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晶+王爭錄
摘 ? 要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坝翁煜轮?,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1]要實現(xiàn)“中國夢”,離不開教育的助力。教育是中華民族走向強盛、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基石,擔當著托起中國夢的歷史使命。以繼承發(fā)揚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教育精髓為根本,借鑒吸收西方先進教育思想為動力,注重個性辦出特色為方向,長遠目標性與近期目標性相統(tǒng)一為原則,只有這樣做才能實現(xiàn)中國特色的教育夢。
關鍵詞
中國夢 ?中國特色 ?教育夢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xiàn)場之時,提出了“中國夢”即實現(xiàn)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2]。2013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勾畫了一幅“中國教育夢”——“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終身學習、人人成才”[3]?!坝薪虩o類、因材施教”最早由孔子提出,這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精華;“終身學習”源于國外,是對西方先進教育思想的借鑒;“人人成才”是個性化教育理念的體現(xiàn),是教育長久的追求。這四句話體現(xiàn)了實現(xiàn)中國特色教育夢須繼承發(fā)揚我國古代優(yōu)秀教育精華,借鑒西方先進教育思想,重個性教育,實現(xiàn)長久以來追求的人人成才之道。袁部長提出的中國教育夢蘊含了其實現(xiàn)途徑。
一、繼承發(fā)揚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教育精華是實現(xiàn)中國特色教育夢的根本
對于我國民族形成的優(yōu)秀教育精華必須繼承,這是實現(xiàn)中國特色教育的根本之路,只有扎根于中國優(yōu)秀教育精華的文化土壤中,中國特色教育之樹才可茁壯成長。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這綿延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涌現(xiàn)了許多教育大家,我國民族長期教育實踐積淀了厚重的教育文化,為我國民族所特有。例如,孔子是世界公認的教育大家,他的教育思想至今被世界各國教育家推崇,故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更應傳承并發(fā)揚其教育思想。由于近代以來我國遭受外敵入侵,引起人們對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反思,向西方學習,這本來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在這過程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過分的批判特別是新文化運動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再加上后來的十年文革,像孔子那樣被世界公認的最著名杰出的教育大家在這一百多年中不知被批判了多少次,更是對傳統(tǒng)教育造成了破壞。史實證明,自鴉片戰(zhàn)爭到十年文革這段時間內(nèi)我國傳統(tǒng)文化時有被沖擊,造成這一百多年來我們對自己國家的教育文化傳統(tǒng)一味地批判,一味地丟棄,沒有真正地繼承。歷史事實證明了對于我國古代的傳統(tǒng)文化包括古代優(yōu)秀教育都是一味地批判,沒有真正的繼承,一提起古代傳統(tǒng)文化就說是封建社會的思想控制工具,這種無情的對古代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批判,是對古代傳統(tǒng)教育文化的一種不正確態(tài)度,這也是不符合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人類之所以能夠從動物界站立起來,成為萬物之靈,可以有各種解釋,李政道先生則從知識傳承角度予以說明,只有人類能夠?qū)⒆约旱慕?jīng)驗積累起來并形成知識,后代可以站在前輩的肩膀上攀登,中華文明之所以是迄今所有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靠的是一代代讀書人的薪盡火傳”[4]。也就是說做為后來人必須繼承前人優(yōu)秀的的教育文化,在此基礎之上再進行新的探索。我國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了眾多著名教育家,如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王充、顏之推、韓愈、柳宗元、朱熹、張橫渠、王陽明、馮從吾、王夫之,道家之老子、莊子,墨家之墨子。他們探索出像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學相長、欲求超勝必先會通等至今仍受用的教育理念,這些都是古人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精華所在,作為后來者必須將其繼承并發(fā)揚。事實上,我國的歷史文化教育長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只是近代科技落后了。而有些人一提起教育就是國外的先進,中國的落后,這是一種不自信、貶低我們民族文化的表現(xiàn),在實現(xiàn)中國特色教育夢的過程中,一定要剔除這些人骨子里的那種崇洋媚外的賤骨,增強民族之文化自尊??傊?,實現(xiàn)中國特色教育夢必須發(fā)掘、繼承我國古代教育思想之精華,并適當?shù)貏?chuàng)新,形成中國教育之特色,定會實現(xiàn)中國特色教育夢。
二、借鑒西方先進教育思想是實現(xiàn)中國特色教育夢的動力之源
西方先進教育思想作為人類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應該被借鑒吸收的?;仡欀袊鴼v史,凡是愿意借鑒吸收別國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都是文化教育興盛的時期,越是固步自封不愿意借鑒吸收別國思想文化,越是文化教育衰敗的時期。例如漢唐時期國家文教政策開明,愿意借鑒吸收別國的先進文化,因此文化教育異常的繁榮昌盛達到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而明清中后期,國家閉關鎖國,在文化教育方面固步自封,不愿意借鑒吸收國外的先進思想,導致了落后挨打的歷史悲劇。整個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必須實行開放的政策,必須借鑒吸收國外先進的東西,尤其是借鑒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文化。近代自從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之后,驚醒了盲目自大的滿清有志之士,林則徐魏源就是最早開始向西方學習的,林則徐被稱為“開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喊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時代最強音,而且最要稱道的是龔自珍提出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豪言壯語,總之,鴉片戰(zhàn)爭近代屈辱的開始,的確慢慢驚醒了盲目自大的國人,開始出現(xiàn)了向西方學習的熱潮,派遣留學生、開洋務學堂等都是其表現(xiàn)。蔡元培這個封建科舉的佼佼者官居翰林院的封建大員,在此潮流下,留學德國,廣泛涉獵先進教育文化,為后來出任民國教育總長及改革北大奠定了基礎,近代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陳鶴琴、黃炎培等都對西方的教育思想采取“拿來主義”,可見,借鑒他國的優(yōu)秀教育文化精華可以促進我國教育的繁榮,但完全將西方文化教育拿過來照抄照搬卻是行不通的。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而是取其精華與我國實際相結(jié)合,吸收其中的營養(yǎng)為我所用。陶行知先生在美國師從杜威,回國想把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運用于我國當時實踐中,這種照搬思想在我國教育實踐中處處碰壁。值得敬佩的一點是,陶行知堅持了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能夠及時地發(fā)現(xiàn)錯誤進行變通,按照中國的實際借鑒吸收杜威思想的精華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按照中國的國情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小先生制”。蔡元培改造北京大學也是借鑒吸收德國洪堡1810 年創(chuàng)辦柏林大學的思想,吸收了自由、教授治校的思想精華于北京大學的改造實踐中,使得以前是為封建腐朽官僚進階準備的學校,辦成了真正追求學術自由、思想開放、兼容并包,開風氣之先河,徹底地改變了舊北大官僚風氣,成為一所真正研究高深學問的場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只要吸收西方先進的教育思想并結(jié)合國情實際,定能實現(xiàn)習總書記所期待的民族復興夢。
三、注重個性、辦出特色是中國特色教育夢應始終堅持的方向
雖然孔子曾經(jīng)提出過要“因材施教”,要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育,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個性教育的理念,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教育思想,這種思想在今天看來仍然是很先進的,可惜的是孔子這種很好的教育思想沒有能夠被繼承到現(xiàn)在。這可歸因于我國舍小家而顧大家、提倡中庸的傳統(tǒng)文化。自古以來對有新思想新觀點的人往往是打擊排擠,例如漢代的王充、宋代的王安石、李清照、明末清初的李贄等人都曾因提出獨特的思想而被主流的求同文化所排斥,造成了我國教育講共性不注重個性,求同而不求異,這對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培養(yǎng)是很不利的。就現(xiàn)在而言,我們的教育依舊對個性注重不夠,例如:全國所有地區(qū)小學生都運用同一個版本的課本;中考、高考眾多省份齊用一張卷子試學生之高下;評價所有中學都是用升學率這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高校都想走綜合性,想辦12大門類的專業(yè)。故造成今天的學校千人一面、萬人一格的局面,從根子上說是我國大一統(tǒng)的教育體制造成的。若想改變這種局面,須改革教育體制。具體來說,就是打破大一統(tǒng)教育體制,實行多元并舉的教育體制。我國古代科舉都有“??啤保疤乜啤睂τ谔厥馊瞬胚M行特用。教育本應該是求得人的解放,我們今天的教育只求同而不求異,只注重共性,忽略了個性化教育,運用一個標準來衡量一切學生,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顯然是不科學的。例如小孩子在上學之前對于黑板上的一點,可說成“星星”、“老鷹的眼睛”、“小蝌蚪”等,但當接受過教育后,他們就會告訴你那是小數(shù)點;再如讓孩子寫關于老黃牛的說明文,孩子寫老黃牛不洗澡身上很臟,很多老師就認為是錯的,孩子也只能寫老黃牛勤勞。是什么抹殺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是我們那重視求同、輕視求異創(chuàng)新、漠視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教育。我們都知道教育不僅要使個人社會化,教育更承擔著使人的自我個性化,能夠更好地做他自己的神圣使命。但是為什么我們的教育、我國的文化就容不下有點個性的人才?有“中國的愛因斯坦”之稱的束星北曾因敢于說真話,太具有個性,文革中被整,有“武漢大學的蔡元培”之稱的劉道玉因有個性而被免職,這些都說明我們太注重共性而忽視個性。創(chuàng)新是一種求異思維,何時國人從思想領域轉(zhuǎn)過這個彎來,人人追求個性教育,所有的學校都辦出特色,我們的教育才能夠成為真正培養(yǎng)人的教育,才能夠使得人人成才??傊?,要實現(xiàn)中國特色教育夢,“特”字很重要,“特”是與眾不同,是在強調(diào)差異性,只有“特”才可能創(chuàng)新,才可能回答錢學森先生臨終前的一問,中國才可能真的冒出眾多創(chuàng)造性的大師。
四、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統(tǒng)一是實現(xiàn)中國特色教育夢須遵循的原則
中國特色教育夢做為一種理想,是古往今來教育界有志之士特別是近現(xiàn)代教育界有志之士的一種追求。儒家有大同社會,在那個社會里人人接受自己應該得到的教育,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做為世界公認的教育鼻祖孔子提出“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論,這是教育界提出的最為科學的人性論,這肯定了人人都有可教育的可能性。近代來說,就連不識字的武訓,為讓所有窮苦人家的子弟接受義學教育,自己去做牛去做馬地積攢錢辦學??涤袨椤⒘簡⒊加腥巳私邮芙逃?、人人按自己的心靈形式發(fā)揮所長的教育思想。黃炎培、陶行知等人更是在教育實踐中去追尋用何種方式去實現(xiàn)人人接受教育、人人成才的夢想。陶行知被冠以“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之稱,就在于他為給下層人民辦好的教育而鞠躬盡瘁;黃炎培為實現(xiàn)“人人成才”的夙愿,自己籌資辦職業(yè)教育進行教育實驗。近代以來教育家都是懷著這種讓所有的中國人都能夠接受教育,都能夠?qū)崿F(xiàn)自我的夢想潛心辦教育,其精神難能可貴,但在那個外敵侵犯的戰(zhàn)亂年代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今天我們國家政治獨立、經(jīng)濟富強、國家領導人提出了民族復興夢,作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教育夢應該始終追求人人成才的長遠目標,而且要站在目前的實際情況之下,制定切實可行的步驟穩(wěn)打穩(wěn)扎地去實現(xiàn)。具體來說,就是有著不同教育狀況的地方,應該制定、執(zhí)行不同的方案,否則,實現(xiàn)中國特色的教育夢會變得不實際??傊瑢崿F(xiàn)中國特色的教育夢,要仰望星空,但更要腳踏實地,切不可好高騖遠,要堅持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統(tǒng)一的原則,從當時當?shù)氐膶嶋H出發(fā),因地制宜去實現(xiàn)中國特色的教育夢。
中國特色教育夢說穿了就是要實現(xiàn)真正有自己特色的教育,能夠顯示出與眾不同之處。中國和特色這兩個詞是最為重要的核心詞。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教育有法但無定法。實現(xiàn)中國特色教育夢的過程中若能做到繼承發(fā)揚我國民族教育精華、借鑒吸收西方先進教育思想、注重個性辦出特色、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統(tǒng)一,教育就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 高時良.學記評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 張爍.承前啟后 繼往開來 繼續(xù)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30.
[3] 柯進.張婷.高靚.我的中國教育夢[N].中國教育報,2013-03-08.
[4] 劉晨.教育夢芻議[J].中國教育學刊,2013,08:16-18.
[作者:鄭晶晶(1978-),女,河南新鄉(xiāng)人,石河子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王爭錄(1987-),男,陜西武功人,石河子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劉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