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10月23日,來自全國近30家晚報、都市報的社長、總編輯、資深媒體人匯聚鄭州,圍繞“持中知變,突破發(fā)展”的主題展開交流討論?!洞蠛訄蟆吩俅巫鳛闁|道主承辦此次年會。《中國記者》應邀與會。會議概況和主要觀點擷英如下。
與會的晚報、都市報領軍人的一個共識是,傳統媒體最大優(yōu)勢是制作、提供優(yōu)質內容,選擇、加工、傳播信息,今天仍然如此。堅守這一點,不僅是媒體的性質、責任、使命,也是做好經營和其他產業(yè),壯大實力的基礎?!懊襟w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對于外來者而言,一見面就遞上來,讓你對它有比較深刻的了解。一個城市通過這張名片,傳遞給匆匆過客的是真實的每一天的鮮活?!薄渡轿魍韴蟆房偩庉嬕L虹說,一篇文章里的精美語言使他對報紙的信心又回來了一些。這也是本地化紙媒唯一性、不可復制性的體現和最好證明。
他還介紹說,《山西晚報》近年來除了繼續(xù)做好內容,守中求變,從容應對,做了不少各方面的嘗試。比如,在硬廣告急劇下滑的情況下,積極想辦法,策劃多種活動,開展多種經營,與省里職能部門合作搞山西品牌中華行、世界行;搞最美社區(qū)干部評選、感動山西人物評選;還要出一本書、一個微電影、一個輪回演講等等,把它們都作成項目,效果如何,還在嘗試、探索。
“總的看,只要我們把品牌堅持下去,把報紙的權威性、影響力充分發(fā)揮出來,運用好,‘?!幸欢苷业綑C會?!?/p>
《蘭州晨報》總編輯周丹波說,這次研討會是個能夠啟發(fā)大家耐心決心和恒心的會議,啟示都市報同仁平和心態(tài),為開拓未來的事業(yè)加油鼓勁。持中知變主題正契合我們的當下實際,辦好報紙的信心沒有變,“持中”就是不斷將品牌做得更好,不斷挖掘其價值:公信力價值、百姓黏合度價值、平臺價值等。報企的多元化、非報產業(yè)經營方面,《蘭州晨報》主要考慮從挖掘城市價值、資源的角度切入。蘭州近年修建地鐵、開通城際鐵路、新的城市道路開通等,晨報抓住城建中出現的渠道價值機會,拓展戶外廣告,拿下一些資源,也產生一些效應。未來這些方面還有空間。在新媒體嘗試電商方面,盡可能利用平臺優(yōu)勢與優(yōu)勢金融機構、優(yōu)質企業(yè)對接,擴大報紙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非報產業(yè)方面,嘗試著廣告量減少的背景下和優(yōu)質企業(yè)進行項目合作。共同經營一些項目,彌補廣告下滑的缺失,正在謀劃幾個項目,有的已經有點起色,相信未來兩三年內能夠初步見到成效。
都市報最優(yōu)秀的品質到底是什么?之一就是容易開拓市場,始終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也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困難,一步步堅實走到今天。越是在競爭環(huán)境復雜情況下,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能夠激發(fā)創(chuàng)新力,創(chuàng)新力也是都市報的內生動力。相信有這種情懷和精神,定會走出困境,實現新的發(fā)展。
《城市晚報》總編輯左道認為,有文化的地方就有新聞,其實新聞就是堅守,就是堅守住。從《城市晚報》的發(fā)展看,與其他都市報的市場不太一樣,東北的市場培育初期不是很完善,總體來看東北三省經濟總量不是很大,廣告總量也不是很大。報紙現在遇到了一些困境,一個是人員,人是最大的成本。我們也做非報經濟,廣告比較單一,現在正在努力拓展。
還在深挖時政類新聞資源,11月份開一個全省縣域經濟高峰論壇,模式已經打開,幾個縣市已經抓住機會開始簽約。
現在也在嘗試做小周刊。做細分市場的某個專業(yè)性內容。
傳統紙媒與新媒體比什么?就得比慢不比快,比大不比小,比實不比虛,比整不比散。整體來看,主報和新媒體搭成平臺以后,我們叫一稿多態(tài),上午發(fā)一批,中午發(fā)一批,晚上發(fā)一批,第二天早起又發(fā)一批,與主報的展示形式不一樣。
《遼沈晚報》總編輯徐曉民說,在都市報工作了20多年,有《遼沈晚報》那天就在那工作,覺得今年比歷史上任何一年都要困難。
董 林河南日報報業(yè)集團副總編輯
楊 青《大河報》總編輯
陳興旺《燕趙都市報》社長
陳劍文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楚天都市報》總編輯
尹長虹《山西晚報》總編輯
左 道《城市晚報》總編輯
丁傳光安徽報業(yè)傳媒集團黨委委員、《新安晚報》總編輯
徐曉民《遼沈晚報》總編輯
品牌影響力還在,內容生產能力還在,人才也在,覺得困難就在于經營模式正在被顛覆或者說已經被顛覆,經營平臺已經開始出現坍塌。
今年有很大變化。第一深切感受到人員臃腫,實行了轉崗,按照集團定的“三小一大”原則:編采小、發(fā)行小、行政小,經營大。今年《遼沈晚報》從采編和發(fā)行部門共轉崗了56個人到經營部門?,F有150多人,整個版量也在收縮。第二也在探索一些新的路子,比如探索大的項目。比如跟一些產業(yè)及新公司合作經營,各自占股,這樣的商家談了兩三個。第三,所有經營部門更多和新媒體結合,所有經營部門都有微信公眾號,集團層面也在探索這方面的工作。
現在遍地是新媒體,APP遍地,微信公眾號遍地,都市報的新媒體還有什么優(yōu)勢讓人家必須加你?這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現在怎么整合資源?行政資源、品牌影響力、社會的推動力,這些怎么整合成媒體的經營能力?也值得探討。
《生活報》總編輯楊小會曾和一位學者交流,問他怎么看待電臺這幾年的發(fā)展?這位學者感覺電臺和報紙的區(qū)別是電臺更應該叫準互聯網媒體。電臺如果為企業(yè)策劃一個案例,可能找出來十幾個、二十幾個賣點,第一次播出時可能拿出三四個賣點,然后根據節(jié)目反饋,根據大家對其中幾個賣點感興趣,感興趣的保留,不感興趣的馬上去掉,把其他賣點隨時補充進來。所以說電臺能夠生存下來,有些還能過得好,這對紙媒今天特別有啟發(fā)意義。
首先,紙媒應向電臺當初一樣,找出自己的定力。
即找準定位,看清當前情況下競爭對手是誰,是同城的都市報、晚報、新媒體?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對手還是自己。
他覺得現在有幾種力量左右著都市報的發(fā)展。每天考慮的事情,辦好報紙是其一,報社的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如果這個考慮不好,可能隊伍就散了。第一種力量是下行壓力,第二種力量是都市報的支撐力。優(yōu)質的內容和策劃,這種原創(chuàng)能力永遠是一個支撐力。公信力,是稀缺資源。前些天《生活報》幫貧困大學生家庭賣助學蜂蜜,發(fā)了兩天的報道,接到電話兩千多個,賣了助學蜂蜜5000多公斤,就是大家仍信任都市報,覺得這件事情也釋放了他們的愛心、善心,幫助了貧困家庭。公信力是基礎,能夠整合很多社會資源,是寶貴財富。
現在《生活報》在做社區(qū)內活動,這對報紙的影響力及對微信增加粉絲量,都發(fā)揮了作用。有些新媒體想到社區(qū)搞活動,自己做不起來,一定拉著報紙,傳統主流媒體,大家信任,這就是都市報的支撐力。
《春城晚報》總編輯杜少凌說,《春城晚報》長期以來認認真真做本土,現在報紙國際國內新聞每天一兩個版,強制性規(guī)定本土新聞、原創(chuàng)新聞,老百姓最關心的內容,老老實實地做。這一年時間,《春城晚報》發(fā)行量還升了。
做報紙能不能有未來?我們可以去廣泛學習借鑒其他報紙。比如有的香港報紙讓各種各樣的廣告在上面,老百姓也可以在上面打廣告,這些路數可以認真琢磨一下。
《春城晚報》2010年完全改制,成立了春晚傳媒,成立公司以后,照樣也在賣產品,也在做旅游、戶外廣告,還辦幼兒園,可謂教育產業(yè),也在做會展經濟等。
回頭看,成立春晚傳媒,當時就應該堅定不移走上市之路。有些兄弟報紙正在走這個路,建議大家在成立公司之前,就把目標明確,只有到資本市場上去,才能解決大問題。在成立公司過程中,把股權分置問題解決好。
《貴州都市報》總編輯陳鵬宇談到,第一張以“都市”命名的報紙是《貴州都市報》,1998年創(chuàng)刊《今日都市》后,改為《貴州都市》,到現在22年了。
2014年全國都市報下滑已經比較嚴重,上任之初也跟很多媒體老總、朋友做過溝通,覺得失敗感或者說挫敗感、恐慌感是從未有過的。
2015年,比上一年有更多的下滑,有更大的壓力,但更從容、淡定了,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都市報的一種困惑,走什么樣的路繼續(xù)堅持下去?“持中”就是堅守、擔當,從都市類媒體二十年發(fā)展歷程看,很多東西要堅守,讀者價值、市場觀念,服務性、地域性、本土性等等,同時也要“求變”,對新技術、新業(yè)務形態(tài)的主動融入,網站、微信、微博、APP,大家都在做。
在這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一定要用現代商業(yè)或現代資本的理念,一定要擁抱資本市場,進入更大的市場里圈錢,這個路子不走,在傳統的方式和格局下,可能平臺和涵養(yǎng)能力均不夠。
《貴州都市報》近期準備做幾件事情。從內部的部門架構、人員配置和欄目設置、考核機制等方面考慮改變。已經啟動改版方案,也是落實深閱讀、慢閱讀、高品質閱讀。在做立足本地、服務全國的本土電商網站。在做以服務貴州省內中小企業(yè)的網上金融平臺,這個金融平臺整合了相關的環(huán)節(jié),前景很好。社區(qū)是做市場類媒體、都市媒體所不可放棄的市場、陣地。與專業(yè)數據公司合作,對現有的讀者資源、用戶資源進行細致分類、分析研究。
《江南都市報》總編輯彭京認為,現在大家聚在這個地方是為了破題和尋找出路。盡管極度嚴寒,但在某些災難片里所呈現的零下273攝氏度,還是有人能夠逃出生天,只要能夠心懷虔誠,一定能夠找到破解之路。
2014年下半年廣告大幅度下滑,《江南都市報》也在考慮怎樣找到新的發(fā)展之路,尤其是在非報領域,也就是多元化經營。
方 野《華西都市報》總編輯
陳鵬宇《貴州都市報》總編輯
張九陽寧夏日報報業(yè)集團副總編輯、《新消息報》總編輯
高敬毅三秦都市報社長、總編輯
劉長發(fā)《重慶晨報》總編輯
2014年還在其他非報領域做了一些嘗試,推進多元化進程中的感受是多元化經營說起來很美,做起來很難,收獲起來就更不易。很多項目都夭折、流產、失敗,但不管做什么離開了報紙肯定不行。今年兩個項目還不錯,旅游資源產品取得了不俗業(yè)績。車展一年做三場,在南昌市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優(yōu)勢。會展方面有了底氣和經驗,明年將把旅博會拿到手。都市報要想活得好,還是要努力尋找更多適合的生存之道。
《揚子晚報》副總編輯戴平認為,現在手機閱讀已不僅局限于碎片化,更多年輕人在手機上長時間閱讀,看有思想深度的內容,受眾接觸媒體的行為向新媒體的遷徙已是大勢所趨。在這種形勢下如何提升受眾關注度,是傳統媒體面臨的一個難題?!啊稉P子晚報》在當前版面削減的情況下,報紙還是盡心盡職地做好各類新聞”。其中就包括現有的慢深閱讀。比如,重點打造深入報道的“焦點新聞”,同時保證專副刊和各類周刊的質量,也不失時機地發(fā)展各類新媒體平臺。
《北方新報》副總編輯馮梅說,《北方新報》是內蒙古日報社的一張都市報,地處偏遠地區(qū),報業(yè)發(fā)展仍較緩慢,可下滑的速度一點都不慢,跟大家是一樣的。
面對問題,從去年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收縮攤子,實現整體提升,原來有260多人,現在是210人,辦報人員減少。
還在開源節(jié)流上做打算,精細化管理,廣告經營上想了很多辦法,針對企業(yè)需求及新變化,為客戶提出一些策劃方案,為他們提供服務。啟動公益活動,協助贊助,調動客戶參與等。各種各樣的辦法都想了。
《北方新報》的新媒體建設今年開始又準備再做微博、微信,這都是剛起步。
轉型中,需要支持及觀念的轉變。
《每日新報》編委郭詩亮談到,新聞報紙這一行準入的門檻越來越低,每個人理論上都可以跨界來做記者,但這又是個專業(yè)化的時代,市場在細分,行業(yè)在細分,相信未來總有一天,所有東西都恢復到一個原有的價值軌道上,那就是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兒,新聞工作者是專業(yè)的人,只有我們才能把新聞專業(yè)的事兒做好。
《南方都市報》編委王海軍說,對報紙南都依然很重視,2014年到現在一年時間內,改版了三次,為什么在這個時候改版?報紙還需要再去折騰嗎?之所以還要去做,因為認定報紙仍是南都傳統媒體的價值所在。
最近改版有兩個背景,第一是確實需要重新調查和定位,第二南都選擇了提價,由360元調到720元,改版提出了三精,精英、精品、精致。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會有新聞,但我們做的新聞不是那么容易做出來的。通過這個方式,再造南都的稀缺性。
南都也在做減法,原來附加在報紙上的一些東西不做了,把它剝離掉,現在南都閱讀群體發(fā)生了很大改變,90%屬于機構訂戶,政界、商界精英群體增加。順應變化做影響力。強化輿論監(jiān)督,強化權威性。
強調高端,專門開了南都訪談版,還有互動方面,做眾籌新聞;還有一塊刻意強化文學性,文字一定是優(yōu)美的,故事一定是好看的。在機器人能夠寫稿的時代,希望能夠彰顯出傳統媒體人的價值,相信這種情懷是任何機器都寫不出來的。
《錢江晚報》編委蔣夢樺作為下屆年會東道主代表發(fā)言,他說,錢晚大概兩個方向,一是堅定不移發(fā)展移動終端。以服務加新聞形式做手機客戶端,有合作伙伴,強強聯合。二是嘗試所有軟性服務類資訊和公司化?!跺X江晚報》是國內最早提出微信矩陣概念的都市報之一,晚報大大小小有40來個微信號,分布在各個領域,2014年集團搞過一次孵化大賽,準確叫創(chuàng)新大賽,也叫內部孵化。對一些評選出來優(yōu)秀的微信號團隊進行過一次孵化,給了一些政策和錢,給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支援。
周丹波《蘭州晨報》總編輯
彭 京《江南都市報》總編輯
張云夢《三湘都市報》總編輯
林 華《海峽都市報》副社長
王忠俊《齊魯晚報》常務副總編輯
戴 平《揚子晚報》副總編
杭州這樣的互聯網城市跟其他城市有所不同,支付寶不光讓你招不到人,而且把你想做的事兒都做了。我們怎么辦?首先是保持公信力,剩下是軟性的,是新聞+服務。希望外來的資金、技術和市場能夠和我們原本的資源優(yōu)勢相結合,走出自己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安徽報業(yè)傳媒集團《新安晚報》總編輯丁傳光談到都市報的優(yōu)勢認為,一是晚報都市報20余年來,鍛造了中國新聞領域最過硬、最專業(yè)的理想團隊,只要團隊不倒,報紙就有未來、有希望;二是晚報、都市報已形成了中國新聞的半壁江山,是其他媒體一直無法替代的部分;三是內容和質量仍然優(yōu)良。因此都市報人尤其需要淡定、堅定?,F在最重要,也最能做好的是,發(fā)揮品牌資源優(yōu)勢,調動一切手段,盡力保住自己的蛋糕,并通過品牌實現轉身。
《華西都市報》總編輯方野用“固本強基,轉型升級,融合發(fā)展”三個詞,談了他對年會主題“持中知變”的理解。他說,實踐證明,二十年來都市報在內容創(chuàng)新上不僅“頂天立地”,而且特別能夠接地氣。站在融合發(fā)展的新時代,更要大力探索產品、渠道、平臺、運營、流程、管理等各方面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自身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他認為,都市報要延續(xù)輝煌,需要面臨一系列的鳳凰涅槃,堅信作為內容供應商、觀點引領者、民生服務者等角色的都市報,插上新媒體的翅膀,走融合發(fā)展的道路,是可以在新的互聯網全媒體環(huán)境下,再次創(chuàng)造出新的輝煌。
《燕趙都市報》社長陳興旺認為,現在必須調整結構,轉型發(fā)展,主要問題是項目、人和資本。
首先,都市報可以依靠品牌優(yōu)勢,選擇朝陽產業(yè),做與報業(yè)、文化等特點相關的項目,比如,健康、養(yǎng)生、文化、旅游等。
其次,要吸收一批經營管理方面的人才,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目前,《燕趙都市報》正準備上一個旅游電商項目,就是基于“互聯網+”,與另一個電子商務機構開展跨界合作,整合電子商務分銷、找導游、境外旅游、智慧景區(qū)建設等。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楚天都市報》總編輯陳劍文說,首先要對內容生產進行改變,辦報宗旨為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讓都市報的功能重新回歸。
以前是兩次售賣,現在要變成N次售賣。除了內容改版、融合發(fā)展外,陳劍文認為,都市報還要改制?!艾F在正在探索改制,準備年底前,將《楚天都市報》剝離改制為有限公司,成為責權明晰的市場主體,贏得更大發(fā)展空間?!?/p>
今年8月1日,在《三湘都市報》頭版,總編輯張云夢的一篇《別慌》,吸引了眾多讀者,文章中,張云夢用一種輕松幽默的文風,傳遞出一個鏗鏘有力的信號:《三湘都市報》要轉型!
“改版后的我們,主打財經,專攻市場,希望做受眾的品牌推手,創(chuàng)富幫手,理財顧問,生活參謀”。
“這不是一次例行化妝,而是一次深度整容”。紙媒,能夠在熊市中逆襲雄起嗎?張云夢說:“著名財經專家曾說過一句話‘股市的最終走向,取決于我們對國家的信心和對自己的信心。所以,無論近日漲跌如何,別慌’。紙媒亦然?!?/p>
寧夏日報報業(yè)集團副總編輯、《新消息報》總編輯張九陽說,于2000年正式創(chuàng)刊的《新消息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惟一一份省級都市報,今年10月12日剛剛進行了新一輪改版。
《新消息報》果斷進行“產品制造工藝及流程+辦報思維理念”的雙重再造。主動適應新媒體時代,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報紙。注重用戶體驗,變“辦報紙給讀者看”為“創(chuàng)造精神產品給用戶使用”,變“事業(yè)單位思維”為“公司思維”、“商業(yè)思維”。
在《齊魯晚報》常務副總編輯王忠俊看來,面對數字化與信息化帶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傳統新聞出版業(yè)只有主動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才能實現跨躍與發(fā)展。
《重慶晨報》總編輯劉長發(fā)說,《重慶晨報》全力打造的APP“上游新聞”即將正式上線。旨在成為重慶新聞最好的供應商,志在成為移動互聯網的“參與者”,而不是追隨者。
“新聞立報,讀者為本”是《重慶晨報》20年來的辦報宗旨。劉長發(fā)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一宗旨依然得堅守。盡管現今信息產能嚴重過剩,但優(yōu)質新聞依然稀缺。
在《三秦都市報》社長、總編輯高敬毅的心中,最深刻的兩個關鍵詞是:“延安精神”和“正字文化”。
在這種精神的指引和激勵下,《三秦都市報》和三秦網實現高度融合,并打破部門界線鼓勵全員參與,打造了由65個微信公眾號組成的“秦人矩陣”以及網站集群,更緊密地“粘”住讀者和用戶。
心正、身正、言正,則是高敬毅所強調的“正字文化”。都市報堅持“正字文化”,用自身的正氣去感染人、引導人,傳遞社會正能量。
河南日報報業(yè)集團副總編輯董林說,過去是“媒體+服務”模式,都市報的市場化程度不夠高,只會賣廣告賣報紙,但未來,要轉變?yōu)椤胺?媒體”,要把服務放在重要位置,要用服務增強用戶黏度,創(chuàng)造商業(yè)價值。
都市報應該是用“服務”聚合巨大的用戶平臺,用這個平臺傳播社會主義價值觀,要學會跨界,要使“+”成為一種新常態(tài)。
就目前的《大河報》來說,實施的是“一體兩翼”的發(fā)展戰(zhàn)略。
一體——堅守紙媒價值和品牌影響力。
左翼——強力打造新媒體矩陣和平臺,形成萬物生長、有序生長的環(huán)境。
右翼——發(fā)揮大河報品牌影響力,整合產業(yè)鏈上下游,發(fā)展非報產業(yè),對品牌依賴高度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會展業(yè)、體育產業(yè),投融資合作和股權合作等。
目前最關鍵的就是要轉變理念、觀念,一起重新出發(fā)。
論壇由《大河報》副社長劉書志主持。除上述發(fā)言外,《大河報》總編輯楊青、《西海都市報》副總編輯郭建強、《新疆都市報》副總編輯曹慧娟、《南國早報》副總編輯甘偉珊、《西藏商報》副總編輯楊柳絲、《海峽都市報》副社長林華、《中國記者》雜志社總編輯文璐等同志均在研討會上作了發(fā)言。
馮 梅《北方新報》副總編輯
楊柳絲《西藏商報》副總編輯
郭建強《西海都市報》副總編輯
曹慧娟《新疆都市報》副總編輯
甘偉珊《南國早報》副總編輯
王海軍《南方都市報》編委
郭詩亮《每日新報》編委
蔣夢樺《錢江晚報》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