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敏
我家對門于阿姨今年72歲,老伴走得早,唯一的兒子大光在城郊上班,一般只有雙休日才能回來,于阿姨成了實際上的獨居老人。平日里,她和我媽搭伴,出去唱歌跳舞,可是每當周六周日,她是雷打不動一定不出去,因為她要等兒子大光回來,她要里里外外忙活給兒子做好吃的。
我媽看見于阿姨為了兒子忙得團團轉,打亂了她們的活動計劃,就對她抱怨道:“嗨,你也太會過了吧,都什么年代了,孩子回來一起下個館子得了,多清靜,多省勁,何必自己遭這個罪?”于阿姨總是笑笑:“要想人不遭罪,錢就得遭罪。俺家大光大老遠地上班,掙錢不容易,再說,我還得攢幾個給他‘將媳婦’呢!”
有一天中午,我看見于阿姨和兒子下樓,便問:“開飯的時間,你們這是去哪兒?”于阿姨指著兒子,抱怨道:“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嚷著非要去飯店吃不可,說我做的菜吃了20多年了,就那個味,吃夠了!”于阿姨又嘮嘮叨叨起來:“你說,飯店的飯菜有什么好,死貴死貴的,哪有自己家做的,好吃又省錢……”街坊鄰居,誰不知道于阿姨是烹飪高手啊,前些年,我們家來貴客,還請過于阿姨下廚掌勺呢!我正想幫助于阿姨批評大光幾句,可是,大光向我擠了擠眼睛:“換換口味,換換口味?!闭f著,拽著他媽媽的胳膊走了。
下午的時候,我又遇見大光,想起他抱怨于阿姨菜做得不好吃的事,我覺得不公平,就開門見山地批評了他。誰知,大光的一番解釋卻讓我恍然大悟。大光是這樣告訴我的:“我媽媽都這么大歲數(shù)了,看見她每次為了我回來這頓飯,又買又擇又炒又煎,實在不忍心讓她受累,所以,我就哄她去飯店,也順便給她補充點營養(yǎng)……”
這以后,大光每次回來,基本上都是帶著他媽去飯店,他和于阿姨常說的就是那句:“媽,我又饞飯店里的招牌菜了?!薄拔蚁氤燥埖昀锏莫{子頭?!庇诎⒁虩o可奈何,對我媽說:“我怎么生了這么個饞嘴孩子?就愛下館子,不會過日子!”我媽心中有數(shù),對于阿姨說:“知足吧,我都羨慕你有這樣的好孩子,他嘴饞,你不正好改善改善,省了天天白菜蘿卜的。再說了,這樣你不也得個清閑?”
有一天,我接到大光打來的電話:“我小姨過世后,我媽最近心情特別糟,你有什么辦法幫幫我???”我建議他安排于阿姨出去旅游,散散心,并且告訴他,我可以說服我媽陪她去。大光覺得這個辦法不錯,但是想起以往一提出去旅游,媽媽就極力反對,怕花錢,怕給兒子添負擔,他就使了一個招兒——事先到旅游公司買了兩張溫泉旅游票。這天,和媽媽在飯店吃飯的時候,大光突然對媽媽說:“哎呀,差一點忘了,我消費刷卡,人家贈送了兩張溫泉旅游票,快過期了吧?”于阿姨接過票,看了看:“沒過期,后天,你有空去嗎?”大光假裝為難:“我哪里有時間,送人吧。”于阿姨舍不得了:“平常,你要買票給我旅游,現(xiàn)在有白送的票,怎么反倒想不起我了?我和對門你阿姨去!”
就這樣,大光的謊話又一次成功。我媽說,于阿姨這次溫泉旅游之行,洗去了煩惱,找回了快樂。
是啊,其實,老人不是不喜歡消費,不喜歡享受,他們只是為兒女擔心,甘心“苦”自己。所以,大光做得巧妙,孝順老人,有時候不妨還真得學會說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