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哭嫁是我國土家族一種獨特的婚禮習俗,它歷史悠久、流傳廣泛,以女性為主體,表達心理情感、完成角色轉(zhuǎn)換以及溝通神靈。從文化內(nèi)涵來研究土家族哭嫁風俗對傳統(tǒng)婚俗文化研究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土家族;哭嫁;文化內(nèi)涵
作者簡介:邱收(1985-),女,湖北恩施人,重慶能源職業(yè)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社會民俗學。
[中圖分類號]:K8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1--01
哭嫁是土家族的傳統(tǒng)婚俗,是一個完全以女性為主體角色的盛大儀式,其起源、形式和功能都緊緊圍繞女性而展開,在土家族文化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成為標志本民族特色的習俗,并衍生出與哭嫁有關的哭嫁歌、舞和戲劇,從其文化內(nèi)涵中折射出本民族風俗背后的價值觀。
一、哭嫁是女性對內(nèi)心情感的宣泄
思格斯說:“在整個古代,婚姻的締結(jié)都是父母包辦,當事人則安心順從,古代所僅有的那一點夫婦之愛,并不是主觀愛好,而是客觀義務?!薄?】探求哭嫁的起源,是與中國封建禮教有關的,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使女子成為犧牲品,哭嫁是對包辦婚姻扼殺人性的血淚控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土家封建統(tǒng)治者土司王荒淫的“初夜權”。土司王對出嫁的女子享有“初夜權”,新娘須先與土司度過三夜后才可以與新郎同宿。因此,土家女子在結(jié)婚的當天以哭嫁來哀嘆其貞操被玷污的悲慘命運。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哭嫁所包含的女性情感由最初的抵抗情緒逐漸演變?yōu)槠渌矫?,如離別之情、對少女生活的懷念之情、對新生活的迷茫之情等等,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表達離別情緒,《禮記·曾文詞》記載:“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娶婦之家三日不思樂,思嗣親也?!薄?】土家族哭嫁把離愁別緒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通常在新娘出嫁前一個月或半個月就開始哭嫁:
“女是娘的身上肉,父母為女操盡心,
女兒如今成賤人,枉費父母一片心?!薄?】
哭嫁不僅傾訴骨肉分離,也哭訴姐妹、兄嫂等眾親人。最有特色的便是“陪十姊妹”,九位未婚女性陪伴新娘圍坐一團,互相哭訴姐妹情深,一直哭到新娘上花轎。土家詩人彭秋潭曾寫道:“十姊妹歌歌太悲,別娘頓足淚沾衣,寧山地近巫山峽,猶是巴娘唱竹枝?!薄?】,這種大喜之日嚎啕大哭的場景正是哭嫁所創(chuàng)造的獨特畫面。
二、哭嫁是女性對角色轉(zhuǎn)換的調(diào)試
“在中國封建時代豐富的禮儀文化中,婦女只不過在其中所扮演了很微小的角色?!薄?】女性在很多社會活動中都被排斥在外,但哭嫁這一風俗卻恰恰以女性為主角,成為整個婚禮過程中的靈魂人物。從社會學角度看,哭嫁是女性的生命禮儀,在她們的生命周期中產(chǎn)生了重要標志和社會化作用?;榧迣Ξ斒氯藖碚f,意味著其人生角色發(fā)生了一次重大的轉(zhuǎn)變?!澳瓿跏遄铒L流,新賜云髻使上頭?!薄?】“上頭”的意義和古時的冠笄之禮相同,即男女的成年之禮,后來延伸為女子出閣時的梳妝禮節(jié)。在姑娘出嫁前兩天晚上,一邊上頭,一邊唱哭嫁歌來對自己即將成為的新角色作出心理暗示。從過去家中當女兒這種無憂無慮的溫馨環(huán)境,到轉(zhuǎn)入當媳婦這種察言觀色的復雜處境,如此重大的人生轉(zhuǎn)折所產(chǎn)生的惶恐,導向悲痛哭泣的氛圍,實現(xiàn)了從少女到婦女的迅速心里轉(zhuǎn)變,所以哭嫁是女性角色轉(zhuǎn)換的過渡性調(diào)適。
三、哭嫁是女性與神靈世界的交流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禁忌,對于哭聲尤為忌諱。但在結(jié)婚這樣喜慶的日子里,卻容許甚至可以說是大肆推廣女性哭嫁,這就源于民間的諸多鬼神信仰。民間認為結(jié)婚是大喜之事,會招來靈界鬼神的妒忌,作為陰氣集中的新娘便成為惡鬼侵害的目標。要確保安全,新娘便故意作出相反的行為,不但不露笑容,反而嚎啕大哭將婚禮視為痛苦的事情,用來蒙騙邪魔鬼怪。在土家族很多傳說中都有關于新娘為躲避邪魔騷擾而佯裝悲哀的情節(jié),而更多的內(nèi)涵在于女性與祖先神靈的溝通。其一種意思是女性祈求祖先諒解,因為出嫁的女性嫁到婆家要脫離本家,以后不能按時拜祖,是作為后人的不孝。在結(jié)婚的當天以哭嫁的形式痛哭,以示對祖先的不舍和對本氏族的衷心。第二種意思是祈求祖先賜福后人,土家族哭嫁有甩筷子的儀式。在湖北恩施來鳳一些地方,新娘立在斗上拜辭祖先,手持兩束筷子往前后拋去,一邊哭唱一遍求祖先保佑娘家和婆家。同時還體現(xiàn)出生殖崇拜,中國長期的婚姻觀都認為女性結(jié)婚的使命就是傳宗接代,哭嫁讓女性在神靈面前毫無保留的袒露心聲,把少女對于性的羞怯逐漸克服,讓她們把兩性結(jié)合當做是人生一大樂趣??蕹耢`,不僅可以賜予女性幸福的婚姻生活,還將實現(xiàn)女性生兒育女的愿望。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土家族的哭嫁從最初的來源到其多樣的形式,都與土家文化交織在一起,是土女性控訴不公平命運的反映,是她們盡情揮灑內(nèi)心情感的畫筆,也是她們自我認知的方式和定位社會角色的途徑,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具有可觀性表演形式的祈福儀式。從哭嫁內(nèi)涵的變化發(fā)展,我們可以了解到土家族女性地位不斷提高,她們的婚姻生活也走向幸福和美滿,哭嫁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婚俗文化應該保護并繼續(xù)傳承下來。
參考文獻:
[1](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馬之骕.中國的婚俗[M].湖南:岳麓書社出版社,1988.
[3]陳廷亮 彭南均.土家族婚俗與婚禮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余詠宇.土家族哭嫁歌之音樂特征與社會涵義[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
[5] Anne McLaren 陳勤建.中國婦女的口頭文化與儀式文化——南匯的哭嫁[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6]齊濤.中國民俗通志—婚嫁志[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