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小蘭
摘 要:城市管理實踐中,發(fā)達國家城市化時間較早,在危機管理方面較為成熟,逐步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城市危機管理體制??梢哉f,發(fā)達國家主要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兩個國家的危機管理模式最為完善,為我國建立現(xiàn)代城市危機管理模式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財富。
關鍵詞:美國;日本;危機管理模式;啟示
1 美國和日本城市危機管理模式分析
從全球來看,目前美國和日本的應急管理體制是比較完善的。美國主要是以行政首長領導,中央?yún)f(xié)調,地方負責;日本是由行政首腦指揮,綜合機構協(xié)調聯(lián)絡,中央會議制定對策,地方政府具體實施。下面將試圖來分析和總結:
1.1 美國紐約城市危機管理模式分析
1、完備的危機應對計劃與預警機制
在對危機采取應對措施時,美國有完備的應對計劃與預警機制。他們制定了聯(lián)邦應急計劃和針對特殊危機的運作綱要,這都是美國對于危機管理在事前制定的操作計劃。其中,美國聯(lián)邦應急計劃是由27個聯(lián)邦政府部門及機構共同簽署的具有法律約束的政府文件,其目的是協(xié)助各州政府、地方政府去應對重大的自然災害、技術性災害和其他緊急事件等。
2、危機管理中強有力的核心機構
在美國的危機管理機制中,總統(tǒng)、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土安全部、聯(lián)邦緊急事務管理署、聯(lián)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都是危機管理中的核心機構,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他們也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核心是總統(tǒng),決策中樞是國家安全委員會,有關部委進行分工負責,主要是國務院、國防部和司法部,由中央情報局負責工作中的協(xié)調,同時還成立臨時性危機決策特別小組,國會執(zhí)行監(jiān)督。
3、危機管理完善的法制保障
法制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強有力的保障。城市危機管理更離不開法制的依托。在美國的危機管理機制中,其危機管理體制完善的一大代表就是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包括基本反應體系、主要立法、危機反應機構及其職權。
1.2 日本東京城市危機管理模式分析
日本是在亞洲具有最完備的危機管理體系和豐富危機處理經(jīng)驗的國家。日本東京是一個人口密集和經(jīng)濟聚焦的城市,也是綜合性現(xiàn)代化國際大都市。但東京也是自然災害較多的地區(qū),也正是由于災害的頻繁,促進了東京城市危機管理模式的不斷健全和完善。
1、完善的城市應急體系
完善的應急體系保障了東京在應對危機時能從容不迫。東京設立了很多有關公共突發(fā)事件的管理機構,包括災害對策本部、應急對策本部、地震災害警戒本部和震災恢復本部等。東京還建立了緊急啟動體制,該體制包括職員召集制度和職員人員緊急配備制度。
2、強有力的危機管理機構
日本政府的危機管理體系形成于1986年,2003年4月,東京設置局長級的“危機管理總監(jiān)”,改組了災害對策部,成立了綜合防災部,以此建立知事直管型危機管理體制,是一個全政府機構,能夠對各種各樣危機進行統(tǒng)一應對。
3、危機管理的法律保障與技術支撐
跟美國的危機管理體制一樣,日本的危機管理也具有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法律對于引導政府建立國家安全體制,防止政客以權謀私、損害國家和社會利益起到了積極的防范作用。作為重災大國,日本是全球較早制定災害管理基本法的國家,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安全法律法規(guī)體系,擁有各類防災減災法律近40部。如1961年的《災害對策基本法》、1978年的《大規(guī)模地震對策特別措施法》、1999年的《傳染病防治法》等。
4、危機管理的信息披露與社會參與
信息在危機管理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有效的信息披露與社會參與將會推進危機管理的有效進行。日本就特別注重在危機管理中與媒體是良性互動,確保信息透明。如1995年1月的阪神大地震,當通信中斷時,媒體采訪用的18架直升機出動在震區(qū)上空了解情況,并將這些信息通過電視迅速而準確地傳遞給了日本政府及國民,媒體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 國外部分城市危機管理模式對我國的有益啟示
2.1 構建全政府型、全社會參與型的危機管理系統(tǒng)
城市危機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種基本職能,也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動的一個重要層面。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城市以現(xiàn)有政府組織機構為依托,增加危機管理職能,來構建全政府型危機管理系統(tǒng)。產(chǎn)生了如警察局、消防局、救災部門、安全部門等以管理各種危機事件為主要職責的機構。同時,在西方國家的城市危機管理中,形成政府與社會責任共擔的城市危機管理體系。城市危機對社會是一種傷害,但由于市民的參與,在危機中培養(yǎng)和鞏固了法治觀念和人文精神,形成團結奉獻精神。構建全政府型、全社會型危機管理系統(tǒng)便實現(xiàn)了政府和社會,也實現(xiàn)了公民、社會和企業(yè)在城市危機管理中的高度參與。
2.2 設立強有力的城市危機管理指揮機構
在美國和日本的危機管理體制,都有一個強有力的指揮機構,負責城市危機管理的全過程。因此,建立一個富有權威的、統(tǒng)一的指揮中心,在危機管理過程中進行綜合的、全方位的領導,從而有效地協(xié)調政府各部門、各地方的行動就非常關鍵。為了在危機發(fā)生后,有效協(xié)調各機構之間的行動,紐約、倫敦、東京等城市都形成了有效的指揮系統(tǒng)。設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是政府進行危機管理的依托和組織保證。
2.3 建立完善的危機預警與反應體系
由于危機的突發(fā)性和不確定性,城市危機管理應該加強危機預警體系與危機反應機制的建立??茖W的規(guī)劃、完備的資源、反復的演習和專業(yè)的訓練,都是城市管理者有效應對危機必備的條件和要素。城市管理者和相關社會組織只有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才能危而不亂,臨陣有序,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造成的損失,最快地化解危機。
在危機的反應體系中應該明確危機的性質和等級,建立分級危機應對系統(tǒng);其次是要成立應急指揮中心或指揮部,迅速指揮調動各方面力量和資源,投入危機處理之中;另外還要根據(jù)危機發(fā)生的實際情況,迅速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調動應急力量應對危機。
2.4 建立透明的信息發(fā)布機制,政府與媒體良性互動
西方國家處理城市危機中的一個共同點是讓公眾知道危機的事實和真相,即具有透明度較高的信息發(fā)布機制。西方國家政府都十分重視新聞媒體的作用,在危機事件發(fā)生時,新聞媒體通常第一時間掌握機事態(tài)的信息,也能準確地對危機信息進行報道。同時,通過政府和媒體的良性合作,不僅可以幫助政府了解危機事態(tài)的起因及發(fā)展,還有利于政府向公眾傳遞危機指導思想、應對危機的措施等相關舉措。
通過這種透明的信息發(fā)布,可以讓政府的危機管理工作得到社會和公眾的支持,從而有利于危機事件的順利解決。因此在危機管理實踐中,應加強政府與媒體的合作,建立透明的信息發(fā)布機制,使城市危機管理順利有效地進行。
參考文獻
[1]薛瀾,張強,鐘開斌.《危機管理》(第1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2003(5).
[2]李經(jīng)中.《政府危機管理》(第1版)[M],中國城市出版社,北京:2003(8).
[3]李如海.公共危機管理[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4]馬費成,李綱,查先進.信息資源管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5]羅伯特,希斯.危機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6]張成福.公共危機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與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03(7)
[7]羅守貴,高汝熹.城市減災的基本原則.[J]城市,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