊,是我過得最充實、最幸福的兩年!我的組詞、造句、寫作能力飛速提高,遠超同班同學的水平,常常得到老師的夸獎,并代他們行使“老師”的權(quán)利:給班上的同學聽寫、改作業(yè)、讀故事。我也不再滿足于小人書、故事會,我開始如饑似渴地、囫圇地啃“大部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水滸傳》《楊家將》《岳飛傳》《呼家將》……
小學畢業(yè)那年暑假,表姐帶我去過一次街上的文化站,可以用一分錢租到一本小人書,兩分錢租一本文字書籍。我開始絞盡了腦汁賺錢:撿桔子花桔子兒曬干、挖麻芋子、上苦楝樹取蟬蛻……我的初中時代缺吃少穿,但從不缺書看,《青春之歌》《西游記》《東周列國故事》,丁玲、金庸、瓊瑤……我著魔似的,吃飯時看、走路時看、躺被窩里也悄悄看。晚上為節(jié)省燈油、節(jié)約電,我常邊燒飯邊看書,頭湊近灶門,火燒了劉海才猛然覺悟……
我要感謝我的張老師,指引我在書海遨游,有了書的浸潤,世界在我眼里變得絢麗明媚,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我不去計較物質(zhì)的清貧;徜徉書海,我樂無窮極。
如果您還在為孩子沉迷網(wǎng)絡(luò)而煩惱,為學生缺乏追求而憂心,為下一代缺失了感受幸福的神經(jīng)而焦慮,那就請交給他們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愛上閱讀、愛上書。
用書香浸潤心靈,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我們捍衛(wèi)的是莘莘學子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