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音樂教育學從最初單方面的引進,經(jīng)過“西學中用”的整合,到如今具有自己本我特色的科學學術體系。其中的發(fā)展歷程可謂是曲折多舛,每個時期關鍵轉折點的建構都具有著起承轉合的非凡意義。本篇論文就以我國音樂教育學發(fā)展方式為線索,探討年輕一代的我們該以何種態(tài)度來回首我國音樂教育學的昨天。
【關鍵詞】音樂教育學;回首;態(tài)度
一、回首歷程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首先讓我們“尋史問路”,一起簡要的回首我國音樂教育學的昨天。在1986年10月全國高師理科教學法學科建設研討會,以及同年12月全國高師師資培訓工作會議上,都相繼明確了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教育學。在這一背景下,音樂教育學的研究得到了一個初始化塑形的平臺。在多方面的支持與籌措下,終于于1990年,正式成立了“中國音樂教育學協(xié)會”,從而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學術空白。隨著我國音樂教育學協(xié)會的成立,我國音樂教育學學科的研究之旅也正式的揚帆起航。
雖然我國音樂教育學的研究正式開始,但是沒有一個完整的研究體系、權威的研究理論作為支撐,科學的研究方法作為導向,如此進行學術探究是很容易迷失方向,誤入謬論的歧途。同時,又因為音樂教育學是音樂學和教育學的交叉學科。而這兩個學科在我國當時的研究程度還較不成熟,所以當時我國音樂教育學的研究步履維艱。
面對國內“捉襟見肘”的學科知識儲備,曹理先生審時度勢,積極引領我國研究者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勇敢的涉足國際音樂教育學術領域,細致入微的對當時國際大量的相關優(yōu)秀文獻進行翻譯、研究借鑒。在通過研究者們辛勤的探索與總結后,我國音樂教育學終于步入了正軌,進入了健康發(fā)展的態(tài)勢。
在隨后幾年中,我國音樂教育學的發(fā)展不斷的喜得成效,收獲頗豐。但是在逐漸深入探索的過程中,一些長期從事音樂教材教法研究并具有較高理論水準的學者開始逐漸意識到音樂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僅僅停留在具體經(jīng)驗介紹或信息傳播的層面上是遠遠不夠的,研究領域的狹窄已逐漸不能滿足該學科教育的需求。同時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高新技術的不斷更新,與音樂教育學相關學科飛速的發(fā)展,我國音樂教育學的升級化研究已刻不容緩。倘若還是以舊的思維作為我國音樂教育學研究的行動指南,那么研究的進程勢必會走向“固步自封、畫地為牢”的死胡同。因此與“新世紀新成果”的接軌共享變得更加尤為的重要。
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我國音樂教育學的發(fā)展趨勢逐漸的傾向多元化、現(xiàn)代化、多產(chǎn)化與獨立化。并且,開始重視對年輕一代的現(xiàn)代化培養(yǎng),從而為我國音樂教育學更高專業(yè)化,更高質量化,和更好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奠下了基礎。
二、溫情回首
我國音樂教育學從最初單方面的引進,經(jīng)過“西學中用”的整合,到如今具有自己本我特色的科學學術體系。這一路艱辛的走來,凝結了每一代優(yōu)秀學者的傾情付出。那么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該如何肩負起傳承與發(fā)展我國音樂教育學的使命呢?創(chuàng)新未來,首先要認知過去。第一步,我們應該具備或樹立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理性的去回首我國音樂教育學的昨天。
首先對于回首這兩個字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種理解都有它正確的成分作為其合理的支撐。對于這個詞我是這樣理解的,回首它是自我總結和鑒定的認知過程。因為回首,我們才能打造出現(xiàn)在,改變著未來。也正是因為回首,我們才能總結出規(guī)律,制定自己正確的行動指南。
我認為當我們回首“我國音樂教育學昨天”的時候,我們要以一種公平理解、反思歸納、理性溫情的態(tài)度去剖析我國音樂教育學的過往。例如,有些言論質疑,在我國音樂教育學發(fā)展之初,大量的引進和借鑒國外的科研成果,是不是迷失了我們自己的發(fā)展方式與方向,他們的擔心或多或少有正確的地方,但我認為,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不同階段應該不同考慮。在我國音樂教育學的萌芽期,我們的理論就是捉襟見肘,空空如也,如若閉門造車,那就是畫地為牢,自取滅亡。大膽的,及時的引進西方的優(yōu)秀理論與科研成果就是我們正確和必須的選擇。但如何進行選擇性的借鑒和如何進行選擇性的吸收,這才是決定是否影響我們自己的發(fā)展方式與發(fā)展方向的關鍵點所在。這就要求我們不能盲目的借鑒,要有針對性的汲取;不能邯鄲學步式的照搬,要有自我特色的創(chuàng)新;不能買櫝還珠的顛倒,要有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審視;不能盲人摸象的含糊,要有成竹在胸,面面俱到的規(guī)劃。正是先輩學者們正確的選擇,和不斷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才使得我國音樂教育學在一些關鍵轉折點和導向的建構上有了科學性和前瞻性的保障。
所以說當我們回首我國音樂教育學昨天的時候,我認為結合背景、設身處地、體諒溫情的去分析,我們才會真正意義上的明白和理解那些過往的意義。
雷默到我國參加第七屆國民音樂教育研討會時闡述了這樣一個觀點“在新的世紀到來時,我們學習西方,要有新的視角和意識,1998不是1898?!边@提醒我們,要以自身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科學學術體系,要樹立起構建學術獨立性的緊迫感。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在不斷回首和總結過往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不斷的突破自我,放眼于未來。
參考文獻
[1]曹理等著.音樂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馬東風,田園.音樂教育理論與教法新編[M].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高凌峰,男,江蘇徐州人,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專業(yè),音樂教育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