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豐
不是什么幼蟲都能成為冬蟲夏草菌的寄生體。
小蟲活動的天空是如此高闊,土地是如此遼遠,小蟲更是如此之多,何以冬蟲夏草菌偏要選擇蝙蝠蛾幼蟲的身體為寄生體呢?選菜青蟲就不行嗎?當然,其形象并不怎么高雅,但畢竟還是蟲,還能夠化蝶,翩翩然上下,亦虛亦實,恍兮惚兮,饒有詩意的。蝙蝠蛾幼蟲作為冬蟲夏草菌的“培養(yǎng)體”,難道是被寵幸? 被選美?是命運的安排嗎?
也不是任何真菌都能生長在蝙蝠蛾幼蟲的身體里。
我們比較熟悉的真菌如蘑菇、霉菌,還有酵母菌等,誰也不會想到要深入如此逼仄、窄小的“蟲體環(huán)境”。冬蟲夏草菌寄生入蝙蝠蛾幼蟲體內(nèi),也不一定是出于什么冤家路窄。我想,一開始可能也只是一種偶然事件,只是這種偶然多了,才逐漸養(yǎng)成一種習慣,最后形成如此特定的自然選擇。這種自然選擇,與《詩經(jīng)》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理,該是相似的。
寒冬是萌生冬蟲夏草的季節(jié)。雪野潔白,四野寂靜。千山鳥飛絕。野渡雪自白。這樣的日子,蝙蝠蛾幼蟲只能躲藏在寒冷的泥土里,體質(zhì)已下降,終于抵抗不了冬蟲夏草菌強行鉆入自己的玉體,吸取體內(nèi)的營養(yǎng),在體內(nèi)萌發(fā)菌絲體。經(jīng)過隆冬到初夏漫長的日子,可憐的幼蟲終于被吃得只剩下一襲皮,皮中全是密密實實的菌絲體(菌核)。入盛夏,菌核茁壯成長,不久,便從“蟲”嘴巴那頭伸出一根中間肥兩頭略尖、表面上生著一些小球體、里面隱藏著不少冬蟲夏草后代(子囊孢子)的棒子。這棒子竄出泥土以后,怎么看都像夏天的草葉。
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長冬蟲夏草。
江南煙雨,天潮潮地濕濕,不適合冬蟲夏草的生長。嶺南天氣,風熱溫濕,也不適合冬蟲夏草的生長。根據(jù)科學考察,冬蟲夏草只適合生長在我國四川、西藏、云南、貴州、青海、甘肅一帶森林中潮濕的地方。想來,這真使經(jīng)濟至上的塵世短了不少冬蟲夏草的產(chǎn)量。
冬蟲夏草是幸運的嗎?已無法看見白云回望合,無法像蝴蝶一樣舞入菜花無處尋,陷入如此的境況,能是蟲的幸運嗎?蟲啊,要怪就只怪自己的命運吧!你何以要躲藏在冬的泥土里呢?何以要鬼使神差遇上什么菌呢?何以不固守好自己最后的防線,讓人家鉆入自己的玉體呢?……更何以年年歲歲、一代又一代總要被重復吃掉呢?
成為冬蟲夏草絕不是菌的美德,而是菌的鳩占鵲巢,菌的侵略行徑,菌的霸權主義;是冬天開始的弱肉強食,冬天里的強奸作為,生物界的罪惡邏輯;是菌將自己的幸福生活乃至未來建筑在其他生物的死亡之上。誰能想象得出蟲的死亡過程有多痛苦?
冬蟲夏草是蟲與草的流血“整合”,是蟲的死亡式異化。我想,這種異化的過程不但是慢慢的,更是悄悄的過程,是綠血在流淌的過程。這種異化無疑可以上溯到農(nóng)業(yè)文明出現(xiàn)以前,甚至上溯到人類還沒有出現(xiàn)之前。 是“偉大”的冬蟲夏草將一種菌的習慣、行為,乃至思想,讓蟲殼包裹了,包裝了,甚至連名字也“去真菌化”了。
世上不是有“披著羊皮的狼”嗎?我以為冬蟲夏草不折不扣就是“披著蟲皮的狼”。友人從西藏歸來,帶給我一小包冬蟲夏草,說是世界上最好的冬蟲夏草,因為是從生態(tài)環(huán)境最好的西藏出產(chǎn)的。我想,迄今為止人類的所謂生態(tài)學觀念,本質(zhì)上仍然是人類中心主義的。對于蝙蝠蛾幼蟲來說,即便生活在西藏那樣的土地上,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未必能說是好。
冬蟲夏草使菌的身價得了道升了天。冬蟲夏草入藥,性溫味甘,極具補肺益腎功能。煲一鍋雞湯,投四五條冬蟲夏草即可。優(yōu)質(zhì)的冬蟲夏草,藥店已售數(shù)萬余元一斤。
在地球村,新的冬蟲夏草依然在產(chǎn)生……
(選自《蝴蝶為什么這樣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