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依達》是威爾第歌劇作品中的一部力作。國家大劇院版《阿依達》的成功上演,給予威爾第歌劇愛好者精神上的巨大享受。筆者通過觀劇,從大師和樂團、主人公表現(xiàn)、合唱的力量和舞美的誘惑四個方面對該劇的成功上演進行剖析,來探究威爾第歌劇音樂的戲劇性和更深刻的藝術內涵。
關鍵詞:《阿依達》 歌劇音樂 戲劇表現(xiàn) 舞臺創(chuàng)作
羊年伊始,2015開年大戲——歌劇《阿依達》在國家大劇院震撼首演。這部1871年在埃及開羅首演的威爾第中后期作品,四幕七景的劇情近乎被觀眾所知曉,該劇的故事發(fā)生在古埃及法老王時期,講述的是交戰(zhàn)國雙方國王的女兒,為她們深愛的同一位男人,而做出生死抉擇的故事。那么如何恰如其分地用音樂來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或者說怎樣賦予這部經(jīng)典作品以更高的藝術內涵,應該是本次演出的一個最大看點。筆者有幸攜友親臨了《阿依達》國家大劇院首演現(xiàn)場。
據(jù)悉,執(zhí)棒過無數(shù)版該劇的指揮大師祖賓·梅塔表示:“能夠執(zhí)棒這版《阿依達》我非常幸運,因為它既有精美的制作,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版本”。在筆者看來,從1871年首演至今的二百余年時間里,《阿依達》依然閃耀著璀璨的藝術光輝,不斷地喚起觀眾的無限激情。這主要源于作曲家威爾第在寫下深情動人的詠嘆調與重唱,豐富壯麗的合唱,氣勢恢弘的管弦樂的同時,又賦予其前所未有的戲劇性,讓音樂與劇情完美伴隨。從某種意義上說,歌劇本身作為一種舞臺綜合藝術,需要戲劇節(jié)奏的調整,不斷變換場景、變換色彩,目的在于防止觀眾審美疲勞的出現(xiàn)。那個時期的威爾第的器樂寫作,比起以往立體很多,筆觸更加自由,復調更交織,宣敘詠嘆更重疊。梅塔大師力圖引領眾多藝術家在宏偉壯觀的神廟、商船與戰(zhàn)船同時穿梭的尼羅河、淹沒愛情與古老文明的北非沙漠這些豐滿的舞臺景色中,探尋威爾第在音樂背后所表露的人文情懷,感知這一文明古國造就的博大文明與這部歌劇欲表達的深刻內涵。
以下從四個方面來談談個人觀感,與威爾第歌劇愛好者分享。
一、大師和樂團
祖賓·梅塔在此次排練中展示了他多面手的大師風范,整場歌劇的排練采用歐洲歌劇制作的老派手法。據(jù)悉,自從他抵京后,每天早上去大劇院上班,到晚上九、十點鐘收工。被劇組人喜稱為“跑男”。他始終認為,多接觸戲劇現(xiàn)場排練,了解演員在舞臺上如何調度,會對最后的整體音樂效果有很大幫助。在現(xiàn)場演出中,大師對樂隊和舞臺上的主要元素操控的精準度不得不讓人震服。他與管弦樂團的樂手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音樂的抒情和戲劇色彩的刻畫方面。但在音樂需要有氣勢的地方,他又引領樂團爆發(fā)出巨大的聲勢,相當有戲劇性張力。說到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這次的表現(xiàn),可以說大大出乎筆者的預料。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成立于2013年,作為一支年輕的樂隊,在短短幾年內,樂團全體隊員對音樂與生俱來的熱情、專注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得他們逐漸在中國樂團中嶄露頭角,并迅速得到國際音樂界的熱切關注。此次演出中的表現(xiàn)更能證明他們已成為中國歌劇舞臺最高造詣的代表之一。如果說是看“歌劇”,更重要的是關注歌劇的背景音樂。特別是在威爾第的這種需要充分展現(xiàn)巨大戲劇性沖突的“大歌劇”中,對音樂的交響性和貫穿性的要求更多地是交給了樂隊。該樂團在梅塔大師的嚴謹傳統(tǒng)的指揮風格帶領下,自始至終用各種色彩的音樂勾勒出各個經(jīng)典場景的情境性。時而細膩,時而立體;時而悲涼,時而柔美;時而干凈,時而渲染;時而誘惑,時而明朗;時而孤寂,時而歡騰;時而矜持,時而輝煌。表現(xiàn)尤為突出的是弦樂部分。比如在這第二幕大段音樂中出現(xiàn)的慶祝勝利的舞蹈音樂。這種舞蹈音樂所伴隨的舞臺場面通常極盡鋪張豪華之能事。對于瓦格納,不得不在歌劇中插入舞蹈,是讓他憤怒和無奈的事,但對于威爾第,卻成為全劇音樂的有機組成。樂隊在弦樂的出色表演更好地演繹了歌劇中的精致及其濃郁的異國風情。 當然,木管、長笛等助奏樂器的紛紛呈現(xiàn)也為每個場景的開展提供了非常吻合的背景。正因為樂隊和大師的默契配合,致使音樂情景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生長,此起彼伏,凸顯升華,將該劇所要表現(xiàn)的愛情主題和國家主題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第四幕結束部分干凈清澈音樂的出現(xiàn)正是樂隊音色發(fā)展到極致所在。
二、主人公之表現(xiàn)
在現(xiàn)場演出中,阿依達和公主的扮演者,都是一開始有點拘謹,隨著角色的深入,劇情的鋪開聲線很快打開,越來越入戲,聽得也越來越過癮。拉達梅斯的表演比較均衡,但對角色的用情度感覺略次于阿依達。這兩個直覺是筆者人為的直覺,不知是劇情安排造成的,還是歌唱演員本身用聲造成的。另外,個人覺得男女主人公的聲線和唱法差異還是有點大,不知原來有沒有搭過戲。特別是在重唱部分,會明顯感覺到音色不均衡,對角色的和諧度有一定的影響。
該劇主要表現(xiàn)三種情緒:阿依達對祖國的眷戀,對愛人的癡心;拉達梅斯對愛情與榮譽的渴望和抉擇;埃及公主對拉達梅斯霸道的占有欲和最后對愛的妥協(xié)。三位演員都對自己的角色非常熟悉,入戲也是越來越深,但試問,是否可以因為舞臺的戲劇沖突性來掩蓋對演員聲音上過高的要求呢?從角色塑造來說,似乎男女主人公沒有很撕心裂肺地展現(xiàn)愛的主題?;蛟S在國家利益、戰(zhàn)爭、政治和神的面前,這種狹義的兒女私情不值一提了吧。在觀賞過程中,時刻感受到有強烈的戲劇沖突處處發(fā)生,可能是因為帶宣敘性的詠嘆調比較多,比如阿依達糾結的獨白,埃及公主和阿依達的二重唱,宣敘性很強,詠嘆部分還是有很強的宣敘性。
這次首演的阿依達扮演者由梅塔大師親點,由國際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西安音樂學院教授和慧扮演,據(jù)報導她之前已在國外演過130多場了,所以這次她在國家大劇院的表現(xiàn)更值得期待。穩(wěn)定的氣息控制、圓潤且富有穿透力的音色、細膩精到的音樂處理是和慧此次演唱的獨特之處,她將這位糾結于愛情與國家矛盾的埃塞俄比亞公主苦痛的內心世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聲音型號的完全吻合和對劇目超常熟練是“和慧”版阿依達能震撼觀眾的關鍵所在。但如果從聲音的精準度來說,或許是現(xiàn)場演繹的時發(fā)性,在持續(xù)保持高音然后往下走時會出現(xiàn)一些小坎,在一些強弱對比時聲音的力度對比還有一些小小的不平衡,但這些瑕疵似乎在這么大型的一個戲劇性女高音演繹中顯得微不足道。
期間,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豪爾赫·德·萊昂的表現(xiàn)也十分驚艷,恰好與和慧有大量愛情對手形成鮮明的對照。曾出演國家大劇院版《鄉(xiāng)村騎士》已給國內觀眾留下良好的印象。純正的意大利美聲和長期活躍在歌劇舞臺上,讓年輕的他鋒芒畢露。第一幕中的經(jīng)典唱段《圣潔的阿依達》,這是一首“浪漫曲”,但需要演唱者展現(xiàn)鐵漢柔情,音色講究密度和厚度,且不失去光澤和彈性,是威爾第式男高音詠嘆調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他的聲音是屬于帶金屬聲的戲劇唱法,直接明朗。但個人感覺從戲劇角色塑造來說,演唱者對角色形象的揣摩不夠細致,少了一些沖動,一些張力。(可能跟之前看大都會版《阿依達》多明戈的演繹留下深刻印象有關)。
再談到公主的扮演者女中音馬麗娜·普魯?shù)墙z卡雅。筆者了解到,她在圣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聲樂的同時,還兼修兒童心理學和教學。她的演唱在德國備受追捧。在整個歌劇的幾出公主的重頭戲中,把嬌蠻的埃及公主演繹得淋漓盡致。她的表演與大都會版相比,更覺妖氣,在第四幕第一場的表現(xiàn)尤為突出,把對拉達梅斯的愛的糾結心理通過穩(wěn)定的高音和合適的音色,演繹得恰如其分,給觀眾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像。如果說在幾個主人公都有相對穩(wěn)定的音色的同時,那她的演唱在符合戲劇沖突要求上更勝一籌。
還有筆者有關阿依達和拉達梅斯的重唱部分的一個個人直接感受:這兩位演員的聲線差距有點大,聽覺上有點不平衡,男的偏亮,女的偏寬厚。這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角色表達,少了點和諧。比如說第四幕第四場《啊,再見把大地》,威爾第的妙筆將這種生理上的痛苦與精神上愉悅融合在一起,每一個向上飛升的樂句似乎都無力唱完,卻又完整地迸發(fā)著幸福感。
三、合唱的力量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在意大利合唱指揮保羅·維羅的指導下表現(xiàn)尤為出色,整場演出中合唱的演繹為劇情的順利展開起到了鋪墊和承載作用,聽后讓人深感男女聲合唱所能呈現(xiàn)的情境性。歌聲時而歡騰,時而低沉;時而訴說,時而抒情;時而激烈,時而舒緩。筆者個人最喜歡第二幕凱旋前的純女聲合唱,威爾第作曲的精致立體感能充分表現(xiàn)出來。但唯一不足的是,在戲劇性沖突比較強的地方,合唱的音響略蓋住主人公的聲音,略感有點本末倒置了,或許我們可以認為合唱團的狀態(tài)在那晚實在是太亢奮了。
四、舞美的誘惑
在歌劇藝術中音樂是不可改變的必須“重復”的核心因素。但是,舞臺美術設計和導演處理則是必須改變而不能重復的因素,每次都必須要有新的創(chuàng)造才可以保持演出藝術的鮮活的生命力。本次國家大劇院版的《阿依達》留給后人很多舞臺創(chuàng)作的空間,并且把這個創(chuàng)作空間推至一個新高度的范例。本次舞美設計利用投影和精致、雄偉的實景以及精良考究、華麗而原始的服裝來實現(xiàn),用一艘巨大的戰(zhàn)船描繪戰(zhàn)爭以及凱旋的盛大場面。著名舞美設計埃茲歐·弗里杰利奧及服裝設計師弗蘭卡·斯夸爾恰皮諾在與大劇院合作《納布科》之后再次為大劇院制作這部《阿依達》,力求給人以視覺上的新鮮感和吸引力,新穎別致的舞臺布景與設計,使整個歌劇表演意趣橫生,美輪美奐。
在筆者看來,最偉大的歌劇,往往不僅讓人感動,而且會在聽“唱”的同時,邀請我們對“戲”展開“思”與“想”。這或許也就是對經(jīng)典作品反復演繹的立意所在吧。那么國家大劇院版的《阿依達》首演應該說完滿呈現(xiàn)了這一經(jīng)典名作。在這場視聽盛宴的享受過程中,觀眾不僅追憶到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歌唱名段,也暢想了威爾第細膩立體的筆觸下發(fā)生在尼羅河畔的愛情千古絕唱。筆者深感不虛此行。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4年度浙江省高等院校國內訪問學者專業(yè)發(fā)展項目之成果,項目編號:FX2014112。
參考文獻:
[1]韓生.大型景觀歌劇《阿依達》的設計及其戲劇空間觀念[J].戲劇藝術,2001,(01).
作者簡介:
[1]沈悅: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聲樂副教授。