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桂靈
學生睡眠時間有多長?學習時快樂多還是疲倦多……貴陽市義務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工作正式啟動,今后,上述指標都將作為評價學校教育質量的標準,納入相關的評價制度體系。
盡管“教書育人”一直被奉為學校教育的辦學宗旨,但在現實社會的教學實踐中,重知識、輕能力,重考試、輕素質的考評機制,卻常常導引著學校教育難脫“應試”魔咒。將學生“快樂”“興趣”等情商因素引為教育質量評價標準,彰顯出學校教育“育人”功能的回歸,有望讓評價學生看成績、評價學??瓷龑W率的“唯分數論”成為過去。
從品德發(fā)展、學業(yè)發(fā)展、身心發(fā)展、興趣特長、學業(yè)負擔和成長環(huán)境等多個領域,綜合評價學校的義務教育質量,符合教書育人的素質教育要求,體現的是一種融發(fā)展性、生命性、人文性、持續(xù)性為一體的全面科學的教育發(fā)展理念。
將“快樂”“興趣”等作為教育質量的評價標準,這就意味著情感、心理、意志等因素在學校教育考評中具有了一席之地,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對于這些近乎精神層面的東西如何把控,是平時觀察、記錄,還是通過座談走訪,抑或是自我評判、同學打分、家人鑒定?不具操作性的考評難言科學與客觀。
注重“睡眠”、關注“快樂”、追求“興趣”,會不會導致“無學一身輕”,教師沒有了成績的壓力,學生減輕了課業(yè)的負擔,學校缺失了升學率的倒逼,會不會放松對學業(yè)成績的追求,導致放縱與“放羊”?另外,高考作為對學生中小學學習情況的最終考試,如何與義務教育階段的綠色考評接軌,并將其考評成果運用于招生,這些都需制度層面的銜接。
認知綠色考評可能引發(fā)的負面影響,回應民眾關乎切身利益的訴求,有助于完善綠色考評體系的操作細節(jié),提升學生和家長理解、支持、參與、監(jiān)督的程度,更可將“育人”功能貫徹于“教書”,比如注重對能力的培養(yǎng),努力在“授之以魚”中實現“授之以漁”等。人們期待綠色考評的改革嘗試,有助于推動教書育人教育宗旨的全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