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擋過3個紅包
青陽
記者采訪時,應不應該收紅包?
有一天,幾位同行在QQ群里突然聊起了這個話題。話題是從車馬費扯出的,有位記者說周末出去采訪,因為活動實在無趣,稿子肯定不能見報,而且車馬費也沒撈著,賠了。
另一位記者跳出來批評說,拿車馬費就是變相收紅包,令人不齒。一向冷清的QQ群像炸開了鍋,有人辯解有人點贊,還有人稱社會大環(huán)境如此,何必自我苛求?
想起我工作之后遇見的3個紅包。第一次,是到丹東采訪一位救助刑釋人員的大姐。也許是經(jīng)常要跟各路社會邊緣人打交道,她嗓門洪亮、做事干脆,真真一江湖大姐的氣概。采訪結束,她掏出100元要塞給我,說到她家的人沒有空手走的。我好說歹說才給推掉。
第二次,是采訪一位農(nóng)民工經(jīng)理。他在建筑工地打工出身,后來靠打拼成了建筑公司經(jīng)理。因為背了諸多榮譽稱號,他接待過不少記者,顯然諳熟媒體圈習氣。我臨走時,他特意遞來200元,說是打車錢,被我婉拒了。
第三次則發(fā)生在單位樓下。遼西某公司職工因工資待遇問題維權,我到當?shù)夭稍L,回沈后他們又來送證據(jù)資料。當時恰逢中午,我?guī)е鴰孜宦毠ぴ跇窍鲁粤吮泔?,幾人搶著要埋單。我說這是單位食堂,花的是飯票。有位職工多在社會走動,他神色一動掏出400元,說就當買我的飯票,我搖頭拒絕了。
回想起來,這3個紅包的送出者或江湖氣重,或是有所求。不過,掏錢在人,收錢在己。如果真把錢裝進了自己口袋,就別怪到社會頭上,那是耍賴。
反腐是不是也該一查到頭?
狼牙山
無論是在當下的腐敗嚴打期,還是過去幾十年的反腐什么期,一俟有腐敗案件公之于眾,反腐官員總會言之鑿鑿:一定一查到底。其志可表。問題是,一些腐敗本就發(fā)生在最底層,你一查到底,又能查到哪兒去?
如馬超群,盡管從他家搜出1.2億元現(xiàn)金什么的,可他畢竟只是副處級,已接近科層制最底層。對他一查到底,難道要查他手下科級、副科級不成?至于那個挪用公款1.19億的村會計,連級都沒級,又如何一查到底?
單從方位角度看,一查到底毫無疑問是向下。底:最下面部分。但如此拘泥于詞義,恐怕會曲解反腐官員的決心,他們口中的一查到底,一定不是鷹眼向下,而是“無論涉及誰、什么級別……”劍指上一層是也。既然鷹眼朝上,不是朝下,那用一查到底4個字表示,是不是不太準確?
話說到這兒,聰明人一定看明白了,對頭,表反腐決心時,除了要鏗鏘地喊出“一查到底”,是不也該有力地宣誓“一查到頭”?一查到頭是鷹眼向上。不妨再拿馬超群和那個村會計說事兒,馬超君升任總經(jīng)理并在職期間,組織部門是怎么考察和監(jiān)督的?他上面有沒有保護傘?有沒有更高級別官員從中得到了好處?有沒有大人物在背后罩著那個村會計?一查到底不可能盡表這么大的反腐工程,這不正該仰仗“一查到頭”嗎?
當然,有些腐敗確實是當事者一人所為,不干上面啥事。但現(xiàn)行制度有漏洞,讓蛀蟲有可乘之機;一查到頭要查上位官員,更要查改這些制度。這不正是一查到頭的題中應有之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