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八醫(yī)院,浙江 湖州 313000)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炎性反應。發(fā)病年齡以35歲以后較為多見。如牙齦炎未能及時治療,炎性反應可由牙齦向深層擴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zhì)而發(fā)展為牙周炎[1]。由于早期多無明顯自覺癥狀而易被忽視,待有癥狀時已較嚴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齒。因而必須加強宣教,使患者早期就診和及時治療。臨床治療中多選擇細菌敏感性藥物,甲硝唑具有穩(wěn)定的抗菌效果,能顯著抑制厭氧菌。將牙周炎患者的甲硝唑緩釋藥膜治療效果情況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6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牙周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符合牙周炎的臨床診斷標準;心肝腎功能正常;無感染、血液性疾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5~78歲,平均(36.8±1.2)歲;病程2個月~2年,平均(12.5±1.3)個月。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5~70歲,平均(36.1±1.5)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11.8±1.5)個月。兩組患者均表現(xiàn)為牙齦紅腫、牙齒松動、咀嚼疼痛、出血等癥狀。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經(jīng)氯化鈉溶液沖洗牙周后隔濕,觀察組患者給予甲硝唑緩釋藥膜置入牙周待內(nèi)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碘甘油灌注治療。兩組均維持治療2個月。觀察 兩組患者GI(牙齦指數(shù))、PD(牙周袋探診深度)、SBI(牙齦出血指數(shù))等指標。
1.3 療效判斷:①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GI下降50%以上,PD縮小2 mm。②有效:患者癥狀顯著改善,PD縮小1 mm。③無效:患者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GI(1.02±0.12)%、PD(2.56±0.56)mm、SBI(1.65±0.57)%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
牙周炎患者多數(shù)會有牙上附著消失、牙周袋加深等表現(xiàn),X線掃描可見骨組織損壞。牙周炎治療時主要為局部治療,要去除牙齦上牙石、牙周袋內(nèi)牙石,同時還要去除牙周袋內(nèi)大量病變牙骨質(zhì),因其中含有細菌毒素,達到緩解牙齦紅腫及牙齦出血等癥狀的目的[2]。一般選擇在牙周袋內(nèi)放入抗菌藥物來保持牙周袋內(nèi)藥物高濃度,消除炎性反應。緩釋藥膜是一種新型緩慢釋放藥物,甲硝唑藥物放入藥膜支架組織當中,以固定藥物釋放濃度緩慢釋放藥物,有主意維持藥物周邊組織藥物濃度的穩(wěn)定,提高療效[3]。甲硝唑作為一種高效殺滅滴蟲類藥物,其厭氧菌硝基還原酶能在敏感菌株能量代謝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能產(chǎn)生細胞毒性物質(zhì),抑制敏感細菌脫氧核苷酸的合成,進而使得細胞死亡。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GI、PD、SBI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而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甲硝唑緩釋藥膜放入牙周袋中,經(jīng)過持續(xù)釋放甲硝唑成分,能維持和提高牙周袋局部藥物濃度,藥效更加持久,臨床療效更高。
[1] 廉國梁.甲硝唑緩釋藥膜治療牙周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8):59.
[2] 王 盾,李 朵.甲硝唑緩釋藥膜治療牙周炎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32(12):118.
[3] 王偉洪.甲硝唑與替硝唑治療牙周炎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3,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