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針刺肩部穴位聯(lián)合運動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肩痛效果初評

2015-05-09 05:46:16李志強李翠仁趙健華方向延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5年20期
關鍵詞:肩痛肩部肩關節(jié)

李志強 李翠仁 趙健華 方向延

針刺肩部穴位聯(lián)合運動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肩痛效果初評

李志強 李翠仁 趙健華 方向延

目的 探討針刺肩部穴位聯(lián)合運動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 60例腦卒中后肩痛患者, 按照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對照組給予運動療法, 觀察組給予運動療法+針刺肩部穴位治療,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視覺模擬評分 (VAS), 治療前為(7.6±1.3)、(7.5±1.2)分, 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為(1.7±0.6)、(3.6±1.4)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3.3%和76.7%, 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 腦卒中后肩痛患者應用針刺肩部穴位聯(lián)合運動療法治療, 預后效果良好。

腦卒中;肩部穴位;針刺治療;運動療法

部分腦卒中患者在恢復期, 會出現(xiàn)患側肩痛及手、腕腫痛等一系列肩手癥狀, 稱之為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1]。腦卒中后的肩手綜合征將極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甚至引發(fā)患者肢體形態(tài)改變、手部肌肉萎縮及功能喪失, 對患者的上肢功能影響較大。在腦卒中肩手綜合征臨床治療中發(fā)現(xiàn), 運動療法及針刺肩部穴位效果良好。為此, 本次研究選擇本院收治的腦卒中后肩痛患者為研究對象, 探討了運動療法聯(lián)合針刺肩部穴位的治療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腦卒中后肩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觀察組給予運動療法+針刺肩部穴位治療,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齡(59.2±11.5) 歲,病程20~100 d;對照組給予運動療法, 其中男19例, 女11例,平均年齡(60.2±11.4) 歲, 病程21~98 d。兩組入選患者均為腦卒中發(fā)病后來本院就診住院治療患者, 患者均意識清楚、無明顯感覺障礙, 已排除合并其他疾病(肩周炎、頸椎病等)導致肩痛者、惡性腫瘤者、意識障礙者及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兩組患者肩關節(jié)的自主活動幅度, 如前屈、外展、旋前、環(huán)轉等基本一致。兩組患者在病情、年齡、性別、肩關節(jié)活動度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用藥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對癥藥物治療, 包括控制腦水腫、糾正電解質平衡、控制血壓、預防并發(fā)癥等。同時, 給予兩組患者營養(yǎng)腦細胞的藥物[2]。兩組患者均禁服鎮(zhèn)痛藥物。

1.2.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上述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運動療法,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針刺肩部穴位治療,具體方法如下。

1.2.2.1 針刺方法 ①取穴:找到肩部明顯壓痛點.2個[3]。②針具:本次研究使用健衛(wèi)仕牌毫針用作針刺工具, 毫針直徑0.3 mm, 長度40~50 mm。③操作方法:觀察組患者取坐位體位, 若患者無法保持坐位穩(wěn)定可改為側臥位。操作者確定明顯壓痛點后, 以壓痛點為中心, 于中心下方約8~9 cm處畫定進針穴點。對進針點局部進行嚴格消毒及酒精脫色, 取適當長度的毫針快速進針, 刺入皮下為宜;進針后, 沿縱向將毫針平貼于皮下, 針尖直對壓痛點。操作者要認真觀察進針時毫針的所過痕跡, 注意皮膚隆起的軌跡。此時, 操作者詢問患者感受, 如無酸麻脹痛, 才行針。操作者雙手協(xié)同行針,左手持針刺上方, 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針, 左手捏拿行針位置和幅度。兩手以青龍擺尾法施以行針, 頻次控制在80次<每分鐘<100次。每個肩部穴位行針約2.5 min, 留針約0.5 h。留針期間, 患者可以上肢活動及主動運動訓練[4]。

1.2.2.2 運動方法 患者每次練習時間應在30 min以上.40 min以下, 鍛煉1次/d, 鍛煉方法如下:①根據(jù)每個患者的肩痛特點及關節(jié)功能障礙特點制定運動計劃。②每天患者需要練習:a.頸部控制性活動, 主要是旋轉、扭頭等練習;b.姿勢對稱性的活動, 主要是雙側肢體共同參與的運動;c.軀干活動, 以軀干控制活動為主;d.平衡能力鍛煉, 鍛煉患者站立、走動的平衡能力;e.坐-站位轉換能力訓練;f.肩關節(jié)控制活動訓練, 在治療師幫助下, 患者以健側上肢帶動患側上肢,兩手交叉做直臂上舉的動作, 活動肩關節(jié)?;颊咧鲃雍捅粍幼龌紓燃珀P節(jié)做外旋、外展、聳肩等動作, 增大肩關節(jié)的自由活動度, 患肩用三角巾吊掛, 防止肩關節(jié)半脫位;g.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及手部關節(jié)的控制活動訓練, 主要鍛煉各個關節(jié)部位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 提升各關節(jié)的功能[5]。

1.2.2.3 研究方法 由??漆t(yī)師為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VAS 評分, 治療后進行美國肩肘外科協(xié)會評分(ASES), 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治療時間為1個月。

1.3 療效評價

1.3.1 評價標準 肩痛改善效果評價標準為VAS評分;肩關節(jié)功能改善采用 ASES 評分法作為評價標準[6]。

1.3.2 評價方法 VAS評分越低, 證明肩痛改善效果越好。肩關節(jié)功能改善以總有效率表示, 計算方法如下:以ASES評分評估患者, 評分<60分為無效;60分≤評分<75分為有效;75分≤評分<90分為顯效;評分≥90分為痊愈;總有效率=(樣本數(shù)-無效)/樣本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VAS 評分, 治療前為(7.6±1.3)、(7.5±1.2)分, 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為(1.7±0.6)、(3.6±1.4)分,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比較( x-±s, 分)

2.2 治療后兩組患者肩關節(jié)ASES評分 治療1個月后,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3.3%和76.7%, 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患者肩關節(jié)ASES評分情況[n, n(%)]

3 討論

腦卒中患者的死亡率較高, 未死亡的部分患者也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殘疾, 使得患者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多數(shù)腦卒中患者會出現(xiàn)一系列并發(fā)癥, 如肩手綜合征等, 極大的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發(fā)病率為20.0%以上,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肩部自發(fā)痛或活動痛, 被動運動時疼痛加劇, 關節(jié)運動受限等?;颊哂捎趹峙绿弁? 往往有意識的限制自身活動, 反而使各關節(jié)的活動明顯受限, 疼痛加重, 不利于患者恢復。為此, 應在治療中引導和協(xié)助患者積極進行運動訓練, 盡快恢復患者上肢運動功能, 或保留患側殘存的功能。運動療法是當前腦卒中治療的重要方法, 但是運動療法的治療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且過程較為漫長, 而針刺肩痛穴位治療方法的加入, 可強化運動療法的效果, 提升患者康復效果。

3.1 研究結果分析 為提高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文對腦卒中后肩痛的治療進行了研究, 采用了針刺肩部穴位聯(lián)合運動療法治療患者肩痛, 臨床應用效果良好。研究中發(fā)現(xiàn),僅通過運動療法, 患者的肩痛癥狀改善并不理想, 對照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分別為(7.5±1.2)、(3.6±1.4)分, 患者仍然能感覺到肩部明顯的痛感;同時, 在肩關節(jié)改善方面, 對照組總有效率僅為76.7%, 而觀察組則達到了93.3%。在運動療法的基礎上增加針刺肩部穴位的觀察組, 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且有1例患者ASES評分達到92分, 肩關節(jié)基本已恢復正常功能和形態(tài)。因此, 在臨床治療腦卒中后肩痛時,推薦使用針刺肩部穴位聯(lián)合運動療法。

3.2 針刺肩部穴位療法 西醫(yī)尚未闡明肩手綜合征的發(fā)病機制, 且無特效治療藥物, 而中醫(yī)治療該病的療效較好。針刺肩部穴位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的療效較好, 且起效較快。針刺肩部穴位可以通經(jīng)活絡, 消腫止痛, 改善腦卒中后血阻壅痹的現(xiàn)狀。在本次研究中, 針刺肩部穴位聯(lián)合運動療法的治療效果也被證實, 針刺肩部穴位治療腦卒中后肩痛的優(yōu)越性較為顯著。此外, 研究中發(fā)現(xiàn)針刺患者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 由此可知, 針刺肩部穴位較為安全。同時, 針刺的禁忌證較少, 廣泛適用于各類腦卒中患者。

3.3 運動療法 本次研究中發(fā)現(xiàn), 應盡早實施運動療法。及早開始運動, 可避免患者患側肌肉的萎縮, 同時提升功能恢復的效果。為此, 本次研究建議如下:訓練前治療師教授患者家屬按摩患者肌肉組織的方法, 提高局部血液循環(huán)速度,避免發(fā)生運動傷害。患者以健側上肢帶動患側上肢, 兩手交叉作直臂上舉的動作, 活動肩關節(jié), 患者在治療師幫助下充分做好各關節(jié)準備活動后, 開始腕部及肘關節(jié), 肩關節(jié)的外展、曲屈和外旋訓練, 訓練的位置逐漸過渡到下肢。此外,患者還接受步態(tài)訓練、手功能和技巧性訓練, 以幫助其恢復正常生活能力?;颊呖祻陀柧毱陂g, 負責的醫(yī)護人員及家屬要積極給予患者鼓勵, 如朋友一般關懷患者, 傾聽患者苦惱,為其進行心理疏導, 不斷鼓勵患者堅持康復訓練。

[1] 黃川, 朱永磊, 沈小舒, 等.腕踝針結合中低頻混合電療治療偏癱性肩痛療效觀察. 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28(1):39-40.

[2] 陳紅霞, 何銘鋒, 謝仁明.腹針結合康復訓練治療卒中后肩痛的臨床觀察.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7(4):333.

[3] 徐磊, 江勇, 曹小芳.腕踝針配合康復訓練治療偏癱肩痛.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 9(12):1866.

[4] 倪歡歡, 崔曉, 胡永善, 等.浮刺結合功能訓練治療肩手綜合征療效觀察.上海針灸雜志.2010.29(6):367-368.

[5] 李寧, 田豐瑋, 王成偉, 等.電針配合推拿治療腦卒中后肩痛:雙中心隨機對照試驗.中國針灸.2012.32(2):105.

[6] 李樹偉, 李紅霞.古代淺刺針法在臨床中的運用.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26(4):36-37.

Brief evaluation of shoulder acupoint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kinesi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LI Zhi-qiang, LI Cui-ren, ZHAO Jian-hua, et al.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Shunde Guizhou Hospital, Shund.528305,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shoulder acupoint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kinesi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were divided by treatment method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kinesi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kinesitherapy + shoulder acupoint acupuncture for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had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s as (7.6±1.3) and (7.5±1.2) points. Their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ir scores were (1.7±0.6) and (3.6±1.4)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1 month of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 ra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93.3% and 76.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shoulder acupoint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kinesitherapy provides good prognosis in the treatment of shoulder pain after stroke.

Stroke; Shoulder acupoint; Acupuncture treatment; Kinesitherapy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003

2015-01-15]

528305 順德桂洲醫(yī)院康復科

猜你喜歡
肩痛肩部肩關節(jié)
肩關節(jié)鏡術后進行肩關節(jié)置換術感染風險高
肩痛≠肩周炎!一起來正確認識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祝您健康(2021年6期)2021-06-23 05:08:05
四個小竅門輕松緩解肩部疲勞
幸福家庭(2018年2期)2018-02-07 00:23:59
四個小竅門輕松緩解肩部疲勞
幸福家庭(2017年2期)2017-04-18 10:13:18
重新認識肩關節(jié)骨折脫位
神經(jīng)松動術對腦卒中偏癱肩痛的療效觀察
強化肩胛帶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肩痛的療效
兒童乒乓球啟蒙訓練中肩部損傷與預防
肩部巨大包塊同時伴毛鞘癌及鱗癌1例
城步| 博爱县| 沙坪坝区| 萨嘎县| 天气| 双流县| 普宁市| 万载县| 克东县| 黄骅市| 瓮安县| 大洼县| 郴州市| 北票市| 宁津县| 定边县| 安新县| 饶阳县| 邢台县| 焉耆| 东阿县| 融水| 且末县| 昆山市| 松阳县| 邹城市| 东阿县| 肥西县| 怀来县| 恩平市| 周宁县| 徐水县| 京山县| 根河市| 筠连县| 广灵县| 平邑县| 拉孜县| 唐山市| 孝义市|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