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葉圣陶先生曾言:“語文、語文,語者,口頭表達;文者,書面表達。”有鑒于此,我們必須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采取下列諸多措施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努力,以此達成學生出口成章與文筆裴然之目標:一、鼓勵學生大聲朗讀;二、指導學生厚積薄發(fā);三,指導學生解讀文本,評價精彩等。
【關鍵詞】
初中 學生 語言 表達能力 培養(yǎng)
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即為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因為表達是學生思維的外化,是學生對課文的透徹理解與深度詮釋,是學生情感與思想交流的載體。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采取下列措施,努力培養(yǎng)并不斷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以此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一、鼓勵:消除膽怯大聲朗讀
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首先必須采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消除膽怯心理,而后大聲朗讀課文或者大聲表述。語文課上,很多學生不敢舉手朗讀課文,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怕朗讀不好或者不能完美地闡述自己的觀點而被老師批評或者遭遇同學的哄堂大笑。尤其是處于變聲期的男生與性格內(nèi)向的女生,最怕回答老師的提問,即便被老師點名后不得不回答問題,其聲音也比蜜蜂的“嗡嗡嗡”聲大不了多少。為了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教師要鼓勵與引導學生大聲朗讀或者大膽表述。
教學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時,正好有外地的老師來聽課。當我鼓勵同學們舉手朗讀課文時,一位素來膽小的男生猶豫再三后終于舉起手來。我微笑著請他站起來朗讀課文。因為太過緊張的緣故,他的聲音低得猶如蜜蜂的“嗡嗡嗡”聲:除了他自己能夠聽見,我與全部學生、聽課的老師均無法聽見。他很難為情地望著我,生怕我批評他。我走到他的身邊,拍拍他的肩膀鼓勵道:“不要緊張,深吸一口氣,再讀一遍,可以嗎?大家都相信你能讀好的。”他做了三個深呼吸之后,終于鼓起勇氣高聲朗讀起課文起來。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此后,我經(jīng)常采用這種方式鼓勵與培養(yǎng)那些膽小的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久而久之,全部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厚積薄發(fā),出口成章
舉凡說話得體口才好者,無不是在閱讀古今中外大量經(jīng)典名著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詞匯、學習了古今中外口語交際成功者典型事例中的經(jīng)驗等所致。可見,要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就必須引導、指導學生多讀書,并指導學生在博覽群書的過程中,感悟諸如魯迅的《社戲》、朱自清的《背影》、劉禹錫的《陋室銘》、謝大光的《湖山聽泉》等經(jīng)典美文語言的精妙,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后的口語交際知識,引導學生將習得的口語交際知識運用于語言表達實踐中,以此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有鑒于此,每學期開學伊始,我都要求學生自備一個讀書筆記本,要求學生每天完成一頁的讀書摘記量。同時,指導學生對讀書筆記本進行“板塊劃分”技術處理:讀書筆記“更新”版設置在左頁。學生可根據(jù)每天的讀書狀況在“更新”版中自我劃塊。比如:“我悟主題”“資料鏈接”“古詩鏈接”“名著鏈接”“作家鏈接”等?!肮潭ā卑嬖O置在讀書筆記的右頁,可以劃分為課前預習、課堂筆記、作業(yè)提示等三大板塊。學生每天以豐富讀書板報塊內(nèi)容的形式堅持課內(nèi)外讀書資料積累,堅持開展“定期課外積累”與“每日課內(nèi)積累”活動?!岸ㄆ谡n外積累”要求如下:每周寫一篇讀時隨筆,每周交一次讀書摘記,每月舉行一次說話訓練活動?!懊咳照n內(nèi)積累”要求學生每天要做到下列“四個一”: 做好一節(jié)語文聽課筆記;抄寫一首古典詩詞;摘抄一段經(jīng)典的文本語言,復述一個小故事等。如此持之以恒地“厚積”,為學生出口成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解讀文本,評價精彩
1.指導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提高表達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時,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與文本實現(xiàn)深層次的溝通。而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評價文本。教學田曉輝的《十三歲的際遇》時,我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來逐步推進學生對文本中精彩語言的評價進程。先留給學生閱讀文本的充裕時間,而后,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筆評”:在觸動自己心靈的語句旁邊寫下批注,并將批注的語言修改到自我滿意為止,再高聲誦讀自己寫的評價語。誦讀時,如果感覺自己寫的批注拗口或者詞不達意,就再次修改。如此,學生不僅有了將思維語言外化為口頭語言的機會,還加速了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進程:有了先行的“批注”做準備,就敢大膽說話了;有了不斷“修改”的過程,就不怕說不好了;有了誦讀批注的過程,也不怕說話不順暢了。此外,此等“低起點”的文本評價方式,在實現(xiàn)多樣化評價主題目標的同時,還實現(xiàn)了在自然真實的狀態(tài)下即興評價的語言表達訓練目標。
2.指導學生在與同學的口語交際過程中提高表達能力
這種訓練方式最好在學習小組內(nèi)的合作交流過程中進行。教師先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設置評價量表,引導學生明確自我評價以及評價他人的內(nèi)容與標準,讓評價訓練有章可循。在學習小組中,每個學生先做自我評價,再互相評價。
教學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時,我就采用上述方法來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具體步驟為:多媒體展示下列思考題供學生思考后回答:蘇軾為何稱自己與張懷民為“閑人”?學生思考后自言自語地回答上述問題。如此,在“自我評價”中形成第一次評價語言。而后,學習小組的成員互相交流答案,補充答案,對照“評價標準”評價他人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挑刺”,評價語言機制得以逐漸完善:學生既能夠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逐步將外顯的語言內(nèi)化為思維語言,再將內(nèi)在的思維語言轉(zhuǎn)化為外在語言。如此,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葉圣陶先生曾言:“語文、語文,語者,口頭表達;文者,書面表達?!笨梢姡Z文教學包涵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兩個重要內(nèi)容。有鑒于此,我們必須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采取上述諸多措施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努力,以此達成學生出口成章與文筆裴然之目標。
【參考文獻】
【1】呂艷春.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
【2】陶宣.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J】.文學教育(下),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