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類,是商業(yè)界的物種,是隱藏在品牌背后的關鍵力量!”——《品牌之源》
要如何跨界開創(chuàng)一個新品類呢?可具體分為三步:
第一步:機會點分析
跨界之前,首先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對機會點的分析。所謂機會點,就是我們有機會拓展市場的一個切入點,對于機會點的探尋,要做到“四看”:
看自己:自己的核心優(yōu)勢是什么?
品類的開創(chuàng),往往是企業(yè)和產(chǎn)品自身核心優(yōu)勢的體現(xiàn),如果連自己的核心優(yōu)勢是什么都沒弄清楚,一旦品類定位偏離了自身核心優(yōu)勢,品類就會變得虛而無力。
看對手:對手的弱點在哪里?
品類的開創(chuàng),既要揚己之長,也要擊敵之短,品類之所以成為品類,不僅僅是在一些相同點上做得更好,而是它有同類產(chǎn)品所不具有或不擅長的利益訴求,云南白藥牙膏作為一支改善口腔問題的功能性牙膏,其成功就在于抓住了普通牙膏重潔齒輕護口的弱點。
看消費者:消費者需求的喜好特征和趨勢。
任何品類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基礎上的,沒有對消費者的準確把握,品類就成了自說自話,所以,品類的開創(chuàng),一定要對消費者需求的各個層面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從消費者的心中找尋品類,而不是單單從自己的腦海中找尋品類。
看市場大勢:對整個市場要有一個宏觀的認知。
品類,往往也是應勢而生,這個“勢”,就是社會大勢、時代大勢、市場大勢,是消費者群體性的心理趨勢,德國鱷魚彩妝漆的品類跨界,也是建立在“勢”的把控之上的,這個“勢”就是中國城市消費者對內墻裝飾性的高品質需求。
第二步:跨界融合
在找到機會點之后,就要圍繞機會點,進行跨界融合。跨界,是一種不同行業(yè)、不同元素的適應性重組,就像是在組裝一臺機器,要讓它的每一個零部件都在最合適的地方發(fā)揮最大的作用,這臺機器才能正常而高效地運轉。
在跨界融合之前,一個首要的問題就是:往哪里跨,或者說是融合誰。這個問題是建立在企業(yè)對自身優(yōu)勢、競爭對手弱點、消費者需求及市場大勢等諸多方面的綜合分析基礎上的,不管最后的選擇是什么,但最終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通過跨界融合,找到一個可以建立在消費者需求滿足和順應市場大勢基礎上的,可以以自己之長,攻對手之短的市場切入點。
第三步:品類定位
品類定位就是要給品類一個明確的方向,要解決“我是誰”的問題。
品類定位的描述模式通常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優(yōu)勢定位法,即以產(chǎn)品在文化、科技、品質等方面的優(yōu)勢為切入點進行產(chǎn)品品類定位,比如自行車從傳統(tǒng)向電動再向可折疊的產(chǎn)品進化,這里的優(yōu)勢往往具有很強的超越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你無我有、你有我優(yōu)”的體現(xiàn)。
第二種:功能定位法,即以產(chǎn)品在作用功能上的開創(chuàng)性為切入點進行產(chǎn)品品類定位。產(chǎn)品的功能特征往往是消費者進行消費選擇的一個首要因素,所以功能定位法往往更能打動人心,但卻需要以切實有效的功能突破為基礎,而且還要有較強的功能可信度,比如說預防上火的王老吉涼茶,比如說和網(wǎng)絡連通的樂視電視。
第三種:人群定位法,即以產(chǎn)品在使用人群上的特殊性、針對性作為切入點進行產(chǎn)品定位,這種定位方法往往可以直接鎖定目標人群,但同時要求產(chǎn)品需要有較強的人群專用性,或者說是某一人群所從未有過的專用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