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最近,我經(jīng)歷了兩件與文明有關的事,一件失敗,一件成功。
先說失敗的事。前些時連續(xù)下雨,某寫字樓為了方便人們使用雨具,在大廳服務臺放置了一些某品牌的傘,規(guī)定凡借用者均要付10元押金。實施后,很多傘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屋漏在下,問題在上。我到幾家大超市了解后得知,這種品牌傘的最低市場價為24元一把,人們借用時支付的押金連傘價的一半都不到。管理者為啥收取低于市場價的押金呢?相關負責人給予的解釋是:要充分地相信借用者,我們文明待之,對方也理應會投桃報李地給予回報的。對此善意,我卻持不同的看法。
我認為押金與押物在價值上要對等,甚至還要考慮到傘的使用折舊等因素,把押金提得稍高一些。這樣的話,借用者才會考慮有借有還。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讓個人的信譽受損,劃不來。但是,一旦發(fā)現(xiàn)借用品的價值超過押金,僅僅靠信譽的約束就顯得乏力,人們心底的趨利本能就可能占上風。
該責怪誰呢?我覺得首先應該責怪設計借傘措施的人,他釋放了人們潛藏于心底的私欲,從而讓他們撕去了文明的遮羞布。如果這種機會不斷出現(xiàn),建立在社會基本道德準則上的價值觀就會被毀掉。
再說成功的事。我經(jīng)常乘坐飛機出行,每次登機進入機艙之后,我都看見經(jīng)濟艙的乘客排著長隊,通道上經(jīng)常擁堵,因為走到座位的乘客要站立著將大的行李擱置到行李艙里,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將行李擱置穩(wěn)妥。就在此間,站立的乘客必然擋住后面乘客的道。這不僅占用別人的時間,也可能引發(fā)糾紛。
最近去夏威夷旅游,看見檀香山機場經(jīng)濟艙的登機方式合情合理:機場按登機卡的排號座序叫號,被叫到號的乘客才能登機。他們從最后一排的乘客叫起,依次往前,一排一排地叫。這樣一來,最后一排的乘客優(yōu)先登機入艙,他們放好行李之后安靜落座。接著,后面的乘客按照座位順序再入艙。這樣,無論哪一排的乘客入艙,留給乘客面前的通道一律都暢通無阻。
這樣登機還產(chǎn)生另一個好處,乘客擱置在行李艙里的物品也是有序的,而不是見縫插針塞進附近行李艙。這樣一來,乘客下飛機取行李時十分方便,更不會忙中取錯。因為有序登機,還能縮短乘客在路上的時間。
有句叫做“先小人后君子”的老話,這用在措施設計上頗為需要。設計者務必像“小人”一樣換位思考,甚至斤斤計較,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動機與效果的統(tǒng)一。人的文明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措施的設計是否科學,直接關系到文明的質(zhì)量與抵達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