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趙孟頫晚期書風與李北海書風比較研究

2015-05-13 21:30:26陳琛
卷宗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晚期趙孟頫書風

陳琛

摘 要:關(guān)于趙孟頫晚年書風分期的研究古已有之,宋濂、吳榮光的觀點為大多數(shù)學者、評論家、鑒藏家所認同,近代的王連起、劉九庵等也做過許多深入的研究,但都沒有對趙氏書風的分期作出具體的劃分,本篇論文提出的觀點對此可以作個補充,對于研究趙孟頫書風分期的學者也可提供一些借鑒。

關(guān)鍵詞:趙孟頫;李北海;晚期;書風;比較

1 緒論

1.1 問題的緣起

我的論文選題定為《趙孟頫晚期書風與李北海書風比較研究》,基于三點原因:一,我正在寫趙孟頫晚年力作《膽巴碑》,對趙孟頫以及趙孟頫晚期書風有更為直接的了解,便于收集論文素材。二,經(jīng)過對其《膽巴碑》的學習臨摹與了解,遂對趙孟頫晚年書法產(chǎn)生興趣。三,經(jīng)過查證得知趙氏晚年師承李北海,所以找到關(guān)于李北海的作品,便于與趙孟頫晚年作品作圖版類的對比考察。從而為書論中對于趙氏晚年師承李北海的論斷提供更為直觀的證據(jù),具有一定學術(shù)價值。

1.2 研究意義

元代趙孟頫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任道斌談到趙孟頫一日能書三萬字,《趙孟頫系年》中也有趙學士一日可寫萬字的記載,故今有趙氏傳世作品甚多。因趙氏晚年作品甚多,故方便于資料的查找,陶宗儀《綴耕錄》中說:“晚年則稍入李北海耳”,更有利于研究其晚年書風和李北海書風的比較師承關(guān)系,我經(jīng)各方收集共收到圖版資料17件,其中趙孟頫書跡14件,李北海書跡3件,都是二位書家代表之作。雖然既有成果對于趙孟頫書風的師承作了詳細的闡述和分期,如明代宋濂(1310—1381)在跋趙孟頫《浮山遠公傳》時所謂的“三期說”:“趙魏公之書凡三變,初臨思陵,中學鍾繇及羲、獻,晚乃學李北?!保五サ倪@種論斷被后來的很多鑒藏家和評論家所認同,清代廣東的吳榮光(1773—1843)在題趙孟頫延祐七年(1320)所書之《杭州福神觀記》時也說:“松雪書凡三變,元貞以前,猶未脫高宗窠臼;大德間,專師定武《褉序》;延祐以后,變?nèi)肜畋焙?、柳誠懸法,而碑版尤多之”,將趙氏書風演變的時間概括得更加具體,與宋濂之說大致相近。劉九庵著《趙孟頫的書法》中談到元貞以前也就是元貞元年1295年之前趙孟頫42歲以前,大德年間也就是大德元年1297年~大德十一年1307年趙孟頫44歲~54歲之間,延佑以后也就是延佑元年1314年之后趙孟頫61歲之后,由此可知趙氏晚期書風在61歲之后。當然,簡單地將趙孟頫的書風劃分為涇渭分明的三個時期太過于片面,我只是以此為據(jù)對趙孟頫晚期書風的晚期做了一個簡單的鑒定。但是由于缺少直觀的圖版分析和對比,因此,對趙氏晚期書法作品與李北海書法作品的圖像對比研究對于研究趙氏書風的師承關(guān)系是有積極意義的。

1.3 研究綜述

趙孟頫的藝術(shù)活動及其書畫成就早已為學術(shù)界所熟知并得到廣泛深入的研究,但知從民國時期廣東學者冼玉清(1895~1965年)在1933年發(fā)表《元趙松雪之書畫》以來,海內(nèi)外學者已有大量論文,著作問世,有關(guān)仕途方面的研究有余方德《趙孟頫的出仕及其一生》一文,《江南論壇》1998年第9期(總第92期);有關(guān)其書風方面的研究有朱萬章《趙孟頫早晚期書風簡論》一文,《東方藝術(shù)》(2006年04期)和陳一梅《“定武蘭亭”與趙孟頫書風》一文,《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美術(shù)與設計版)(2011年03期);有關(guān)其具體作品的考察有楊立言《趙孟頫的書法成就及他的<膽巴碑>》一文,《陜西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3期);有關(guān)其與其他書家各方比較研究的有王俊《趙孟頫與董其昌書法比較研究》一文,山西師范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和王德義、李鴻智《李邕與趙孟頫書法藝術(shù)之比較》一文,《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03期);有關(guān)其生平、繪畫、書法、名號、印款及鑒定方面的研究有《中國書法全集》43卷44卷,榮寶齋出版社(2002年版);有關(guān)其師承、書論、藝術(shù)評價方面的研究員有馬宗霍《書林藻鑒》,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有關(guān)系年方面的研究有任道斌《趙孟頫系年》,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有關(guān)分期方面的研究有:1.《書法叢刊》第十七輯王連起著《從<方外交疏>看趙孟頫晚年書法藝術(shù)》對于趙孟頫書風分期的問題,其中寫道“趙孟頫書法,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即四十五歲以前的早年書、四十六歲至五十四歲的中年書、五十五至六十歲的中晚年書和六十一歲以后的晚年書”這與宋濂的“三期說”觀點一致。2.《書法叢刊》第十輯劉九庵著《趙孟頫的書法》從趙孟頫書法風格的演變和趙孟頫書法的個人特點倆個方面對趙孟頫的書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其中劉九庵在趙孟頫書法風格的演變中也談到了關(guān)于其書風分期的問題,其中寫道“宋濂題趙書《大洞玉經(jīng)》說:‘書法屢變,初臨思陵(宋高宗趙構(gòu)),后取則鐘繇和羲獻,末復留意李北海。文嘉沿襲此說,大略相似。吳榮光題趙氏延佑七年所書《杭州福神觀記》卷,說的更較具體:‘松雪書凡三變,元貞(一二九五年,四十二歲)以前,猶未脫高宗窠臼;大德間(一二九七~一三零七年,四十四~五十四歲),專師定武褉序;延祐(一三一四年,六十一歲)以后,變?nèi)肜畋焙!⒘\懸(公權(quán))法,而碑版尤多之?!边@與文章開始提到的“三期說”觀點一致3.《書法叢刊》第十輯穆益勤著《趙孟頫的幾件行書》筆者通過對趙孟頫中年三十歲以后的行書題王獻之《保母碑》;四十歲以后的題韓滉《五牛圖》;五十歲以后的題周文矩《子建采神圖》以及晚年六十歲以后的《絕交書》和為南谷師弟子袁安道書詩二首等作品為例,詳細闡述了趙孟頫早中晚期行書的發(fā)展變化。4.《書法叢刊》第十輯車已行著《從<故總管張公墓志銘>看趙孟頫的中晚年書》一文,通過對趙孟頫《故總管張公墓志銘》的考證,繼而談到趙孟頫書法的分期問題,車已行在文中也提到了明代宋濂對趙孟頫書風分期的“三期說”,且在文中作者明確寫道“中年(四十歲)”、“晚年(五十四歲以后)”,這對于有關(guān)趙孟頫書風分期的各個時期給出了具體的明確的時間,有利于后學之士對于趙孟頫書風分期的具體問題進行參照學習。5.《書法叢刊》第十輯王連起著《談<三希堂法帖>所刻趙孟頫書》筆者通過對《三希堂貼》所刻趙孟頫書法作品的存世狀況的統(tǒng)計,大概的得到其早年、中年和晚年的一些作品,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分析也可大致對趙孟頫的書法分期分為三個時段,通過這些時期不同的書法風格,我們也可得到趙孟頫不同的師承和不同的學習軌跡,這對于研究趙氏書風的分期問題也是有很大幫助的,等等各個方面展開了研究。

但是對于趙孟頫晚期書風的晚期沒有給出一個確定的時間,即使給出了時間也只是對古人觀點的解讀,沒有做出實際具體的比對說明,也沒有具體的提出是從什么時候的哪件作品開始趙氏書風就已經(jīng)進入晚年書風的寫作風格了,為了更深入的了解趙孟頫書風,探求趙孟頫晚年書風的具體分期下面我做了一些史料考察。

2 關(guān)于趙孟頫書風評述的史料考察

文獻中對于趙孟頫的書風評述大都集中于與之同時期的元代和之后的明清時期,所以翻找的書論著作大都集中于元明清時期,也有少量著作來自民國時期,如《輟耕錄》、《書法雅言》、《庚子消夏記》、《藝舟雙楫》、《書林藻鑒·書林紀事》等等,其中對于趙孟頫這個在元代乃至整個書法史上都具有影響力且自成一家的人來說,各家評述各執(zhí)一詞,有褒有貶,其中不乏有對其書法用筆結(jié)體的評論,而關(guān)于趙孟頫學書師承的記載有很多,其中元代的陶宗儀就有“晚年則稍入李北海耳”的記載,對于趙孟頫師承李北海的這一觀點,明代的王世貞也持相同觀點,只是王世貞認為趙氏雖師法李北海但沒有李北海書法的“佻”和“勁”,清代的楊守敬也有“胎息李北?!钡挠涊d,這些文獻資料對于研究趙孟頫晚年書風特點及其師承關(guān)系有很大的幫助,可多方面了解時人對于這位書壇巨擘書寫風格的種種評價,從其中的評述中也可對趙孟頫的書法特點做一些具體的全面的了解,對于日后深入學習研究趙孟頫及其書風特點也有一些幫助,其具體內(nèi)容如下表:

趙孟頫以書法稱雄于世,專以古人為師。篆書取法《石鼓》、《詛楚》;隸書師法梁鵠、鐘繇;行書則師法二王,不混合當代書體。他的書法人們都知道是從學習二王中來的,但他晚年書法則學習李北海法,陶宗儀曾經(jīng)看見一卷《千字文》,認為是唐代人寫的,絕對沒有一點一畫像趙孟頫的法度,但是看到最后了才知道這是趙孟頫寫的。由此可知趙孟頫學書的認真刻苦鉆研的程度之深無人可比,能取得開一代書風之先河的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

王世貞認為趙孟頫各種書體都有師承,沒有必要自己杜撰。有評論者譏諷趙孟頫的書法像奴書,僅僅工于模仿沒有自己的特色,這樣的評價有點過分了。但是說他不通過第三者徑直繼承王羲之的書法,我也是不敢相信的。趙孟頫小楷師法王羲之的《黃庭經(jīng)》和《洛神賦》,在精致工巧之中,有時也會出現(xiàn)平庸的筆法。碑刻學的李北海,李北海的字雖然看上去輕巧但是有骨力,趙孟頫的字雖然看上去比李北海的厚重些但是比之北海尚缺骨力。只有行書極得二王筆意,但是中間沒有寫好的地方也很多,不值得都看。趙孟頫的書法在宋代書家之右,比之唐代書家還有一些差距。

趙孟頫學書直取晉唐,清代的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就曾談到“吳興用意結(jié)體,全以王士則李寶臣碑為枕中秘,而晉、唐諸家,亦時出其腕下”。且《藝舟雙楫》中對于趙孟頫書法特點進行了更為細致的比喻,并且對趙孟頫的字進行了很高的評價和贊譽,說趙孟頫的字,雖然用筆平順,但是起筆收筆之處,都有曲折停蓄,在趙孟頫之后再學趙孟頫的人,雖然看上去很相似,但是起筆收筆中蘊藏的曲折停蓄已經(jīng)沒有了,只剩下一個干凈利落的字的外形。這只是一時抄經(jīng)書的人和官府中的小吏所追求的,過不久就會煙消云散的。

清代楊守敬《學書邇言》對趙孟頫更是褒賞有加,從中也可以看到,趙孟頫學習碑刻留存下來的東西是最多的,而他學碑也是學習的李北海,并且達到能高出宋代人,又比本朝的人好的地步。

3 實例考察

以上文獻資料可以看出趙孟頫書法從二王中來,王世貞和楊守敬談到了趙孟頫碑刻學李北海,但只是證實了趙孟頫師承過李北海,卻沒有具體的時間,從什么時候的哪件作品開始師承李北海的,為了探尋這一疑問,找了一些趙孟頫和李北海的作品,通過對趙孟頫作品的調(diào)查(詳見附錄),針對其50歲大字楷書作品《玄妙觀重修三清殿記》(后簡稱《三清殿記》)和其56歲所書大字楷書作品《妙嚴寺記》與李北海墨跡本《出師表》為參照發(fā)現(xiàn)許多用筆結(jié)體方面有相類似之處。(見圖1)

(1)“子、孝、了”中關(guān)于“子”和“了”字的豎鉤的比較,“子”和“了”字的橫折起筆都是露鋒起筆,向左有一個動作,之后才頓筆寫橫,豎鉤包含了兩種寫法,一種平鉤,一種直鉤,平鉤在鉤的時候都有頓筆,在鉤與豎交接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豎的下面有一些小的突起,而且平鉤的鉤都比較長,豎鉤的鉤下面的也都是有一些拱起的弧形,說明他們在寫這個鉤的時候用筆也是相似的。

(2)“有、依”字的比較,“有”字最大的相似點就是寫撇的時候,兩書家都習慣露鋒起筆寫一個小短橫,然后才開始轉(zhuǎn)換筆鋒寫撇,“有”字下面的月字旁,左邊的豎下面收筆稍重,且有向右下角傾斜的筆意,橫折鉤也都相類似,選“依”字是因為從“依”字的點畫用筆上也能感受到趙字的感覺。

(3)“臨、距、臣、師”字的比較,它們中大都有一個臣字,豎的起筆都向右下角頓筆,行筆由重到輕,在由輕到重,最后回鋒收筆,且每個豎畫都有一些向外彎曲的筆意,有的比較明顯一些,有的則不太明顯,橫折露鋒起筆,行筆越來越輕到折處調(diào)整筆鋒,在由重到輕運筆,兩人的行筆過程都極其相似。

(4)“門、間、開、關(guān)、聞”字的比較,這幾個字都有門字框,這些門字框有一個共同點,左邊短右邊長,門字右邊的橫折鉤的折很長,且是兩頭重中間細,稍稍有一些向里的彎曲,看上去富有彈性,鉤不長,也是兩種寫法,平鉤水平出筆,豎鉤向上30度出筆,兩種鉤的下面都有三角形的頓筆。

(5)“不”字的比較,橫畫都是起筆重,收筆重,撇都是直的斜撇,中間的豎都會帶一個鉤,且不會比撇低,最后的點很長,由輕到重,收筆時回鋒出鉤,整個字的字形都偏扁。

(6)“而”字的比較,字形相似都偏扁,橫折鉤的橫都是左低右高,橫折彎鉤的彎停蓄曲折都很含蓄,鉤都是平鉤,下呈成一個三角形,上面偏水平。

(7)“天、夫”中關(guān)于捺筆的比較,捺腳波磔處用筆含蓄,每個捺腳的上方都有向上拱起的弧形,說明兩位書家寫捺用筆相似,且都是平行出筆,字形也很類似。

(8)“誰、議、諳、記、諸、語、諱、詬”字的比較,這些字都包含了一個共同的言字旁,雖繁簡各異,但也可從中找出類似的用筆痕跡,如點畫露鋒起筆,上尖下圓,口字的短豎寫成點,向里傾斜。

4 結(jié)論

關(guān)于趙孟頫的書風分期問題從古到今研究者頗多,但最后的觀點卻很相近,其中以支持明代宋濂關(guān)于趙孟頫書風分期的“三七分”和清代吳榮光的居多,而清代廣東的吳榮光也只是在宋濂觀點的基礎上作了更為具體的時間劃分,以后的學者對于趙孟頫書風分期的觀點也大都出自于這倆人,我的論文也是通過此二人的觀點展開的,通過宋濂的“趙魏公之書凡三變,初靈思陵,中學鐘繇及羲、獻,晚乃學李北?!钡摹巴砟藢W李北?!币痪涞弥w孟頫晚年書風跟李北海有師

承關(guān)系,吳榮光也有“松雪書凡三變,元貞以前,猶未脫高宗窠臼;大德間,專師定武《褉序》;延佑以后,變?nèi)肜畋焙?、柳誠懸法,而碑版尤多之”的說法,說到“延佑以后,變?nèi)肜畋焙?、柳誠懸法”,從趙孟頫系年中可以查到延佑元年是1314年,趙孟頫61歲時,也就是說吳榮光的觀點認為趙孟頫61歲以后才開始學習李北海法的,通過和宋濂的觀點對比,大致得出一個推理,趙孟頫晚年書風分期的晚年或許是在他61歲以后。由于趙孟頫晚年多大字楷書作品,且楷書作品方便于比劃字形的分析對比,所以選了《仇鍔墓志銘》、《杭州福神觀記》、《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由于在挑選作品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其50歲所書《三清殿記》和56/57歲所書《妙嚴寺記》的字形筆法和上述三幅作品很相似,所以在進行對比的時候加了此2幅作品。本篇論文主要寫趙孟頫晚期書風與李北海書風的比較研究,所以也找了李北海的一些作品,有墨跡本的《出師表》,行楷代表作《法華寺碑》和行書代表作《李思訓碑》,方便和趙孟頫做師承關(guān)系方面的對比研究。在進行對比的過程中證實,趙孟頫晚年確實師承李北海,宋濂和吳榮光關(guān)于趙孟頫晚年學習李北海的說法在論證中也得到了證實,但是同時也發(fā)現(xiàn),趙孟頫在其50歲所書《三清殿記》和56/57歲所書《妙嚴寺記》也有師承李北海的蹤跡(見圖2、圖3),這樣對于宋濂說“晚乃學李北?!庇^點的“晚”就有一個相對直觀的說法,這個“晚”應至少在趙孟頫50歲時,同時也推翻了吳榮光“延佑以后,變?nèi)肜畋焙?、柳誠懸法”的觀點,按著吳榮光的說法,趙孟頫至少在大德七年就已經(jīng)開始師承李北海了。論文的最后通過李北海的《出師表》和趙孟頫50歲所書《三清殿記》,56/57歲所書《妙嚴寺記》做了圖版類的表格的分析對比,更為明了直觀的證實了我在論文中對于趙孟頫晚期書風關(guān)于晚期具體時間提出的觀點。

注釋

任道斌《趙孟頫系年》,“聞趙學士言,一日可寫萬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P10

任道斌《趙孟頫系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P8

宋濂跋趙孟頫《浮山遠公傳》,

吳榮光跋趙孟頫《杭州福神觀記》,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書法叢刊》第十輯,文物出版社出版,1986年版P4

冼玉清:別署瑯軒館主,西樵山人,建國后任中山大學教授,著有《趙松雪書畫考》、《廣東藝文志解題》等,參見異天、戈德主編《中國當代藝術(shù)界名人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P895

《元趙松雪之書畫》發(fā)表于《嶺南學報》1933年第二卷,第四期P1

《書法叢刊》第十七輯,文物出版社出版,1989年版P20

《書法叢刊》第十輯,文物出版社出版,1986年版P4參考文獻

1:著作文獻

[1] 孫退谷《庚子消夏記》卷二,清刻本·乾隆已亥知不足齋本

[2] 中田勇次郎編《書道藝術(shù)》(第七卷)中央公論社,1972年版

[3] 楊守敬《學書邇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12月初版

[4] 包世臣《藝舟雙楫》,《藝林名著叢刊》所收,[M]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初版,1983年3月初版

[5] 任道斌著《趙孟頫系年》,[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 馬宗霍著《書林藻鑒·書林記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7] 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卷一、卷二、卷六、卷九, [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1992年

[8] 文物編輯委員會編《書法叢刊》第十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9] 文物編輯委員會編《書法叢刊》第十七輯,[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10] 吉田良次著,吉田實編《趙子昂》,[M]東京:二玄社,1991年版

[11] 異天、戈德主編《中國當代藝術(shù)界名人錄》,[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

[12] 浙江省書法家協(xié)會編《趙孟頫國際書學研討會論文集》,[M]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版

[13]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趙孟頫研究論文集》,[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5年版

[14] 王連起、郭斌編《趙孟頫墨跡大觀》(上下兩冊),[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5年版

[15] 傅陽華著《趙孟頫》,[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8年版

[16] 劉正成主編《中國書法全集》43、44卷,[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2年版

[17] 黃惇著《從杭州到大都:趙孟頫書法評傳》,[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版(該文最初發(fā)表于《中國書法史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浙江省博物館編),[M]上海:西泠印社,2000年版,《中國書法全集·趙孟頫卷》,[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2年收錄,《從杭州到大都——趙孟頫書法評傳》單版收錄,[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版,《當代書法理論論文集系列·風來堂集——黃惇書學文選》單版收錄,[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10年

[18] 趙維江著《趙孟頫與管道升》,[M]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版

[19] 馬琳著《趙孟頫》,[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0] 張弘主編《趙孟頫書法鑒賞》,[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4年版

[21] 陳玉堂編《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名號大辭典》(全編增訂本),[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2] 孫寶文編《尺牘九札》,[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23] 陳云琴著《松雪齋主:趙孟頫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4] 徐邦達著《徐邦達集五·古書畫過眼要錄》,[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06年版

[25] 楚默著《楚默文集七·元明書法史論》,[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版

[26] 李鑄晉著《鵲華秋色:趙孟頫的生平與畫藝》,[M]北京: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版

[27] 任道斌輯集/點校《趙孟頫文集》,[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0年版

[28] 金開誠主編《杰出的書畫大家趙孟頫》,[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

[29] 崔爾平編《明清書論集》,[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辭書出版社,2011年5月初版

2:論文文獻

[1] 黃惇著《趙孟頫書法藝術(shù)論》,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編《全國第四屆書學討論會論文集》,[M] 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年

[2] 徐利明著《趙孟頫三論》,《全國第四屆書學討論會論文集》所收,[M] 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年

[3] 楊爾著《楊維楨與趙孟頫比較》,《全國第四屆書學討論會論文集》所收,[M] 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年

[4] 楊元元著《對歷來趙孟頫書法藝術(shù)批評的批評》,《書法研究》總第一二三期,[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

[5] 黃惇著《趙孟頫書法研究二題》,《書法研究》總第一二四期,[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

[6] 唐伯藩著《談趙字的用筆和結(jié)構(gòu)》,《書法文庫·翰逸神飛》,[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7] 劉龍庭著《趙孟頫的書法藝術(shù)》,《書法文庫·群星璀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8] 王宏理著《趙孟頫及其墨跡<吳興賦>》,《書法文庫·名篇佳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9] 王連起著《趙孟頫<國賓山長帖>》考,《書法文庫·名家講堂》,[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10] 王連起著《再談趙孟頫書法的真?zhèn)螁栴}》,《書法文庫·名家講堂》,[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歡
晚期趙孟頫書風
民國時期的北京書風·馬敘倫
藝術(shù)品(2018年5期)2018-06-29 02:14:55
趙孟頫《漢汲黯傳》
丹青少年(2017年1期)2018-01-31 02:28:33
趙孟頫《吳興賦》(局部)
中國篆刻(2017年2期)2017-05-17 06:20:32
趙孟頫《膽巴碑》集錦( 上)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4:00
三維適形放射治療聯(lián)合卡培他濱化療治療晚期直腸癌的療效觀察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2:05:25
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的療效分析
??颂婺崤c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對比
趙孟頫與趙體概說
晚期胃癌患者的早期姑息治療
書風詩韻
海兴县| 天峻县| 河北省| 太湖县| 芮城县| 突泉县| 长治市| 富蕴县| 高要市| 陵水| 塔河县| 安多县| 墨玉县| 金平| 太原市| 漠河县| 天长市| 磐石市| 舟山市| 三穗县| 云梦县| 伊金霍洛旗| 锡林郭勒盟| 新巴尔虎右旗| 石林| 台南县| 清水县| 即墨市| 隆化县| 红原县| 通化县| 布拖县| 赞皇县| 巴南区| 和顺县| 全南县| 江油市| 武邑县| 视频| 塘沽区|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