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教師倫理沖突研究回顧及啟示

2015-05-11 04:24:12李琰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5年2期

摘 ? 要?對國內外教師倫理沖突的研究狀況進行簡單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教師倫理沖突研究數量較少、重理論分析、輕實證探究, 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國實踐中的教師倫理沖突類型狀況不明確、教師的沖突管理策略不清晰等問題。在后續(xù)研究中,應深入具體的教育實踐,開發(fā)基于倫理沖突的教師倫理發(fā)展策略與模式。

關鍵詞?教師倫理 ? 倫理沖突 ? 沖突管理

由“技術熟練者”向“反思實踐家”的轉型已經成為當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教師教育改革的主流?!啊此紝嵺`家’的實踐是作為文化的、政治的、倫理的實踐的復合體加以展開的?!盵1]教師在對實踐問題的反思、考察和解決中不斷提升成長。但在錯綜復雜的實踐中,教師總會遇到各種難以解決的困惑與沖突。教師有時會把自己遇到的實踐問題歸為策略、實踐、專業(yè)和政治問題,而未能把它們視為倫理沖突或道德沖突來看待。若忽視沖突的道德性和倫理維度,會消減和弱化沖突的教育意義與功能,并給師生帶來或顯或隱的不利后果。同時,由于教師缺乏豐富的道德和倫理基礎作為他們專業(yè)實踐的指導原則,教師在面臨實踐中相互沖突的、對與錯的原則如何應用于解決這些困境時,變得困惑不解、束手無策。[2]因而,對教師實踐中面臨的倫理沖突進行研究已成為世界范圍內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的內涵之一。Robert V.和Bullough Jr.通過研究《教學與教師教育》關于教學倫理與道德的相關文章發(fā)現(xiàn),幾乎每個作者都會提到兩個核心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教師面臨的道德與倫理沖突的性質是什么”[3]。

教師倫理沖突指教師同時面臨幾種不同的、相互矛盾的倫理價值時,難以做出選擇的狀態(tài),是教師經常需要面臨的道德選擇困境或道德責任沖突。由于選擇其中任一種價值,都會影響甚至損害到其他價值的實現(xiàn),因而教師時常難以做出抉擇。有時,即便是審思后所做的選擇,也難以避免內心的道德愧疚。倫理沖突會給教師帶來道德選擇和情緒情感上的困擾,這種“緊張關系和兩難困境的倫理特點可能會威脅到教師作為道德的人和倫理型專業(yè)者的自我設想”[2]。同時,教師行為選擇的道德后果其利益主體是學生,教師處理倫理沖突方式對學生來說意義重大。教師倫理沖突又被稱為教師倫理困境或教師道德兩難,由于教師倫理沖突多發(fā)生在教師專業(yè)生活中,國外研究者更多地從教學中教師所面臨的倫理沖突入手進行實證研究。本研究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力圖描繪出教師倫理沖突的研究發(fā)展脈絡與成果,為進一步研究與實踐提供理論上的依據與支持。

一、國外教師倫理沖突研究概況

國際視野中,教師倫理沖突與倫理困境的研究是被置于教學實踐和教學專業(yè)化的背景之下。早在20世紀60年代,Jackson就發(fā)現(xiàn)教師在專業(yè)行為中被期望達到相互矛盾的目標(道德需要)。至80年代,Berlak創(chuàng)造了“困境語言”這一術語描繪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面臨的沖突。Packer則對道德沖突進行了解釋學的研究,強調道德中行為主體情感涉入的重要意義。[4] Joshua E. Perry提出了一個實用的框架來評估和解決倫理困境,這個框架可用于引導道德主體進行謹慎的思考,從而降低個人后悔的機率。[5]可以說,對教師道德沖突的研究興趣是隨著教學專業(yè)的道德維度和教學倫理的研究進程逐步深入的。

1.沖突管理視角下的教師倫理沖突研究

最初有關倫理沖突研究是從沖突管理的視角切入的,這時的研究側重對教師的沖突決策風格進行分析與歸類研究。F.Oser對教師在道德困境中的決策策略進行實證研究,總結出了五種解決道德沖突的策略:規(guī)避、安全第一或委托、單方決定、不完全和完全商談。[6]追隨沖突管理研究傳統(tǒng),Maslovaty對480名以色列教師在教室中處理社會道德沖突的策略進行研究,總結出七種道德沖突策略。研究還指出,影響策略選擇的因素主要是道德困境的內容和教學情境,在某種程度上還受教師個人性格的影響。[7]

Rahim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沖突管理風格與個體道德發(fā)展水平之間的關系密切相關。道德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個體,更傾向于采取不完全商談和商談的策略。[8]此后中國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推理和沖突解決方式之間的相關性也得以討論,并證實了這一發(fā)現(xiàn)。[9]芬蘭的Soile Juujarvi以關懷推理為理論工具,證明不同關懷水平的主體會意識到不同類型的道德沖突,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道德沖突,關懷道德理論更具解釋力。[10]

2.教師倫理沖突的類型學研究

對倫理沖突進行類型學的分析是西方應用倫理學的理論特色,庫柏編寫的《行政倫理學:實現(xiàn)行政責任的途徑》中包含了倫理沖突的相關分析及解決策略。[11]實證研究也表明,道德困境的內容是影響倫理沖突策略選擇的重要因素,因而倫理沖突的性質及內容成為研究者關注的對象。瑞典教育學家Colnerud,G.對223個道德沖突案例進行深入地分析,總結出五種不同類別的沖突:人際倫理規(guī)則、源于任務的內部專業(yè)規(guī)則、制度規(guī)則、社會一致規(guī)則和自我保護規(guī)則。[12]Orly ?Shapira ?Lishchinsky又對以色列教師和護士的倫理困境應對方式進行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兩種職業(yè)所共有的倫理困境有五類。他認為對倫理沖突困境的正式討論可以使教師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從而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13]隨后,他又對50位教師提供的案例進行編碼分類研究,最終確定了五類倫理困境:關懷氛圍與規(guī)則氛圍的沖突、分配公正和學校標準的沖突、保密性和學校規(guī)則的沖突、忠誠于同事和學校規(guī)范的沖突、家庭要求及教育標準的沖突。[14]

3.倫理沖突中“教師理解”的突出

Tirri.Kirsi意識到教師對日常工作中專業(yè)倫理理解的重要性,綜合了奧澤和科爾伯格的方法,依據教師的信念及其解決策略對道德困境進行了分類和對比,研究了教師對道德困境及其潛在規(guī)則的理解。[15]此后,Husu,J.和Tirri,K.共同深入研究了教師作為實踐主體理解道德困境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建構幫助教師理解困境的模式。[16]他們采用多焦點分析的方式,提出了三種相互聯(lián)系的參照框架及其相應的道德語言特點。在之前研究成果的基礎上,Husu,J.提出了研究、理解和促進真實情境中教育實踐倫理的方法:聚焦于事件和情境發(fā)生的條件,在那里教學的倫理性可被認知和理解。[17]對日常遭遇的事件進行細致分析,可以理解其中隱含的教育倫理。對教育目標、教育責任和教育情境的分析,關注教育者的倫理理想、倫理權利責任和倫理性格及意志。這種方法可以顯示出如何將抽象的哲學理論轉化到真實教育情境中,如何幫助教師更好地反思日常實踐所隱含的道德維度。

4.其他視角的教師倫理沖突研究

Patricia Melo從另一個角度對教育中的道德沖突進行了研究,他以道德判斷三分法(結果論、義務論和規(guī)則功利主義)為理論基礎,對新任教師面臨的道德沖突進行實證分析,發(fā)現(xiàn)實際情境中的道德沖突多發(fā)生在師生之間,新任教師大部分都會采用規(guī)則功利主義來應對。[18]Shapiro and Stefkovich提出可用多重倫理范式的思路來解決真實教育情境中的倫理困惑,[19]這種范式包含公正、批判、關懷、專業(yè)等四種分析維度。多重倫理范式為復雜的倫理困境提供了一個更為廣泛的理解方式。瓊與羅伯特把多重倫理范式與湍流理論相結合,提出基于倫理困境案例學習模式。[20]他們認為這種倫理困境案例學習方式,會同時激發(fā)學生的理性推理與情感卷入。進而認為,道德困境案例學習不僅適應于教育倫理的課堂中,還可滲透到大學的其他課程。

二、國內教師倫理沖突研究

國內教師倫理沖突的研究路徑與國外研究大相徑庭,大多是哲學思辨研究和理論推演,且數量較小。教師角色沖突作為教師倫理沖突的分支之一,相關研究較豐富。

1.教師倫理沖突研究的三種路徑

國內有關教師倫理沖突(道德沖突)的研究主要包括三種傾向,一是進行倫理學理論推演,對教師面臨的沖突做出類型學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對策。這種路徑是我國最主要的研究方式;二是強調道德沖突對教師道德發(fā)展的作用;三是對教師解決道德沖突的策略進行研究。

社會轉型和價值多元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面臨的道德沖突日益復雜,程紅艷通過對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面臨的實際狀況分析界定了以下幾種沖突:體制與個人、將學生看作目的還是手段、關愛和公正、主流與多元之間的沖突。[21]夏湘遠則聚焦于高校教師行為選擇過程,認為其中存在三種道德沖突:行為取向上的義利沖突、行為表現(xiàn)上的角色沖突、行為動機上的心理沖突,并指出應從自我心適、價值取向和外在社會條件等三個方面調適道德沖突。[22]胡鋒吉以庫伯的行政決策模式為依據,把教師的倫理沖突分為角色沖突、效忠沖突和權利沖突三種。[23]解仲秋對教師個人利益、教育管理體制、教師情緒情感與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沖突進行研究,通過對其外在表現(xiàn)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策略方案。[24]

此外,有學者強調適當的倫理沖突可以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胡鋒吉提出適當的沖突有助于教師承擔教育責任,促進教師的學習和成長。教師解決倫理沖突的過程就是教師教育倫理逐漸成長的過程,也是教師逐漸實現(xiàn)教育責任的過程。[23]他認為教師只有意識并理解了自己所面臨的沖突,才可能有進一步的道德發(fā)展。王曉莉認為教師普遍缺乏解決道德沖突的策略。她依據“道德信念模型”對教師的道德決策進行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沖突情境中以師生間沖突為主,教師對于價值方面的沖突傾向于采用“規(guī)避”而非“商談”的方式。[25]這一現(xiàn)象會造成學校價值教育的虛無和教師價值信念的消解,因而要通過相關的教師教育來轉變教師觀念并提高解決道德沖突的能力。

2.教師角色沖突研究簡析

雖然教師倫理沖突的針對性研究并不豐富,但教師角色沖突的研究成果卻比較豐富。教師角色沖突的本質在于不同角色的期望、要求和責任間的差異和矛盾,強調角色的道德責任是角色沖突的根本所在。從研究視角來看,知識社會及課程改革對教師角色的新要求與新期待是造成教師角色沖突的背景性因素。教師角色沖突作與教師職業(yè)倦怠和教師焦慮等心理壓力原因的研究也是一個重要視角。女性教師這一教師主要群體的角色特殊性亦未被忽視。從研究內容來看,研究者傾向于對教師角色沖突的類型和原因進行解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王俊明對教師角色沖突的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發(fā)現(xiàn)三種不同的類型:傳統(tǒng)的分類、角色沖突的根源及表現(xiàn)分類和學校教育角度的分類。[26]從研究方法上看,絕大多數研究采用文獻分析和理論推演,以實證方式進行的研究數量不多。

三、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啟示

從以上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國內不同的研究路徑,這對我們審視已有研究成果和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1.國內外研究內容的不同

國外教師倫理沖突研究的脈絡清晰:從解決和管理倫理沖突到對倫理沖突的理解與價值開發(fā)。國外近期研究側重教師對倫理沖突所蘊含的道德倫理意義和發(fā)生的條件環(huán)境的分析與理解,并希冀通過倫理沖突的相關研究促進教師的倫理水平和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但正是由于過于強調對倫理沖突的理解,對倫理沖突的文化環(huán)境與倫理生態(tài)的研究稍顯不足。國內教師倫理沖突研究大多以倫理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為基礎,結合中國的文化背景及時代特點對教師倫理沖突進行推論分析。但由于對實踐的關注度不夠,國內的相關研究不能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之上,顯得過于理論化。

2.國內外研究方法的差別

從研究方法來看:國外幾乎所有相關研究均涉及實證方法,多數研究聚焦教師日常工作與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道德沖突和倫理困境,對教師倫理沖突進行實證性分析。這可能與國外注重實證研究的傳統(tǒng)有密切關系,同時也可能和教師倫理沖突這一研究對象的性質相關。教師倫理沖突多發(fā)生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同時它又是一種主觀感受,因而對實踐情況的把握是分析這一問題的基礎。國內相關研究多為理論演繹和哲學思辨,把教師實踐中遭遇的倫理沖突做為直接研究對象的文獻并不多見,相關實證研究更為稀缺。這就造成我國實踐中教師倫理沖突的狀況不具體,教師處理倫理沖突的風格與策略不明,對倫理沖突的理解情況不清楚等問題。

3.對國內后續(xù)研究的啟示

之后在進一步研究中,應注重對教師倫理沖突進行實證研究與實踐探索。研究需要明晰中國文化背景下,教師更多遭遇的是哪些類型的倫理沖突,教師是如何看待和理解倫理沖突,在這種觀念下會有怎樣的管理和應對策略與方式。如何提升倫理沖突對教師道德成長的價值,以及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功能。如何減緩倫理沖突給道德主體帶來矛盾、模糊和焦慮等負面心理體驗。因此,對倫理沖突的實證研究可以描繪出我國教師的倫理能力與狀況,并為實踐提供實用性的原則與策略。雖然Lyons也曾指出,教師工作中的許多困境,以及基本上道德和倫理的問題不可能被解決,而需要的是僅是被處理而已。[27]但憑借教師自身習慣和經過審慎的倫理思考后的處理對教師和道德教育都具有不同的含義,其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4.基于倫理沖突的教師教育

以教師倫理沖突為基礎的教師教育模式具有實踐性價值,故對其進行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在職前教育中,可以通過對典型沖突的分析與學習,增強學生的倫理知識基礎和倫理思維的發(fā)展;職后教師發(fā)展中,以教師倫理為道德主體帶來審視與反思道德現(xiàn)象的契機,引導教師審視和反思自己倫理沖突的解決策略,澄清教師實踐中所持有的倫理價值,并思考其合理性與道德性,從而促進教師自身的道德成長與學生的道德發(fā)展。

正如Shapira所言,盡管教師倫理沖突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很深入,教師倫理已經成為專業(yè)知識的重要部分。但由于缺乏基于常識的專業(yè)工具,缺乏倫理理論與教育科學的指導,教師自身擁有的教育資源未被開發(fā)。提高教師對他們遭遇的倫理困境的意識與理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將來他們面對的關鍵事件。[28]因而,實踐中道德沖突的意義需要教師去把握、去賦予、去理解,理性思考之后做出的處理與選擇才更具有道德性,教師具有理性思維和珍視自身思考得來的道德準則才可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教育。

參考文獻

[1] [日]佐滕學著.課程與教師[M].鐘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 [加拿大]伊麗莎白·坎普貝爾著.倫理型教師[M].王凱,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 Robert V;Bullough Jr. Ethical and moral matters i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1(27).

[4] PACKER,M.J.The Structure of Moral Action:A Hermeneutic Study of Moral Conflict Joseph P,Efron S.Moral choices/moral conflicts:teachers' self-perceptions[J].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October ,1993(22).

[5] Joshua E.Perry.Managing moral distress:A strategy for resolving ethical dilemmas[J].Business Horizons,2011(54).

[6] OSER,F(xiàn).& ALTHOF,W.Trust in advance:on the professional morality of teachers[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1993(22).

[7] Maslovaty,N.Teachers' choice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dealing with socio-moral dilemma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2000(29).

[8] M.Afzalur Rahim,Gabriel F.Buntzman, Douglas White.An Empirical of the stages of moral developmen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1999(10).

[9] Irene Hau-siu Chow,Daniel Z.Q.Ding.Moral judgement and conflict handling styles among Chinese in Hong Kong and PRC[J].Journal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2002(21).

[10] Soile Juujarvi. Care reasoning in real-life moral conflicts[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2006(35).

[11] [美]庫柏著.行政倫理學:實現(xiàn)行政責任的途徑[M].張秀琴,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12] Colnerud,G.Ethical conflict in teaching[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7(13).

[13] Orly Shapira-Lishchinsky. Ethical dilemmas in teaching and nursing: the Israeli case[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10(36).

[14] Orly Shapira Lishchinsky.Teachers' critical incidents:ethical dilemmas in teaching practic[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tion.2011(27).

[15] Tirri, Kirsi.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moral dilemmas at school[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1999(28).

[16] Husu,J.& Tirri,K.A case study approach to study one teachers' moral rejection[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3(19).

[17] Husu,J.A Multifocal ?Approach to Study Pedagogical Ethics in School Settings[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4(48).

[18] Patricia Melo.Ethical Conflicts in Teaching:The Novice Teacher's Experience[J].Connections,2003(3).

[19] Joan Poliner Shapiro and Robert E.Hassinger.Using case studies of ethical dilemm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literac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07(45) .

[20] Joan Poliner Shapiro and Robert E.Hassinger.Using case studies of ethical dilemm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ral literac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07(45).

[21] 程紅艷. 教師的道德沖突[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3) .

[22] 夏湘遠. 高校教師面臨的道德沖突及其調適途徑[J]. 長沙大學學報,2006(4).

[23] 胡鋒吉. 談沖突下的教師倫理[J]. 教育與職業(yè),2007(6).

[24] 解仲秋.教師職業(yè)實踐中的道德沖突探析[D].北京師范大學,2008.

[25] 王曉莉,盧乃桂.教師應對教學道德沖突的策略及其實證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1(9).

[26] 王俊明. 近年來國內關于教師角色沖突的研究綜述[J]. 教師教育研究,2005(3).

[27] [加拿大]伊麗莎白·坎普貝爾著.倫理型教師[M].王凱,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8] Orly Shapira-Lishchinsky.Teachers' critical incidents: Ethical dilemmas in teaching practice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2(27).

[作者:李琰(1979-),女,河南淇縣人,鄭州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博士。]

【責任編輯 ?王 ?穎】

黄龙县| 新建县| 射阳县| 大兴区| 尉氏县| 永胜县| 长岭县| 文昌市| 永定县| 衡阳县| 定兴县| 商丘市| 广安市| 聂荣县| 竹北市| 澳门| 浑源县| 荔浦县| 区。| 娱乐| 山阳县| 布拖县| 云浮市| 广元市| 兴业县| 孙吴县| 西盟| 临朐县| 峨山| 平和县| 贵定县| 同江市| 平顶山市| 吉木乃县| 方正县| 札达县| 嘉祥县| 津市市| 鄢陵县| 霍山县| 兴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