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倩
200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Orhan Pamuk)在他的自傳性作品《伊斯坦布爾》中講述他在伊斯坦布爾這座憂傷城市中成長的點點滴滴,將這座博物館式的失落帝國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對于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爾是一座充滿歷史遺跡的城市,它略帶憂傷,也時刻侵染著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見證者,更是滲透進這位文壇巨豪的身體與靈魂中。但在公元4世紀至13世紀的一千年里,它是拜占庭帝國的首都,是世界矚目的“國際化”大都市,是金碧輝煌的夢想之都。
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分裂東西后,東羅馬帝國的政權中心,帝國位于歐洲東部,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是古代和中世紀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在這片廣袤的國土上,基督教得以生根發(fā)芽,成為權利統(tǒng)治的手段之一,帝國皇帝被神化為上帝在人間的代表。一切藝術品服務著宗教、維護著王者的威嚴。為突顯尊貴,太陽光與屬性最穩(wěn)定的金屬的顏色一一金色,用作表達圣光與尊貴,被廣泛運用在宮廷及市政建設的裝飾中。
屹立于現(xiàn)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境內(nèi)的圣索菲亞大教堂是拜占庭風格的標志性建筑物。它是以穹隆覆蓋的巴西利卡式建筑,中央主隆頂突出,四面圍繞大小一致的的尖塔。這座宏偉建筑曾經(jīng)作為東正教教堂后又變?yōu)榍逭嫠拢珒蓚€宗教的圖騰都能完好無損的保存下來,這在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為了突出索菲亞教堂的尊貴性,在它的附近沒有超越它高度的建筑物,繁星點點的夜空中,遠眺索菲亞教堂,猶如天降般的圣殿,金碧輝煌地佇立在伊斯坦布爾城市腹地中心。(圖1)
走進教堂中,必須適應由室外進入室內(nèi)光線的變化,當眼睛開始接受室內(nèi)景象時,占滿視線的是大大小小的圓形穹窿和半圓窮面,并帖以無數(shù)馬賽克金箔,讓你仿佛置身于圣光籠罩的天堂。(圖2)鑲嵌畫主要描繪圣經(jīng)中的故事,以大尺寸附著在教堂的主體上,為教化其信眾而設,使徒、天使、施洗者、圣母和基督在金光閃爍的背景中反射出柔和的微光。鑲嵌畫的制作主要有色石子、陶片、琺瑯和有色玻璃小方塊。
《蒂奧多拉皇后及隨從》是鑲嵌畫中代表性作品,它描繪的是蒂奧多拉皇后與宮廷女官及侍從向基督獻祭的場景。蒂奧多拉皇后頭頂金色光環(huán)和珍珠般閃耀的皇冠,身著紫紅配以金色長袍,手捧祭物,在祭司和隨從的簇擁下走進圣室。雖然畫中人物略顯單板、動作僵硬,但畫面的配色和裝飾物的描繪都顯示出拜占庭藝匠們高超的技藝。(圖3)
時至今日,拜占庭的金色成為藝術大師色盤中必備的基本色,在一些奢侈品牌中,更是以主題的形式作為系列作品的主色調(diào)。2011年香奈兒的早秋系列,就以拜占庭金色創(chuàng)作一組古堡系列服飾。(圖4)而且香奈兒品牌創(chuàng)始人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自小就對宗教、歷史有極大興趣,她不僅是位偉大設計師,也是位資深藝術收藏家。她的巴黎公寓里有來自世界更過的藝術作品,人們可以在其中的每件擺設中尋找香奈兒設計本源,而寓所里瑰麗絢爛的拜占庭風格裝飾更是貫穿著香奈兒品牌歷史的始終。
無怪奧爾罕·帕慕克會將這座現(xiàn)代化“古堡”概括以“呼愁”。當它繁華落盡、洗盡鉛華后,只有建筑物和裝飾墻上閃耀千年的金色還提醒著人們它當年的風采,訴說著歷代政權更迭的故事。在安詳寧靜的今天,夜幕繁星中的伊斯坦布爾仿佛籠罩著拜占庭延續(xù)而來的圣光,尊貴而略帶感傷地守護著它的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