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興榮
五一小長假,回到了秦嶺南麓大山深處夢牽魂繞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就像當下混跡都市的隨處可見的農(nóng)民工,千人一面,隨遇而安普普通通,樸素平凡。出康縣城一路向西,溯清澈見底游魚可數(shù)的河水逶迤西行,拐過幾道彎,穿過幾座水泥橋,就來到坐落在縣境最長的河流——燕子河源頭的群山峻嶺間一個山環(huán)水抱綠樹四合的村莊。舉目望去,山川溝壑滿目青翠,嫩綠淺綠深綠,桃樹梨樹板栗樹銀杏樹蘋果樹櫻桃樹,以及溪水旁的楊樹柳樹槐樹都張揚著旺盛的生命力,綠的樹干綠的枝椏綠的葉片綠的倩影綠的空氣,純粹是綠的海洋,綠的T臺,綠的樂園。
就連房前屋后的梧桐,雖說綠葉尚未長出,一身粉衣素裙的桐花,也不甘向綠色示弱,以它裊裊娜娜淺紫深白的花蕊,宣泄著生命的璀璨炫目。沾衣濕潤帶著露珠舒展的晨霧里,炊煙裊裊升騰,牛喚羊咩犬吠雞鳴,人聲、鳥語便在晨霧里依稀傳來。
忙里偷閑,本欲上山采擷蕨菜、烏龍頭,可剛出門走了不遠,春雷炸響,瓢潑大雨驟然而至,只好到鄰居屋檐下避雨。
成行的梧桐樹下,搖曳的桐花,簌簌飄落,這不是天女散花嗎?喜鵲在梧桐枝頭翩翩起舞,引頸高歌,吟誦貴如油的春雨,贊美仙女般的桐花;長滿車前草、野菊花的泥路上,落英繽紛粉嫩清新憨態(tài)可掬……桐樹花蕊間,數(shù)只麻雀大小的小鳥撲棱在唧唧喳喳上下翻飛的喜鵲左右,心無旁騖專心致志采集桐花,以飲朝露悠然自得。不可思議的竟然在喜鵲的羽翼下,穿插往復,躍然枝頭,渾然天成。我驚呆了,這是什么鳥雀???冒犯喜鵲的尊嚴,無視喜鵲的狂歡,能與比它大了數(shù)倍的喜鵲悠然相處,共喧花蕊間?上了年歲的老人欣喜地告訴我,那幾只麻雀大小羽毛五顏六色的鳥雀,就是很多年沒有見過的桐花鳳,當?shù)亟凶觥扮埒P”,專門是采集桐花以飲朝露的?;秀遍g,我想起了宋代梅堯臣《送余中舍知汶州德陽》的詩句:桐花鳳何似,歸日為將行。
蹲下身子,仔細分辨滿地繽紛的桐花,一個個憨態(tài)可掬,柔嫩無比,像熟睡的嬰兒,以最愜意最優(yōu)雅的姿態(tài),探著頭,擰著腿,臥弓般,或仰躺,或匍匐,喜在心頭,笑在眉頭,有蒙娜麗莎的恬靜,有小沙彌的憨姿,當然也有無情的風驟雨狂,讓嬌嫩的花骨朵兒摔成了殘疾娃娃,缺胳膊少嫩腿慘不忍睹……不由得突發(fā)奇想,明天就要去母親河畔的省城,還要途經(jīng)自古出美人的歷史文化名城天水,那天水的桐花又是怎樣的芳容,黃河之濱的桐花又是怎樣的身姿呢?找來幾只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在桐花的海洋里,挑選出最粉嫩最賞心悅目的花朵,小心翼翼裝在杯中,攜美人上路,擁美人盈懷,去鑒賞秦州的桐花,觀賞金城關、五泉山的桐花。
桐,原本就是樹木之名。亦稱梧桐,油桐,鳳凰木,泡桐等。在華夏大地上,有諸多叫桐鄉(xiāng)、桐江、桐廬的古地名。字義上,桐又通“通”。桐生茂豫。茂豫的意思是美盛而光悅,輕脫的樣子。其栽培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在古書《爾雅》中就有記載。宋代陳翥撰寫成書于皇祐元年(1099年)的《桐譜》一書,詳細記述了桐的種類、土宜、種植、采伐、用途等;因其易成活生長速度快成為我國廣大區(qū)域群眾最喜愛栽植的用材樹種之一。民諺稱:一年一根桿,三年像把傘,五年能鋸板。栽桐不用愁,八年成一樓。由于歷史文化的差異,對于桐木做的棺材,我國傳統(tǒng)認為是粗劣的棺材?!赌印す?jié)葬下》曰:禹葬會稽之山,衣衾三領,桐棺三寸,葛以緘之。而韓國則認為桐木棺材是上等品。茫茫林山樹海里最不起眼的桐樹,全身是寶,材質優(yōu)良,輕而韌,紋理優(yōu)美,在工農(nóng)業(yè)國防等方面具有廣泛用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我國重要的出口物質之一,調(diào)撥出口價相當于我國進口木材價格的七八倍;島國日本消耗桐木最多,出口日本,一立方米桐木,可換回八噸小麥。藥典《本草綱目》記載:桐葉,主惡蝕瘡著陰,皮主五痔,殺三蟲。
一路歌聲到秦州。天水是天河注水的地方。中午時分,車子停在距天水市不遠一個叫皂郊的地方小憩午餐。我讓同伴給我?guī)Х菸绮?,急忙就近趕到公路邊梧桐樹下,采摘了低枝上最嬌嫩的桐花,放在塑料杯中。搖晃的車上,我仔細比較家鄉(xiāng)桐花與秦州桐花的異同。天水境內(nèi)河流眾多,名泉四布,豐沛的雨露,讓天水自遠古以來婀娜多姿嫵媚動人的女媧、蘇蕙、上官婉兒等美人世代傳誦,亦讓天水的桐花肌膚瑩潤如玉清澈婉轉,但與年降雨最多的隴南相比,柔嫩中少了一些圓潤,蟬翼間缺了一絲清新的質感。
一樹桐花,花蕊色彩斑斕,淺紫深白層層疊疊,清風徐來美人盈懷暗香浮動,搖曳著光陰里的陰晴圓缺秋夏春冬,讓歷代的文人雅士歌之詠之。唐人白居易在《桐花》中這樣吟誦: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發(fā)。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同時代的李商隱在《子夜歌》中慨嘆:桐花萬里路,連朝語不息。心似雙絲網(wǎng),結結復依依。而在《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中李商隱卻這樣唱和:十歲裁詩走馬成,冷灰殘燭動離情。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宋·陳翥在《西山桐十詠桐花》中這樣白描:香心自蝶戀,飄渺帶無涯。白者含秀色,粲如凝瑤華。紫者吐芳英,燦若舒朝霞。清人王士禎感受到的《桐花鳳》卻又是一番情意綿綿的景象: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xù)連珠弄。
黃昏時分,在牛肉面的沁香中來到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省城蘭州。在摩肩接踵的百里黃河風情線上,在郁郁蔥蔥的白塔公園、五泉山公園,在波濤滾滾的黃河岸邊,陶醉于山水美景的間隙,時刻留意采擷幾朵黃河之都的桐花。
華燈初上霓虹閃爍之時,回到住處,將三紙杯桐花放在桌前,細細端詳尤物的些許差異,探尋佳麗不同形態(tài)的根由。同華夏大地年降水量分布走向相一致,地處西北內(nèi)陸的甘肅降水也呈明顯的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的態(tài)勢,故鄉(xiāng)隴南康縣的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在800到1000毫米之間,而地處甘肅東南部的天水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再往西省城蘭州的年平均降水量僅有300多毫米。怪不得隴南人去了蘭州,都感覺到口腔干澀,嘴唇起泡,甚至流鼻血上火嗓子嘶啞。
人類這種最能適應環(huán)境的動物尚有如此之大的反差,那么,從插根筷子就能發(fā)芽的隴南到干燥缺水的黃河之濱的蘭州,嬌嫩的花骨朵桐花,它能接受環(huán)境天壤之別的挑戰(zhàn)嗎?打個不形象的比喻,隴南山川歸屬長江流域的桐花就像大唐盛世的美人,富態(tài)嫵媚,柔嫩如水,出水芙蓉般鮮活;秦州的桐花就像楚楚動人風情萬種的少婦,流光溢彩,魅力四射;而絲路山水名城黃河之濱的桐花,就像書法里的顏筋柳骨,更像當下備受追捧的女漢子,嫵媚中不失孔武,颯爽間盡顯柔情。
記憶的鍵盤里,宋朝董嗣杲的《桐花》詩詞躍然眼前:
清明疏雨洗芳天,燦積霞英漲曉暄。
香藹路陰埋古井,枝纏瓦影接頹垣。
琴村鼓舜無遺調(diào),圭葉封唐豈戲言。
此本自云花自委,叢生樹子墮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