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敬
教學一篇課文,教師面對諸多教學內容,不免認為這也要教,那也要教,于是碰到什么教什么,結果往往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教得不深入,練得不到位。多數教師在備課時,也往往是在教學技巧上動盡心思,追求課堂表面的精彩,崇尚教學方式的豐富多樣,可是熱鬧的課堂背后,并沒能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多少提高。究其原因,首先是課文重點要“教什么”不明確,二是教到什么程度不清楚,“怎么教”當然更是糊里糊涂了??梢?,具體到一篇課文,要教哪些語文知識,要進行哪些能力、方法的訓練,要達到什么程度,要怎么教,確實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其實,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一篇課文的備課,而要將它放置在單元之中,學段之下,并結合“這一課”的特點,才能做到對課文的教學有比較準確的把握。以下就以《埃及的金字塔》一文為例,談談自己的淺見。
單元中的“這一課”
教材的編排,多以單元專題組文。一篇課文的備課,首先要將其納入單元系列之中通盤考慮,思考這篇課文要教給學生些什么,努力把“這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得更扎實一些?!栋<暗慕鹱炙肥俏迥昙壪聝缘谒膯卧恼n文,本組課文由三篇狀物類文章組成。細讀這三篇課文,不難發(fā)現課文之間的差異。《秦兵馬俑》描寫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主要采用列舉數字說明的方法,寫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和個性鮮明主要采用分類描述和由實物產生的聯想的方法?!兑魳分季S也納》一文,作者緊扣“音樂之都”選取素材,從不同方面介紹一個地方,同時又有詳有略,用了大量的篇幅生動地介紹維也納歌劇院和“金色大廳”。《埃及的金字塔》描寫金字塔的外觀宏偉,作者主要采用列數字和舉例子的方法,由于數字大,作者在列舉大量的數據的同時,尤其注重用舉例子和作比較的方法,來說明其外觀宏偉,如“金字塔高146米,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等。描寫金字塔的結構精巧,作者以舉例的方式作說明:“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關于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作者采用了推想的寫法,用大量的筆墨進行具體的描寫。
基于以上解讀,不難看出,三篇課文的教學要點應當是不同的?!肚乇R俑》應著力教學的是用列數字說明事物的寫法及由事物產生聯想的方法;《音樂之都維也納》應著力教學的是從不同方面介紹一個地方和詳略結合的寫法;《埃及的金字塔》當著力教學的是用舉例子和作比較說明事物的方法及推想事物形成的寫法。教學時要根據單元中每一篇課文的特點,依照獨特的“這一課”,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從不同的方面著力。這樣,學生學完一組課文,才能收獲不同方面的語文知識,得到不同方面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
學段中的“這一課”
確定了課文的教學內容,接下來要考慮的是“教到什么程度”的問題,也就是對課文內容的教學要符合學段要求。即使是相同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學段,教學所要達到的度也是不一樣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三學段“目標與內容”中提出要“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這里有兩個關鍵詞,一是基本表達方法,二是“初步領悟”。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埃及的金字塔》一文的“基本表達方法”,即舉例子、作比較的表達方法和推想事物形成的寫法,這兩點應是本課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教學重點。通過教學,要讓學生對兩個教學要點的掌握達到“初步領悟”的目標。何謂“初步領悟”?就舉例子和作比較的方法來說,筆者以為,它也有兩方面的達成度:一是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明白這兩種寫法的作用;二是在實際生活和習作中能夠嘗試運用??赏ㄟ^引領學生揣摩比較,明白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如描寫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高度,作者在列舉數字說明的基礎上,用“40層高的摩天大廈”作比較,讓讀者直觀地感受金字塔有多高;描寫金字塔塔身由多少巨石砌成,舉“可鋪地球一周”“60萬個車皮裝運”的例子進行說明,形象地再現金字塔的宏偉壯觀。在學生明白這種寫法作用的基礎上,可以出示實例,通過“小練筆”等方式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另一教學要點,即推想事物形成的寫法,雖然是本文表達的一大特色,但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接觸不多,教學目標可以適當降低,將其設定為能夠初步理解領會。
這一篇中的“這一課”
有了以上的思考,教學《埃及的金字塔》一文的兩大要點的教學內容就變得有章可循。請看學習體會“作比較、舉例子說明事物的方法”的教學片段。
師:課文描寫的古埃及金字塔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生:宏偉壯觀。
師:請舉文中具體的例子說明。
生:胡夫金字塔高146米。
師:確實很高。這個數字比較抽象,作者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作了一番——生:比較。
生: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
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一比較,我們就很容易明白這座金字塔到底有多高了。
師:請你把這個句子完整地讀一讀。(生讀)
師:課文中多次用了作比較的方法來說明金字塔的雄偉壯觀,還用上了另外的說明方法——
生:用舉例子的方法進行介紹。
師:請同學們找一找,并說一說這樣比較的好處。
生: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砌成……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皮。230萬塊巨石對我們來說只是感到數量很多,作者將它與繞地球一周和60萬個火車皮裝運,我們就可以十分直觀地感受到多到什么程度。
師:說得真好,獎勵你把這個句子讀給大家聽。(生讀)
師:請把作者舉實例的地方畫下來。一起齊讀這兩個句子。(生齊讀)
師: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物形狀或大小,可以運用作比較和舉例說明的方法。下面請同學們嘗試使用這些方法對下面的例子進行補充描述。
(出示:老家房子不遠處長著一棵大榕樹,直徑約1?郾5米,?搖?搖?搖 ? ? ? ?搖?搖。)
……
以上片段,圍繞“作比較,舉例子方法的理解與運用”進行教學。先讓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體會這樣說明事物的方法就是作比較和舉例子,通過讀書揣摩,明白用上這樣的方法的作用;接著出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嘗試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樣教學,符合“語言文字——思想內容——語言文字”的學習規(guī)律,也遵循了解、分辨、明白、嘗試、初步運用的認知順序,體現讀寫聯結,言意兼得。同時,教學所達到的度也符合課程標準中提及的“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這一學段要求。
課文的另一教學要點“由事物產生的推想”的教學內容,可圍繞如下要點進行:1.提出問題:如此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設起來的呢?2.學生自讀課文,嘗試復述;3.圍繞要點“怎樣拉石塊”“如何壘巨大的石塊”形成簡要板書;4.議一議:作者語言表達的準確(如“據說”一詞表示這是作者的推測);5.說一說:作者推想的依據是什么?6.總結推想事物要注意哪些方面(有理有據、準確表達等)。教學設計的重點圍繞“言語運用”展開,首先布置學生嘗試復述金字塔的建設過程,然后明白此表述方法稱之為“推想”,最后評議推測事物的形成的理與據,在議一議、說一說中初步理解這一表達方法。
(作者單位:福建省壽寧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