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先
【關鍵詞】 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形式;角色轉(zhuǎn)換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5—0084—01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不乏身影,但是仔細分析,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在老師叫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老師所給的討論時間不夠只是走個形式,匆匆收場;學生水平的不同,出現(xiàn)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過于依賴、盲從成績好的同學;在小組中不會傾聽別人的言論,討論結束后更是不會歸納等等,這些都使“小組合作學習”成了“課堂上擺設的美麗花瓶”。那么,如何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怎樣使低年級的小組合作更有效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施
1. 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一般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習的任務而定:(1)同桌合作,適合于小問題討論;(2)4人小組學習,適用于難度較大的討論;(3)分工協(xié)作,每人承擔其中一部分任務;(4)共同學習,共同完成某一任務等等。
2. 培養(yǎng)學生一些合作的技能。
(1)學會傾聽。一是要學會傾聽老師的提問,會聽操作要點和小組分工要求;二是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fā)言,不要插話;三是會聽別人發(fā)言的要點,善于將收集的信息歸納總結。
(2)學會表達。組內(nèi)每一個學生都要樂于陳述自己的想法,樂于修正他人的觀點。對于講的學生,要把自己的想法盡可能地表達清楚,要講得有條理。
(3)學會討論。討論是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處,這就需要討論,攻克難點,形成解決方案。不輕易放棄一個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權威。教師要在關鍵處予以指導,讓學生逐漸掌握討論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4)學會評價。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針對某一同學的發(fā)言、某一解題的方法、某一設想談談自己的想法。使評價有目標、有內(nèi)容,言之有物,比如評一評這種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為什么?教師要循序漸進,循循善誘,允許學生用一句話評,兩句話評,慢慢地學會有條理地說出自己的理由。
3. 小組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
(1)提出目標(問題):教師引出目標,目標要符合年段、單元教學、教材目標要求和學生實際,必須明確、具體、操作性強。
(2)小組討論:這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即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直至找到問題的滿意答案。在討論過程中,成績好的幫助成績差的,先懂的幫助后懂的,互教互學,尤其是為后進生提供更多的課內(nèi)參與機會。
(3)組織交流: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作匯報,或由一個小組匯報,其他小組補充,交流內(nèi)容包括討論的結果或小組學習的體會等。
(4)集體評價:當各小組的學習結果以一定的方式得到展示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對各組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表揚好的,推動中間的,鞭策后進的。
二、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轉(zhuǎn)換
在語文教學的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教師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師與學生之間原有的“權威——服從”關系逐漸變成了“指導——參與”的關系。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慣,愿學、樂學、創(chuàng)學已經(jīng)成了學生的一種需要。師生地位平等,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培養(yǎng)。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不把自己的觀點、書本上的觀點強加給學生,主張學生積極運用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用獨特視角來審視課文,感悟課文的主旨。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cè)面,以不同的方式來陳述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表達自己對課文、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不同感悟和體會,使蘊藏在學生心中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得到實實在在的培養(yǎng)。
總之,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及早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樹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實施因材施教,實現(xiàn)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標,同時通過小組成員之間互動、小組之間互動,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靶〗M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合作二字,對于未來的社會、二十一世紀的人才而言,是必需的;“小組合作學習”,對于未來的課堂更是必需的。雖然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只要我們堅持從低年級就開始不斷地探索、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將不斷發(fā)展、日趨完善,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